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品素心 張利作品集之二

清品素心 張利作品集之二

燈 下 隨 筆

書法重在學習傳統,重在取法乎上。不能入古,何談出新?故臨習古代優秀法書是登堂入室的第一步,也是重中之重。臨帖須分五步:一、選帖識帖。學書首先必須選帖,歷代書家及作品傳世浩如煙海,許多初學者經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我該學誰、學那本帖?我認為一是要定位在宋代以前的書家,宋之後書家最好不要作為初學;二是選擇其代表性、經典類作品為範本;三是一定要適合自己的口味,選擇能使自己產生心裡共鳴的書家書作,正如吃菜下飯,合口者不僅可增食慾,也有助於消化。其次是識帖,臨摹前要了解書家的生平經歷、書寫時間、年代背景、創作心境等,便於在下一步學習時把握作品的精神。二、初習單字。應該說這是臨寫的開始,單個字的一點一捺、一撇一橫,都要一絲不苟細心揣摩,做到眼觀精微、筆落大膽,切記「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三、繼臨整行。在臨習好單字的基礎上,要臨其整行,其間須注重一行中的牽絲縈帶、齊正欹側、點划起止、章法布白、線條變化,觀於眼而記於心。四、再摹雙行。整行臨摹到位後,須將字帖的兩行放在一起臨習,看其如何變化,此時應著重把握書家在章法處理上的巧妙之處,分析兩行之中重複點劃的變化、行與行之間的呼應搭配、既矛盾對立又協調統一的關係所體現出的書家匠心獨運之妙。五、複寫數行。單行、雙行研習後,推而廣之則須數行乃至通篇臨摹,要注重作品的整體精神風貌的把握,不僅要做到行行對照、前後對照,還要結合書家當時心境細心體會、全面領悟。

臨摹是創作的基石,有了一定的臨摹基礎,此時即可進行初步的創作,簡單的說就是集古字,要由少字到多字逐步嘗試不斷積累,其間既是體驗創作的過程、又是對原帖記憶和領會的過程。宋米芾云:「心既貯之,隨意落筆,皆得自然,備其古雅。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 不斷集古就是不斷溫習、羅列、篩選和強化古人的過程。書法重在學習傳統,重在取法乎上。不能入古,何談出新?在此基礎上,要博採眾家之長於一爐,鍛造具有個性的藝術風格,做到縱橫兼取並收。縱向繼承,須對所學書家的平生各帖盡而習之;橫向借鑒,要上溯其源、下索其流,就是向上學習其師宗何人,觀其如何師法、變法,向下探索後世以其為師者,看其怎樣學習師從及風格形成演變,通過研究其一脈相承關係,根據自身量體裁衣,近而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孫過庭說:「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學書臨池之路正是如此,

高層次上的臨摹是在已初步形成個人面目以後,此時是臨摹—創作—臨摹—再創作的反覆磨練、不斷積澱、最終形成自己書風的過程。此時的臨摹要對其風神全面把握,根據自己需要進行取捨,做到忘形取神、摻入己義、融會貫通。如果說書法有捷徑,那就是時刻從古人中廣泛汲取營養,「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藝無止境,王覺斯50歲後尚且一日創作、一日摹古,蓋個人書風形成乃水到方能渠成,不會一蹴而就,所以應潛心修行,絕不可心浮氣躁,沒吃三天素是上不了西天的! 而且有書者心畫之說, 書法不是一種單純的書寫藝術,它更是一種文化,是人文精神的具現,在形象及抽象之中意蘊著書寫者的情趣和筆墨追求,體現出個人的閱歷、思想、審美、稟賦和文化。這就要求在學書的同時注重加強自身各方面的修養。「書者,如也,如其志,如其才,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書學即人學,需博學,須苦學、好學、善學、博學、常思,須自甘靜寂、不舍晝夜,須入古、思變、化古、出新。書家的學識修養,就是常說的「字外功夫」。如果不精通哲學、歷史文學、詩詞歌賦,光靠臨帖,抄寫他人的詩文,很難激發創作激情,再勤奮努力,到頭來也不過是位書匠或三流書家。縱觀中國書法史無不如此,三大行書都是書寫自己的優美詩文,才給後人留下了千古經典法書,從中皆可窺視出書家當時的情感。在實踐中,書家一般會選擇那些新鮮的、對自己有啟迪的、意境美的文字,便於激發書寫者的靈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書法的主要因素包括點畫、線條、墨法、章法、意境、氣勢、布局和材料等。這些主觀與客觀、心與手、墨與紙能否渾然一體而不造作,才能展示書法藝術的天然美感。這種藝術美感的核心就是一個「和」字。古人對於寫字的材料和工具十分考究,臨帖階段要參閱相關資料了解其使用的喜好,擇而從之,同時要選擇印刷精良、接近真跡的帖子作為範本,當能事半功倍。創作時應選擇自己得心應手的筆墨紙張,便於個人水平的充分發揮。

不追時風,走自己的路是成功的又一訣竅。目前,由於展覽機制的操縱,促進了書法熱的升溫,使之成為當今書壇最火爆最壯麗的風景線。一次次大規模、高規格的書法展覽,書寫者抱者各種不同的心態徘徊在展廳內外。尤其是那些幾乎走火入魔的年輕人,或者一舉成功,或者從此消亡,可謂亂鬨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多數人不得不面對現實的選擇,屈服於現行機制的約束,難耐寂寞,盲目追求時風,按照展覽的遊戲規則去精心準備創作,以求得入展獲獎,使作品的藝術價值得到社會的承認,於是應試型創作一下子把新生代書法群體的藝術創作熱情拔高到歷史的頂點,一改「十年磨一劍」的書法慢功為一二年即可成功的書技雜耍,在創作上只是注重趨變適時的短期效應,瞄準的不是書法藝術的至高點,而是一次次入展或獲獎目的具體實現,從而忘卻了自我的藝術定位和藝術境界的提升。我多年的體會是:制定自己的學書之路,按部就班、一如既往。從1995年至今,我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展覽中也曾失利過,如三屆楹聯展獲獎而四屆未入選,但我始終堅持走自己的路子,按照既定的計劃去努力,把展覽既作為對自己的階段性檢驗,又視其為過眼煙雲,不跟流行、不趕時髦,終究會有所獲。

研讀理論是學書之必備。歷代書論是各時代書家畢生實踐的總結,有的初次接觸顯得過於抽象化、虛擬化,如衛夫人《筆陣圖》:「一[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丶[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丿[撇]陸斷犀象;乙[折]百鈞弩發;丨[豎]萬歲枯藤;丶[捺]崩浪雷奔……」將點划進行形象比喻使得讓人難以琢磨,但是隨著學習的推進和深入,你會逐漸領悟和駕御書家的真諦,而且學習愈深、體味愈透,進而會不斷地指導你的書法實踐。

好友評論

陳宇:中國書協會員、徐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二十世紀後十年的書法發展,是憑藉著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各種展覽來維繫的,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展覽過程中成長起來了大量的青年作者,張利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作品不斷地在全國性的展覽上入展獲獎,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張利的書法以行草書創作為主,對於楷書與隸書也多有涉獵,而他的行草書從總體上說基本屬於宋人書法的路數,雖然他在唐人楷書與魏晉人的墓誌書法上也曾下過不小的功夫,於漢隸也多有心得,但總體上的感覺還是主要受到宋人書法尚意趣風氣的影響,尤其是他對米芾作過比較深入的研究與臨習,他的書風形成中有明顯的米字影子。對於米字或是宋人書法的取法,似乎是當代書法創作的一種態勢與方向,形成這種態勢與方向的原因是因為宋人書法尚意趣的關係,這對於新時期的青年作者是有著非常大的誘惑力的,尤其是米芾,一時成為一種時尚,全國性的展覽中米字一時成風,成風的原因當然有幾個,一個是因為米字在傳統帖學書法中是最具有表現力的,這合乎於當代展覽性書法創作的需要;二是米字的技法相對完整與精緻,這合乎展覽性書法創作的評審的需要;三是米字雖然是學習二王的模範,但他的書法非常富有個性,可以滿足當代人張揚個性、注重創造的心態。人們往往看到的只是米字的個性與創造性,雖然人們並沒有忘記米芾曾說的「集古成家」,但當代青年作者更看重米芾的是他的創新意識與風格特徵,而我覺得,張利將米字寫得很美、很到位,他的行書作品用筆清爽乾淨,非常注意起筆與收筆的筆致形態,模稜兩可的筆畫與筆墨在他的筆下不太容易出現,沒有晦澀、沒有委縮,而結體清雅,既注重單字的形態,同時也非常在意通篇的感覺,於筆墨外表現出一種清爽氣息,既注重意態與情性的流露,同時又非常注重技法的表現,他的書法作品中非常好地表現出一種書寫性與法度性,為什麼這樣呢?這可能與他的學書有著很大的關係。

一般書法作者都是從唐人的楷書入手,張利也不例外,他曾於唐人的楷書下過不小的功夫,而於唐人的楷書外,他對於漢隸和北魏墓誌作品也多有涉獵,所以他的楷書創作中既有唐人楷書的風格影響,也有魏墓誌的那種生澀與重意趣的特點,而這種取法最終帶給他的行書創作的是法度意識,他將唐人的法度意識融合於他的行書中,表現出來的是點畫的精到與結體的精美,米字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更注重的是作為一種精神意識的「顛狂」,當代許多作者也都在表現這種「顛狂」意識,認為這才是米字美的核心,這固然不錯,但後人的這種「顛狂」只是一種「顛狂」而不是美,為什麼?因為其中缺少的就是米芾的技法修為,人們往往認為行書和草書是諸多書體中最講求個性的、是抒情的,也往往只關注它抒情性的一面,但實際上行草書是最注重技法的規範、是取講求法度的,個性人人都有,情性也人人都有,關鍵是個性和情性如何表現才是美的,才是有深味的,米字的關鍵正是在於他的表現是在高度技法修為基礎上的表現,當代人恰恰少的就是這種技法的修為,而張利正是看清楚了這一點,所以他的行草書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是相對的規範,似乎個性面目並不是那麼的突出,但他的那種精到與乾淨充分展示他行書的魅力,整體上表現出一種典雅的氣息,這也是為他最終形成自我風格基奠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張利是善學的,他在深入學習古人法帖的同時,也借鑒與學習當代書家的成功實踐,人們總是反對當代人學當代人,往往說「取法乎上」,這其實是古人欺世之語,當代人為什麼學不得呢?我說,只有具有足夠智慧者才有膽識去學當代人,因為既要學習當代人書法中的精華,同時也要除其中的不足,他對於米字的認識從某種意義上是受到曹寶麟、孫曉雲等當代學米字書家的影響,尤其是曹先生,他不僅在米芾的研究上有著非常高的成就,本身的創作也是以米字為主,而形成了自家的面目,張利從中是多有心得的,或者他對於米字的理解以及對於米字的取捨受曹先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同時,他的善學表現在他能頭腦清醒的吸收與捨棄,這是非常關鍵的,也就是說他能結合自身的特點與性情卻學習曹寶麟、學習米芾,因為學只是過程,而變成自我的東西才是學習的根本目的之所在,這正是他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近來他的創作又有了新的突破,他將目光放在元人明人和清人書法上,尤其是對趙孟頫和趙之謙的作品多有取法,而對於趙之謙的手札更是情有獨鍾,而這種取法在他的書法表現上就了變化,這個階段他的書法在行筆上多了些遲澀與渾厚,而結字也更趨古拙,於秀雅的結體中寓以古拙之意,作品更富於餘味,也更有情趣,如果說,前些年,他的書法主要以表現清雅、精美和規範性、法度性為主的話,那麼他近來的創作則更多地表現出來的是書寫性,是抒情性,表現出一種古拙而清雅的美感。

張利的書法正日臻成熟,但今天的藝術風格還只是張利的一種過程,憑藉他的認真刻苦和清醒認識,我相信,張利會不斷地創作出優秀作品,完善自我的藝術風格,最終走向自我藝術的輝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TAG:財經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建蘭鐵骨素是單一品種還是素心一族之淺見
素食 素行 素心
蕙蘭素心之「銀蓮素」
素心,清居
資深花迷家中必備的「珍品」蘭花,純白素心,觀花賞葉之佳品
春蘭素心大花銘品老種-慈恩素
素心與詩詞結緣
輕捻的素心
蕙蘭素心鑒賞以及名品圖鑑
素心問壺,流光溢彩——方彩娣紫砂藝術
新作|梁建國的當代立體「山水畫」——素心園
32號作品】素心《許強的婚事》
素心造物,木器雅韻
素心向暖淺笑嫣然
素心若雪一一張棟材同學書法繪畫微展
禾木實景丨素心美人居 甜蜜最時光
建蘭素心荷瓣-素君荷
漂亮的蕙蘭荷型素心
薄荷素心,清如露水
宋代青瓷:素心與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