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了解的世外桃源尼泊爾
尼泊爾近80%的人口務農,若論經濟上的「國民生產總值」,尼泊爾被聯合國列入最窮的國家之一。但是,如果用上世紀80年代末不丹國王提出的「國民幸福總值」的概念去衡量,南亞小國尼泊爾、不丹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初來尼泊爾,迎面撲來的是其濃烈的宗教氛圍和獨特的人文魅力。數不清的神廟與寺院、虔誠的普通信徒與苦行僧、空氣中永遠瀰漫的香火氣息與銅鈴法器發出的叮咚聲,這一切都在時刻提醒著我們:這個國家處處存在著強大的精神力量,彷彿尼泊爾的那隻無處不在的佛眼,洞察著蒼生。
尼泊爾人彷彿一個個天生就是藝術家,他們以別具一格的創造力,詮釋著對於生活、審美、色彩的理解和追求。尼泊爾的藝術,猶如女性身上的紗麗,明亮又飄逸,而尼泊爾人的生活,猶如他們額間的「蒂卡」(吉祥痣),神秘而多彩。
廣場上人山人海
當黎明的晨曦剛照進尼泊爾的千家萬戶時,人們就開始了對不同神靈的敬拜。男女老少攜帶著奉獻給眾神的貢品,走到屋前房後就近的神塔或祭台,或走進街上古老的寺廟,在神像前敲鐘、點油燈、擲穀物、錢幣或者花瓣,往神像身上塗抹各色顏料,將吉祥痣點在前額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們把早晨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神靈。
尼泊爾每年各種節日多達300多個,國家規定的法定放假節日超過50個,大部分以宗教慶典為主。人們幾乎傾城而出,人山人海,但很有秩序。尼泊爾人,特別是穿著紗麗的婦女,在家門口或席地而坐,或沿街佇立,或談笑風生,或遞水送食。孩子們無論男女,遊行期間最是興高采烈,可以舉棍互擊,啪啪有聲,但不傷人。
「靜止的藝術」――木雕
尼泊爾的建築極具特色,被譽為「靜止的藝術」。在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歷經千年風雨、至今保存完好、具有濃厚尼泊爾民族風格的建築。比如帕坦的千佛塔,用9000塊巨型陶磚砌成,每塊都刻有釋迦牟尼佛像,既恢宏又美麗。
「流動的藝術」――音樂
只要見到尼泊爾女性,就可見到紗麗;見到紗麗,也就見到了流動的藝術。尼泊爾女性膚色略顯褐色,襯著輕盈曼妙的傳統服飾紗麗,加上顧盼神飛、深邃的眼神,便散發出一段令人浮想聯翩的南亞風韻。
除了紗麗,音樂是尼泊爾藝術和生活的主動脈,是人生須臾不可或缺的重要伴奏。尼泊爾是一個樂器的王國,好像人人都是樂器特長班出生的。男女老幼,各個階層的群眾,吹拉彈唱,樣樣精通。無論城市還是鄉間,從凌晨到深夜,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到音樂。
驚世駭俗的汽車文化
令人嘆為觀止的就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汽車「臉譜」和「文身」。在這裡,你可以從尼泊爾開來的各式各樣的TATA車上,感受到尼泊爾人的藝術熱情和幽默感。但凡貨車和大巴,車身上幾乎沒有一塊空白之處,無一例外畫滿了手繪的五彩繽紛的圖案和文字,絕無雷同,就像在尼泊爾你找不到外牆設計一樣的樓房一樣。
優雅講究的校服文化
尼泊爾人的幸福,寫在每一個人的臉上的,無法掩飾。他們不僅自己覺得幸福,而且覺得下一代更幸福。尼泊爾重視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兒童不論出身和門第,都可以接受到免費的國民基礎教育,直到高中畢業。尼泊爾共有各級學校3萬多所,在校學生6百多萬人,85%的學齡兒童上的是公立學校。
這對於一個擁有2千多萬人口的國家來說,比例還是很可觀的。
校方規定,學生必須統一穿校服,必修一門外語(儘管是口音很重的印度英語)。據說,統一著裝是為了防止學生受種姓制度影響而互相歧視。不管是學費、校服、還是校車接送,都是由政府買單。雖然公交車擁擠不堪,但校車卻非常規範,一人一座,從不超載。
※娛樂界最土豪的小公主!李湘女兒王詩齡還排不上,誰這麼牛?
※666!騎士首節43分爆紀錄 這還只是11分鐘的事
※世上最極端的10個地方
※去印度梅加拉亞邦,這7大聖地
※除了《灌籃高手》,這裡還有什麼?
TAG:京華網 |
※在尼泊爾,不得不知道的一些事兒,了解一下?
※關於尼泊爾灑紅節不得不知道的知識!
※去尼泊爾,不等風,只等你!
※尼泊爾兒童找中國遊客要錢,不給就拿石頭砸
※為何登珠峰大多都是從尼泊爾,而不是從中國?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尼泊爾不可不去的皇家奇特旺國家公園,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景色
※尼泊爾「庫瑪麗」女神終身不嫁?朝拜者表示:很不願意看見她們笑
※雖然尼泊爾食物很難吃,路也很爛,但我一定會再去一次,再看看雪山,峽谷
※我們貧窮卻很幸福,尼泊爾人的生活很美好?網友:和想的不一樣
※尼泊爾為了迎合中國遊客貼出中文標籤,內容卻讓人哭笑不得!
※繼越南後,尼泊爾也開始貼出中文標識,這次的內容讓人哭笑不得!
※只要珠穆朗瑪峰還在,就值得你飛去尼泊爾看它
※尼泊爾蒼蠅飲料,尼泊爾人的做法太絕了
※尼泊爾的「一妻多夫」,為何不會尷尬?看完總算明白了!
※尼泊爾的癮,此生戒不掉
※誰說尼泊爾就沒有假金剛?看看旅遊帶回來的都是啥
※印度當年能吞併錫金,卻為何不吃掉它三面包圍的尼泊爾
※在尼泊爾看見「聖人」要避開走,不要施捨給乞討者!很多人吃虧了
※再見了,尼泊爾!
※繼越南之後,尼泊爾也貼出了中文標語,內容卻讓中國遊客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