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論攝影界的老法師與新銳
所謂中庸,「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意為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向來比較不愛堅持運動,晚上破天荒從家走到了四中,挺遠的,共花了一個多小時,想是也有幾千步。在四中前的公園看到這《中庸》的牌,不由想起近期常常看知乎里關於照片風格的傳統大片風和新銳意識流之爭,即攝影界「老法師」與「新銳」之爭。
老法師:裝備和器材上面,總結有三點,大、粗、長!聽上去就覺得是嗚嗚嗚嗚的,追求的是「工欲 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思想;照片是「焦內如刀割般銳利, 焦外如奶油般化開」
具體解釋
用什麼鏡頭:器材黨,純P話。看到一照片不先想構圖色彩曝光等,先問鏡頭。
焦外……:也是一句屁話,意思說人家鏡頭好。
毒!:還是器材黨,毒就是誇鏡頭,很無聊。
德味:就是德國鏡頭的味道,純扯淡,裝13用。有不少用徠卡的一樣拍的都 是一坨屎。
大師:不解釋了。(摘自知乎)
新銳:外形像一個不羈的藝術家,男生留著一頭的長頭髮再扎個辮子,胸前或手上掛著幾串金剛菩提、星月菩提、烏木手串等等首飾品,手臂上再加 上上幾個紋身。女新銳攝影師應該也是流露一股弄弄的文藝氣息的森女形象。新銳攝影大多追求與眾不同的一種攝影體驗,從思想上類比表達一種情感,不追求畫質上的精細,追求的東西是你永遠抓不住的更高層次的東西。(摘自新浪:攝影圈的那些事)
這世界本就沒有對與錯,傳統與創新本來是存在著對立與衝突,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老法師喜歡拍糖水,新銳追求思想都有各自道理,沒必要說誰是誰非。這就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中庸之道,亦在於「誠」。中庸所談的「至誠之道」,從修身養性中看來,其實也是「真誠之道」。真誠,是心之至誠,以誠待人則無人不信,以誠處事則無事不克,以誠立業則無業不興。
然而,常常看到某些攝影圈子的一股互相吹捧,不管好片,爛片,一股子拍手、豎大拇指之風,著實讓人覺得太過於虛偽;這往往會讓片子的主人沾沾自喜,不思進取。好作品要學習,不好的也要指出,即為中庸之道的誠。
常常看藝術大師的作品,也會讀一些文章,好的攝影作品,不僅僅是圖片的質量,更需要有內涵,拍攝要帶著自己的思想去拍,有想法,有思考,有所表達否則,充其量只是一張圖片而已,只有骨架,沒有血肉更沒有精、氣、神。
攝影也是江湖,有了江湖,自然有了紛爭。。。。。。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TAG:泰寧魚網 |
※盤點世界著名景點「攝影師照」和「遊客照」差別,論攝影師的重要
※廣論攝法,攝理攝惑
※翔哥論攝影‖給照片留口氣!
※你知道如何欣賞、評論攝影作品嗎?
※器材適合才是最好 梁原老師論攝鳥器材
※翔哥論攝影‖什麼樣的彩色照片不能轉為黑白?
※當我們談論攝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論攝影師的「5毛錢特效」,看到最後,網友:可能是白活了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