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一個英雄,更是一位梟雄,然而他不是奸雄
劉備是一個英雄,更是一位梟雄;然而他不是奸雄。
首先,劉備被塑造成一個溫文爾雅的形象,但是其實劉備也是很有勇氣,並且從一開始就給人天下梟雄的氣勢。
劉備小時候在自己家旁邊的樹下邊遊戲,那棵樹很大,「童童如車蓋」,遠遠望去就像天子出行時的車蓋。劉備那時說:「我為天子,當乘些車蓋。」(《三國演義》、《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備的少年豪傑。劉備的這種願望在很多場合直接顯露。而且,這個故事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都給與充分渲染,可以認為是真實的。
還有一個例子,我們知道劉備的兒子起名叫劉禪,他還收了一個養子——劉封。觀察一下這兩個人的名字,一個「封」一個「禪」的。連起來是「封禪」。封禪是一種儀式,古代封禪是皇帝在泰山腳下舉行的一種禮節,這裡卻被拆成兩個字放在劉備的兒子上,這一點很值得注意。最起碼說明了劉備稱帝的願望。大概是當時迫於輿論,把這種願望藏了起來。
以上可見劉備的野心與豪傑的本色,他並不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相反,他的心中一直有更強大的慾望。
另外,怒鞭督郵也可以體現其性格的粗野一面。注意怒鞭督郵不是張飛所為,《三國演義》為了體現劉備「仁君」的形象,把怒鞭督郵的主人公改成了張飛。我這樣說是有依據的,見於《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
可以看出劉備生猛的一面。人家只是不想理劉備,劉備就和別人幹了起來,可見他的血氣方剛。
而且劉備總是被當成一個仁人,但其實他的很多次仁義都是裝出來的。劉備在長坂坡逃亡時帶上了10萬百姓一起出逃,結果半路上就被曹軍追上了。劉備顯然並不是想讓這些百姓真正和自己逃走,因為這樣的話,糧馬輜重、人們扶老攜幼,根本不可能逃得有多快,弄不好自己都不一定跑得掉。劉備被曹軍追上時,就棄百姓於不顧,顧自逃走了。當然那些追隨劉皇叔的百姓的結果如何,就不言而喻了。這一點也證明。
在223年劉備永安託孤時,劉備曾經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無德無才的話,讓諸葛亮代替劉禪繼承蜀國皇帝。其實自古皇位就是「家天下」的,哪裡還有這種事呢?劉禪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在劉備心中的地位絕對遠勝於諸葛亮。這句話聽聽就是妄語。所以看上去的仁義天下的外表,其實有很多潛台詞。這句話其實暗示了要諸葛亮用心輔佐,不得越位,是一句用心良苦的警告——果不其然,諸葛亮叩首說不敢,「臣必盡肱股之力」什麼的。可見劉備的心機之深,在最後一刻有施展了策略,想為兒子的江山打下保障。因為劉備深知劉禪沒有政治鬥爭經驗,算計不過諸葛亮等老臣。從耍這些機謀來看,他一點不像個仁義的人。
而且劉備很會哭。他的哭多是傾注了感情;比如在關羽罹難後的哭,那是幾天幾夜停不住的,諸葛亮都勸不動。但有些哭,卻是為了另一番目的。諸如送別徐庶等。在魯肅去向劉備討要荊州時,劉備大哭一場,裝出「若還了荊州,何處安身」的樣子,其實就是向孫權裝可憐,讓魯肅和孫權無可奈何。迫於壓力,把要回荊州的時間又後延了一段時日。其實這只是緩兵之計罷了。所以有成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當然從我們現在的角度看,這種策略未必高明。
可以看出劉備的仁義其實有些是不得已而裝的,這裡充分顯示了他的心靈謀略。
不僅使自己得到了名聲,而且贏得了實利。在哭的本事上,劉備也掙得了別人的同情。
而且剛才提到,劉備看上去憨厚,其實他的權謀、策略一點也不弱於曹操等人。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曹劉的「煮酒論英雄」。曹操說天下英雄只有咱倆的時候,一道驚雷劈來,讓劉備嚇掉了筷子。其實堂堂男子漢大丈夫怕什麼雷呢?要說劉備怕曹操,這是比較可信的。因為曹操知道自己的能力。這裡劉備故意讓雷嚇掉了筷子,足見其計謀,讓曹操放下對自己的懷疑。
另外,劉備棲身陶謙門下時,陶謙想把徐州讓給劉備。劉備是連連讓了3次,最後才「勉強接受」。當陶謙一死,劉備便同意充任徐州牧。這次劉備名聲遠揚,他的品德開始廣為傳頌。這件事情,本身好像並沒有什麼不對勁的,頂多體現了劉備的謙遜。但是其實陶謙一死,劉備自己的威信就高了起來;而在陶謙在世之時,徐州的人民是愛戴陶謙勝過劉備的。這裡兩下一權衡,足見劉備的智慧。他知道要等待時機。況且如果過早地接受,將會為自己樹立大批敵人;曹操當時因為自己的父親曹嵩在陶謙的地界被殺,盛怒之下攻打陶謙。如果劉備過早地攬下了徐州,與自己十分不利。
劉備的計謀還體現在他的用人、識人、求人、以及拉攏人心上。其實說拉攏人心難聽了些,但這是劉備的必要手段。劉備的凝聚人心的策略,同樣很高明。
最典型的莫過於長坂坡的「摔阿斗」事件了。趙雲出生入死,平安地把阿斗送到了劉備眼前,然而劉備卻把阿斗扔在地上,說什麼為了你,險些折損我一員大將。其實在劉備的心中,江山大業的繼承者肯定比一位將軍重要,結論是,劉備這樣做是裝出來的。但是這時的劉備為了體現自己的胸懷,也顧不得了。這齣戲在外人看來,就成了劉備無私、愛將的寫照。果然趙雲俯首在地說什麼「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又加深了劉備和趙雲的感情,而且留下了一段佳話。所以劉備集團中,儘管有不服管教、叛變的人,但趙雲對劉備是真正絕對忠心的,所以後世評判趙雲是典型的愚忠。撇開這點不談,劉備的凝聚人才的策略,確實高。這件事例,也等於說是教育了眾軍,產生的影響不可估量。
再說說劉備的三顧茅廬。這個事件一向被人們傳為美談。可以體現劉備對賢士的仰慕之情。這一點本無可爭議,但是「三顧茅廬」只是劉備招攬賢士手段的一種。而且諸葛亮被召進了劉備陣營之後,一開始的官職並不高。
還有一件事,即劉備對馬謖的評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這句話也印證了馬謖街亭的慘敗。事實上,馬謖是參謀人才,不適宜擔當主將之重任。這裡也可見劉備的識人之明。也許這句對馬謖的評價並不中肯,但起碼證明劉備在看人上比諸葛亮看得遠。
說到諸葛亮,就得再說到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為了訪求到賢士,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終於達成了目的。而當時的曹操和孫權,未必注意到了卧龍鳳雛和司馬徽先生「卧龍鳳雛,得一人者得天下」的話;而劉備因為很好地招到了徐庶,得以得到諸葛亮。從這裡看,劉備挖掘人才的技術也是非常之高,他注意到了別人忽略的人才。
當然,劉備也並不總是那麼有權謀,他也是性情中人,即,也是一個「人」。在關張遇害後,他不顧所有大臣的反對,發動對吳國的戰爭,這一幕也是具有幾分悲情的。我們知道最後劉備慘敗而病死;從他發動這場戰爭來看,就可以看出他性情的一面。肩挑天下重擔,卻腦子沒有想到,頭一發熱,就破壞同盟;他力排眾議為兄弟報仇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感情用事」。這裡再用一個貶義詞,因為發動夷陵之戰本身就造成了很大的後果。從這裡來看,劉備的個性更加鮮明。他有很多自身克服不了的弱點,也就是這些弱點,鑄成了他的失敗。這一點,也充分體現了劉備性格中真實的一面。永安託孤,為一代梟雄的人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為他梟雄的本色增添了幾分悲情。這也讓一位梟雄變得更加真實。
以上是劉備作為梟雄的根據。然而我個人認為,他是梟雄,但不是奸雄。
梟雄和姦雄有什麼區別呢?無非是奸雄的語氣和感情更加強烈一些,說得更加「難聽」了一些。但是劉備確實是以天下為己任,並且儘力復興劉漢王朝,這一點不是說說的事,因為這意味著擔起天下的重任,而事實上劉備確實也這麼做了。劉備無時不刻不在盼望著為興復漢室出力。比如在劉表帳下沒事幹時,一次就說自己因為很久沒有騎馬,「髀肉復生」,感嘆人生沒有實現的理想。這一次是劉備真實的感情流露。
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們不得不說劉備是一位仁者。曹操被稱為奸雄,似乎是因為他在歷史中從來沒有表露出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觀點,並且他感情流露時的一些名言,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什麼的,體現了他黑暗的一面(當然評為「奸雄」是對曹操心裡的最好表達了。)
而劉備的這種體現並不強烈,他的很多的行為,都看上去是為了天下著想,他的幾乎每一步行動,都留下一處美談。
比如第三次說到三顧茅廬(沒辦法,太經典了),現在我們給解釋成劉備求賢若渴的感情,不是嘛,劉備還說自己「如魚得水」;摔阿斗,現在我們的看法是劉備很無私,能團結手下;即使是煮酒論英雄,我們也會論之以他的權宜之策,是機智的體現。總之這些形象,劉備都不壞。也許他是把自己內心中的類似曹操的那種野心想法藏了起來,即,它有豪傑本質中的「奸雄」一面,但這一點我們還是不得而知。所以就這些形象來看,劉備不能成為奸雄。
而且再說到夷陵之戰,可以體現劉備起碼在一些場合比較真實。這裡是有正史認可的。也就是劉備「情長誤國」,但是卻不費心地遮掩自己的缺點。這一點,頂多像一個梟雄。曹操倒是在費盡心機謀劃策略,雖然他也有霸王豪傑的一面,但是在印象中,他「奸雄」的形象還是更為突出。把關於曹劉的正史(是直接的史實而並非推論)放著一比,就知道誰更是奸雄了。
每個人的行為都有一定的動機,不能說有不一樣的動機就「奸詐」。從掌握的歷史證據來看,剔除感性猜測的成分,劉備可謂「梟雄」;離「奸雄」還差了一步。
從他仁義的外表(不管是不是裝的),豪情的性格,天下為己任的憫人之胸懷來看,劉備又可謂英雄。劉備一開始就是從征討黃巾軍的叛亂起家的,從這裡一開始,他的仁義、正義的外表就開始顯露。古今大家、甚至曾經劉備的敵人都給了劉備很高的評價,如曹操的「煮酒論英雄」中曾經說過天下英雄只你我二人之類的話。另有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詞句「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劉郎就是劉備。
而且從劉備白手起家而最終有一份天下來看,劉備還是很了不起的。起碼符合了他「亂世梟雄」的身份。陳壽曾經評論道: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氣焉。」就史實而論,這句話還是公正的。劉備確實是英雄。
這就是我的看法。至於易中天先生怎麼看,不在我考慮的範圍在內。見仁見智吧。這些是我的觀點,是以「我」的身份回答的。
對於先生看其為「奸雄」的觀點:
1、「我乃漢室宗親」:失考。但是在那種豪傑並起的時代,為自己樹立權威是很有必要的。這是生存的手段,可以理解吧,為什麼要說劉備在這一點就很奸詐呢?
2、三讓徐州:避免為自己樹敵的最佳方法,如果我是劉備,我也不會去要徐州。可能當時的劉備沒有料到接受徐州的後果,而是真正的謙遜。煮酒論英雄:避免懷疑,保全性命的最佳策略。事實上劉備真的害怕曹操,故用計策;而不是怕雷。白門樓除呂布。可以說明劉備的性格。從這裡開始,劉備開始在行事上變得好像很狡詐了,但是一件事情,不能貫穿劉備的一生。為了除去未來的敵人,值得這麼做。
3、吞併劉璋:拿到根據地的方法。為了生存。畢竟自己眾望所歸,劉璋又不及劉備。當然為了名正言順,劉備肯定還要弄一堆解釋,不用去管他。
4、摔阿斗:增強了將領凝聚力,但是說「奸雄」還是不恰當。這裡僅僅是一種策略。
5、囑孔明:為穩固江山,劉備不會那麼問一問嗎?畢竟自己打下的基業,希望長久。一個快死的人,還是不要去那麼深究了。
可能從具體事例上來看,劉備在一些事情上體現了他「梟雄」的一面;但是「梟雄」不是「奸雄」,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都比較肯定劉備的為人。如果說劉備的「梟雄」形象有傾向的話,那就是傾向「英雄」而非「奸雄」。
另外,這種事例有的出自《三國演義》,有的出自正史,已經不知道了。所以一些人物的形象,我們判斷要小心。
補充:如果劉備也算是奸雄的話,孫權、袁紹等豪傑也可以成為奸雄了。劉備也是一方豪傑,為什麼因為他發展壯大自己的手段就說明他是奸雄呢?我知道奸雄並非貶義,但是要說劉備是奸雄還差一些。大家公認的奸雄其實是曹操,因為在許多的史料和傳述中曹操都給人奸雄形象;而劉備的奸雄形象還不明確,我們是根據事實做出的一些感性的推論。所以有必要降一級為梟雄。從東漢末年群雄爭霸的形勢看,劉備能得一席天下,足以說明了他的梟雄。
※水滸傳中真正的色鬼,西門慶比起他們來差遠了!
※蔣家王朝悲哀:蔣介石88歲高壽,兒子活到77歲,第三代都短命
※李蓮英為何能受慈禧獨寵?只因他有一項「絕活」,讓慈禧欲罷不能
※開國五虎上將中,為何毛澤東最青睞這兩位?奧妙原來在軍事能力上
※八國聯軍中的一位軍官,睡了慈禧的床還刻下一句外語,無人敢翻譯
TAG:坐在墳頭調戲軌 |
※他是中國的大英雄,雖然只是一位上將,但是就連元帥都很尊敬他
※波風水門是一位好丈夫,是一位大英雄,但是也是最不稱職的父親
※曹操不止一面:是英雄還是奸雄?
※有了這個英雄,王者再也不是夢!
※他不是英雄,不是君子,也不是良民
※英雄無名,不是因為不夠優秀,而是因為肩上壓著一塊鋼板
※他們不但是偉大的詩人,還是「抗戰」英雄,卻在一件事情上輸得一敗塗地
※劉邦是英雄還是狗熊,細讀歷史發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身影他都有
※他只是一個明星,卻做了英雄乾的事情
※宦官皆小人?這些太監則不然,還有一個是民族英雄!
※生命只有一次,我何嘗不是英雄?
※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不死的慾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這4個英雄非常容易讓人不以為然,但是他們卻是最容易絕地反擊的英雄!
※三國唯一的英雄人物,不是劉備曹操跟孫權,而是只想殺賊的他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亂世出英雄,曹操當年的愛好竟然是吃雞腿
※造夢,你不只是一個人的英雄
※這是一個被你們一直忽略的英雄
※如果這些英雄沒有能量條,那麼他們將會是一個噩夢般的存在!
※他是漫威英雄里的單挑王,沒有之一!
※關羽,是否是一個被神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