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天池石壁圖》賞析
黃公望流傳作品據說有50幅以上,《天池石壁圖》是黃公望淺絳山水畫的代表作之一。《天池石壁圖》絹本設色,縱139.3厘米,橫57.2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公望《天池石壁圖》 立軸,絹本,淺絳,橫57.2厘米,縱139.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天池石壁圖》左下三棵巨松高聳,雜樹林立,茅屋隱約其間。隔溪一大山拔地而起,層層盤桓向上。至右中,一池四邊石壁陡立,橋閣築於池中,飛瀑瀉水,此點題之筆也。
構圖繁複,但用以勾畫的線條和皴筆則十分簡略。大山通體以赭鋪底,然後以墨青、墨綠層層烘染出高低、遠近之層次。後人有「峰巒渾厚,草木華滋」之譽。
黃公望的畫一般不用濃烈的色彩,也不用大片的潑墨,更少有剛硬的線條。畫中圓松用線居多,著墨乾枯居多,充分顯示出一種明潤秀拔、溫雅和平以及鬆散柔和的氣氛,體現著豐富的筆墨韻味,不僅表達了畫家的主觀情趣,更寄託著作者對寄情林泉的嚮往。在這裡畫家並不以描摹實景為能事,山川、樹石只不過是畫家遣興抒懷的對象,折射出黃公望對現實生活的消極、淡泊、隱逸的態度,這也充分反映了元代山水畫家的傾向。
黃公望學畫生涯起步較晚,生活坎坷,所繪山水受趙孟頫影響,必親臨體察,畫上千丘萬壑,奇譎深妙,筆意尤為簡遠逸邁。這種繪畫風格,也正是黃公望有別於王蒙、倪瓚、吳鎮的地方。從黃公望的傳世作品中,既可以看到他年少時師從趙孟頫及五代、北宋畫家的痕迹,更有著明顯的南方畫家董源、巨然的風格,淡墨輕嵐、雲霧迷茫、林木秀潤、幽谷空寂。
縱觀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從唐末五代達到第一個高峰後,北宋的山水畫基本上繼承李成、范寬等北方派畫風,南宋則流行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水墨剛勁派畫風。元代趙孟頫托古改制,主張摒棄南宋,仿效北宋,遠法晉唐。黃公望繼趙孟頫之後,更多地著意於董源、巨然,水墨紛披、蒼率瀟洒、境界高曠,徹底改變了南宋後期院畫陳陳相因的舊習,把董源、巨然一派山水畫推向畫壇主流地位,開創了一代風貌。元畫的特殊面貌使中國山水畫的又一次變法得以完成。元畫的抒情性也溢於此卷。清代著名畫家惲壽平云:「元人幽秀之筆,如燕舞飛花,揣摩不得。又如美人橫波微盼,光彩四射,觀者神驚意喪,不知其所以然也。」此話準確地概括了元人的筆墨風格之美。
※中國畫「四祖」,你了解嗎?
※清-女畫家陳書工筆作品欣賞:意趣相和,惟妙惟肖
※作畫如用兵,八大以「兵法」取勝
※唐 李邕行書《李思訓碑》,凜然有勢,奕奕動人
※她是央美食堂工人,30歲才學畫畫!
TAG:藝術luo |
※黃公望《天池石壁圖》:大道至簡,方見遼闊的生命宇宙
※古書畫欣賞:天池石壁 春遊晚歸
※每天古書畫:淡墨秋山 天池石壁
※賞石壁橫雲
※每天古書畫:天池石壁 春遊晚歸
※太湖風韻 光福:《石壁永慧禪寺》
※酉陽雜俎白話解說:境山石壁蝌蚪文
※各種玉石壁爐欣賞
※茅岩河風光秀麗,千刃石壁,群山疊翠,峽谷生輝
※《天官賜福》同人文:《石壁》花城與謝憐,身在無間,心在桃源!
※宕泉河谷的石壁上日出日落、斧鑿聲聲-西部四省大環線之甘肅、青海篇
※參戰老兵赴石壁看望符王存烈士媽媽盧宏芳
※確認過《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就是最美的宋刻孤本
※拍攝身體懸空照片的巴西網紅石壁,今日為你揭秘!
※土耳其岩石壁畫和庫拉腳印證明:史前人類已有第一批火山旅行者
※史前文明存在的證據,在南非洞穴發現了岩石壁畫!
※美甲教程 | 火燒石壁美甲
※石壁上這野生物,葉子長果實上,煲湯成南方人最愛,人稱石仙桃
※大理石壁爐的安裝過程及案例欣賞
※開在石壁上的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