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爸爸媽媽,不要錯得太離譜!
所有孩子之間的攀比,都源於家長之間的巨大落差。父母們期待孩子「一代比一代好」,養孩子追求「質量」和「體面」,動輒旅遊住五星級酒店,童裝玩具必須進口,完全是掉入了「體面」養孩子和「高質量」養孩子的陷阱。
作者:吳文清
來源:瞭望智庫(ID: zhczyj)
全文2646字,讀完大約3分鐘
近日,朋友圈被一則關於從幼兒園開始的
「中產階級鄙視鏈」
的報道刷屏。
在報道中,從孩子出生開始,家長們就精心挑選更好的房子、更好的玩具、更好的早教班、更好的服飾、甚至更好的動畫片、更好的旅遊地……早在學齡前,因為各種自願或不自願的攀比,中產階級內部就已經形成了一條條育兒鄙視鏈。
從幼兒園開始,有英文名的孩子鄙視沒英文名的孩子,出國遊玩的孩子鄙視在國內旅遊的孩子。
就在今天,或許不少朋友的朋友圈又會被一個個看似曬娃實則炫富佔領鄙視鏈最高層的照片填滿。就像報道中說的,李媽媽帶著孩子去了迪士尼樂園,張媽媽帶著孩子去品嘗法式大餐,趙媽媽帶著孩子躺在馬爾地夫的沙灘上……有時甚至連孩子也有了這樣的「自覺性」,每到一些高級西餐廳,一道精緻菜品端上桌,他們也會自然地舉起刀叉,擺出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有文章分析,所有孩子之間的攀比,都源於家長之間的巨大落差。父母們期待孩子「一代比一代好」,養孩子追求「質量」和「體面」,動輒旅遊住五星級酒店,童裝玩具必須進口,
完全是掉入了「體面」養孩子和「高質量」養孩子的陷阱。
再進一步說,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就快樂?成績就好?庫叔不信!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作出一份萬字報告——
《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
觀點一:一定要把孩子擠上鄙視鏈最高層!
孩子懟:爸爸請多關心我!
?
1. 心理學家格塞爾指出:
失去父愛是人類情感發展的一種缺陷和不平衡。
調查發現,逾五成家庭的子女教育是母親在唱獨角戲,三成家庭能夠做到父母共同負責子女教育,而父親擔起主要教育職責的家庭僅佔一成,明顯表現出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的現狀。
平時誰陪伴孩子調查結果
而父親的缺位正是與價位逐漸升高的「鄙視鏈」相關。
教育開銷越來越大,父親通常是承擔家庭收入主要來源的角色,為了保證孩子處於「鄙視鏈」最高級,父親只能犧牲和孩子共處的時間去工作。缺乏父親對孩子的紀律教育和監督,常常導致孩子出現各種暴力和其他反社會行為。?
2. 除此之外,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通常主要關注在安全和習慣上,而忽略孩子的興趣。
調查發現,家長現階段最關心孩子的方面從高到低依次為:
健康安全(65.95%)
習慣養成(55.47%)
日常學習(53.58%)
人際交往(37.89%)
自理能力(33.75%)
性格養成(28.09%)
興趣愛好(19.47%)
情緒情感(11.93%)
綜合來看,
健康安全、日常學習都屬於現實性因素,
家長對這兩項關注度較高,而對於子女未來成長的發展性因素關注度較低。除去安全這個基本因素之外,家長們還是希望孩子從小能有某種生活方式的習慣(例如吃西餐、講英語等處於鄙視鏈高層的習慣),更重視塑造孩子的形象,而忽略孩子的興趣。
為了用充分的財力基礎把孩子擠上鄙視鏈高層,不惜犧牲陪孩子的時間;為了孩子養成某種高級習慣,不惜犧牲孩子的興趣。
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真的不知能否有個快樂童年?
觀點二:一定要早上學,上好學校,補好課!
孩子懟:沒用!
?
1. 早上學沒用深陷「鄙視鏈」里的家長普遍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得讓孩子早點學習。
調查同樣顯示80%的小學生都上過學前班。而更多的高價英語班、數學班更是不勝枚舉。
不過,大數據卻告訴我們,
早點上學,提前搶跑,並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在成績優秀的小學生中,「沒上過學前班」比「上過學前班的」多10.89%,而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中,「上過學前班的」比「沒上過學前班的」多10%。
這就告訴我們,學前班不僅沒能幫助小學生贏得任何學業優勢,反而因為
讓孩子過早學習引發挫敗感,降低孩子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從而產生了學業上的倦怠和鬆懈。
?
2. 擇校沒用家長擇校是為了讓孩子享有更優秀的教育資源,提高孩子的學業水平。
調查數據卻表明,
「擇校生」和「就近入學」的學業情況相差甚微,
成績優秀的比例分別是29.95%和28.48%,在良好、中等和較差等其他學業水平中,二者的數據也較為接近。?
3. 補課也沒用學校每天的教育是一樣的,為了爭取爬上「鄙視鏈」,很多家長都會在周末、課外給孩子補課「加餐」。調查發現,近九成小學生在上各種「班」,每天有課外班作業的小學生高達81.50%。
效果怎麼樣呢?
調查發現,無論是成績好的孩子,還是成績差的孩子,對周末補課的作用,都一致認為「不知道」、「說不清楚」。甚至,成績優秀的學生中,有63.82%的參加了課外班;成績較差的學生中,更有高達93.95%都參加了課外班。由此看來,
學習成績欠佳的小學生是報課外班的主力。
學前班教育、擇校行為、課外班學習及課外作業,是三項性價比較低的家庭教育投入,不僅不能換來小學生學習上的優勢,反而存在讓孩子身心俱疲、減弱學習興趣、產生厭學逆反等不良心態的負面效應,
給後面的學習階段帶來難以預估的消極影響。
觀點三: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生活安排好!
孩子懟:我要自己管自己!
在「鄙視鏈」里,家長對孩子的操心可謂事無巨細。甚至在學校或幼兒園的親子活動中,家長還要幫助老師安排。
「美食節,有家長帶來親手製作的蛋糕、甜品,他們的孩子得意地拉著媽媽四處邀吃;
萬聖節,在一堆雷同的淘寶公主裙中間,有媽媽親手設計縫製的『小天使』、『小紅帽『』,讓孩子出盡風頭;
聖誕節,有家長購買優質的活雪松樹苗,裝飾一新後送到班中為孩子們助興……」
但在這樣被家長「一手包辦」的童年裡,孩子就能得到真正成長嗎?
大數據結果告訴我們,
自主管理能力高的小學生學業水平也更高。
有意思的是,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也相對較高。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而認為「孩子應該做些家務」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兩者相差懸殊。
做家務只是孩子自我管理的一個面向,孩
子在自己做事、與家長協商而不是一味聽爸爸媽媽話的過程中,培養出的一整套自我管理機制,
包括興趣班學習內容、零花錢怎麼花等。這個過程中,雖然橫向比較,孩子自己做出的成績沒有父母一手包辦做得好,容易「被鄙視」,但最終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在中產階級「鄙視鏈」上攀爬,是個艱辛的過程。家長們一方面要拼盡全力,為孩子鋪路,住進學區房,上最好的學校,學最貴的興趣班;另一方面要表現得毫不費力,出國遊玩、甜點、美妝、賣萌一個都不能少。但這個過程中孩子是否真的能得到快樂,真的能有所成長,大數據已經清晰地表明:並不能!反而,
在鄙視鏈中,受傷最大的,可能是孩子。
評論功能已開通!
點擊文末「寫留言」,即可參與評論
▼
【
版權歸作者所有
,華妹編輯】歡迎添加華哥微信(zglgag168)
歡迎分享
點擊下面標題,可查看更多文章
美國人根本沒資格歧視華裔!一個華人的真實感受
你們羨慕的美國教育,到底是美國哪個階層的教育?
▼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
回復關鍵詞【
221
】,送你一篇特別推送※假如李白也有「朋友圈」
※赤手空拳大戰恐怖分子,這位華裔平民英雄感動了英國
※北宋「高考」,皇上親自出了6道題難倒無數才子。你來做能不能高中?
※又一群壞人集體變老了
※中國小伙到日本出趟差,認知被日本人徹底顛覆
TAG:世界華人周刊 |
※媽媽,你可以不要和爸爸離婚嗎?
※都是爸爸媽媽的錯
※兒子,對不起!媽媽要和你爸爸離婚了,但是我們依然很愛你!
※媽媽,請不要再和爸爸吵架了好嗎?
※看到弟弟的婚房,我真的覺得爸爸媽媽太偏疼了!
※爸爸媽媽,貞操不是我最好的嫁妝
※爸爸媽媽,是我做錯了什麼嗎?
※爸爸媽媽,我不要做問題兒童!
※爸爸媽媽,你們真是傻的可愛
※爸爸帶孩子的好處,遠比你想像中更多!爸爸媽媽都應該知道的
※疼爸爸還是疼媽媽?當爸媽分別摔倒,寶寶們反映讓人哭笑不得!
※爸爸媽媽,你們再不會來,我就要不認識你們了!
※我的爸爸就要沒有爸爸了
※爸爸,我不要後媽
※爸爸媽媽,漫無目的的陪伴,才是我想要的!
※爸爸媽媽,我們有錢嗎?
※歌王爸爸長得丑,媽媽是時尚絕緣體,好在她完全避開爸媽的缺點!
※「葉叔叔,我跟媽媽回來是要找爸爸!可是我媽不知道我爸是誰!」
※孩子最不喜歡聽的話,做爸爸媽媽的你,也說過嗎?
※「爸爸媽媽,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