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OLED產業化進程加速

OLED產業化進程加速

繼此前武漢天馬6代LTPSAMOLED產線(兼具剛性和柔性產能)成功點亮後,京東方成都6代AMOLED產線近期也正式點亮,產線設計產能為48K/月,是中國首條採用HalfG6蒸鍍工藝的AMOLED產線。另外,計劃於今年9月發布的iPhone8蘋果新品將大規模採用OLED屏幕,OLED手機應用終端需求有望快速釋放。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內廠商開始積極布局OLED領域,OLED產業化進程加速。

事件驅動

國內廠商積極布局

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體,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被廣泛運用於手機、數碼攝像機、筆記本電腦、汽車音響和電視。從當前全球OLED面板供給格局來看,OLED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起源於歐美,但實現大規模產業化主要集中在東亞地區,其中韓國2016年AMOLED面板銷售額高達142億美元、佔據全球96%市場佔有率,相關廠商主要包括三星和LG兩家。

隨著國內技術水平提升、產業鏈進程加速,國內廠商開始積極布局OLED領域。5月12日,京東方公告,位於成都的國內首條第六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於11日正式開始投產,標誌著我國OLED產業國產化進程提速。京東方作為國內的龍頭面板企業,其在成都第6代AMOLED生產線投產在即,項目採用LTPS/AMOLED技術,包括陣列、彩膜、成盒、OLED蒸鍍、封裝、觸控集成、模組等全生產工序,玻璃基板尺寸為1850mm×1500mm,設計產能為45K/月,主要生產高端手機顯示和新興移動顯示產品。項目於2015年第二季度開始建設,預計2017年5月點亮,10月份投產。

此外,在5月23-25日SID2017大會上,京東方展示了多款可在該生產線上實現量產的柔性AMOLED顯示屏,包括5.5英寸的WQHD柔性OLED顯示屏、4.35英寸的柔性腕帶顯示產品等。

隨著以京東方為代表的中國廠商積極擴大OLED生產線,OLED面板供給端的壟斷市場格局將逐漸被打破,未來3-5年,國內產能有望進入快速釋放期。根據IHS預測,到2020年,中國廠商的OLED面板市場佔有率將提升至20%。

行業前景

未來應用場景廣闊

目前,蘋果已與三星簽署為期兩年的小尺寸OLED面板供貨協議。三星2017年將向蘋果供應7000萬塊—9200萬塊小尺寸OLED面板用於iphone8部分機型。蘋果iPhone8採用OLED屏幕,一方面將帶動OLED在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也將有利於面板產業格局的優化與調整。2017年iphone8將由三星獨家供貨,但是未來蘋果勢必將培育三星以外的供應鏈,國內面板廠商面臨發展機遇,OLED產業化進程將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新品大規模採用OLED屏幕將形成示範效應進一步刺激OLED手機應用需求。以華為、OPPO、VIVO、小米等國內手機廠商為例,將跟隨蘋果技術路線加大OLED產品採購,由於國內手機產量全球佔比超過50%,國產手機OLED面板出貨量將迅速擴大。

除智能手機屏幕應用外,OLED應用場景廣闊,未來需求空間大。OLED憑藉其主動發光、高對比度、輕薄、廣視角和曲性面板等優良特性極大擴展了其應用領域,除智能手機之外,OLED還將廣泛應用於可穿戴智能設備,如智能手錶,應用於VR領域解決設備眩暈問題,應用於電視屏幕替代液晶電視,以及應用於電腦和智能汽車等領域。未來需求增長迅速,預計2020年OLED出貨量在8.9億片,年複合增長率20.18%。

當前整個三星的AMOLED產能在2017年僅有3億片,僅能夠支持三星Galaxy系列以及蘋果客戶2017年約5000萬部的需求,因此國產廠商面臨產能吃緊甚至拿不到貨的局面,其他手機廠商通過預付定金或者首期款來鼓勵更多的面板廠商布局OLED產能或是現有的OLED廠商擴大產能投資,加速面板廠商擴產增加設備投資。

未來兩三年內,供不應求的行業局面將持續,此外,5月9日三星面板廠發生火災,組裝線電力和化學材料受影響,此次火災不會影響蘋果的產能供應,但短期可能會影響到國內品牌的供應,進一步加劇了OLED面板的供應緊張的局勢,OLED面板報價恐將繼續維持高位。

產業邏輯

上游材料、設備領域先行

OLED產業化進程加快及終端需求快速增長將帶動整條產業鏈的快速擴張,包括上游原材料及生產設備,中游面板製造和模組組裝,下游的顯示應用領域(智能手機、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和智能穿戴等)。

首先,上游材料、設備率先受益,國內產能釋放潛力大。從原材料領域看,OLED上游材料主要包括陰極、陽極、傳輸層材料、發光層材料。其中,傳輸層材料和發光層材料與LCD中的材料不同,屬於新增量。上游材料作為技術壁壘較高的領域,目前主要被歐美日韓廠商壟斷,以小分子發光材料為例,日韓系廠商約佔80%市場份額。

目前,我國材料廠商主要生產OLED材料的中間體和單體粗品。根據IHS數據,AMOLED面板的材料成本為7.2美元,假設以我國4-5億部每年智能手機出貨量計算,未來顯示技術完全替代情況下,OLED材料市場空間約達200億元。

從生產設備領域看,日本廠商Tokki和Ulvac在蒸鍍設備領域絕對領先,美國3M、SEIKO、SUSS等公司在顯影、測試設備方面優勢明顯,而國內顯示模組設備技術和製造水平已經接近國際先進企業,有望率先打破國外設備在我國高端全自動模組設備領域的壟斷。

隨著新投資的AMOLED產線陸續投產,生產設備領域將持續受益。未來三年,COG設備的市場容量為58-87億元,年均19-29億元;FOG市場容量為23-34億元,年均8-11億元;AOI設備的市場容量為8-11億元,年均19-29億元;貼合設備的市場容量為47-70億元,年均16-23億元。

其次,國內產線建設加速擴張,中游面板製造市場空間廣闊。

一方面,從專利技術上,國內廠商通過購買、自主研發等方式,在器件結構、工藝、材料等領域已擁有關鍵技術,成為未來量產的有力支撐;另一方面,從投資布局上,自2016年來,京東方、深天馬、國顯光電、信利光電等企業加速布局OLED面板生產線。據WitsView預測,2018年韓系面板廠的OLED產能佔比將由2016年的95%下滑至76%,中國面板廠商在資金充沛的優勢下,有望將產能佔比由4%拉升至19%,產能擴張的空間巨大。

截至2016年,我國OLED面板產能不足全球產能的0.1%。但是,隨著技術跟進以及資本助力的情況下,發展勢頭良好的OLED產業鏈中游企業有望加速切入全球超過150億美元規模的OLED面板市場,最終將與OLED的旺盛需求形成供需共振,帶來業績的巨大彈性。

最後,下游多元化應用需求是產業鏈中長期核心驅動力。除了智能手機外,OLED在電視、汽車和航天、可穿戴設備以及工業應用等方面依然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AMOLED的高對比度、廣色域、大視角的特點能夠顯著改善顯示效果及用戶觀看體驗,使屏幕更加輕薄捲曲,未來將成為平板、電腦、電視機的主流顯示器;OLED相比LCD能夠滿足汽車、航天電子的高性能、環境適應性要求。據IDTechEx預測,2015年至2025年間該領域OLED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高達約40%;AMOLED的高刷新率、低延遲時間和柔性屏幕能夠降低用戶眩暈感,是VR和可穿戴設備理想的顯示選擇。

受益標的

三大主線挖掘機會

當前階段,OLED產業主要出現兩大邊際變化。從供給端看,國產化積極推進,國外壟斷的競爭格局有望被打破,最終表現為國內OLED產線擴張及產能釋放,帶來業績彈性增長;從需求端看,產業鏈下游應用需求高速增長將進一步強化OLED市場供不應求局面,尤其是今年下半年蘋果新品iPhone8大規模採用OLED屏幕有望形成示範效應,推動其他智能手機應用需求加速,國內廠商迎來產能擴張契機。

具體從產業鏈來看,建議重點關注以下投資機會:

主線一:材料端。OLED上游材料領域具備技術壁壘高、市場競爭較小、盈利水平高的特點,建議重點關注發光材料領域的萬潤股份、濮陽惠成,膜材料領域的激智科技以及驅動IC領域的中穎電子。

主線二:設備端。OLED產線投資加快,有望率先加大設備採購需求。前中段設備目前仍被日韓壟斷,後段模組設備有望國產3C自動化企業的突破口,核心設備包括綁定、貼合、檢測等,建議重點關注聯得裝備、精測電子等。

主線三:製造端。今年5月,國內首條第六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開始投產,到2020年,國內投資的AMOLED產線將全線量產,未來國內面板龍頭將與OLED的旺盛需求形成供需共振,最終帶來業績的巨大彈性。建議重點關注國內面板龍頭京東方A等。

OLED的快速普及將直接帶動上游設備製造、原材料、零件組裝的爆髮式增長。上游整體由韓日歐美廠商佔據,行業國產化空間大。在原材料方面,有機材料、偏光板、封裝膠領域,主要被國外企業壟斷,但在玻璃基板領域,國內企業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在設備製造方面,前道以及中道設備基本靠進口來實現,國內廠商主要以後道為突破口,生產模組裝配以及老化測試等設備。隨著未來設備和廠商的合作模式有望成為趨勢,行業整體將迎來較大突破,上游設備有望逐漸實現進口替代。

此外,關注參與到國際供應鏈,有技術競爭力的標的。比如,材料端的強力新材、萬潤股份、濮陽惠成;設備端的精測電子、智雲股份;組裝配件方面的中穎電子;OLED面板方面,建議關注京東方A、深天馬A。

不說了,有緣我們今後一起實盤截圖一起做!

喜歡這個訂閱號記得分享轉發。

謝謝你的讚賞,是我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寺道殼 的精彩文章:

TAG:寺道殼 |

您可能感興趣

深蘭科技斬獲IEEE ISI冠軍,其Auto ML 技術加速企業AI升級新進程
中興推C-V2X模組加速車聯網商業化進程
中移動獲FDD牌照加速5G進程
C-V2X車聯網技術逐漸崛起,產業化進程與DSRC技術差距縮小
快速過濾出進程PID進程
5G商用進程持續推進 VR/AR行業或迎新契機
LOVELYZ飛日本舉行巡演 Kei帶傷消化進程
聯想長江汽車戰略合作 AI+IoV加速車聯進程
OPPO攜R11s進軍日本市場,全球化進程勢不可擋
丘壑在胸中,華為雲用雲服務和EI加速企業數字化進程
阿里全資收購中天微,加速Ali-NPU研發進程
浪潮重磅發布OpenStack AI雲平台,加速行業AI進程
14家廠商Mini LED最新量產進程盤點
亮風台完成1.2億元B+輪融資,將加速AR平台商業化進程
空中WIFI衝上雲霄:運營商機載通信商業化進程加速
亮風台完成 1.2 億元 B+輪融資,加速 AR 平台商業化進程
亮風台完成1.2億元B+輪融資,加速AR平台商業化進程
AIoT走進新加坡 特斯聯國際化進程再邁堅實步伐
亮風台完成 1.2 億元 B+ 輪融資,加速 AR 平台商業化進程
快手推出商業化營銷平台,AI+社交玩法進一步驅動商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