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余秋雨:讀書最大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平庸

余秋雨:讀書最大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平庸

「何謂平庸?平庸是一種被動而又功利的謀生態度。平庸者什麼也不缺少,只是無感於外部世界的精彩、人類歷史的厚重、終極道義的神聖、生命涵義的豐富。」

——余秋雨

80年代的思想解放浪潮落潮以後,我們這個年代逐漸淪為一個徹底平庸和徹底蒼白的年代。

在這種平庸和蒼白中,當時默默無聞的余秋雨以一本《文化苦旅》登上文壇,一時間洛陽紙貴,人人爭讀余秋雨。

緊接著,《文明的碎片》、《山居筆記》、《霜冷長河》相繼問世,余秋雨所倡導的「文化散文」開始被人們口耳相傳,他從一個平凡的庸人,一躍成為當代最偉大的暢銷書作家之一。

他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要跨過山坡,人生就不一樣了。」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一個人如果在青年時期就開始平庸,那麼今後要擺脫平庸就十分困難。」

——余秋雨

1946年,余秋雨出生在餘姚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本分的基層公務員,而母親則是一位沒落大家族的小姐。

4歲那年,余秋雨背上書包走進了鄉村的小學。小學有一個圖書館,有幾十本童話和民間故事,十分誘人。但幾十本書怎麼能滿足得了幾百名學生呢?老師想出了一個辦法,寫100個毛筆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書。

余秋雨的毛筆字,就是在那時打下的根基。他在回憶那段日子時,曾說:「我正是用晨昏的筆墨,換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的權利。直到今天,我讀任何一本書都非常恭敬,那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余秋雨童年

1959年,余秋雨13歲,當時正值困難時期,人們每天都吃不飽。而他卻經常在放學後步行一個多小時到圖書館讀書,每次走到一半時就餓的走不動了。等他走到圖書館,離人家關門已經不到一個小時。

那時,從圖書館把書借出來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裡看。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等找到書,就只剩下半個多小時了,能讀幾頁?但是,就為了這幾頁,一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子,每天忍著飢餓走一個多小時,看完再走一個多小時回家。

正是少年時的艱辛,讓余秋雨對人生有了自己的感知和認識:每個人生來本就平凡,但一定要有一顆不平庸的心。

他也明白,「有書籍,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

余秋雨青年

1975年世事紛擾,29歲的余秋雨因肝炎回鄉下養病,在恩師盛鍾健先生的幫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間的一個蔣經國的圖書室苦讀文獻,研習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經過一番潛心苦讀,余秋雨陸續出版了《藝術創造論》、《觀眾心理學》、《中國戲劇史》、《戲劇思想史》等一系列學術著作。

90年代初,余秋雨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同年文化部任命其為上海戲劇學院院長。

在擔任院長期間,余秋雨推出了自己的代表作《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在讀者中產生了強烈而深刻的反響,開啟一代文風,在台灣文化界和出版界引起了巨大轟動。

之後,余秋雨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中國台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金石堂具影響力書獎等一系列重大獎項。

1996年,為了尋找中華文化的靈魂,余秋雨毅然選擇辭職遠行,獨自考察並闡釋了大量中華文化的遺迹。

為了對中華文化進行比較研究,他貼地穿行四萬公里當今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親身考察了人類全部重要古文明的遺址。

此後,他又考察了歐洲96座城市,跟中華文明做比較。這種考察,通過全球的電視直播感動了世界。

了解中華文明,首先要了解中華文化脈絡。

他穿行於歷史文化的時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詢中遴癬體悟著傳統文化與人文精神。

余秋雨以一個中國文化人的身份,用三個月時間,踏上一個充滿驚險的旅程,探索人類文明的經絡系統,對古代文明的興衰,當代文明衝突的根源,中華文明的獨特性,都作了細微的觀察和深刻的反省。為讀者帶來驚喜,感嘆與深思。

這,便是他一生的追求。

而後余秋雨陸續出版了《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等散文集,長期位踞全球華文書暢銷排行榜前列。

曾有論者,指責余秋雨作品中有「硬傷」,即某些史料的失實。

余秋雨筆下的「文化」,隸屬於文學作品的範圍中,出現史料,必然要與想像,甚至一定的誇張嫁接在一起,難免有少許的變形,但這應該是文學創作所允許的。

當然牽扯到重大史實,他還是十分小心謹慎對待的。

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苦澀後的回味,焦灼後的會心,冥思後的放鬆,蒼老後的年輕。

而今,余秋雨的「希望」已如期實現了。

莫高窟門外的道士塔,幾座破落的白塔,一段悲涼的歷史,一句「我好恨」重鎚砸心的聲音在耳邊迴響…

陽關雪、都江堰、西湖夢、白髮蘇州…翻動書頁,順著文字划過眼帘,跟隨著他品味淳樸的鄉情,感悟王者的孤獨,了解流放的沃土,理解漂泊的寂寞,從靈魂深處觸摸歷史,觸摸一塊塊孤傲、悲涼的牆磚。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讓讀者有了浸滿「文化」意的閱讀享受。

白先勇: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嚴又一次喚醒了。或者說,他重鑄了唐宋八大家詩化地思索天下的靈魂。

賈平凹:這個時代,是大爭議出大成就,我們有幸就遇到了一批大人物。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得風氣,開生面。他有關文化的研究,蹈大方,出新裁。他無疑拓展了當今文學的天空, 貢獻巨大。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

金庸:北京有年輕人為了調侃我,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里還有魯迅和余秋雨。

余光中: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余秋雨。

所以,當這套《余秋雨軟精裝套系7本——傳家典藏版》出來的時候,古典君就忍不住想安利給大家了——

這套書為2017年全新策劃余秋雨經典暢銷書系,全集以《文化苦旅》為首,引領全民文化閱讀風潮,影響幾代華人的文化價值觀。

全套7冊,均採用特種環保紙軟精裝,燙黑金工藝,精緻典雅,傳家典藏!

丨文化苦旅丨

「孤獨不是一種脾性,而是一種無奈。」

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

這本書以文采飛揚、知識豐厚、見解獨到而備受萬千讀者喜愛。余秋雨也由此開創「歷史大散文」得一代文風,令世人重拾中華文化價值。

丨行者無疆丨

「更羨慕街邊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閃,便覺得日月悠長、山河無恙。」

此書分南歐、中歐、西歐、北歐4卷,收錄散文80篇。

全書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體的張力和自由上,更勝余秋雨以前的幾部著作,筆觸比《文化苦旅》更優嫻、比《山居筆記》更開闊、比《千年一嘆》更從容

丨何謂文化丨

「文化究竟是什麼?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

在《何謂文化》一書中,余秋雨分別從學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個層面來解析作為一個文化大國,從精英界到公眾心理,到底缺失了什麼。

本書所有篇章均為首次公開出版。本書可謂是一次文明巡閱之後的超具有價值的思想結晶之作。

丨極端之美丨

「極端之美」有一種臨界態勢,就像懸崖頂處的奇松孤鶴。」

余秋雨選取了我國舉世獨有的三項文化:書法、崑曲、普洱茶來講,所謂「文化美學」,就是其他文化不可取代而又達到了優秀等級,一直被公認共享的那些具體作品。而書法、崑曲、普洱茶這三項,既不怪異,也不生僻,但是卻無法讓一個遠方的外國人全然把握。

任何文化都會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標牌,但在隱秘處,卻暗藏著幾個「命穴」,幾處「胎記」。這三項,就是中國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記」。

丨千年一嘆丨

「聖潔總會遇到卑劣,而卑劣又總是振振有詞,千古皆是。」

本書記錄了余秋雨先生在2000年穿越數萬公里考察伊斯蘭文明遺迹的經歷。行跡遍布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尼泊爾等。

車輪緊貼地面,一公里一公里的碾過去,完全不知會遇到什麼,所知道的只是一幕幕驚心動魄真實的故事。這是一個當代人心中的世界文化史,第一流的美文,第一流的深度。

丨山河之書丨

「沒有兩者。路,就是書。」

本書是《山居筆記》的全新修訂版,余秋雨的很多經典文章此次都被收入本書之中。本書的核心篇目《我的文化山河》,從宏觀上通述了中國山河的空間意義,讀起來讓人極為震撼。

在核心篇目之後,即是余秋雨教授二十餘年考察中國文化現場的腳印。

丨中國文脈丨

「一八九九,深秋,離二十世紀只隔著三陣風、一場雪。」

《中國文脈》是繼《文化苦旅》之後,余秋雨最重要的作品,也是當今中國當代文史領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本書核心篇目《中國文脈》《筆墨歷史》,酣暢淋漓地揭示了三千年中國文學的精神主脈,以及作為文脈載體的三千年中國書法史。書法史為余秋雨全新作品,此前從未發表過。

《余秋雨軟精裝套系7本——傳家典藏版》

這套書值得你在一個個漸漸安靜的黃昏

一杯香茗,席地而坐,小窗幽燈

慢慢流逝掉一個晚上

沉澱中華文化的凝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典書城 的精彩文章:

高考時,讀讀狀元的詩詞
送你一個善良的心愿
總有一首歌,讓你度過艱難歲月,激勵你勇敢向前
旗袍,花樣年華中沉醉
高考必背70篇古詩文,你還能背出嗎?

TAG:古典書城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懿傳:皇上寵幸了如懿的丫鬟阿箬,目的卻是為了懲罰,跪了三年
最「霸氣」的網路小說大神,寫書唯一目的,就是為了滅掉所有妹子
陰陽師:鬼切最讓人淚目的台詞,看到被打的含義,瞬間淚目!
崔永元:讀書的目的就是不糊塗
跑男為了收視率也是蠻拼的,這樣做的目的,透露齣節目的心酸!
甄嬛傳:誰發現了?皇后被廢時,一句話暴露了純元當年的真正目的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有三個,最關鍵的原因,是最後一個
如懿傳皇上寵幸了如懿的丫鬟阿箬,目的卻是為了懲罰,跪了三年
收藏盆景的目的何在?看了這篇文章你就懂!
實景:故宮僅僅開放了一半,緊鎖的大門後,滿目的荒涼破敗!
《歡樂喜劇人》:走過四季,這檔節目的搞笑還是認真的!
《復聯3》最新預告片,暗示了滅霸的最終目的,原來真是為了愛情
夏剪月季,一個「目的」,讓秋花更美麗
於曉光、秋瓷炫夫婦拯救了韓國一個節目的收視,卻仍舊被惡剪?
美國最大的兩個小弟反天了?組建歐洲聯軍但最終目的卻是擺脫
茶葉乾燥的目的是什麼?
盤點:世界上最愚蠢的建築設計,它們的目的是蓄意謀殺嗎!網友:一臉懵
七月最佳賞花四大目的地,各個美景如畫,你最喜歡哪個呢?
南懷瑾: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香蜜:錦覓一滴眼淚暴露穗禾真實目的,旭鳳看破不說破,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