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看歷史:高考對應古代科舉的那一級考試?

看看歷史:高考對應古代科舉的那一級考試?

今天是全國高考的第一天,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高考對應古代科舉考試的那一級考試呢?

以明清為例,科舉可以分為三個大階段的考試,分別為秀才功名對應的童子試,舉人功名對應的鄉試,進士功名對應的會試和殿試。考生每通過一次大考,就能取得相應的功名,享受對應的待遇和特權,一定程度上和現代教育制度取得文憑類似。

綜合來說,高考和童子試中的院試有點相像,但含金量遠不如院試考試。

首先,先從錄取率來說:

童子試秀才通過率不足10%

童子試分為縣試、府試、院試三場,三場皆中才能取得秀才功名。通過縣試的考生被稱為童生,才可以自稱為讀書人。縣試由一縣自主命題,考核一般較為寬鬆,通過率大概在40%左右。縣試之後,為府試,相當於市級自主招考,大府取中50人,小府取中30人,錄取率大概在30%左右。府試之後院試,也稱為道試,由學政主持,錄取率大概在20%-40%之間。

總起來說,能通過童子試取得秀才功名的考生比率大概在5%至10%之間。遠遠低於現代高考平均15%左右的一本錄取率。比如曾國藩,曾經其次參加童子試,最後才被以倒數第二名錄取。

其次,從秀才人數來說:

每縣秀才人數不到100人

明初和清初的秀才人數是極少的,據記載長沙府湘鄉縣的廩生定為20人,其他增廣生共20人,一個縣的秀才人數只有40人。後來隨著文教昌盛,一個縣的秀才最多的時候也就100來人。這一點從鄉試人數也能得到驗證,南京保存有中國科舉史上最大的貢院,可容納20644名考生同時考試,是兩江舉行鄉試的地點,可推算兩江秀才總數大概在30000人至40000人之間。當時兩江包括江蘇、安徽、上海、江西四地,平均下來一個縣秀才人數不到一百人。

有統計顯示,明清時期秀才及秀才以上功名人數佔比不到總人口的0.2%,五百人當中才有一人有秀才功名,可見秀才的難得。陳獨秀就非常以自己的秀才功名自豪,這也是有原因的。

最後,從待遇和就業來說:

考上秀才就成了人上人

取得秀才功名,就正式步入了士這一階層,取得相應的特權和待遇。比如,可以免交田賦免徵徭役,就是不用交稅了。成績優異的可以成為廩生,國家還有補貼,每月發廩米六斗,每年發銀四兩,摺合人民幣的話摺合人民幣大概每月1000塊錢。

經濟上提升不是主要的,最大的提升是社會地位的提升。第一,見官可以不跪,自稱學生;第二,可以免於受刑,秀才被侮辱和毆打了打人的會被重罰;第三、衣服、房屋都可以高百姓一等,老百姓在秀才面前要叫相公或秀才老爺的。

社會地位的提升,帶來的是就業和收入的提高。在古代,秀才一般會成為地方紳士的主體,負責和官府打交道,比如明清時期,詞訟(律師)這一職業都是被秀才包攬的。商家開業、慶典等都要秀才來主持,收入是很可觀的。實在不行,還可以開館教書,雖然清貧,社會地位卻不低,收入也不錯。如果想要從政,那是很容易的,當師爺或者書辦,很容易就能做到現在一縣局長的位置。

清人馮友蘭的父親是進士出身,曾當過縣令,在他的《三松堂自序》中馮父有句話:「不希望子孫代代出翰林,只希望子孫代代出一個秀才,能耕讀傳家,雖然沒有官宦之家顯赫,卻比普通百姓之家風光。」

所以,總體來說,現代高考頂多對應古代科舉當中的院試考試。從清華、北大等名校本科畢業和秀才功名的含金量才相當。

最後,祝考生們都能發揮出自己水平!

來源:九思散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看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