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改變心理學的7位女性心理學家

改變心理學的7位女性心理學家

一百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倡導著男女平權。女性在20世紀大量接觸科學,並做出了重大貢獻,目前有13位諾貝爾獎得主是女性。

但是,提到心理學,我們耳熟能詳的心理學家往往是弗洛伊德、斯金納、華生……以男性居多,女性在心理學領域的影響力很容易被忽視。

事實上,在1900年的美國,每9位心理學家中就有一位是女性。但這些女性先驅者卻面臨過相當多的歧視、障礙和磨難。

許多人曾不被允許和男性一起工作,獲得的學位不被承認,甚至學術研究不予發表……

在今天的推送中,我們擷取了8位心理學界可能是最有影響力的女性心理學家們,願她們的故事能讓你有所觸動,也能夠為女性破除天花板效應,在科學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們會本能地通過

一系列防禦性行為來保護自我」

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生於1895年,正是弗洛伊德和布洛伊爾以其《癔症研究》確立精神分析開始的時候。

她是弗洛伊德的小女兒,也是弗洛伊德思想的忠實追隨者。晚年身患癌症的弗洛伊德,也一直是安娜在陪伴左右。

安娜起初被視為「平凡」的孩子,她在學校的生活十分艱難。成年後,她成為了一名教師。

之後成為一名精神分析學家,並且是精神分析兒童心理學以及「自我心理學」的主要創立者。

她首次系統地整合了防禦機制,在《自我與防禦機制》一書中進一步擴展和豐富了其父關於心理防禦機制的概念。

如今精神分析理論中常用的「合理化」「升華」「投射」「自居」等都在安娜的努力中獲得了更加重要的精神分析意義和作用。

安娜弗洛伊德著有《兒童的心理分析治療》、《兒童期的常態和病態》、《戰時的幼兒》、《無家可歸的嬰兒》等書,被後人評為「20世紀100位最傑出的心理學家」之一。

「一個人想要真正的成長,

必須在洞悉自己並坦然接受

的同時又有所追求」

凱倫霍妮 (Karen Horney)出生於德國漢堡郊外的一個小村莊里。她的父親是一名水手,同時也是一個刻板的教徒和嚴厲的獨裁主義者。

相反,她的母親聰明美麗、思想開明、作風自由,是一個在當時的男性社會中顯得頗具叛逆性格的女人。

1918年,霍妮加入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開始了她的職業精神分析師生涯。1934年,加入紐約精神分析研究所。

對霍妮來說,人生的考驗才正式開始,由於她反對弗洛伊德將人類的心理現象歸結為生死驅力、性衝動與陰莖羨妒等概念,認為人類某些的精神衝突是由外部文化及環境造成的。

這種精神分析理論與傳統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有顯著的區別,這引起了保守的精神分析學者的強烈不滿,她被視為一個離經叛道的人物。

終於,在1941年,他們投票將霍妮解職。不過,這並沒有使她屈服,她立即創辦了自己的美國精神分析研究所(弗洛姆和沙利文都曾經是其中的成員)。

從此以後,以綜合社會文化因素和積極人性觀來研究心理衝突的模式在世界範圍內發揚光大。

霍妮共出版了6本著作,分別是《現代人的神經症人格》《精神分析的新方法》《自我分析》《我們的內心衝突》《神經症與人的成長》《女性心理學》,她的著作極為暢銷。

「嬰兒和母親之間的關係

是獨一無二、無可比擬的」

瑪麗安斯沃斯 (Mary Ainsworth)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1939年在多倫多大學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

她最大的貢獻在於早期情感依戀方面的研究,率先使用了陌生情境測驗(strange situation)這項技術。

陌生情境測驗是讓一對母子坐在一個陌生的房間,模擬(1)在自然情境中,有玩具時照料者/嬰兒的互動(2)暫時和照料者分離,陌生人進入(這往往讓嬰兒感到不安)(3)重聚。

通過對兒童在這些場景中的反應進行分析,她界定了親子關係的三種基本類型:安全型、焦慮矛盾型和迴避型。

安斯沃斯的突破性工作使我們能夠很好的理解依戀風格,以及這些風格如何影響到成年後的行為。她的主要作品有《烏干達的嬰幼兒》《嬰幼兒的服從行為與母親的教養方式》《依戀類型》。

「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

都可能會有優於成人的洞察力「

梅蘭妮克萊恩(Melanie Klein)在當今精神分析學界被普遍視為客體關係理論與兒童精神分析的創始者。

她的理論一方面保留了弗洛伊德提出的本能驅力,另一方面大力擴展了客體及客體關係概念。

與安娜弗洛伊德認為的兒童不能被精神分析不同,克萊因認為孩子也可以表達無意識。通過與孩子的工作,她觀察到孩子們經常利用遊戲作為主要交流方式之一。

於是,她將諮詢室裝備了小人、小馬、小火車等玩具,通過遊戲幫助兒童以自然的方式表達自己無意識的感覺、焦慮和經驗,這就是如今常用的技術——遊戲療法。

克萊恩主要的著作有《一個兒童的分析過程(Narrative of a Child Analysis)》《羨慕與感激(Envy and Gratitude)》等。

「社會讓我們從小就

開始學到什麼種族是好的」

瑪米·克拉克(Mamie Phipps Clark)是一位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專註於學前兒童的自我意識的發展。

她最著名的研究——娃娃實驗,是與她的心理學家丈夫Kenneth Clark一起完成的。

實驗顯示,在教育局規定黑人與白人不得進入同一所學校就讀的華盛頓,許多黑人小孩在回答「告訴我你最喜歡的娃娃,或者你想玩的娃娃」「給我看看那個」漂亮「的娃娃」等包含積極意願的問題時,會選擇看上去是白種人的娃娃。

克拉克還給了孩子們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輪廓,並告訴他們要給這兩個輪廓塗色,把它們塗成與自己皮膚顏色相同的顏色,然而一些黑人孩子們卻把輪廓塗成了白色或黃色。

克拉克總結說,「偏見,歧視和隔離」會使黑人孩子產生自卑和自我仇視。

她分析說:「如果社會說白人更好,那麼不僅是白人,黑人們也相信這一說法。而一個孩子可能會試圖通過否認自己的種族的事實逃避自卑的陷阱。「

這一實驗證明隔離對兒童造成心理傷害。在著名的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中,這一實驗為原告提供了有力支持,最高法院-判決該政策違憲,種族隔離本質上就是一種不平等,並且在之後整合了公立學校,推進了種族平等的進程。

「我很小,

可是我的感知能力

沒你們想像的那麼弱」

埃莉諾·吉布森(Eleanor Jack Gibson)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專註於閱讀嬰兒和幼兒的發展和感知學習。

吉布森通過視崖(visual cliff)證明了嬰兒的深度知覺。

視崖的中央有一個能容納會爬的嬰兒的平台,平台兩邊蓋著厚玻璃,鋪著格子布料,並通過布料與玻璃的距離或格子大小形成視覺上的深淺不一。

當6 到 14 個月大的嬰兒被放置在桌面中心時,很少有嬰兒會爬到「深」的一側,即便母親站在「深」側向他們揮手,他們也不為所動,還是會選擇爬向淺處以求安全。

這一實驗為嬰兒感知發育提供了新的觀點。

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吉布森和她的丈夫詹姆斯·吉布森(James J. Gibson)提出了吉布森生態發展理論(Gibsonian ecological theory of development),強調了環境在幼兒感知發展中的重要性。

吉布森於1971年被選入美國國家科學院,並於1992年獲得了美國最高的科學榮譽——國家科學獎,成為五個獲得該獎的心理學家之一。

「女人憑什麼是被動的」

埃莉諾·麥考比(Eleanor Maccoby)於1950年在密歇根大學完成心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哈佛大學就讀。幾年後和她的丈夫內森麥考比(Nathan Maccoby)來到斯坦福大學工作,教授兒童心理學的職位。

麥考比一直覺得她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在和她的學生一起閱讀男性和女性差異的心理學文獻時,她越來越不滿:「特別是當我讀到一位臨床心理學家說男人是積極的,女人是被動的時,我說怎麼能這樣!」

她們決定對有關性別差異的文獻進行系統評價,但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他們發現,許多研究性別差異的同事並沒有在研究中發現顯著的性別差異,但因此也無法發表這些研究。

最後,她們搜集了儘可能多的未發表研究來對抗這種偏見。

在研究性別差異心理學的同時,她們也著手對兒童的性別發展和分化進行縱向研究。

麥考比是第一位擔任斯坦福心理學系主任的女士(1973 - 1976),著有《兩性差異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s)》《兩種性別(The Two Sexes: Growing Up Apart, Coming Together)》等。

正如你所看到的,許多女性對心理學早期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雖然女性曾經在心理學上佔了少數,但今昔非比,女性在美國心理學協會中人數達一半以上,在心理學專業中更是可以佔三分之二以上。

我們沒有曲意磨滅男性的貢獻,也請不要輕易抹去女性的貢獻~

我們祝願更多熱愛心理學、熱愛科學的女性,能夠突破現實給予的限制和不便,以敏銳的觸角探索世界萬象,尋求世界的真諦。

點擊展開全文

探究他花不花心:5種心理讓他們心不穩
從深度心理學談愛情
真正的親密,是懂得和自己相處
推理:這個事件中一共死了幾個人,分別是誰?2.誰是兇手?
同房時到底要不要關燈?答案讓人臉紅!

TAG:推理心理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心理學
學點心理學,四大心理!
心理學:心理學是什麼?
心理學的任務——《普通心理學》學習
有趣的心理學
心理學家的心理不健康嗎?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普通心理學》學習
為啥要學習心理學?
學心理學的最終目的
從偽學霸淪為學渣的心理路程
心理學效應
奧妙的心理學
心理學者對科學的誤解
學點心理學:從心理學的角度該怎樣去看待人性?
心理學:學了心理學知識後,心理問題會更嚴重?
學好數學也要懂點心理學
心醫 頭痛心理學
心理學的洞見
誰的社會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