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孩子的面,別和傻瓜爭辯
跟朋友一起去餐廳吃飯,因為趕上高峰期,已經有不少顧客在排隊了。
我們剛到等位區,就看到一群人在激烈的爭吵。餐廳的工作人員在那裡勸解。
聽起來好像是一個孩子被另一個孩子打了一下,被打孩子的奶奶就大罵打人的孩子沒家教,是熊孩子,並且要求打人的孩子父母趕緊離開餐廳。
而那邊打人的孩子的媽媽似乎也被「沒家教」這類話激怒,說孩子之間打鬧是正常的,大聲指責對方奶奶「你嚇得我們家孩子都不敢哭了」,「我們也道過歉了,你別沒完沒了,我們就是不走」。
一看兩個孩子都不大,最多也就3歲左右的樣子。臉上都帶著恐懼的表情,一個在哭,一個在小聲抽泣。
我想大人之間這場爭吵的孰是孰非,在孩子的眼淚面前,已經不再重要了。因為兩個小寶貝,同時都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
為孩子強硬的挺身而出
不如為孩子理性的維護權益
父母、長輩因為孩子受委屈而情緒激動的事情很常見,就像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女大學生踹孩子的事件,孩子媽媽當時就發怒,直接上前與女大學生廝打,事後提到這件事,也情緒激動,久久難平。
有人說孩子應該好好教育,母親太衝動。也有人認為動物尚且知道保護幼崽,為人父母,想要保護孩子的心應該理解。
無獨有偶,在這起事件發生後不久,演員黃小蕾手撕上海迪士尼的事件也被炒得火熱。
黃小蕾在自己的微博中,講述了自己帶孩子去迪士尼樂園玩,卻遭遇了工作人員刁難的過程。
她說自己帶孩子去玩一個叫《七個小矮人》礦車的項目,項目要求孩子身高必須超過97厘米。而黃小蕾的孩子身高反覆測量了幾次,有的時候到了,有的時候沒到。
所以黃小蕾的微博中憤憤不平的說工作人員以:「有皮筋、頭髮蓬鬆、穿鞋了、沒站對地方等不是理由的理由百般刁難」
之後迪士尼回應,說黃小蕾被告知孩子身高不夠之後,開始暴怒。把孩子抱起丟到緩衝區,強闖遊樂設施並坐下不肯下來導致車輛無法發出,讓後面的遊客淋雨等待十幾分鐘。爭執過程中,還抓傷了工作人員的脖子和手臂。
女大學生踹孩子的事件和黃小蕾投訴迪士尼事件,都造成了當事雙方激烈的爭執,並且都在事後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兩件事還有一個共同點是,爭執的過程中,始終站著一個未成年的孩子。
女大學生事件中的辰辰只有4歲,而黃小蕾的孩子,還不到3歲。事件發生之後,辰辰「晚上睡覺總會發抖」,變得「不愛吃飯」。而黃小蕾的女兒同樣「聽到七個小矮人,就會哭」,「對量身高已經有很強的心理陰影了,只能在她熟睡時測量」。
兩起事件有真正的贏家嗎?應該說沒有。幾位當事人的正常生活都被打亂了,孩子的心靈,更是受到了很大的創傷。事實證明,當著孩子的面,做激烈的,強硬的爭吵,並不是明智之舉。
比起受過的委屈
孩子更在意的是父母的態度
這樣說並不是想要父母們,面對孩子受委屈的情況去忍氣吞聲,自認倒霉。而是在我們在與人爭辯之時,如果有可能,要盡量的保持一份體面和理性。因為父母的情緒,極大的影響著孩子的安全感。有時候會傷害到孩子的,未必是外人的某些舉動和態度,反而是父母那種歇斯底里,表情猙獰的樣子。
我的一位朋友曾經說過,小時候他就曾在一次跟媽媽的爭吵中,罵過媽媽是「神經病」,在他眼裡,只有神經病才會不顧及周圍人的感受,隨時隨地發脾氣。
朋友媽媽脾氣很難捉摸,一會兒好,一會壞。平時在家裡,爸爸都盡量不跟媽媽爭辯,他也很早就學會沉默以對。
但是媽媽還是會找到各種各樣吵架的理由,有時候是跟賣菜的小攤販,為了幾毛幾分的加錢爭論不休,有時候是跟學校的老師,為了瑣事吵吵嚷嚷。
他當時作為一個自尊心正在萌芽的男孩子,每次在媽媽跟別人爭吵的時候,都覺得有些丟人。他知道作為兒子,他必須幫媽媽,媽媽爭論不休也是在為家裡省錢,在為他爭取利益。可是又覺得為這些事情吵架實在是不值得,不明智,心底里又有點不喜歡媽媽這樣做。
後來有一次他跟關係最好的鄰居家孩子鬧著玩,對方把墨水灑到了他的身上,他穿著臟衣服回家,媽媽一下子就火了,問明原委就直接到鄰居家去罵,跟那個孩子的媽媽爭論不休,最後當著兩個孩子的面說,以後誰都不許再跟對方玩。
沒過多久,媽媽看到他又跟鄰居孩子在一起,就直接對著他罵:「你怎麼這麼沒皮沒臉,他都那麼欺負你了你還找他,活該被人欺負,完蛋……」
也就是那次,他跟媽媽吵了起來,並且脫口而出說了媽媽是「神經病」。
朋友絕對不是一個不孝順的孩子,他會想著父母的恩情,也每個月都給父母寄錢。但是他卻不敢經常回家。他所恐懼的,不是出門在外的種種艱難和勞累,而是來自自己母親的喋喋不休和以為了他好為名義所施加的種種壓力。
父母的情緒會傳染給孩子
並影響他們的處事方式
曾有人做過一個很著名的懸崖實驗,在一個視覺懸崖環境中,讓孩子和媽媽處在"懸崖"的兩邊,看看孩子究竟是否可以戰勝心中的恐懼,成功通過視覺懸崖。
最開始,實驗人員讓媽媽面無表情的看著孩子,而孩子則慢慢的爬向媽媽。
爬到視覺懸崖的時候,孩子看向媽媽,沒有得到回應的孩子,明顯感覺到了恐懼和不安。
小小的他,決定不再向前,而是爬回原地。
另一個小朋友的實驗情況也是一模一樣。實驗人員說,看到媽媽沒有表情的時候,孩子們是無法通過視覺懸崖的。從心理學來講,這是一種「鏡子效應」。孩子身上可以直接反映出父母的負面情緒。也可以理解成,父母的負面情緒對孩子具有可傳遞性。
這個實驗還進行了第二輪。這次實驗員讓媽媽們對孩子露出笑容。
在視覺懸崖擋住孩子去路的時候,寶寶們抬起頭看到了正在對著他們笑的媽媽。那一瞬間,孩子們沒有一點猶豫,直接向著媽媽的方向爬行。
剛剛還害怕的不敢向前的小寶貝,輕鬆的通過了視覺懸崖。
孩子的世界其實是很單純的,他們不需要錦衣玉食,甚至不在意外界偶爾的不順意不禮貌,只要爸爸媽媽的笑容還在,他們就有源源不斷的力量,進行心理的自我修復和安慰。
每件事都有解決的辦法
與「傻瓜」爭辯並不明智
同樣是兩個孩子打架吵架,父母聲嘶力竭的干預是一種結果,父母面帶笑容的善意引導啟發可能就是另一種結果。
記得在《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時候,曾經有一期節目中,李湘的女兒王詩齡和田亮的女兒森碟被節目中安排一起去找蔬菜。路上要跳下一個矮牆。
森碟正想往下跳的時候,王詩齡在後面推了她一下,直接把她推下去了。那時候王詩齡4歲,森碟5歲。這個鏡頭看得人心驚肉跳,多虧森碟反應快,站住了,要不然頭朝下摔倒,可絕不是小事。
當時森碟十分生氣,周圍沒有家長,森碟就跟錄像的阿姨告狀,工作人員告訴王詩齡到道歉,王詩齡也是沒有接話,但是有通過遞衣服等行為主動示好。
森碟有小會兒不理王詩齡,自己找了個蘿蔔玩兒,王詩齡就在一邊看著。可是又過了沒多久,森碟主動過去拉著王詩齡的手,說:「妹妹,我們和好吧」。兩個小傢伙又抱在了一起。
這就是孩子們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打打鬧鬧,爭爭吵吵,沒有惡意猜忌也沒不會老死不相往來。
同樣是身高不夠,不能玩兒娛樂設施。父母跟工作人員糾纏不休是一種結果,靈活應對,耐心安撫可能就是另一種結果。
一位媽媽就曾說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她全家趁著假期帶著孩子去遊樂園,卻因為身高不夠,孩子最期待的項目都玩兒不了。全家人就告訴孩子,只要多吃飯,就能快點長個了,到時候我們還可以再來。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孩子一到吃飯的時候就特別積極,吃完就要求跟媽媽比身高,還會在門邊給自己身高做標記。本來一件不如意的壞事,變成了一件全家人都樂在其中的好事。孩子一點心理陰影都沒有留下。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都是應該被善意對待的天使。但是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情況,也許吧,對方的所作所為真的像個不可理喻的「傻瓜」。
可是最重要的不是跟傻瓜爭個對錯輸贏,而是要給孩子足夠多的安全感,教會孩子一種正確的處理方式,以及給孩子留下一份幸福的回憶。有時候,平和代表懦弱,退讓也不代表無能,只是取捨之後的大智慧罷了。
※6月記住9個最佳,寶寶一整個夏天不生病!
※2017中國大學經濟學專業排行榜 2017經濟學就業前景分析
※2017年全國各省高考人數匯總 從競爭對手預測高考錄取率
※2017高考錄取分數線預測:你的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學么
※2017十大最好就業專業排名榜 熱門專業排名前十名
TAG:親親寶貝網 |
※父母的這5種行為,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別當著孩子的面做!
※為啥當著媽媽的面,孩子特別愛哭?
※有女兒的家庭,當著女兒的面這些話爛肚子也別說,影響孩子一輩子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哭窮
※廣西:當著他的面,妻子和別的男人又摟又親,他越想越崩潰,拿起了刀
※媽媽別再當著男寶面換衣服了,別不信,對孩子影響很大
※當著父親的面,拐走孩子,人販子有多可怕?
※別再當著孩子面吵架了!
※她是史上膽子最肥的貴妃,侍寢當著皇帝的面愣神,說在想別的男人
※寶媽別當著孩子面換衣服,尤其是家有男孩子,對孩子影響很大
※別在當著孩子面吵架了,他們的懂事或許藏著沒有安全感的心!
※狗子當著主人的面,突然啃起腳來,女子:這什麼癖好?
※當著孩子的面,不要有這4種「中國式禮貌」,別為了面子毀了孩子
※父母可別當著孩子的面做這件事,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別不信
※當著二哈的面寵幸別的狗子,這貨心態崩了,之後的反應令人笑瘋
※當著孩子的面,家長三種禮貌不能有,不然害的都是孩子
※父母別當著孩子的面做這幾件事,會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
※媽媽可別當著孩子的面換衣服,尤其有兒子的,危害你想像不到
※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這些話,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為人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