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我需要你的陪伴,而不僅僅是陪著!

媽媽,我需要你的陪伴,而不僅僅是陪著!

作父母的,撫心問問自己,當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你是陪著孩子?還是,陪伴孩子

文 | 凌想

秋天的一個下午,我帶橙子去公園裡玩。小樹林里鋪滿了落葉,橙子撒歡跑了一會兒,自己發明了一個新玩法:把很多葉子綁在一起。

小孩兒蹲在地上,用黑黑的小手把葉子又細又短的葉柄繫到一起。系兩三片葉子還容易,再加入新的葉子難度就大了,繫上又掉,掉了又系,小孩兒就和這幾片葉子較上勁了,玩得很專註。

站在旁邊的我看了一會兒小孩的遊戲,覺得沒什麼意思,就習慣性地拿出手機開始刷。刷了會兒手機,看看太陽已經偏西了,沒有太陽的照耀,小樹林里開始變涼了。我擔心橙子著涼,想帶他往回走:「做好了嗎?咱們回家吧?」「不,我還想再玩一會兒。」

我百無聊賴地又看了會兒手機,又開始催。橙子玩得正帶勁,還是不動。

這麼催了三四回,我突然想到,我這是在陪孩子嗎?還是把孩子當成小狗遛?讓他在外面撒撒歡就算完成任務了?我催孩子回家,除了因為怕他著涼,還因為我自己覺得無聊,心裡有些不耐煩了。雖然我就在他身旁,但我只是「陪著」他,我們沉浸在兩個世界,彼此間沒有多少交流。

當我意識到這些,我把手機裝回去,調整了一下心態,決定和小孩一起,好好享受此時此刻。

我在橙子身旁蹲下來,問:「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好啊,媽媽,你幫我再找些樹葉來吧。」「好的!」

當我仔細去找,才發現落葉雖然很多,但葉柄長的樹葉不是那麼好找。每當我找到一片合適的樹葉,就拿給橙子看:「這片可以嗎?」「太好了,謝謝媽媽。」

慢慢地,我進入了狀態,開始覺得這事也挺有意思。當橙子的作品終於完工,我們倆都很興奮,因為目睹了他的製作過程,我知道在旁人眼裡不起眼的幾片樹葉,把它們凹出造型來花費了小孩多少心思,也讓小孩有了小小的成就感。我們一起給「作品」拍照、命名,最後,我把它插到了衣領上,當作一個漂亮的胸針。

我也發現,當我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世界中,之前的那些煩躁和擔憂不知不覺地消失了,我不只是盡了做家長的義務,我自己也很享受其中。確切地說,不是我陪孩子,而是我們互相陪伴。而且,這種互相陪伴的感覺很美妙。

這件事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我發現,如果潛意識裡把陪孩子看作父母的責任和任務,就像每天遛小狗一樣,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那麼內心裡會有隱隱的不耐煩和煩躁。雖然人陪在孩子身邊,但心裡想的卻是:還有很多工作沒做完,晚飯要吃什麼,白天上班,下班還得看孩子,身心都好累……

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的內心深處其實是抗拒陪伴孩子這件事的。為了減輕內心的煩躁,打發時間,手機就成了陪孩子時的標配。

這樣的場景再熟悉不過:孩子玩自己的,大人就在一旁刷手機,一邊心不在焉地嗯啊著回應孩子,只要確保孩子在自己身邊,不會發生危險就行。這種低質量的陪伴,生動地詮釋了什麼叫「身未動,心已遠」

那麼,什麼樣的陪伴是高質量的陪伴呢?怎樣才能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呢?

我一直想找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這種狀態,後來,我在一篇文章中找到了它:調頻

這篇文章是行動派的創始人琦琦寫的。她參加了李欣頻的印度遊學,第一次來到印度,走在又臟又亂又嘈雜的街道上,加上四十幾度的高溫,琦琦感到自己已經接近忍耐的極限,快要爆炸了。

這時,李欣頻告訴她,試著調頻,把自身的頻率調到和印度當地人一樣,當地人可是對這樣的環境習以為常。

琦琦照著去做,靜下心來,想像自己就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從小到大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生活,優遊自如。

很神奇,當她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後,那種煩躁不安減弱了很多,她甚至開始試著欣賞其中的美妙之處了。

調頻,其實是活在當下一個形象的說法。不去想過去,不去想將來,不去抗拒此時此刻,而是以接納的心態享受當下,就像英語中說的那樣—— enjoy yourself。

當我們陪伴孩子時,也可以嘗試調頻。把自己的頻率調到和孩子一樣,把自己想像成孩子,試著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角色不同,心態自然也不同

暫時忘掉工作,忘掉手機,忘掉各種焦慮,甚至忘掉家長的角色,單純地和孩子一起發現這個世界的奇妙之處,單純地和他一起做個遊戲,享受其中,活在當下。

玩就是玩,開心是唯一的目的。

關於陪伴,我從橙子的姥爺身上學到了很多。高質量的陪伴滲透在祖孫倆相處的點點滴滴中。

橙子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聽評書,楊家將、薛家將、隋唐演義聽了個遍。暑假裡,橙子在姥姥家和姥爺一起聽,開學了,橙子在北京聽,姥爺在老家聽,兩個人經常通過視頻交流各自聽到哪裡了,交流各種聽後感,一起討論誰最厲害,誰用的兵器最棒。

橙子喜歡京劇,姥爺就惦記著給橙子一點點添置傢伙,帽子、戲服、腰帶、厚底靴,都添置全了。

橙子學習拉京胡,姥爺就專門學了唱段,祖孫倆一個拉一個唱,自得其樂。兩個人還一起做髯口,花上半天時間研究怎麼才能讓毛線做成的髯口又順溜又有垂感……

看到這樣的場景,局外人都會感到那種頻率一致的和諧與其樂融融。

還有一種「活在當下」的陪伴,卻是容易讓人忽視的誤區。

有時候,大人看起來是在全神貫注地用心陪伴孩子,但實質卻是一種全神貫注的控制。不是「用心」陪伴,而是「用力」陪伴。貌似活在當下,實則活在將來。這樣的父母,你會感受到他們的焦慮,所有的遊戲都不是單純的玩耍,都預示著孩子將來能否成才,或者都是為了孩子將來能成才。

家教群里一個媽媽講了自己的一個經歷。她在群里發了兩張貼圖作品,一張貼得亂七八糟,毫無章法,另一張用同樣的材料貼出了一隻漂亮的小鳥。她說其中有一張是她兩歲女兒的作品,請大家猜猜是哪一張。

隨後她講了這兩張貼圖背後的故事。

周末,她陪著兩歲多的女兒在商場里做手工貼圖,主要步驟都是女兒自己完成的,她在旁邊負責打下手,兩個人有商有量、配合默契,女兒做得很開心。最後的成品在成人眼裡可以說是亂七八糟,但這就是兩歲孩子的正常水平。

她們旁邊的一對母女也在做手工,女兒也是兩歲多,只是她們的氣氛不是很愉快。這個女孩每做一步,媽媽都在一旁指揮著。貼在哪裡、怎麼貼都要按媽媽說的去做,貼得不對了還得返工。有時這個媽媽看得心急,就自己動手替女兒做。整個過程,小女孩都做得悶悶不樂,雖然她們最終收穫了一幅漂亮完美的作品。

太過用力的陪伴,其實反映了父母的焦慮,擔心孩子做得不好,就要時時以大人的角色介入掌控,而不是作為孩子的朋友,以同等的姿態陪伴共處。

說起來,這也是一種「調頻」,只不過是大人試圖讓孩子的頻率調得和自己一樣。這樣的陪伴,費心費力,貌似為了孩子,其實是為了自己,對孩子有害無益。

陪著,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是身未動,心已遠。

陪伴,是頻率一致,活在當下,兩個人之間有精神的灌注和交流。

高質量的陪伴,不論大人還是孩子,沒有人是勉強的、委屈的,兩個人都從中得到樂趣,都從中受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點點找回蒙塵已久的童心,喚醒沉睡已久的好奇心,和孩子一起享受單純的樂趣,全身心地活在當下。

可以說,身為父母,學會好好陪伴孩子,其實是一種人生的修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子教育寶典 的精彩文章:

讓我們成為孩子一生最好的榜樣

TAG:親子教育寶典 |

您可能感興趣

挽回前男友時,他是這樣想的:「不是不愛你,而是你不需要我」
他們不是不需要,只是愛你而已
孩子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媽媽的愛
「我願意做你的備胎,需要我便出現,不需要則隱藏起來,不吵不鬧,靜靜陪伴。」
婆婆,你走吧。我已不需要你的幫忙!
最好的愛,就是我需要你的時候,你都在。
真正愛你的人,不會離你太遠,只要你需要,我就一直在
擁抱你,在你需要我的時候
賭你不知道!我們需要的不是尊敬,不是祈請,而是……
這幾個場合孩子需要「抱抱」時,媽媽不要拒絕,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對這三大星座來說,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以後都不需要你了!
女孩,你不一定要完美,需要的是勇敢!
當我們不再需要健身的時候,我們還能幹點兒啥?
用心去陪伴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陪伴
感情一再疏遠的原因,或許就是,我需要你的時候,而你恰好都不在
我最需要你時,你離開了,你讓我還要怎麼再去愛你
無論你在哪裡,都能找到回家的路。不是家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家!
女人這樣「撩」你,其實就是在說「她需要你」,還不懂?
熬著最晚的夜的你,你最需要的不是枸杞泡水,而是它們!
愛,就是我需要你的時候,你都在!(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