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巨頭競技面部識別 民眾每天掃臉成常態
6月8日消息,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科技巨頭們正爭相研發麵部識別技術,並積極推動其投入商業用途。與西方競爭對手對待面部識別技術的謹慎,擔心嚇到有隱私意識的機警消費者相比,這些中國公司顯然更加大膽。雖然在某些地區,隱私擔憂已經促使面部識別技術的進展放緩。但在中國,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每天掃描面部。
從付款到訪問居民區、學生宿舍、酒店賓館等,很多時候都需要進行面部掃描。這項技術甚至被用來解決數十年來1個老大難問題,即北京天壇廁紙經常失竊問題。這些公共廁所如今安裝了自動出紙機,它們可識別用戶面部,從而阻止頻繁進入者。
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旗下在線支付服務螞蟻金服開通了新的功能,其4.5億用戶可通過自拍登陸在線錢包。中國建設銀行允許用戶在某些自動販賣機上通過面部掃描支付,專車應用滴滴出行也正利用面部識別技術驗證司機身份,百度已經開發出需要面部識別才能進入的門,它們可被用於辦公室或售票景點。
中國人對這種技術的青睞已經幫助打造出世界上首個面部識別「獨角獸」,即位於北京的Face++,該公司於2016年12月份第三輪融資時籌資1億美元,估值超過10億美元。
作為北京曠視科技(Megvii)有限公司旗下的新型視覺服務平台,Face++已經將其軟體授權給滴滴出行和螞蟻金服使用。在中國許多人口密集的城市,銀行門口通常會排起很長的隊伍,Face++從中嗅到了首個商機。該公司稱:「你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能辦理自己需要的業務,為此我們為金融科技部門提供面部識別服務。」現在,Face++計劃將重點放在零售業。
雖然中國面部識別技術背後的基礎性人工智慧研究與歐美處於類似水平,但中國在商業應用中已經取得領先優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體識別技術專家冷彪(音譯)說:「谷歌並未全力追求面部識別技術,因為它有更高的長期願望,實際上其面部識別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是中國大公司更加關注短期收益,它們視面部識別技術為利用AI取得先手的最快、最好方式。」
中國的面部識別初創企業也在獲得積極反饋:它們的技術被使用的越多越廣泛,就會變得越好。隨著現實生活中的商業應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數據反饋回系統中,進而幫助改善深度學習。如果所有AI應用那樣,訪問數據至關重要。中國龐大的人口與寬鬆的隱私法相結合,促使獲取信息寶藏的成本超低。
冷彪說:「中國對收集別人的照片沒有監管,為此在中國收集數據比在美國容易得多。早期,你甚至可以只花5元錢就能買到別人的照片。」上海Simmons & Simmons的律師Xun Yang說:「直到最近,中國人都將隱私視為消極觀念。直到2009年,首部明確禁止濫用個人信息的法律才出台。」
有鑒於此,與西方競爭對手相比,中國公司在推出面部識別技術方面顯得更加大膽。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主席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於2011年稱面部識別「讓人毛骨悚然」,並承諾不會創建用戶照片數據集。到目前為止,面部識別技術在美國的商業應用僅限於標註社交媒體照片中的人。
雖然Alphabet旗下智能家居子公司Nest也將面部識別技術整合到其安全攝像頭中,但其功能在伊利諾伊州受限,因為該州執行嚴格的生物識別數據採集法律。此外,面部識別技術還可能被濫用。與指紋不同,面部識別可被動進行,意味著用戶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正被檢測。中國政府將面部識別技術應用在火車站的監控攝像頭中,以提醒警方注意那些被禁止旅行的乘客。
通過與政府ID系統互相配合,中國未來生物識別技術(包括面部識別)市場正不斷擴大。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國家身份驗明照片資料庫,裡面擁有超過10億人的照片,而美國僅為4億人。此外,中國民眾已經習慣將身份證插入晶元閱讀器中,以便設置手機號碼、購買車票以及入住旅館等。中國也是世界上首個在身份證中植入射頻身份識別技術的國家。(小小)
TAG:cnbeta |
※安思疆科技加速3D面部識別」黑科技」的全面普及
※科學家首次在鳥類上使用面部識別技術
※美國機場的面部識別
※你的臉已被識別——國內面部識別成為大生意
※人臉識別技術
※雲從科技 國家隊打破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壟斷
※城市攝像頭升級:很快將配備面部識別技術
※科學家研發出可用於鳥類的面部識別技術
※影子控股豬臉識別商業化全球首發
※人工智慧國家隊雲從科技首發3D光人臉識別技術
※誠志海圖在人臉識別技術測試競技中拔得頭籌
※人臉識別技術禁令再來!美國又一城市禁止面部識別軟體
※產業招商地圖:人工智慧時代下人臉識別漸成趨勢 我國識別技術產業布局如何?
※專註 AI 人臉識別場景化,「魔點科技」聯合釘釘發布智能門禁
※中國警方裝配面部識別眼鏡
※國產再突破 雲從科技首發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
※老牌安卓廠商蓄力新機搭載自研臉部識別新技術:估計又是蘋果臉
※人臉識別技術挑戰更多傳統行業 多款黑科技應用上線
※國美U7手機,親民價位體驗成熟三重生物識別技術
※大數據環境下人臉識別領域的科技公司如何定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