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研新人獲得資助的套路分享
本文轉載自「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台」
作者:Kendall Powell
編譯:葉子
華盛頓大學的臨床研究員Peter Nagele在2007年獲得了兩項大學實驗室的科研補助。但是,當他要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申請第一筆主要研究經費(R01)時,兩次都遭到了拒絕。
Nagele犯了一些科研萌新的常見錯誤:第一次,他設計了一項10,000個病例的臨床試驗,但這項試驗對於科研新人來說,需要的病例太多,可行性不足。第二次,他申請的項目不是優先研究的項目,之前類似的項目基本是從沒中標過。
然後他開始了第三次嘗試,學到了一些寶貴的技巧和竅門。首先,他和一些同事分享了他的建議草案,並得到他們的反饋。再來,他接受了NIH的一位資助項目官員建議,在試驗人員中加入了一位經驗豐富的合作研究者。
到2015年,他成功申請了一項小型臨床試驗來觀察使用β受體阻滯劑來防止手術後的心臟問題,此項資助一年約500,000美元。他認為,失敗與成功的區別是「研究的可行性和意義」。評審覺得Nagele和他的合作者能夠按時、按預算進行工作。
現在科研基金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NIH成為世界生物醫學研究資金的最大來源。該機構的研究項目撥款R01和其他相似的基金資助著美國研究人員進行生物醫學研究,現在大約支持著27,500名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目前NIH申請的5年平均成功率為18%,是歷史最低點,而且之後的前景更是堪憂。這樣就導致了資助評審會尋求任何可以否決資助的理由。
對於年輕研究者來說,這是個巨大的挑戰。這個制度存在很多的偏見,但總體而言,肯定是有利於經驗豐富的研究員。比如國家綜合醫學科學研究所(NIGMS)的主任Jon Lorsch就表示,他們11%以上的研究資助來自於NIH。
有經驗的研究人員和資助官員知道科學家們可以用一些方法增加資助申請成功率,比如,充分利用那些幫助新人的項目,酌情與高級別的同事進行合作,給出正確的預算和選擇合適的資助方案,並且儘早開始與NIH工作人員進行交流。
1
善用新人身份
從2008年開始NIH就嘗試改變資助申請更偏向於有經驗研究員的情況。一個方案是優先考慮那些從未獲得過NIH資助的新研究員。那些研究員在獲得學位後10年內被認為是「早期研究員(ESIs)」。
在NIH進行項目評審時,他們會被分為兩組。ESIs之間互相比較,有經驗的那些研究員也不會對ESIs產生影響。這使科研人員能夠與具有相似經驗和資源的申請人競爭,而且兩組獲得申請的速度不能差太多,獲批申請中的一半必須來自於ESIs。
不過,這項政策對於年齡沒有限制,在2016年,大約有300名50歲以上的研究員獲得了生平第一個R01資助。數據顯示,這項規則使獲得資助的年齡組變得更均衡。
所以研究人員可以利用ESI的優勢來申請項目,但即便如此,他們也必須在提案中提供足夠的細節,以證明他們可以執行研究計劃。
2
加入高級別合作者
洛杉磯醫學中心的精神病學家和遺傳學家Scott Fears一直在努力申請R01經費用於研究獼猴發育中的大腦,但一直沒有成功。而在另一個領域,他卻獲得了一個較小的兩年期R03資助。項目評審認為,Fears研究中加入的經驗豐富合作者是一個加分項,這讓我對他的項目有信心。
許多年輕的研究人員想知道,如果與領域大牛合作是否會提高獲得資助的機會。這個方法似乎有助於一些研究人員,但是專家們警告說,這麼做有時候也會適得其反。
研究中加入的合作者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加入共同研究員,他們為項目帶來專門的知識或設備;或者對於多學科性質的項目,是由兩名或多名科學家共同申請的資助,這種情況下,每個研究人員要負責項目的不同組成部分。
在NIH里第二種多研究者的研究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在ESI與非ESI合作的項目中,會失去其在申請中的「新人優勢」。根據資助意願指數調查顯示,對多研究者的資助意願為6分,與單研究者(7分)差不多。因此,ESI可以增加一名資深人士做為聯合研究員,這樣做既能保持ESI的優勢,又能讓評審覺得放心。
Nagele在第三次申請R01時就用了這一條,加入了兩名共同研究人員,他們有經驗和專業知識來完成項目。當然,這個策略也有缺點,選擇合作夥伴必須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否則評審可能將其視為「抱大腿」。如果共同研究人員是過去的主管,評審也可能會批評申請人沒有足夠的獨立性,即使申請成功也可能影響到資助的期限。
3
要求更多的資金
年輕研究人員在第一個R01申請中面臨的另一個選擇是,研究預算是否採用模塊化預算機制,這樣每年預算會少於25萬美元。申請者要給出如何將這筆資金用於人員,設備,旅遊和研究的詳細說明。許多資深的同時會告訴科研新人,不要在他們第一次的申請中要求超過25萬美元,理由是NIH不想把大筆資金交給一位沒有經驗的科學家。
但事實上,採取模塊化預算,尤其是NIH的那種逐年削減的預算方法可能會傷害到「年輕」實驗室的研究。而且數據表明,這樣做並不會提高獲得資助的機會。在2016年資助的22,765個R01中,55%的預算不到25萬美元,45%的預算在25萬到500萬美元之間。約56%的獲得資助的人用了「非模塊化」預算,超過了25萬美元,其中,近一半的研究人員被列為新研究員。
分析過去五年給出的新撥款時,發現雖然只有14%的ESI用了非模塊化預算,但其成功率卻高達25%,比資深研究員還高,甚至比用模塊化低預算的ESI也好。專家建議,如果你的研究真的需要錢,那就去開口要吧。
4
和資助管理者交流
對於資助方案的管理,NIH有著專門的僱員,叫方案主任。他們的一項職責是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向調查人員提供諮詢服務。但並非所有科學家都充分利用這一機會,他們會給一般以下幾條建議。
1.觀看NIH科學評估研究小組討論討論視頻。
2.請不要在Cover letter中指定潛在的評審。 這將會被認為有利益衝突,從而立即取消這些人的評審資格。
3.在Cover letter中要求直接競爭對手不應審查您的資助申請時,請填寫姓名。
4.尋找那些與你研究領域更相關的專項資助。通常,這些專用資助的成功率高於一般科研資助。
5.如果你的研究是非常基礎的,那不要把具體的疾病名稱放到標書題目中,這可能會將您的申請發到錯誤的學院或科室,,大大降低獲得資助機會。
在過去10年中,首次申請R01就成功的概率從從53%下降到32%。對於許多年輕研究員來說,他們第一次的申請可能不被評審討論,就直接淘汰了。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堅持下去,並且像Nagele那樣總結失敗的經驗並改進,最終,你還是會成功的。
End
參考資料:1)The best-kept secrets to winning grants
2)http://www.nature.com/news/the-best-kept-secrets-to-winning-grants-1.22038?WT.mc_id=SFB_NNEWS_1508_RHBox
點擊展開全文
※Nature新聞:藥物不起效?可能是腸道細菌「搗鬼」
※Cell子刊:全麥麵包是否真的健康?
※Science子刊揭秘:癌細胞提升生存能力的「內部交流機制」
※Nature深度好文:讓CAR-T療法更「牛」,這10個方向或許你該看看
TAG:生物探索 |
※五個VR和AR項目獲得英國Digital Catapult和藝術委員會的資助
※資助女性等少數群體創業,第三屆Oculus Launch Pad啟動
※「Protocol Labs」啟動的數百萬美元研究資助計劃
※Oculus資助,Rift VR遊戲《Defector》公布
※每日安全資訊:Mozilla 資助開發更有效的在 Firefox 中整合 Tor
※Target Global宣布斥資1億美元資助移動創業公司
※Magic Leap為建築團隊VIM AEC提供大筆資金資助
※Protocol Labs啟動加密貨幣資助項目
※美國6所大學獲得金屬粉末供應商Praxair的資助
※Epic Games百萬美元資助計劃 獎勵虛幻引擎項目
※AIDS Res Hum Retrov:首個HIV治癒者呼籲公眾支持HIV資金資助
※3D Systems Figure 4生產平台獲美軍資助,專供舊飛機零件生產
※Paul Allen 資助的太空公司關閉運營
※Cell Stem Cell:19項葯企資助的幹細胞三期臨床試驗深度分析
※Netflix籌集20億美元,償還債務,資助其內容支出
※超31個團隊入選Magic Leap千萬美元創作者資助計劃
※Magic Leap宣布軟體開發者資助計劃
※白癜風Accurate檢測專項資助活動僅剩6天!趕快申請報名
※Alphabet公司正在資助一種減少心臟病的新方法 | 矽谷洞察
※Facebook資助的「讀腦術」出成果:可實時解碼大腦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