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教文化:佛教中「無我」的含義

佛教文化:佛教中「無我」的含義

「無我」是佛教三法印之一,指外道所執的「實我」及凡夫所妄計之「我」是空無的。

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做有情。婆羅門教和其他各派主張一切有情都有一個常住的(固定不變地存在的)、起主宰作用的自我。佛教緣起論則認為所謂「有情」,無非是種種物質和精神要素的聚合體。從身體的組織來說,有情是由於地、水、火、風、空、識六大(六種元素)所構成的,依借前五大而有身體的器官及其作用。地為骨肉,水為血液,火為暖氣,風為呼吸,空為種種空隙;依識而表現種種的精神活動。

在「雜阿含經」中,世尊告諸比丘:色是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我,非我者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實知,是名正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有情的組織分為色、受、想、行、識五蘊。蘊就是堆,把種種不同的現象分類,每類做為一堆,就是蘊。

「色」就是各種物質,眼、耳、鼻、舌、身五根(根就是人生的感覺器官)和色、聲、香、味、觸五境都屬於色。受、想、行、識四蘊包括重要的精神要素:受是感覺(感覺苦、樂或不苦不樂等);想是印象(攝取事物的相貌,知道是青、黃、赤、白,是長、短、方、圓,是苦是樂);行是思維(思維是推動身心活動的力量,所以叫做行);識是了別(對於所認識的物件,予以判斷和推理)。

根據以上兩方面的分析,說明有情不是固定的單一獨立體,而是種種要素的聚合體,而任何要素又是剎那剎那依緣而生滅的,所以找不到一個固定的獨立的「有情」在支配著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

更多內容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民俗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故事 的精彩文章:

佛教:佛經是如何產生的
故事:你喝的一直是鹹水
佛教文化:佛教中緣起的含義
中華文化:獨具特色的苗族服飾
佛教文化:佛教是如何看待風水的

TAG:民俗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佛教中「普」字的含義
佛教中「五眼」的含義
缽在佛教中的含義
【佛教常識】唐三藏中的「三藏」是什麼含義?
佛教無常的真正含義!
龍的含義:《哪吒鬧海》中的中華文化與道教元素
古文中「淫」的含義
佛教前五識的基本含義
自然、禪意及傳統東方文化含義的老院子
我們常常聽說的佛教中的基本教義是什麼?滅、道的含義是什麼?
我們常常聽說的佛教中的基本教義是什麼?苦、集滅的含義是什麼?
常見佛教辭彙的含義 迴向
僧人誦讀:南無阿彌陀佛的含義?
月亮在佛教中的表法含義
擊掌空聲 藏傳佛教辯經的含義
佛教雙手合十有何含義
念佛的含義
納粹符號與印度教佛教符號相反的,納粹標誌的含義?
常見佛教辭彙的含義供水果
牝:雌性動物的生殖器,在《道德經》中表示什麼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