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讀太極拳發勁的奧秘

解讀太極拳發勁的奧秘

GIF/500K

人們也許沒有意識到,所有直立行走中的方便就是搏擊中的不便。

人在出拳攻擊時的運行軌跡與對手上身平行,以l75cm身高為例,無論攻擊對手什麼部位均形成自己從上肢到兩足之間140cm左右的高度落差,使攻擊時的反作用力要90。轉個彎沿直角下降這個高度落差才能作用於兩腳,攻擊時發力不能以腳為根基,實際不得不以自己的身體撲過去,攻擊時要保持肌肉的緊張才能不消耗能量,而這又直接影響出拳的速度。

這就是「直立」在搏擊中最致命的軟肋。

站起來的人其實是通過從內到外全身上下製造緊張形成肌肉的痙攣來積聚能量的,力量大小與擺動幅度成正比,用腿攻擊面對的幾乎是同樣的問題,攻擊開始就無法改變,很容易被發現而躲避。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揭示了一種完全相反的哲學思想,「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洫,溝洫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則氣通。

如渾身僵勁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楊澄甫)。太極拳發勁的原理就是『『上善若水」的原理。

1、太極拳發勁的科學性表現

擊打力量的輕重要受到幾個因素的限制:l、方向,2、重量,3、距離.4,速度。通常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四者相加就是形成力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1)太極拳發勁表現在改變「力」的方向。

水往低處流的流向啟發了古人.太極拳把穩固的下盤作為人行動的基礎,在具體的規範上太極拳首先採用了擴大附著面積的馬步、弓步形成了「支撐八面」的穩定基礎.使人體的重心貼近地面,以腰為樞紐「命意源頭在腰隙」.發力的起點不再是上肢的擺動.而是「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邁步如貓行」(武禹襄)摒棄了日常生活的用力方式。

這個動作規範的主要意義是:首先,它改變了日常用力靠上肢擺動反作用力有一個與地面90。拐彎破壞身體重心穩定的問題。腳跟作為發力點直接作用於地面.這使任何發力都是從下往斜上方,可以起到「拔根」的作用.使對手失去根基.這個角度也可以直接接受地心吸力形成的向下的反作用力,不論攻擊對手任何部位,因為是弓馬步.兩腳總有一隻腳向發力方向傾斜,這使腳與被攻擊點呈直線,反作用力不會有任何破壞重心穩定的因素。即使是拳擊現在也非常強調分開兩腿。

(2)太極拳發勁表現在它的整體性。

陳長興說:「夫太極拳者,千變萬化.無往非勁,勢雖不侔,而勁歸於一:夫所謂一者.自頂至足,內有臟腑筋骨,外有肌膚皮肉,四肢百骸相聯而為一者也。…...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以貫之者.其斯之謂歟。」

太極拳發勁的關鍵首先是通過全身的放鬆使身體成為一個具有質量的整體,所以太極拳放鬆最準確的用詞是「松沉「,因為「沉」的感覺具有物質的屬性又含有氣的貫通無縫不入的性質,便於理解和操作。一個」沉」字,又反映了太極拳作為武術套路表演的韻律,「沉」是無形的水的特有質感,陳鑫說:「拳者.權也,所以權物而知其輕重者也!然其理實根乎太極,而其用不遺乎兩拳。且人之一身.渾身上下都是太極.即渾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拳也!」這段話用了兩個驚嘆號,因為這才是太極拳核心中的重點。

表達的是三個意思:

第一,太極拳就是權衡重量的過程。

第二.只有具有"松沉」的太極拳才能貫通全身符合太極理論陰陽互為其根的整體性。

第三,只有全身貫通才可能把全身上下都作為解決矛盾應對攻防的有機聯繫體,「渾身上下都是太極」,也可以把氣力集中於任何部位,有如給全身上下任意一個部位裝上了鎚頭,所以「渾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拳也」!太極拳頭、肩、臂、背、胸.肘、手、胯、膝、足,無處不可攻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太極拳發勁要「通三節。達四稍」。

「渾身上下都是太極」就是每一個部位的動作無不依靠全身廣泛的聯繫,有一個地方沒有放鬆沒有配合好.勁力立即在這個部位卡殼。相反.全身只要有一個局部的順序顛倒.不該它出力時它提前出力,或者出多力了,勁力立即打折。所以太極拳理論強調:「一動無有不動」。而這「動」不是亂動,有順序.這就是「通三節.達四稍」。太極拳發勁是延續「根」「中」「稍」的順序,而「根""中」「稍」是根據不同的發勁部位具有相應的不同指向。太極拳肩與胯發勁最為困難,就是因為這兩點「三節」不容易分清.運轉不容易松活。太極拳「內三合」」外三合」就是運動中的規範。 (4)圓型軌跡是太極拳發勁的另一重要原則。

太極拳的發勁能夠達到人的能力極限,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太極拳的動作講求圓形.即使像掩手肱捶這樣類似直拳的出拳,也是轉出去的。太極拳的轉腰擰胯,以腰為軸.實際是在發勁前,如同把身體捲成緊緊的發條,「胸腰摺疊」就是這卷法條的過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通過胸與腰的夾角為擺動留出空間,但不能理解為簡單的扭屁股扭腰,這種摺疊可以應對上肢前後左右上下以及斜方向等因素的發力,發之於腳的力通過腿到達胸腰把擺動重量放大,放鬆的身體在能量經過的途徑節節加力猶如浪起浪落。

投擲項目如鉛球、鐵餅等都是運用了旋轉來增力。而轉髖(就是松胯.轉腰)的科學性已經得到證明。美國三屆奧運冠軍400米田徑運動員約翰遜創造7400米跑44秒的世界記錄。他的出名更在於他並不太符合短跑運動員條件的短腿、長身和他酷似於電影《阿甘正傳》中男主角阿甘的怪異的跑步姿勢一一挺胸昂頭、兩臂環形擺動,髖部扭動。沒有人能解答這些怪異的跑步動作與世界紀錄之間的關係。多少年後,一個身材勻稱,但採用與約翰遜同樣怪異的跑步姿勢刷新了約翰遜的成績.他的名字叫瓦里納,他們來自同一個老師。

科學實驗證明:跑步時儘力將髖部伸出.彌補了約翰遜短腿的不足.有利於全身關節更好地伸展:而髖部的運動,可以將腰部的肌肉和大腿的肌肉有機地結合,增大蹬力。而髖部圍繞腰部的環形運動緩解了跨越地面的起伏.減小了踏步時的地面的反作用力.「奔跑時扭動的髖部就像是開足了馬力的發動機」.而環形擺動的手臂則是為了與同樣環形扭動的臀部保持平衡,在現代運動生理學上從此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一~「用髖跑步」。

太極拳圓形的運動軌跡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增加了助力的距離,在特定的條件下加力的距離長可以增加能量,比如跳遠的助跑。太極拳由於是把發力的基點放在腳跟,所以從腳跟到出拳的終點全都成了加力的距離,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太極拳不需要出拳的距離貼著人肉發勁就可以傷人的原因。太極拳發勁把所有發勁的助力距離全部在身體的內部完成.也把用外在動作造成的重心不穩通過全身整體的協調化解於無形。

《易經》的一個原則:「曲成萬物而不遺」。「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老子)。現代科學仍然在證明這古老規律的科學性。

(5)制動產生能量。

汽車緊急制動,在馬路上會留下黑色的胎印.這是因為制動強大的衝擊力產生了能量。乒乓球、羽毛球運動員在揮拍擊球時,在球拍碰到球的一剎那.都有一個抖腕的動作,這是利用這突然的制動產生彈力。太極拳的發勁同樣是利用這制動產生能量的原理,在這之前的所有放鬆都是為了運動的攻擊點有分量.和在運動時力量的通過不受阻滯.所以在通過腳蹬.腰胯擺動,出拳時.「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武禹襄),但到了臂膀已經伸直,拳頭已無法伸展,慣性仍在繼續.臂膀的長度限制就產生了制動效果.太極拳的彈抖勁就是這制動產生的結果.「去時撒手,著人成拳」(陳長興),就是因為在接觸人的一剎

那才達到勁力的頂點。

2.太極拳發勁的用力

人們有一種錯覺.認為太極拳既然是「用意不用力」,所以只需要通過柔化、引進落空、捨己從人就能取勝。

「用剛不可無柔,無柔則環繞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

則催逼不捷」(陳長興)。

一位學員在領略了貼著肉發勁的感覺後心有餘悸地說:「這是能打死人的啊!」強大的穿透力甚至不會給你飛出去的機會.被擊打的部位在承擔制動的功能.穿透力會不傷皮肉而傷及內臟讓人感覺五內俱焚。當然也可以為了不傷人採用柔和的長勁。

太極拳用於搏擊的發勁也可以用力,」心氣一發.四肢皆動.足起有地,動轉有位「,「身似弓弦.手似箭,弦響鳥落顯神奇。起手如閃電,電閃不及合眸。擊敵如迅雷.雷發不及掩耳」 C陳長興),這個過程是一個節節貫穿的加力過程,待勁到盡頭,用攻擊方向相反的反向拉力.這種制動拉力產生了更大的驚炸力,抖大桿主要就是練習這種由腰胯控制的制動對拉力.原理類似乒乓球、羽毛球的抖腕。

這個過程是:放鬆體會重量一一松沉下節節加速一一速度加快到頂點~一用放鬆的方式以腰為軸突然制動用力~一出擊部位產生炸力。這種反向拉力能夠幫助恢復放鬆.擊中目標時身體已經提前恢復了放鬆狀態。太極拳的」彈抖勁""抖擻勁」「驚炸勁」……說到底就是用力程度不同產生不同效果的勁力.而這種區別也只有在套路演練時才區別明顯.它們的用力同樣要遵循不用「拙力」的原則。

3、有心求柔,無意成剛。

太極拳發勁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上世紀70年代初一位名叫薛平山的拳師說:「所謂太極拳的奧妙,越柔軟越堅剛,越堅剛越柔軟。實有心之柔軟,達無心之堅剛。」很有見地.儘管他默默無聞,我仍以引用他的話表示對這位武術家的敬意。」

為什麼要慢?慢可以去除動作慣性.真切地感受自己體重的衡量過程,這是「快」的基礎。功夫到了火候,有一天你會突然覺得,拳頭出去有了反彈的感覺,這是因為你掌握了正確的「松沉」.而「剛」也就在你「鬆柔」的極致與你不期而遇.這時候你才能體會什麼是「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武禹襄)。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武禹襄).氣要以正直端方的道理作為養料滋潤養護而不能拔苗助長傷害它.勁力要經過曲折和循序漸進的積蓄才能遊刃有餘.太極拳發勁快猛但心境安靜是練好它最關鍵的前提。太極拳發勁又是兇悍的搏擊手段.可逞強好鬥反而欲速則不達.這就是太極拳奧秘的根源,這也是它所以能健身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對傳統武術技擊產生了懷疑。一種武術的好壞高低表現在它的理論是否能在特定的目的.環境、價值的評估具有相應否定舊有形式、性質、內容,或在某個方面具有創新和科學性。並不完全以這種武術某個時段的具體人的表現為評價依據。

太極拳的「博大精深」表現在這種理論評估體系中的優越性。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劉積順詳解郝為真武式太極拳的「13種輕靈練法」
傳統武術太極拳扯到新高度!網友:則是要上天的節奏!
太極拳盤架子四要點
傳統武術太極拳擊敗歐洲散打冠軍,自稱他速度沒我快!
膝關節損傷,真的不是太極拳的錯!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太極拳經的另類解讀
深度解讀小遊戲開發技術奧秘
太陽究竟還能發光多久?創新科技為你解讀
解讀「武道論」太極拳賽事
解讀《太極拳術十要》,一看就懂!
解讀鸚鵡的性格秘密!
被欺騙的眼睛!科學解讀視錯的奧秘
探秘:深層解讀帕克太陽探測器不怕被太陽燙傷融化的高科技奧秘
解讀之太宰治
名偵探帶你解讀癲癇發作的三大因素
深度解讀谷歌發展戰略
解讀拳譜的目的
線面速寫的精品解讀,留著慢慢學!
全面解讀太極的「襠」與「襠勁」,別將錯誤變成定勢了……
太極馬保國「接化發」能不能打?這位拳擊手的解讀,說得相當到位
郝萬山教授對五行的精彩解讀,對於玄學五行啟發很大
全面解讀鬼王技能 善攻特點該如何發揮
瞎想太多,最先拖垮自己|心理解讀
亞泰戰富力有了最大的發現,董路解讀為何范曉冬補射不算進
國際雲智造峰會,大咖解讀雲智造發展趨勢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