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來科學謀劃教育現代化
教育前沿 / 教育現代化和未來教育大家談?
面對世界格局新變化,努力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倡導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特點、新需求,在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征程中,教育現代化具有歷史性、決定性戰略意義。研究規劃2030年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當前面臨的緊迫任務。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長期從事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與檢測評價研究,2016年以來承擔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相關研究工作,近期組織多篇文章,就如何推進教育現代化提出政策建議。本版將陸續刊發,敬請關注。——編者
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的教育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先導,尤其在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征程中,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具有歷史性、決定性戰略意義。
國家發展戰略呼喚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
2030年是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是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拐點。
面向2030年,我國教育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需求、新挑戰。面對世界格局新變化,我國努力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倡導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若要在推進未來世界各國的發展和國際發展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還必須大幅提升我國的軟實力,辦出更高水平、更為開放的教育,造就更多、更優秀的國際化人才。面對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實現我國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也要求我們更加重視人力資源開發,著力培養、集聚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特點、新需求,尤其是針對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保持「雙中高」以及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社會和諧,都要求實現人口紅利向人力資源紅利、人才紅利轉變,都呼喚我國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發展更高質量、更為公平和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
科學規劃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
順應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描繪國家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和發展願景,顯然不是教育規劃綱要的簡單延續,而是根據國家發展戰略及面臨的新需求,在發展理念、戰略、重點、模式、功能、體系、地位、環境等方面實現全方位轉型與創新。必須通過系統分析、合理預測、超前研判,面向2030年乃至面向2050年,科學規劃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戰略主題、核心任務與行動路徑。
研究規劃2030年教育現代化,需求分析是起點。需求分析包括國民素質提升的需求和國家綜合實力發展的需求兩個方面。其中,國民素質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伴隨我國創新驅動的經濟增長戰略和以人為本的社會和諧發展,國民素質提升需求發生深刻變化,呈現出新的特徵,體現為全面化、終身化和多樣化。全面化,即需要全面提升國民的科學素養、民主精神、法治意識和公民意識。終身化,即促進人的終身學習成為當今社會轉型的重要主題之一。多樣化,即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和群眾生活的日益豐富,人民群眾對子女及其自身發展提出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從國家綜合實力與國際競爭力提出的需求來看,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發展初級階段,化解各種矛盾和風險,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實現現代化,其根本還是要靠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實力與競爭力,這體現在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等重要方面。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對人力資本質量提出新要求。適應新常態,服務於國家和各地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對人才儲備、人力資本素質提升以及實施有效的人才跨地區、跨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輪科技革命對創新提出時代性新任務,在我國經濟進入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速推進、「互聯網+」等新的業態層出不窮,對人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思維方式乃至思維習慣等提出了時代性新要求。中國作為新興大國深度參與全球治理,對國際化提出了新要求。全球治理更加倡導民主、公正、透明和平等,這對世界各國構建全球治理戰略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全球治理使得一些原來的國內問題成為國際問題,反之,一些原來的國際問題則成為國內問題。中國需要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全球治理能力,特別要通過加快推進與本地區周邊國家和「一帶一路」國家加強多方面合作,建立多邊協商合作及聯動發展機制,主動參與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化水平。
2030年教育現代化的戰略重點
研究規劃2030年教育現代化,需要把新的發展理念指導下實現「中國教育夢」作為戰略主題。這一戰略主題,不僅意味著繼承傳統文化,同時要踐行先進思想、探索新的方法、創新教育,最終培養和造就適應未來世界的有用人才。具體內涵是,面向2030年的教育,是更加註重面向人人的教育,從注重學校教育的機會公平,轉向包容、公平、優質和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確保有教無類,讓教育服務、學習與發展的機會惠及每個人的一生,讓老百姓和全社會擁有更加實在的獲得感。面向2030年的教育,是更加註重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立足適應學習者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確保因材施教,努力提供合適的教育,增加課程選擇性,提升教學方式與教育模式的個性化、交互性、創新性,營造更加多樣化、個性化和交互性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習者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面向2030年的教育,是更加註重知行合一的教育,弘揚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促行和以行促知的教育思想,鼓勵學習立志,倡導學以致用。以知為基礎,以行為重點,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習者主動參與實踐及體驗活動,形成教育教學崇尚實踐的學風。面向2030年的教育是追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要發展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與服務,建立教育與生活、就業、創新創業之間的緊密長效機制,幫助所有學習者築夢理想、人盡其才、取得成功,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研究規劃2030年教育現代化,必須把人的現代化作為核心。針對國民素質提升這一關乎百姓、涉及長遠發展方向的立國之基提出目標,在內涵上至少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以及公民生活、就業與創業和發展能力等方面,並從學生、市民和老年等重要群體提出素質目標。對於學生,立足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培育、提升。對於市民,立足於讓更多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和家庭成為全民學習的主陣地,聚焦各類學習型組織的創建重點。對於老年,立足於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的背景,聚焦老年人口對生活質量的重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對我國老齡人口的教育和培訓提出目標。目前我國勞動適齡人口仍維持較高水平,2030年前後呈快速下降趨勢。面向2030年的教育現代化目標,需要在全面分析人口變動態勢、產業結構調整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與人力資源能力提升趨勢之間關係的基礎上,對2030年前後的全國人力資源指標進行分析、預測、綜合研判,從人力資源規模、人力資源質量、人力資源結構等方面,提出人力資源開發現代化的一系列目標思路,加速我國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行列邁進。
研究規劃2030年教育現代化,必須在戰略舉措上促進各級各類學校現代化。因為,人的培養有賴於學校現代化。學校是教育現代化推進的基本細胞。學校現代化的基本內涵是,依法明確和保障各級各類學校辦學自主權,著力增強學校辦學的活力,推進學校校園環境、教育教學水平的現代化,推進學校特色多樣發展、實現各級各類學校整體發展的現代化。學校環境的現代化,包括軟硬體環境的現代化,消除不合格學校,使學校成為信息網路設施齊全、功能齊備、學生喜歡的學校。學校教育教學的現代化,體現在觀念、課程、教學、評價等方面,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發展能力,尤其是關懷、指導、引領學生的能力,推進教育家辦學。學校整體現代化,著力推進各級各類學校實現特色化、多樣化發展,著力促進城鄉學校健康發展及其在社區文化中發揮積極引領作用,促進高中特色多樣化發展、校企合作辦好職業院校,並大力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促進開放大學的系統改革與轉型。
研究規劃2030年教育現代化,必須在行動路徑上促進教育與社會更為緊密聯繫。人的培養有賴於社會支持環境的現代化。推進教育現代化,要為每一所學校辦出水平、辦出特色和依法自主辦學提供良好的環境,為學校特色化、多樣化發展形成良好的氛圍和支撐。但目前學校辦學仍呈現缺乏細化標準、評價體系相對僵硬單一、師生缺乏創新活力以及學校內部治理結構不健全、機制不靈活、缺乏內生動力的局面,亟待探索和建設符合各級教育特點的現代學校制度,突破人才培養和辦學模式,使學校和師生成為有活力的教育現代化的「細胞」。
為此,一方面,需要用教育管理現代化驅動教育現代化。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在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中央與地方、部省改革試驗的成功經驗,從一對一、個別的走向全面的關係制度建設入手,建立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學校新型的戰略夥伴關係。特別要系統思考並謀劃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真正體現教育現代化的治國方略和新型相互關係模式的精髓,用構建新型中央及地方政府間、政府學校間戰略夥伴關係以及政府—學校—社會相互關係模式的新思路,彰顯法治精神所要求的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落實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借力政府職能轉變,切實有效深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在改革的宏觀思路上尋找突破口和切入點,包括建立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學校共同推進現代化的體制、社會公眾參與教育現代化過程的機制,在大數據環境下運用國家教育決策服務系統等教育管理手段推進教育現代化,從而實現以教育管理現代化驅動教育現代化。
另一方面,需要打破學校教育與社會之間的藩籬。目前我國整體國民素質、能力和水平仍相對較低,與經濟發展、和諧社會建設和大國的地位嚴重不相適應。學校與社會教育之間的分離以及相關體制機制,阻礙了國民素質的提升乃至成為國民素質提升的瓶頸。無論是在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提高就業與創業能力,還是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提升每個社會成員生命質量,都需要健全現代教育體系,溝通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促使學校不僅成為培養高素質就業者的搖籃,而且要成為培養高素質創業者的熔爐,尤其要破除流動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習、發展處於不利境地的瓶頸制約,突破重職前教育輕職後教育、重正規教育輕非正規教育、重普通教育輕非普通教育的制度藩籬,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合力育人體系。促進全社會建立廣泛共識,明確方向、目標與重點任務,建立合力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與環境,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任務。
(陳國良繫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張珏系該院副院長、研究員,李偉濤系該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08日第6版
※陶行知核心生活力培養的現代迴響
※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哪裡來|教養
※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教育政治生態
※來,一起寫高考作文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教育觀察:面向未來 教師如何專業化發展
※面向未來 教師如何專業化發展
※辦面向未來的教育
※學校治理面向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
※面向新時期的商學教育改革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面向未來的智能化教育評價
※辦面向未來的教育——北京中關村三小探索學校系統變革的實踐
※面向新時代的語文教育
※程瑞教育聯手泰國正大管理學院,現面向全國招生
※「消化界」面向全國消化醫師徵集優質稿件
※以「面向」的姿態,創造教育的「未來」——鹿城區首期「面向未來的教師」培訓項目的探索與實踐
※「三個面向」指引教育發展方向
※雲創大數據面向全國誠徵教育行業各省總代理
※現面向社會徵集作品
※面向未來的博物館
※面向未來教育,教師應該擁有的八種心智
※美海軍陸戰隊演示驗證面向城市戰的新技術概念
※孩子們需要面向未來的教育
※「面向未來的研究型圖書館」研討會在復旦舉行
※面向世界和未來「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