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泉傳楊氏太極拳功札記(二)
汪永泉傳楊氏太極拳功札記
目錄
前言
太極拳宗師汪永泉先生
汪脈傳人朱懷元
練習太極拳須知
練拳歌訣
理論和功夫的關
太極拳七步台階:
第一步上下相隨
第二步內外相合
第三步內外相合的上下相隨
第四步拆架子
第五步拆手
第六步分勁
第七步入化
歌訣
內功與外形
開與合
太極拳架種類
養生與技擊
技擊拳架與養生拳架的不同要求
養生
養生拳架
太極拳預備式的要求:
技擊
技擊拳架
技擊的身形手法歌訣
懂勁
靜中求松法則
動中求松法則
招與術
技與擊
技
接點不接面
一接點中求
歌訣
點勁原理
點勁
點位
擊
擊勁
1.問送勁
2.斷拍勁
3.點斷勁
4.彈勁
5.冷勁
平勁
揉手
汪永泉老師傳推手種類
揉手須知
揉手時的身形手法
接手五個點
揉手要領
揉手基本法則
技與擊
老師祖為了適應學者需要,把太極拳養生和技擊的拳架以及身形手式予以區別分開,其中養生之道普遍傳下來,而技擊之道只傳給子孫和少數徒弟。所以後輩真正得到技擊之道真傳者,除楊氏子孫外,確實不多了。
技與擊必須分開來學,對這兩個字的意義,功能和用途,要有準確理解和相當功夫,還要通過長時間的實戰,久而久之,經歷越多,越能體味出其中奧妙,增加功力。
技
技者,技巧也,技巧是「懂勁彼階級神明」的一種表現,必須在懂勁基礎上通過不斷研究熟練使用才能求得。技巧是功夫和實戰的結晶。技巧的運用是無止境的,其主要功能是要解決與對方一接手時所產生的問題,接點不接面。
在與對方接手時,要接點不接面。面就是對方出勁的面積,點就是對方出勁的集中點。不論對方所出勁的面積有多大,它必然有一個集中點,該點就是對方的中心。重心集中點,是對方的實點,也就是我們所需要的點。我們要用自己的虛點去接對方實點的側面,並及時把本身功夫滲到對方的勁源處,或引或擎,均在於此。所謂引,就是順對方來勁的方向,引向自己的空點,使對方出勁落空,陷於失中狀態。所謂擎,就是在當對方所發出的勁落空一半時,向其實點的側方擊之。此時應注意,不要讓他完全落空,(因)為完全落空就無法借力了。此即拳譜所說「引起彼身借彼力」。
總之,一接手,先應使對方不合適,繼而失中,如果在接手時,對方不給我們所要的點,或是變化非常快,可任其自由自在的去變換,不要追隨,等他再向外出勁時,重新按上述點接點的方式接手,用自己的虛點去接對方的實點,這樣做有以下好處。
一、對方既不容易聽出我方發勁的點,即勁源,又不容易聽出我方勁的方向。
二、不容易引起我方自身的失中。
三、不受對方來勁的欺壓。
四、對方向我方進擊時,找不到發勁的方向。
可見接點不接面優點多,但是難度大,須有名師指教,自己也要下苦功夫。如果只根據個人所好去用,勢必偏差叢生。接手的問題,乃是練拳一生的結晶,既要求具備知己之功,也要求具備知彼之功。
接點是在懂勁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接點必須滲入。滲入的深淺,滲入的時機,是否能滲入到勁源處,是否能影響到對方的失中,這些都要很好的解決。起碼要能引起對方感到身體不合適,此時對方找到的合適就是就是對方的中心,因為對方從不合適中找合適,自然會把他的中心送到我們手中。這時正是出擊的時候。但要由接點滲入到對方勁源處,是要具備勁滲透勁功夫的,功夫純熟後,還要把滲入的功夫由向勁源滲入而進一步向勁端滲入。也就是說接梢也能滲入,這樣才能達到輕靈變化的境界。
接點不接面
汪永泉老師曰:
注意在與對方接手時一定要點不要面。就是說接觸點的面積要小不要大。如果接觸面積大,很容易把拙力使出來,就變成了力與力爭,給發勁造成不便。如果接觸點小,對方不易聽出自己的勁源,而自己卻要在這很小的接觸點用自己的手勢聽懂對方的勁源,問通自己去勁的路線,再把輸出之勁滲入到對方的體內,加以控制,對方必然不適。這是準備發勁的第一點,叫做影響對方。
當對方感到不適,必然要用力作出反應,這是可利用對方所反應之動向,順其來勢,加以牽引使之延長,控制對方,使它失中,這是準備發勁的第二點,以上兩點在發勁前必須做到,然後才能發勁。
一接點中求
與對方一接手,要接點不接面。接觸的面積越小越好,在這非常小的點上,要聽出對方的勁源,也就是自己要擊發的落點。由接點到落點這段距離中,要把自己的勁直接貫通,並要通出方向。
這時要注意對方的發勁,若感覺到自己貫通出的勁在對方身體中遇到障礙時,就是對方的勁正在運作。有幾種情況:
一、在接觸點上,聽出對方要發出的勁尚未發出時,則應當用自己的側近擊對方的勁源。
二、若聽出對方要發出的勁力已發出一半時,則應當把對方的勁端引向自己的虛點,使對方失中。
三、若聽出對方要發出的勁已完全發出時,但並不影響自己的中心,則應當錯開對方的勁頭,由實中找出對方虛點,把自己的勁貫通到對方的落點而擊之。
為此,必須做到:
靈機於手、
靈活於腕、
勁發於肘。
這樣才能懂勁,才初步具備和對方接手的條件。
靈機於手
於對方一接手,在這很小的接觸點上,在極短的時間內,要聽出對方的勁源。若接的點不合適,要及時變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點,也就是能貫通的點,謂之懂勁。
靈活於腕
腕要與手協調一致,聽出手接的勁合適與否,判斷要或不要。如果不要,腕一動,把對方的來勁引向其它方向,使對方失中。謂之化。
勁發於肘
要用肘給腕、手做後援。手若問通路線,肘就要及時把勁輸到手:腕若把對方擊來的勁頭化開,肘就能及時出勁還拳:若腕一活把對方的來勁引向虛點時,肘就應及時配合去路,引出方向。
一接點中求歌訣
上下含於內,往返在其中,
漂浮求奧妙,混元易理通。
接點不接面,接面兩不便,
偶遇面碰面,及時鬆開變。
點勁原理
點勁原理最易解,如同竹竿點圓球,
點得球皮混無轉,難得球心莫追求。
欲得球心不非難,刺破球皮球難轉,
球停自有重心在,再等球動刺位還。
點到重心要漂浮,聽出彼勁是要求,
點勁原來為懂勁,一切全在下手求。
下手得點如新接,變何方向要識別,
要何點法須慎重,變換虛實要靈活。
點勁
虛點不過腕,實點一貫串,
點到重心時,換點位不變。
點勁如針刺,刺皮不刺骨,
皮骨本相連,刺骨皮自堵。
點勁若遍千斤重,點位不移待敵動,
敵動虛實必自露,扭轉方向返回刺,
再次仍過重心時,屈指引起加彈刺。
點位
面中尋點點有面,面中點,點中面,
面中得點待敵變,點中遇面即時斷。
點勁一發如閃電,斷勁嚴防面碰面,
若能一接就是點,屈指引起再點斷。
面中點,點中面,面中有點點有面。
面即點,點即面,點面混合不須換。
點變面,面變點,悟透點面理難辨。
由面變點是神奇,變得對方無所依,
縱讓你能千著變,此時也難在轉換。
點是螺旋的結晶,面是意氣的邊垣,
若在外形求下去,枉費功夫莫猜疑。
擊
擊即打也,當發現對方勁源後,必須使用粘連勁,在粘隨情況下一離,也就是一斷,這一斷很重要,拍勁,斷勁都由此產生,斷開以後再回去。
擊勁
擊勁分五種:(一)問送、(二)斷拍、(三)點斷、(四)彈勁、(五)冷勁。
這五種勁互有關聯。
汪永泉老師論發勁:
太極拳發勁有兩種:
一種是靜發,又曰定發。
一種是動發,又曰活發。
定發:定發是以對方不懂腳步謂之定。學發勁必須先學定發,定發乃學發勁之基礎。
定發有五種:(一)問送勁、(二)斷拍勁、(三)點斷勁、(四)彈勁、(五)冷勁。
學揉四手時必須先學掌握對方的旋轉和開合的內外相合,方能懂勁。
初學發勁者應先學問送勁,再循序漸進。因為問送勁是學習各種發勁的基本功夫。
(一)問送勁
汪永泉老師談問送勁:
試用懸掛之古鐘為例,因鐘的中心有一條垂直線,下有鍾錘可以旋轉。鍾線可以上下縱伸。因此用此例代替人的身形而說明之。下有鐘口即是胯圈;上有鍾蒂即是肩圈;中有腰圈。現在把垂直線分成五段,即五點示圖和說明如下:(以上只是為定步揉手而言)
一、鍾內鍾錘的垂直線分為五點部位和名稱如下:
二、各點的性質和作用如下:
三、點和點得互相關係和變化如下:
四、點和點相連
五、垂直線仍生孤,但孤線鬆軟應如何問發?(原文是孤)
六、接觸點部位的變化及路線方向:
七、接觸點必須掌握分清敵我,若有變化時怎樣掌握如新接:
八、三不打
(二)斷拍勁
汪永泉老師曰
斷勁的意思是斷開、不等於離開。故拳譜講要「勁斷意不斷」,斷勁必須是在粘黏連隨的基礎上開始斷勁。斷勁的距離只許在中指尖與中指根之間產生斷勁。例如發斷勁如投石,斷時形勢好,故發斷勁時往往帶有拍的意思。所以拍到他身體上不允許傷皮,而要傷內。
(三)點斷勁
點斷二字緊相連,其中奧妙仔細研,
靈活應用須口授,學通點斷是真傳。
(編按:點勁參前章)
汪永泉老師曰:
因拍勁影響他的內氣,他必有反應。要借悖反出之勁的方向,順其來勢和去路吸引,謂之斷吸和斷引的手法。還有用手段憋住他的內氣,謂之斷截。斷勁如斷得機得勢,如要發勁還必須用手法一動,找出他的缺點而發之。
斷法有各種情況:
1、斷離
點勁在接觸點證上一離。這一離要求在末離之前,必須把點勁滲入到對方身體各部份,突然一離,使對方感覺一空,必然失中,此即「勁斷意不斷」。
2、斷吸
在對方發勁前,根據對方來勁的方向,用斷吸將他要發出的勁全部吸出,只是把對方的勁吸在手中,含於掌心。
3、斷引
把對方要發出的勁,引向空點,要在對方勁端之前引之其實延長。在斷引時,隨時都要控制住對方。
4、斷含
5、斷移
6、斷分
7、斷截汪永泉老師曰:還有用手段憋住他的內氣,謂之斷截
8、斷拍
9、斷彈
10、斷冷
11、斷髮
(四)彈勁
按字意解釋是在用時要要(衍一要字)先有蓄力,而後彈出。彈勁要有彈簧力。彈勁是在姿勢被動,不得已時突然彈出。要有力,但是要傷皮不得傷骨。彈勁必須要帶動中心。
(五)冷勁
冷勁屬於擊勁之內。發冷勁是突然的,是在對方不得已和不能防備之處突然擊之。發出擊勁時到對方身體上不傷皮肉而擊到內臟,使臟腑損傷。若擊到四肢上,使外邊不傷而傷骨髓。但是,自己在身上多偏於用手背發擊冷勁比較順利,不可輕易用之。(例如用手擊豆腐,只許豆腐碎,不許豆腐倒)。
平勁
平勁分實平、虛平兩種
1、實平
實平是有形式的練習,在練習拳架時,每一動作,由起式,運行到姿勢的終點,都要以平為主,不論身形手式和姿勢高低,都要平線對準要去的方向。這是有形的平線,謂之實平。
2、虛平
虛平是無形的,一切都是假設的。在練習拳架時,每一個動作的外面都需要有一個假設的平點:隨著姿勢高低和轉動,在手外也都要有一個平點。手和平點當中是意,即似接非接,似連非連,忽隱忽現。主要是要把平點放到虛點上去,不要讓平點碰到實物上,因此平點必須輕靈變化,但平點雖輕,卻要無堅不摧,使出要有力。
平勁的使用方法
1、平引
手得到平勁後,聽出對方出勁的方向,「順其來勢力,引之使延長」。不要使對方勁力完全落空,手中掌握的平勁,應保持存在不變。
2、平縱
手得到平勁後,聽出對方出勁的方向,在對方勁端處,用自己本身平勁,旋迥逆流,朝對方勁源擊去。
3、平橫
手得到平勁後,聽出對方出勁的方向,在對方勁端處,用自己本身平勁的方向引之。
4、手得到平勁後,要時時掌握住對的勁源,隨時尋找進擊對方勁源的機會。去的時候,豎起自己的手肘,變為立圓就能發放出平勁。
手得到平勁後的擊引放鬆
擊引
若遇到對方掤勁的浮點上漲,必須擊引手法,為了保持接觸點輕重適宜,以不失平勁為要。必要時可將平勁位置變更(如新接)繼續平引。
放鬆
若遇對方雙手鬆放下後沉,最容易失去平勁。必須根據對方未下沉前的平勁位置不變,仍繼續向原平勁的方向推進。此時對方下沉之勁會自然反應向上接手,我方就可把平勁位置移動(如新接),再向原平勁的方向放之。
※太極拳的功夫不是站出來的
※什麼是太極拳的根本
※得真傳大器晚成——訪武式太極拳傳人之一劉積順
※劉積順作品《郝為真意氣太極拳》系列叢書二冊《秘傳郝為真意氣太極拳基礎功法》、《劉積順郝氏太極拳真傳》
※同劉積順老師學習太極拳
TAG:太極 |
※楊秀俊:博採眾長的東嶽太極拳傳承人
※汪永泉傳楊式太極拳老六路的養生架和技擊架
※太極內丹真功:崔彥星最新演繹原生態趙堡太極拳
※楊班侯楊式太極拳《太極九訣》詳解
※楊澄甫宗師詳註《王宗岳太極拳論》
※值得太極拳界永遠銘記的武、李家族
※李連杰的張三丰,吳京的楊昱乾,功夫明星耍太極拳,誰最正宗?
※陳氏太極拳-內功教程
※楊式太極拳北京汪永泉傳承的基礎理論、心法
※贊《東嶽太極拳》
※楊寶忠太極惠州行--羅浮山陳式太極拳養生之晨練
※太極大師王戰軍叫板徐曉冬:陳氏太極拳的精髓是實戰!
※陳氏太極拳傳人——陳萬禎
※張占林先生演示楊氏老六路太極拳照
※徐曉冬懸了!王戰軍擔任太極拳總教練,大師信心爆棚或教訓徐曉冬
※傳統楊氏太極拳在武夷山的傳承與發展
※李雅軒太極拳精論評賞(二)
※【宇宙小百科】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的八門勁法
※孫劍雲演練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