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武揮:新媒體的10萬+是這麼來的!

魏武揮:新媒體的10萬+是這麼來的!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魏武揮

瘋牛傳播/人物觀點

自媒體人

魏武揮

互聯網新媒體的觀察者、實踐者和深批判者。先後在多家互聯網公司任職,並創業兩次,從事過運營、架構、產品、營銷等多種崗位。

魏武輝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2006)及安徽財經大學(1995),魏武揮1999年離開當時的上海市郵電管理局,投身互聯網大潮,先後在多家互聯網公司任職,並創業兩次,從事過運營、架構、產品、營銷等多種崗位。最後一份商業公司工作是博客大巴的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2009年,受聘於CCTV廣告經營管理中心擔當顧問;2014年,受聘於最高人民法院擔當傳播顧問。

導語

有人說,現在是內容創業者最好的時代,許多資源都向其傾斜。不過,內容創業者也有諸多困擾,辛辛苦苦創作出來的優質內容,很容易被淹沒在互聯網的信息大潮中。

對於微信來講,它要保護誰的利益?肯定是大多數普通用戶的利益,不是微信公眾帳號運營者的利益。只要有用戶在,你就一定會來。所以說,微信的立場一定是站在用戶這一頭。

渠道有一個特點:一大堆的C端用戶,海量端點,還有B端的合作者。它相當於手牽兩方的角色。

它對B端一定要做一些控制、一些管理,落實到我們信息渠道上來說,就是碎片的有效處理。

微信最開始把所有的訂閱號呈現在默認面板上,同你和朋友的對話放置在一起。後來它把訂閱號收到一個小格子裡面。用戶現在要找一個公眾帳號,需要多一步。這就是讓用戶覺得信息碎片在處理,有效的處理信息,讓用戶覺得沒有太多的碎片,或者說碎片可以容忍的。

如果這一步一旦做好了以後,他就往平台上走了。微博2011年犯了一個錯誤,後來慢慢修整了,到了大概2013、2014年,我覺得他們的努力應該是不錯的。

作為原始的信息渠道,它一定要去處理信息碎片。不處理碎片,一定會讓用戶全部跑掉。大致上有兩種方式處理這個信息,這兩種方式也成為內容生產者的兩種主要傳播方式。

平台方經常說的一句公關話,其實不成立的。「只有讓我們在平台上的內容生產者賺錢了,我們才能賺錢」。這句話是違背一個商業邏輯。

放在信息平台上,道理是一模一樣的。渠道平台的盈利不建立在各位盈利的基礎上。因為一年以後你們不做了,還會有一批像你們這樣的人做,前赴後繼永遠會有的。

其實搞內容產在互聯網上,自媒體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個人主頁、站長、博客,直到現在的微博、微信公眾帳號,將來可能還會有其他的東西,這個是前赴後繼的。

社交分發最明顯的就是兩微。

我們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微信公眾號的粉絲只有兩三千個,但是它可能會創造10萬+,甚至於上百萬閱讀量。著名的羅一笑事件,那一篇文章,照他們的說法9000萬的訪問量,但是那個號的粉絲絕對沒有那麼多。

這張圖是社交分發的結構。最重要的是六個字,無社交不閱讀。微博上是通過互粉的關係,一波一波傳出去,微信我們看到的是朋友圈。騰訊科技曾經出過一份報告,說在微信各種各樣的功能當中,用戶使用最多的居然是朋友圈,不是聊天。

社交分發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像微信公眾帳號這樣的,它的標題對於它的傳播量最終影響因子遠遠大於其他的平台。

第二個,它的影響因子在於誰轉發,這個事情你們也是無能為力了,雖然它很重要。你們平時自己在用微信的時候,你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同樣的文章,張三轉了我不一定看,但是李四轉了我會看,因為李四在你心目當中和張三的份量不一樣。

社交分發總結下來大概是這樣幾個結果:

結果一,可以堆積粉絲和訂戶,恐怕也是堆積粉絲和訂戶最重要的戰場。

結果二,有爆文的概率,但是比較低。因為它的傳播,你沒有辦法去控制。

結果三,平台缺少做議程設置的可能,而不是沒有。微博是有的,微博在話題裡面、搜索框裡面,都做了一定的議程設置。微信以前不做,現在慢慢也有一點感覺,你可以搜所謂朋友圈熱文。它有這樣的標籤,這個標籤就是技術上所提供的議程設置。

我們看一下演算法風格,就是今日頭條、UC頭條、騰訊家的一系列東西,包括一點資訊。

這裡面最重要的是三個標籤:

標籤一:文章標籤。不是人工打的,是計算機自動打的,所謂的人工智慧、所謂計算機的深度學習。文章標籤打起來非常恐怖的。不像我們在學校裡面寫一篇論文,上五個關鍵詞。一篇文章絕對不止五個標籤,可能500個。你一篇文章可能只有2000字,它給你打500個標籤。

標籤二:帳戶標籤,就是你這個號有什麼樣的標籤。

標籤三:用戶標籤,現在頭條號稱日活將近一個億,這些用戶每一個都會打標籤。

我們可以努力的地方是文章標籤、帳戶標籤。

我們看一下幾個平台對於這些標籤的判定。比如說,UC頭條的標籤會影響到它推薦的力度。

第一,用去重來做原創認定的。在UC頭條裡面,他是用去重演算法來判定你這篇文章是不是原創的。

第二,獨家是平台扶持性的。

第三,深度。這個是一個很簡單的量化,不少於2000字。

如果說,這三個東西你都符合,你又是自己寫的,自己創造的,你還是獨家在上面發的,你可能是投稿,也可能是他問你約的,然後寫的特別長,寫了2000字。這三個標籤一打上,你被推薦的可能性會很大,被推薦的力度也會很大。

企鵝媒體平台,這是一個特別大的矩陣,包括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等,有幾個APP。它比較看中熱詞。到哪裡去找熱詞?它和百度沒有太大關係。你要儘可能和搜狗的熱詞、微博的熱詞匹配,甚至於有時候為了這個熱詞去生產一批文章。

今日頭條除了前面原創、獨家,還加了對於閱讀效果的判定。在今日頭條裡面,越火的文章越容易火,你的文章上到50萬、100萬訪問量,再上到500萬訪問量很容易。

它會看你的點擊率,還有一個讀完率。就是說,用戶點完了,有沒有把文章拉到底看完。它要看這個東西,也要看這篇文章的互動數,以及這篇文章所產生的訂閱行為。這四個指標就是你這篇文章閱讀效果構成的指標。這個文章的閱讀效果越好,它就越會推薦,讓你的效果更好。

在今日頭條上,一篇文章的閱讀量上升曲線,是越到後面越陡。微信公眾帳號是越到後面越緩,是這樣的一個不一樣的地方。

下面這幾條是對於文章個性化的推薦機制。

有一些東西不需要我們去注意,有些要重視。比如說,文章的主題相似性。頭條一直比較得意一件事情,他們的日活雖然在去年沒有超過騰訊,但是他們的時長比騰訊高。今年頭條更加得意的事情是它的日活也比騰訊高了,這是頭條單方面的說法,有一些數據報告並沒有支撐這個說法。

他們之所以做到時長高,就是在於相似性主題,你要抓這個平台上的熱點。而微信公眾號沒有平台熱點。

第二個對於帳戶的判定。有一些,如果判定帳戶是優秀的,它的內容會被優先推薦。社交分發和演算法分發是重疊的地方。

再就是短視頻的分發。基本上短視頻,是不適合在微信上做的。雖然有很多短視頻都在用微信公眾帳號,因為它不會補貼你的。如果你要做短視頻,不應該選擇社交分發入口,至少不應該重點選擇微信,你應該選擇其他的平台。

今日頭條在短視頻上面一定會花大力氣。我們做事情要站在對手或者是合作方角度去想。前面講,圖文的市場基本已經結束了。意思是說,第一你會看到格局基本上已經定了,第二是廣告增長的增長率降低了。光靠圖文是不可能的,所以它會在短視頻上面下非常大的工夫。

我們今天在短視頻上有一個平台非常火,就是快手。大家有沒有想過,快手是做三四線或者更低城市的短視頻的,但北上廣的快手平台依然是可以發展的。

所以我覺得今天我們做短視頻的話,第一我們要看到的是,我們要去有補貼的地方,真的建議大家去今日頭條或者是UC頭條。如果一點資訊給補貼,你們也可以去。為什麼要去有補貼的平台?就是因為你很有可能失敗,你這個類型不對或者是不擊中用戶的感情,大家沒有興趣,有人幫你買單,有人幫你覆蓋成本當然是OK的。

第二,我們做什麼樣的片,建議大家去觀察一下梨視頻的平台。大家會覺得一條、二更這樣的有點逼格的生活情調應該比較火,我告訴你們,不是這樣的。我覺得一條、二更的火,是因為做得早,你現在再衝進去做一些性冷淡風的東西,不會火的。

瘋牛傳播助您精準營銷

瘋牛傳播擁有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微博、視頻、直播、以及業內知名移動媒體等百萬優質媒體資源,全面覆蓋95%以上的網民。業務領域涉及電商、遊戲、金融、旅遊、教育、網路服務、招商、汽車、快消、3C、娛樂、房地產等二十多個行業,通過媒體關鍵信息數據的可視化,依託大數據精準演算法以及專業服務團隊,為廣告主提供「內容+工具+數據+效果」的一站式精準推廣。

瘋牛傳播7*24小時竭誠為您服務

了解更多

只需關注「瘋牛傳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瘋牛傳播 的精彩文章:

TAG:瘋牛傳播 |

您可能感興趣

魏武揮:真的有那麼多韭菜么?
與魏武揮、六神磊磊們一道穿透行業發展迷霧,2018藍鯨新媒體峰會落幕
魏武揮鞭何其瀟洒,但你了解曹操的前半生嗎?
三國人物採訪——「魏武揮鞭」曹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