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經濟(一):大豆和牛肉的故事
阿根廷是G20之一。能夠躋身G20,既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體量不小,也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勢頭或潛力不小。而我對阿根廷經濟產生興趣,是因這個國家在經濟方面的故事太多,每一個都可以成為經典案例,可以細細玩味,以資後人借鑒。
先說說牛肉和大豆的故事。
先簡單說一下阿根廷的背景。這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富有的原因是因為氣候、土壤和水。這裡的土壤,據說比中國最肥沃的東北黑土地還要肥沃,基本上種什麼長什麼。作物方面,早先種的是小麥、玉米,現在主要是大豆。畜牧方面,其牧場在氣候、土壤、水方面的條件得天獨厚,散養的牛不需要打抗生素(因為無菌、少菌)、不用激素(自然生長),牧草也不需要化肥、殺蟲劑,是真正的有機。這種吃草、散養的牛,是阿根廷牛肉最強大的競爭力,其口感絕非圈養、喂料的牛可比。
但在冷鏈運輸問世之前,阿根廷人只能自養自吃,自我消化,不能出口牛肉,只能出口牛皮、羊毛。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冷鏈運輸問世,阿根廷牛肉終於可以大規模出口英國等全球市場了。從此,農業使阿根廷出口躍上一個空前的台階,也使阿根廷經濟躍上一個空前的台階。
這個全世界最好的農場和牧場,吸引了大批歐洲移民。這些歐洲移民帶來了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資金,也使阿根廷的教育和基礎設施上了一個大的台階。阿根廷不僅成為一等一的世界富國,也擁有拉美最好的人力資源。阿根廷人不僅在經濟上感覺高人一等,在人種上也感覺高其他拉美國家一等。自認為是「被放錯地方的歐洲國家」。
而在當時的歐洲,流傳著一句俗語:「AsrichasArgentina」(富得跟阿根廷似的)。
阿根廷是天底下最愛吃牛肉的民族,本土消費量就十分驚人。冷鏈運輸問世後,阿根廷吃草、散養、頂級口感的有機牛肉又獲得了供應全球市場的能力,成為阿根廷經濟的主力和頂樑柱。其重要性就如同鐵礦石之於澳大利亞、石油之於沙特、天然氣之於俄羅斯。
上帝永遠是公平的。它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同樣,在打開一扇門的時候,也會關上另一扇門。沒有資源的國家,如以色列,上帝會賦予它大腦和智慧;有資源的國家,上帝則會以資源詛咒對沖和警示。
換句話說,一個國家的長項,必同時會成為它的短處。阿根廷靠牛肉就能成為一等一的富國,就沒有動力發展工業。阿根廷賣牛肉的時候,英國工業革命已轟轟烈烈了一百多年。比英國晚了一百多年的德國,則以後生可畏的精神奮起直追,在短短几十年內成為與英國比肩甚至叫板的製造強國。但同時代的阿根廷,依然在不緊不慢地賣牛肉,工業品基本都靠進口。
阿根廷人在一戰期間嘗到了苦頭。由於戰爭,歐洲列強能向阿根廷出口的工業品既少又貴,阿根廷人嘗到了惡性通脹的滋味。這個滋味從此成為阿根廷人此後再難輕易擺脫的夢魘,成為阿根廷經濟無法根除的痼疾。
嘗到了苦頭的阿根廷人開始重視工業發展,通過貿易保護髮展進口替代。等二戰爆發的時候,阿根廷人因為有了一定的工業基礎,避免了一戰惡性通脹的重演,甚至還能向戰火中的國家出口一定的工業品。但即使如此,牛肉依然是阿根廷經濟和出口的主力。特別是在戰爭期間,最缺最貴的就是牛肉。沒有捲入戰爭的阿根廷,靠牛肉發了戰爭財,大大地賺了一把。等二戰結束的時候,除美國外,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成了赤字國,只有阿根廷例外,它的經常項下積攢了巨額的盈餘。
庇隆上台後,採取了一種統購統銷的體制,由國家統一向農民收購、再擇機(根據國際市場價格高低)在國際市場銷售。國家從中可以賺取差價,用這些差價進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田水利、農機、化肥、種子等。
這種統購、相機出口的做法,讓我想起了泰國的英拉。她也是統一從農民手中收購大米,擇機在國際市場銷售。但英拉的目的,是想利用當時全球市場大米短缺、做囤積居奇的事,以為泰國的大米足以操縱全球市場價格,未料到被越南和印度從背後捅了一刀,全球大米價格暴跌,結果,囤積的大米都砸在了手裡。
總之,從1880年冷鏈問世,直到二戰結束後庇隆執政,雖然阿根廷人也嘗到了單一經濟結構的苦頭,在工業化道路上有所進步,但總的來說,靠牛肉吃飯的日子還是很好過的。儘管其他國家靠工業化而日新月異地進步,將阿根廷由一等富國比了下去,但阿根廷靠牛肉,依然過得滋潤,沒有轉型搞工業的動力。
庇隆執政期間,重公平和二次分配,雖然經濟增速平平,但民眾在工資和福利方面增長相對較快,幸福感較強,經濟的基礎也更加夯實。
需要提一下的是,這一時期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黃金年代。很多人認為,二戰後這二十多年的黃金年代,也是民眾工資和福利增長的黃金年代。民眾工資和福利的實質性增長,帶來了世界經濟實實在在的增長。從七十年代起,至少在美國,民眾實際工資陷入停滯,40年未動。這期間,世界經濟出現的陣發性的繁榮,由於缺少實際工資和收入的支撐,大多以危機告終,陷入繁榮-危機的無限循環。
進入七十年代,阿根廷經濟也隨世界危機步入了繁榮-危機交替的周期。通脹與債務危機,成為這40多年阿根廷經濟揮之不去的夢魘。
牛肉依然是頂樑柱。儘管世界經濟已進入後工業時代,互聯網已經革了許多產業的命,阿根廷人還在賣牛肉。
牛肉讓位於大豆,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大豆之興起,是因為始於上世紀末、持續到2011年的大宗商品超級牛市。大豆作為一種既可作為飼料、又可榨油的大宗商品,國際市場的需求和價格比翼齊飛。對阿根廷人來說,較之於牛肉,種大豆的成本低得多、周期短得多(幾個月就可以成熟,而一頭肉牛要養好幾年才可以成為牛肉)。
政府的政策則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男Kirchner執政期間,由於不斷給民眾漲工資和社會福利,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Kirchner錯誤地認為,這部分是因為牛肉出口了。如果不讓牛肉出口,農民和農場主只能在國內按政府規定的低價賣。所以,他決定,禁止部分牛肉出口六個月;六個月後恢復出口,但又開徵15%的出口稅。目的只有一個,不想讓牛肉出口,以維繫政府規定的國內低價。
這個政策的確見效。牛肉出口銳減。但問題是,農民和農場主因為在國內賣不上價、出口又受限,索性不養牛了。牛肉的產量急劇下降。
在經濟學家看來,這是政府干預價格和市場導致生產下降、供給短缺的典型例證。阿根廷從「牛肉立國」轉向「大豆立國」、失去牛肉出口大國的地位,皆拜政府干預所賜。
種豆還是養牛,農民和農場主本就在兩者之者猶疑。政府的干預,堅定了許多農民和農場主放棄養牛、轉而種豆的決心。牧場改為農場,草場變為豆田,阿根廷在失去牛肉大國地位的同時,在大宗商品一路牛市的大背景下,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大豆大國。
阿根廷不僅失去了牛肉大國的地位,也失去了牛肉強國的地位;不僅在量上輸給了澳大利亞、巴西,在質量上也由散養、吃草、有機的高品質牛肉淪為主要圈養、喂料、工業化大生產的普通牛肉,泯然眾人矣。
牛肉立國的好處,在於有一定的抗周期性,不管經濟怎樣,牛肉總得吃。大豆立國,則帶有強烈的順周期性。2011年,當大宗商品牛市告終、價格普跌、暴跌時,阿根廷經濟依賴大豆的資源詛咒開始應驗了。女Kirchner,就象她的偶像、委內瑞拉的Chaves一樣,靠賣豆收賣民心的好日子結束了。
牛肉也好,大豆也罷,對阿根廷來説,既是上帝的賜予,又是上帝的詛咒。福兮禍之所倚。阿根廷經濟要想長期、穩定地發展,必須走出牛肉和大豆的羈絆。
人在舒適的日子裡,是不會有改革和轉型動力的。大宗商口牛市終結,對阿根廷也許是個好事。日子沒法過了,才會另謀生路。這生路,必須另闢蹊徑。牛肉與大豆輪迴的老路,斷斷是不能再走了。
※央企重組,中國神電呼之欲出
※中化岩土殺跌之勢迫在眼眉
※股市秘錄: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
※股指分化震蕩整理,個股走勢強於指數
※證監會主席被罵炸,到底為什麼
TAG:上官振銳 |
※蘭州牛肉麵「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
※一條拼團|九蒸九曬的黑芝麻丸,科爾沁草原上的牛肉乾
※日本和牛——牛肉界的「愛馬仕」
※意外!「牛肉中的勞斯萊斯」日本和牛被澳大利亞打敗
※俄羅斯觀看世界盃的標配:一斤的一串的烤牛肉,戰鬥民族果然彪悍!
※韃靼牛肉和卡帕奇歐
※美國的抗藥性沙門氏菌爆發被認為與美國牛肉、墨西哥乳酪有關
※拼團 | 科爾沁草原上的牛肉乾,連叔最愛的下酒菜
※科爾沁草原上的牛肉乾,連叔最愛的下酒菜
※科爾沁草原上的牛肉乾,好嚼!
※見識俄羅斯航空的飛機餐,都是大塊牛肉,網友:戰鬥民族就是彪悍
※拼團丨科爾沁草原上的牛肉乾,連叔最愛的下酒菜
※拼團丨科爾沁草原上的牛肉乾,波叔最愛的下酒菜
※金玉湯、黃地牛肉湯、黃杞羊肉湯
※石光華:牛肉加蘿蔔等於美食主義
※蘭州的牛肉拉麵
※巴基斯坦的大西北,不知道有沒有牛肉乾和饢
※山藥牛肉粒原料:山藥、牛裡脊肉、胡蘿蔔
※剁辣椒雞胗、土豆燉牛肉、辣白菜五花肉、胡蘿蔔豆腐皮、回鍋肉16道健康有營養家常菜
※拼團丨科爾沁草原上的牛肉乾,好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