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胡孚琛:陳國符教授與《道藏源流考》之新修訂版

胡孚琛:陳國符教授與《道藏源流考》之新修訂版

新浪讀書

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4-11-12/2019692832_2.shtml

先師陳國符教授和先師王明研究員都是中國道教學研究領域的拓荒者,特別是陳國符教授的《道藏源流考》,是學術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世界名著,他被日本學者稱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學術聲譽。1992年12月間我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和根特大學講學時,遇到從法國趕來的施博爾教授,他請我到一家中餐館進餐並稱他和我有同門師兄弟之誼,我驚異地問他此話從何說起?施博爾教授說他曾拜陳國符教授為師,詳談了他和陳國符老師的交往,並說他曾買了一付拐杖親自送給師母。我久仰施博爾教授是歐美等西方國家研究道教文化的權威,得知他如此敬重陳國符老師的學術聲譽,我隨即邀他作《中華道教大辭典》的學術顧問,施博爾教授欣然應允。這些年來,幾乎全世界的道教學者都密切注視著陳國符老師的學術研究動向。

1979年,第三次國際道教學研究會議在瑞士蘇黎世召開,首次邀請中國大陸學者參加會議。在經過漫長的「文革」之後,科學的春天來臨,道教文化的研究終於在中國大陸解禁。第一次國際道教學研究會議是由美國學術團體理事會發起的,於1968年在義大利北部的貝拉焦(Bellagio)召開,第二次國際道教學研究會議於1972年在日本長野縣蓼科召開,這兩次國際會議都沒有中國大陸學者參加。1979年9月3日至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王明研究員和天津大學的陳國符教授代表中國大陸出席了第三次國際道教學研究會議,而當時中國大陸自20世紀40年代就鍥而不捨地專門研究道教文化的學者也只有王明教授和陳國符教授兩位了。

陳國符先生1914年11月30日(農曆十月十四日)生於江蘇省常熟市的書香門第,常熟古稱虞山,自古名人顯宦輩出,其父陳熙成是畢業於京師大學堂的老學者,其母吳靜貞乃江陰名媛,其姐陳樹儀、陳樹仁、陳樹德亦為留學歐美的博士。陳國符先生少年時代秉承家教,初就讀於頗負盛名的南菁中學,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功底。此後陳國符先生曾就讀於上海中山醫學院,繼之又考入浙江大學化工系,1937年獲工學學士學位,隨即飄洋渡海,至德國達姆施塔特(Darmstadt)工業大學化學系留學,在著名纖維素化學權威耶姆(G. Jayme)教授指導下主修纖維素化學。造紙是中華民族的四大發明之一,曾推進了全世界的現代化,然而近代中國的造紙術卻落後了。1942年,陳國符先生和同在德國達城大學留學的李國豪先生是首批得到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陳國符先生首先將作為造紙術基礎理論的纖維素化學引入中國,填補了國內這門學科的空白。1942年,陳國符先生受聘為國內西南聯大化工系副教授,年僅28歲,開設工業化學、造紙與人造絲、化學德文等課程,結識了先師楊石先教授。楊石先老師生於1897年,比陳國符老師年長17歲。楊石先教授早年先後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和耶魯大學,回國後執教於南開大學化學系,是我國教育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名師。在西南聯大期間,楊石先教授任理學院化學系主任,兼師範學院理化系主任。當時西南聯大工學院在昆明城外西南郊區的迤西會館,理學院在城的北門外,兩個學院之間無交通工具,步行去上課很費時間,教授們不願去,僅派助教去上課。楊石先教授見狀親自去工學院授課,大家見系主任以身作則,因之教授們都去接班。後來楊石先教授又被推舉為西南聯大教務長,和陳國符教授交往日深。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後遷回北平和天津,陳國符教授先是在南京任資源委員會紙業組技正,曾隨錢昌照等人赴台灣接收日本留下的造紙廠。1947年又因北京大學工學院院長馬大猷教授邀請受聘為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工系首任系主任,陳國符先生辭去南京的職務,回常熟家中與本邑女子孫曼華完婚後1948年攜妻北上,到北京大學工學院任教。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陳國符教授調任天津大學化工系創建造紙專業,在國內首開纖維素化學課程,並在天津大學建立起一個纖維素化學教學與科研中心。當時楊石先教授任南開大學校長,全國化學會理事長等要職,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校園相鄰相通,楊石先教授也多次幫助陳國符教授。例如陳國符教授的一些論著多由先師楊石先校長推薦出版,「文革」期間陳國符教授一度被迫調入天津輕工業學院,也是楊石先教授出面幫他重回天津大學的。

陳國符老師對《道藏》的研究開始甚早,還在浙江大學化工系讀書期間,他在《科學月刊》(Science Monthly)上讀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機化學教授戴維斯(Tenny L. Davis)介紹中國煉丹術的論文,出於一種民族自豪感將其譯成中文,刊登在1936年《化學》雜誌上,從此和《道藏》的研究結下不解之緣。

陳國符老師在德國達城大學留學期間,竟與美國的戴維斯教授相遇,戴維斯教授給他350元美金,請陳國符老師將《道藏》中的《丹經要訣》譯成英文,從此二人書信往還,共同步入道教文化研究領域。1942年到西南聯大任教之後,陳國符老師遂開始通讀全部《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收集資料,投入道教文化的研究。當時陳國符老師半周時間在西南聯大工學院授課,半周時間去昆明龍泉鎮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閱讀《道藏》。《道藏》全書卷帙浩繁,計5485卷,512函,影印本都1120冊。陳國符老師每日晨6時至晚11時,除午睡及就餐外,傾力研讀,歷時年餘,終於通讀全藏,積稿盈尺,初步釐清了《道藏》三洞四輔之脈絡。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羅常培教授見陳國符老師日夜研讀《道藏》,初以為其意在從中搜尋外丹黃白朮資料,及經詢談,方知他致力於《道藏源流考》的撰述,遂大加讚賞,提出修改意見,儘力促成此書的出版,並為之作序。羅常培教授在學術上宗承章太炎和王國維以考據學為主的治學特色,而陳國符在南菁中學讀書期間就曾廣泛閱讀有清一代國學大師的著作,尤其推崇王國維的學問。據其《簡明自傳》云:「先父喜購書,家中藏書不少。我自幼喜歡博覽諸書,經、史、子、集無所不讀,至1942年我的知識範圍已包括文史、戲曲、金石、營造學等。1942年春,在昆明龍泉鎮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始得見如此卷帙浩繁之《道藏》」,「《道藏》實為未開墾之廣大的學術新園地,即決心研究《道藏》」。1943年《道藏源流考》形成初稿,陳國符老師又花數年時間反覆修改,續加補苴。1946年陳國符老師任職南京期間,每日下午前往金陵大學圖書館翻閱全國地方志,又到國學圖書館、澤存書庫翻閱宋、元、明、清文集,道教名山志,且親赴龍虎山、茅山、當塗、武進、吳縣調查收集資料,補入《道藏源流考》。《道藏源流考》經羅常培推薦自1949年由中華書局出版後,海內外學人為之轟動,《道藏》之研究遂得一入門鑰匙。在天津大學任教期間,陳國符教授繼續對外丹黃白朮、道教音樂、宮觀、道派、醫藥、人物傳記深入研究,1963年又出增訂版,在海內外贏得很高的學術聲譽。南開大學圖書館館長馮文潛教授,亦給陳國符老師閱覽《道藏》提供便利,南開大學副校長、歷史系主任鄭天挺教授亦在學問上和陳國符教授多有切磋。《道藏源流考》是世界上第一部對《道藏》經書進行系統研究的學術專著,陳國符教授對《道藏》研究的開創之功是無人能替代的。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李約瑟博士稱陳國符教授是「道教煉丹術與早期化學的闡明者」,「是道教文獻與煉丹史的權威」。在1972年日本召開的第二屆國際道教學研究會議上,大會主持人指著主席台感慨地說:「這裡有一個重要的空位子是留給中國大陸學者陳國符教授的,可惜他未能如邀預會」。「文革」結束後,陳國符教授不僅於1979年參加了瑞士召開的第三屆國際道教學研究會議,還出訪了歐洲,1983年又赴澳大利亞講學,1985年他去香港參加道教法事音樂研討會,一位美國教授對他說:「你是中國的國寶。」許多與會者說:「沒有《道藏源流考》,我們就無法進入道教王國。」後來他又對中國古老神秘的煉丹術進行了深入研究,他研究了《外丹黃白經訣》,進行了詞意考和用音韻學考據出經訣的寫作年代,發現了一些《本草綱目》中未見記載的中草藥和許多無機藥物,特別是中國很早就發現和利用了鋅,這些研究成果都被收入他的另一部名著《道藏源流續考》中。直到他2000年8月20日逝世,國際道教文化學術領域的學者們一直把他仰為泰山北斗,密切關注著他這一學科帶頭人的研究動向。

我於1964年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化學系,深得恩師楊石先教授之賞識,「文革」期間畢業後分配到地方的醫藥衛生部門和化工技術部門工作,楊石先老師一直關心著我的學業。1979年,我在廣州中山大學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廣東省人大副主任、中山大學副校長黃友謀教授讀研究生,結識了黃友謀老師的密友內丹學家無憂子師,得《周易參同契》丹道法訣之傳,遂觸發我對《周易參同契》這本書的研究興趣。1982春,我從廣州出發持黃友謀老師和楊石先老師的信拜訪了南京醫學院的曹元宇教授和北京的袁翰青教授,又來到天津南開大學楊石先老師的家中。楊石先老師向我介紹了陳國符教授的學術研究情況,稱讚他是學術界文理 兼通的奇才,說由陳國符教授指導我研究《道藏》,將來必有成就,遂吩咐他的長子楊啟勛兄帶我到天津大學六村一號樓三門201室拜見陳國符教授。陳國符先生在家中接待了我,客廳的茶几和沙發上擺滿《道藏》經書,他還帶有纖維素化學專業的研究生,正在編寫講義。陳國符教授說他很忙,一般不接待來訪也不招收道教方面的學生,這次因楊石先教授的情份破例賜教,要求我每天晚飯後到他家聽他講一個小時的課。我於1982年3月在南開大學芝琴樓招待所住了16天,月底才順便回故鄉吳橋探親,連告別共有14日受教於陳國符老師。陳國符老師講述了他個人研究《道藏》的歷史和治學方法,要我先從閱讀王國維的著作中去尋找治學之路,以考據學為根基研讀《道藏》原典,要做他的學生就必須狠下心來通讀5485卷全部《道藏》。陳國符老師自幼文理兼修,學無不窺,對全部《道藏》已翻閱多遍,熟爛於胸,在治學方法上私淑王國維先生。

我年輕時本自視甚高,從小學到大學甚得老師寵愛,在治學上很少遇到對手,這次見到學貫中西兼通數門外語的陳國符教授,自愧不如,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陳國符老師說:「楊校長能看中你不容易,說明你必有過人的特長。人一生要成就一門學問,光聰明是不夠的,還要刻苦,鍥而不捨,敢行人所不堪行者,就是要付出常人難以承受的心血和勞動」,這句話使我刻骨銘心地記了下來。陳國符教授把我每天時間安排得很緊,每次講課後都把當天應看的書和資料叫我帶回來,那時他正修訂自己的《道藏源流考》,書上有許多改筆,還有沒出版的《道藏源流續考》書稿和論文,都囑我複印後細細閱讀。那是一段十分緊張疲於奔命的日子,我每夜讀到凌晨,白天到圖書館讀書並將重要資料一律複印下來,中午稍睡片刻以便晚上精力充沛地聽課,他的小女兒不時在一旁伺候父親並默默聽講。陳國符老師這些書稿後來編成《道藏源流續考》由台灣明文書局1983年出版,他對原《道藏源流考》1963年增訂版重新修改的稿本也囑我幫他查資料整理。當年我畢業分配到山東大學任教,遂按陳國符教授的指導終於寫成《中國科學史上的周易參同契》一文,發表在山東大學《文史哲》1983年第6期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王明研究員讀到此文後,給《文史哲》編輯部來信詢問我的情況,當得知這篇論文出自一個理工科學者之手很驚異,特別是知道陳國符教授曾指導我研究《道藏》更為讚賞,遂來信邀我報考他的1984級博士研究生去北京深造。錢學森教授也建議我改行研究道教,以便破解內丹學之秘,為人體科學作出貢獻。在徵得楊石先老師同意後,我考取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4級博士研究生,茲後追隨導師王明老師八年,成長為道家與道教研究領域的學者。這期間和陳國符教授續有交往,特別是1993年我收到陳國符老師一張賀年卡,邀我如有便到他家談論學術問題。現在回想起來,是陳國符老師十四天的師生之誼徹底改變了我人生的命運,也給我的學術之路帶來輝煌,他確實是我一生不可替代的恩師。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期間,我遵照陳國符老師的教誨,花三年時間通讀了全部《道藏》,此後我又花費三年的時間邀全國學界同仁共同編成《中華道教大辭典》,並承擔了蕭克將軍主編的《中國文化通志》中的《道教志》。同時我還遵照錢學森老師的囑託深入全國民間山林訪求「三家四派」丹道法決和佛教密宗修法,歷時30年終於在2009年9月錢學森老師生前出版了《丹道法訣十二講》三卷本,2013年12月又出版了《丹道法訣十二講》的八卷珍藏本,該書計132.7萬字,定價6300元,由廣州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發行。再就是花費25年苦讀《大藏經》和密宗法本,並於1998年親自實修且於2012年辟穀320天同時辟水8天,獲得了一些修持體驗。這其中諸多挫折和甘苦皆非常人所堪承受,然而我時時記住陳國符老師的話,這都是按照陳國符老師的教誨身體力行的。

陳國符老師仙逝後,陳師之哲嗣陳啟新先生將整理出版陳國符先生遺著和重新修訂《道藏源流考》的任務委託給我並送來四麻袋陳國符老師生前留下的資料。我隨即邀中華書局的責任編輯馮寶志先生共同操作此事,經過幾度寒暑,我已經完成了《道藏源流考》上冊的整理,原計劃2006年底完工出版陳國符《道藏源流考》(新修訂版)。然而沒想到我在2006年春由同仁醫院皮膚科專家莊逢康主任醫師診斷患了「基底細胞癌」,後經腫瘤醫院確診,當時我只給自己預留了一年的存活期。由於錢學森老師也不斷派秘書來催問《丹道法訣十二講》的寫作進度,我只得把《道藏源流考》的整理工作停了下來。直到2009年9月才出版了《丹道法訣十二講》三卷本,隨之我因疲勞過度和精神刺激被天壇醫院和同仁醫院有關專家會診為「特發性震顫」,手端不住碗,握不住筷子和筆,幾成廢人矣。好在此前台灣學者李顯光先生正在寫作《混元仙派研究》,我建議他認真學習陳國符老師的《道藏源流考》,由此入門突破學術難關。幾年後李顯光先生對陳國符老師的《道藏源流考》情有獨鍾,摸清了陳國符寫作《道藏源流考》的規律,並具備了考據學的功力。

2007年李顯光的大著《混元仙派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我為此書寫了《序言》。陳國符老師的《道藏源流考》修訂工程涉及化學、音樂、醫藥學、內丹修鍊、齋醮科儀、歷史學、文獻學、地方志等多種學科,非熟讀《道藏》者不能為,非有紮實的校勘學、訓詁學、音韻學、考據學等小學功力者不能為。此書由中華書局用繁體字出版,現在各大學和社會科學院的青年學者已很少人有能力整理此書了。我邀請李顯光先生將陳國符老師的《道藏源流考》以台灣的繁體版輸入電腦,沒想到李顯光先生竟欣然答應,他把此工程當做自己學習《道藏》增長功力的機會,幾年功夫李顯光先生不但將全書輸入電腦,而且認真校對了八遍。我和李顯光先生再次相聚,發現他的學力水平已非止一般,儼然一大學者,已令人刮目相看了!這時我所患「特發性震顫」的病幸遇上海針灸高手左常波大夫、廣州醫學院鄧鐵濤大夫、南通良春醫院朱良春大夫三位國醫大師親自診治,基本痊癒。更可喜的是國家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將《道藏源流考》的整理列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給予資助,遂確定和李顯光先生共同承擔了此書的整理。今年是陳國符老師的百年誕辰,我和李顯光先生已將陳國符《道藏源流考》新修訂版整理完畢,中華書局將在陳國符教授百年誕辰的紀念會上隆重舉行此書的首發式。

海內外道教研究領域的學者幾乎每一個人都曾從陳國符老師的《道藏源流考》中得到教益,但他一生在國內卻沒招收過研究《道藏》的學生,僅有我算是他的學術傳人,再就是朱越利先生和他頗有交往。我雖受教僅14天,但陳國符先生指導我寫出的那篇《中國科學史上的周易參同契》一文卻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我為自己沒能回報師恩而慚愧。但願《道藏源流考》的新修訂版早日在中華書局問世,以慰陳國符老師的在天之靈,並通過此書使海內外學人廣沐陳國符先生之教澤。值此陳國符老師百年誕辰之際,僅以此文以志紀念。(文/全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會長 胡孚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學術研究 的精彩文章:

《全真道研究》第五輯出版
創造力與多樣化:第11屆國際道學研討會
陳錚:茅茨:一種道教符號的傳播與適應
陶金 喻曉:明堂式道教建築與明世宗的「神王」思維

TAG:道教學術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新書:胡孚琛教授《丹道法訣十二講》珍藏修訂版
胡孚琛:道教修練與精、氣、神
胡孚琛:內丹功的六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