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最難是農活
GIF/5K
友人閑來無事,與幾個同好相約,在京郊農村租了一個大棚,建起一座小規模的「有機菜園」,說是要體驗一下干農活的滋味,活動活動筋骨,放鬆放鬆心情。當然也是想能自產自銷,替自己「特供」一些綠色、生態的放心農產品。
不久前的一個周末,他約我驅車前往「檢閱」他們的成果。一路上,我在腦海里描繪著那裡的美景,暢想著滿目的青苗蔥鬱、果實累累、綠蔭如蓋,如此一番生機盎然的田園景色,更希望能美滋滋地享受一餐有機生態、綠色安全的鮮嫩農產品大餐。
歷經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總算是到了位於密雲區的一個農業產業園,沿著還算平坦的田間公路,進入他們的大棚之後,我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哪裡有什麼青苗蔥鬱?幾叢亂蓬蓬的波菜、生菜,間著雜草,在大棚內的牆角下肆意地生長著!哪裡有什麼果實累累?幾枝張牙舞爪的青菜竄成了一米多高的「花樹」!哪裡有什麼綠蔭如蓋!大棚外的一小片土地在炙熱的陽光下乾裂似龜殼,零星幾株剛剛拱出地面的小苗蔫頭耷腦、焉焉一息!
檢閱成果的興緻被頹廢的現實給了當頭一棒,面對此景,友人也顯得失望而尷尬,這才說起他和夥伴們已有兩周時間沒來料理了。本以為「撒下一粒種,坐收一袋糧」,殊不知竟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寬慰之餘,我對他們也多少有了理解。這幾個哥兒們自小都是在城市裡長大,嘗遍了五穀菜蔬、香甜水果,卻對農業的生產知識所知甚少。農活的甘苦、田間勞作的艱辛,他們更少有體驗,用他的話說:「真不知農活這麼難。」租下這塊地時,他們也是心氣十足,專門去農貿市場挑選了優質、高價的蔬菜種籽,也約好隔三差五要輪流來勞動、耕作一番。可是,來回幾次,路途遙遠,加上平時都有脫不開身的公務,約定也就成了一紙空文。這就苦了那些撒在地里的良種,只好自生自滅,生命力強的,耐旱抗熱的在土裡默默成長;其餘的,便只能聽天由命,生死難料了。
是啊,世間百樣業,農活最艱難。過去把農活說成是「土裡刨食的營生」,種什麼、收什麼,怎麼種、收多少,既要看天,又要看人。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庄稼人從來都是把地里活兒看得比天還大。春種秋收,夏管冬藏,要歷經多少個起五更,睡半夜,才會有五穀飄香、果滿枝頭,哪裡有你隨便往土裡撒點什麼就能坐享豐收、嘗鮮吃嫩的便宜呢?無論出生多麼高貴的種籽,少了必須的耕作過程,確乏精心的料理呵護,也是無法結出甜美的果實。先人們對此早有告誡,漢代劉安等人在《淮南子-修務訓》就說過:「禾稼春生,人必加工焉,故五穀得遂長。」北宋詞人蘇舜欽有詩云:「栽培剪伐須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說的就是這番道理。
毫無疑問,農業是世間最古老的產業,農耕文明也是最古老的文明;農業更是人類改造自然、延續生命的偉大工程,是人類主宰這個世界的第一項壯舉。有了農業,人類才掌握了生命的密鑰。春種秋收、耕耘墾植這樣一些農活,看似極為簡單,其實十足算得上人間第一難事。說其難,不僅僅是因為多少年裡,農業的豐與歉主要靠的是上天恩賜,看老天的心情和臉色。老天高興,一年四季,均灑陽光雨露,地里苗壯葉茂;老天生氣,陰晴無序,旱澇失控,莊稼便顆粒無收,農家一年心血付之東流。說其難,還在於挖、種、鋤、收,庄稼人要頂烈日、冒狂風,披星戴月,勞筋骨、苦心志,精疲力竭才能有所收穫。唐代李紳《憫農》詩就是這艱辛的真實寫照:「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而也正因其難,才更能使人體會到人生的不易,才更能鍛鍊出人的頑強意志和堅韌精神。一個人,只要是干過農活,就會對生活中的挫折、失敗抱以淡定寬容的心態,不會為一點點得失而糾結,不會為一點點成敗而鬧心。也正因為農活之不易又關乎生命的興衰,所以人們始終報以了崇高的敬禮和讚美。古往今來,可見無數禮讚農業生產、歌唱農耕文化的詩篇。「農家農家樂復樂,不比市朝爭奪惡」「年豐婦子樂,日出牛羊散」「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些詩篇人們耳熟能詳,傳唱千年。吟誦著這些精美的詩句,耕作的艱辛也就悄然化解為豐收的喜悅,升華成為一種堅韌不屈、樂觀進取的精神。
是的,農活難,但農活也充滿著生活的靈動和生命的光彩。土地里勞作的場景,永遠都是那麼地生機勃勃。在農業機械化還遠未普及之前,從南到北,各地農村從耕到收,全都是靠農民的雙手。「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桑麻又插田」「東風染盡三千傾,白鷺飛來無處停」「田家何待春禽勸,一朝早起一年飯」,春回大地,犁田插秧,便成為鄉村的頭等大事。往往是田裡的一汪清水還帶著刺骨的涼意,鄉親們就要套牛駕轅,在田裡一遍遍地來回梳犁,喚醒沉睡一冬的土地。犁鏵所至,泥土歡快地翻捲起油亮的詩行,像是在給勤勞的人們致意敬禮。間歇時,鄉親們會走到田埂上,端起粗瓷海碗,飽飽地喝上一口一大早出門就泡好的濃茶。年紀大的,還要從腰間抽出竹製的煙袋,美滋滋地抽上一兩口。等歇足了勁兒,再下到田裡,細心地檢拾一遍,把一些個小石子統統撿出來,好給將要在這裡安家的禾苗營造一個柔和的窩。
我雖自小在縣城裡長大,但對農活並不十分陌生,很多親戚都住在鄉下。也是為了培養我勞動的觀念、吃苦的精神,每到農忙時節,父親都要「趕」我去親戚那裡住上幾天,和他們一起上山下田,收割採摘,體驗農活。加上那時的小學中學,也都少不了學農的活動,因此,對農活就有了更切身的體驗。
印象中,春耕之外,農村最忙的時節是立秋前的那一段時光。因為當地種的是雙季水稻,第一茬成熟在夏天,在立秋前必須收割完畢,再將秋季稻秧種下去,才能保證年底的收成。雙搶,就是搶種搶收。搶時間、搶天氣,其實也就是在搶豐收、搶生活。這個時候,學校都要和附近的農業生產隊聯繫,組織學生送肥下鄉,支援雙搶。街道居民委員會也都會組織街坊,每戶出一人下鄉支農。有些家庭缺乏勞力,或者家庭成員因工作脫不開身,居委會便動員我們這些放暑假在家的中學生替班代勞。對我們而言,這是一件很樂意為之的事。一是放假在家除了作業之外,也沒別的活動;二是替一次班,還能從居委會那裡領到一塊兩毛人民幣的工錢,我們就是這樣玩兒著就把錢掙了。
不過,這錢掙得也確實不易。出工的那天,為躲開太陽出山後的酷熱,我們要在三四點鐘就起床,走上三四里路,才能到鄉下,而對孩子們來說,起早卻是一大難題,有好幾次,因為起得晚了沒趕上隊伍,讓即將到手的工錢溜走了,很是一番後悔。但大多數時候還是能夠和支農的隊伍一起,按時到達目的地。此刻,天色微明,暑熱未至,城裡人正是睡夢酣甜,田野里卻已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一派繁忙景象。我們迫不及待地接過生產隊長遞來的鐮刀,便下地收割。割稻看似簡單,其實也有風險,刀口鋒利,稻棵有時又不規整,稍不留神,就會把小拇指拉出一道血口子,我們管這個受傷叫「殺雞」。一個雙搶季下來,參加割稻的小夥伴們,很少有人倖免,秋季開學再聚到一起,大家總會亮出雙手,指點著已癒合但仍留有疤痕的傷口,炫耀似地講述受傷時的情景。其實,這種受傷在常年干農活的鄉親們身上也時有發生,我的農村親戚,大多是雙手布滿傷痕,只不過他們對此早已習慣,沒把這個傷當一回事罷了。如今,大多數地方都實現了種收的機械化,這樣的傷害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避免。
除了雙搶季的割稻,因為家鄉是產茶地區,每年的春季我們還會去深山裡的村子幫茶農採茶。這個活兒除了要跋山涉水——好茶都長在溝深路陡、雲霧繚繞的高山上;還要時時提防盤距在茶叢中的毒蛇。我們中學就有校友不幸被蛇咬過,若不是搶救及時,小命兒就沒了。現而今總有機構、團體組織遊客到茶鄉體驗採茶,但沒聽說過有被毒蛇所傷的事情發生。想來也許是山裡的蛇少了,抑或是茶園的管理有方,讓毒蛇們沒有了下嘴的機會,總之是安全了不少。
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讓很多人走出了土地,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看天吃飯」的被動局面得到了很大改觀。飛播飛防、機種機收的快捷緩解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勞累,那些延續數千年的耕作方式、習慣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農活似乎不像過去那樣難了。但人不能徹底地離開土地,更不應該遺忘和脫離勞動。只有親近土地,才能領悟生活。在機械可以替代大多數繁重、危險職業的今天,適當從事一些傳統的耕作,把種地等農活作為一種生活的體驗,不僅是對農耕文化的致敬,而且也是磨鍊意志、鍛煉精神的有效途徑。現如今,人們在都市裡生活久了,又會嚮往田園的明秀;看慣了車水馬龍,又想著去親近泥土的芬芳,體驗農活、走進鄉野成為時尚,這無疑是件值得提倡和讚賞的。雖然有人因對農業生產特點的不熟悉,對田間勞作的艱辛思想準備不足,也有人會對困難、挫折產生畏懼,這就需要我們以一顆虔誠的心去學習、去實踐,在「勞筋骨、苦心志」的過程中去參透生命的價值,去培養敢於勝利的精神!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最難的農活,闡釋了最樸素、也是最高深的道理。
來源/閱讀公社原創
作者/查理森
責編/占華
製作/蘭宇、躍升
「閱讀公社」微信號:yuedugongshe
※典也無風雨也無晴
※悟◎石濤的「苦瓜」人生
※言忘記年齡 面向明天
※論父子無高低,母女無是非
※典鍾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
TAG:閱讀公社 |
※人生最難是活著
※人生最難、最難、最難、最難
※最難寫的作文——年味
※最簡單的字最難寫,最簡單的事最難做
※最難懂的是人,最難猜的是心
※感情里最難堪的事
※簡易,其實最難
※真實是最難的
※《易經》不過是一次元文言文:最難懂的古文其實最簡單
※人活著,最難改變是人心,最善變是人心
※學生們認為最難背的文言文,尤其是最後一篇,簡直是大家的噩夢!
※最難懂的是人,最難猜的是心!
※早安心語:人生最難、最難、最難、最難
※大牛:最簡單的事情卻是最難的事情
※教育是世界最難的事
※世間最難懂的是人,最難辨的是心
※人最難的是什麼?
※哪些英雄雙形態最難上手?李信最簡單,唯獨他操作難度最高!
※最難忘懷是親情
※余文樂新娘背景驚人 余文樂情史大揭秘最難忘的初戀竟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