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忠公書宮詞
蘇文忠公書宮詞
蘇軾《花蕊夫人宮詞》古籍
餘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餘,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乎?乃為足之雲。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綉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以上《洞仙歌》,是蘇軾寫給花蕊夫人的,多麼純美的愛情,多麼雅緻的情景!
蘇軾的年代北宋距花蕊夫人的年代不是很久遠,一個生於五代十國,一個生於宋朝,兩人並無緣相見,但二人都是四川人,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
在古代社會,蘇軾是一個非常尊重女子愛慕才女的人,從其為妻子所作<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與為妾朝雲作詞即可看出,而年代久遠的花蕊夫人,作為一具有傳奇色彩的才女,更受其關注,據說蘇為她的作品傳世做了很多貢獻。
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蘇軾愛才惜才,豪放又不失情感細膩,猜想他當時肯定是一位多情兼具才情的公子,對花蕊夫人的推崇,足以讓我看到他的內心世界。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蘇軾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自云:「我書造意本無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云:「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遊,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蘇軾《元豐八年遺過子尺牘》
花蕊夫人徐氏(883-926),後蜀主孟昶的費貴妃,五代十國女詩人,青城(今都江堰市東南)人,也號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長於宮詞。得幸蜀主孟昶,賜號花蕊夫人。其宮詞描寫的生活場景極為豐富,用語以濃艷為主,但也偶有清新樸實之作,如「三月櫻桃乍熟時,內人相引看紅枝。回頭索取黃金彈,繞樹藏身打雀兒」這一首,就寫得十分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國亡詩》亦頗受人稱道,實難得之才女也。詩一卷(《全唐詩》下卷第七百九十八)。
熟諳中國歷史和古代文學的人都知道,自古才華和美貌在女子身上互不相容。李清照、謝道蘊,面容只能稱的上是平凡;魚玄機、薛濤,其文才和智慧卻又遠遠不及男兒。唯一例外的,是一個叫做花蕊夫人的女子——那個奇異的女子,美麗卻屏棄妖嬈,聰穎而博學強記,對如山的詩詞歌賦和紛繁複雜的君王世界,了解的一如俯視自己手心的紋路。
花蕊夫人的詩清新雋永,富有民間小曲的韻味,把宮中的所見所聞描繪得惟妙惟肖。《全唐詩》里收錄了她的《宮詞》就有一百五十多首,實際的還要更多,只是無法考證。
四川自古為天府之國,自秦國李冰父子修都江堰,這裡的經濟更是發達。成都古稱益州,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益州塞險,沃野千里。」成都平原實為天府之國的精華,自古號稱錦城,李白曾有詩形容成都的富庶和秀麗: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由於有這優越的地理環境,一到分裂時期,這裡就出現獨立政權,五代十國時這裡也先後建立了前蜀、後蜀,但青史留名,廣為傳誦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將,而是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花蕊夫人得名於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當時她們兩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寵愛。大徐妃為王建生下一個兒子王衍,他本排行十一,是最小的,卻由於母親、阿姨的關係立為皇太子。王建當上皇帝後不久去世,王衍當上皇帝後荒嬉無度,對吃喝玩樂十分在行,當他陪母親和阿姨游青城山時,命宮女衣著都畫雲霞,又令宮女穿著寬鬆的道袍,簪蓮花冠,濃裝艷抹,叫做「醉妝」,他自己跟隨在後,夾著檀板哼哼唱唱:
這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
那邊走,這邊走,莫厭金杯酒。
王衍少不更事,一天到晚陪侍兩位徐妃游宴貴臣之家,或周覽蜀中名山寺觀。而大、小徐妃更是結交宦官賣官鬻爵,弄得不成體統,後唐庄宗乘機滅掉前蜀,可見這位花蕊夫人是不值得稱道的。現在要講的是另一位花蕊夫人,是後蜀後主孟昶的費貴妃,一個歌妓出身的貴妃。
前蜀亡後,後唐庄宗以孟知祥為兩川節度使,孟知祥到蜀後,後唐內亂,庄宗被殺,孟知祥野心膨脹,訓練甲兵,到唐明宗死後,孟知祥就僭稱帝號,但不數月而死,孟昶繼位。孟知祥處心積慮,晝夜辛勞所創下的局面,傳到孟昶的手上,十年不見烽火,不聞干戈,五各豐登,斗米三錢,都下仕女,不辨菽麥,士民采蘭贈芬,買笑尋樂,宮廷之中更是日日笙歌,夜夜美酒,教坊歌妓,詞臣狎客,裝點出一幅昇平和樂的景象。
孟昶是個非常懂得享樂的人,據傳宋太祖滅後蜀後,侍衛們領了宋太祖的旨意前去收拾東西,這些人居然連他的小便器也收來了。那溺器是最污穢的東西,侍衛們怎麼還要取來呈給太祖呢?只因孟昶的溺器與眾不同,乃是七寶裝成,精美無比。侍衛們見了,十分詫異,不敢隱瞞,取回呈覽。太祖見孟昶的溺器,也是這樣裝飾,不覺嘆道:溺器要用七寶裝成,卻用什麼東西貯食呢?奢靡至此,安得不亡!命侍衛將它打得粉碎。
孟昶是個非常懂得享樂的人,他廣徵蜀地美女以充後宮,妃嬪之外另有十二等級,其中最寵愛的是「花蕊夫人」費貴妃。孟昶天天顛倒在宮女隊里,每逢宴余歌后,略有閑暇,便同著花蕊夫人,將後宮侍麗召至御前,親自點選,揀那身材婀娜,資容俊秀的,加封位號,輪流進御,其品秩比於公卿士大夫,每月香粉之資,皆由內監專司,謂之月頭。到了支給俸金之時,孟昶親自監視,那宮人竟有數千之多,唱名發給,每人於御床之前走將過去,親手領取,名為支給買花錢。
花蕊夫人最愛牡丹花和紅梔子花,於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種植牡丹,並說:洛陽牡丹甲天下,今後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陽。不借派人前往各地選購優良品種,在宮中開闢「牡丹苑」,孟昶除與花蕊夫人日夜盤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開筵大賞牡丹。那紅梔子花據說是道士申天師所獻,只有種子兩粒,它開起花來,其色斑紅,其瓣六齣,清香襲人。由於難得,便有人模仿那花的樣式畫在團扇上,竟相習成風。每當芙蓉盛開,沿城四十里遠近,都如鋪了錦繡一般,時近中秋,後主命駕往游浣花溪,羅列水嬉,一片鶯鶯燕燕,口呼萬歲,真箇是風流天子,千古盛事。
孟昶日日飲宴,覺得肴饌都是陳舊之物,端將上來,便生厭惡,不能下箸。花蕊夫人便別出心裁,用凈白羊頭,以紅姜煮之,緊緊捲起,用石頭鎮壓,以酒淹之,使酒味入骨,然後切如紙薄,把來進御,風味無窮,號稱「緋羊首」,又叫「酒骨糟」。孟昶遇著月旦,必用素食,且喜薯葯,花蕊便將薯葯切片,蓮粉拌勻,加用五味,清香撲鼻,味酥而脆,又潔白如銀,望之如月,宮中稱為「月一盤」。
孟昶最是怕熱,每遇炎暑天氣,便覺喘息不定,難於就枕,於是在摩河池上,建築水晶宮殿,作為避暑的地方。其中三間大殿都用楠木為柱,沉香作棟,珊瑚嵌窗,碧玉為戶,四周牆壁,不用磚石,盡用數丈開闊的琉璃鑲嵌,內外通明,毫無隔閡,再將後宮中的明月珠移來,夜間也光明透澈。四周更是青翠飄揚,紅橋隱隱。從此,盛夏夜晚水晶宮裡備鮫綃帳、青玉枕,鋪著冰簟,疊著羅衾,孟昶與花蕊夫人夜夜在此逍遙。這晚還有雪藕、冰李,孟昶又一次喝醉了,但覺四肢無力,身體搖擺不定,伏在花蕊夫人香肩上,慢慢地行到水晶殿前,在紫檀椅上坐下。此時倚閣星回,玉繩低轉,孟昶與花蕊夫人並肩坐在一起,孟昶攜著夫人的素手,涼風升起,那岸旁的柳絲花影,映在摩河池中,被水波盪著,忽而橫斜,忽而搖曳。孟昶回頭看夫人,見穿著一件淡青色蟬翼紗衫,裡面隱約地圍著盤金繡花抹胸,乳峰微微突起,映在紗衫裡面,愈覺得冰肌玉骨,粉面櫻唇,格外嬌艷動人。孟昶情不自禁,把夫人攬在身旁。夫人低著雲鬟,微微含笑道:「如此良夜,風景宜人,陛下精擅詞翰,何不填一首詞,以寫這幽雅的景色呢?孟昶說:「卿若肯按譜而詠,朕當即刻填來!」夫人說:「陛下有此清興,臣妾安敢有違?」孟昶大喜,取過紙筆,一揮而就,遞與夫人,夫人捧著詞箋,嬌聲誦道:
冰肌玉骨,正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綉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繩低轉。但屋指西風兒時來,文只恐愛年暗中偷換!
最後一句或為: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實際上,這首詞是北宋大文豪蘇軾,根據家鄉一個幼時在後蜀宮中當宮女的老嫗口述的故事,和她只記得的「冰肌玉骨,正清涼無汗。」兩句詞而創作的,版權應是蘇東坡的。)
然而就在蜀主孟昶與花蕊夫人不道流年挾彈騎射,游宴尋詩的時候,中原地區的後周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殿前都檢點趙匡胤效法郭威,演一幕「黃袍加身」的鬧劇,取代後周而君臨天下,國號宋,改元建隆整軍經武,南征北伐,目標逐漸指向後蜀。花蕊夫人屢次勸孟昶礪精圖治,孟昶總認為蜀地山川險阻,不足為慮。
宋太祖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趙匡胤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向蜀地進攻,並命工匠在汴梁為蜀主孟昶起造住宅,諭令將士:「行軍所至,不得焚盪廬舍,驅逐吏民,開發邱墳,剪伐桑朽,凡克城寨,不可濫殺俘虜,亂搶財物。」這月汴梁大雪,宋太祖在講武堂設壇帳,衣紫貂裘帽視事,忽對左右說:「我被服如此,體尚覺寒,念西征將士,沖犯霜霰,何以堪此?」即解下紫貂裘帽,遣太監飛騎趕往蜀地賜給王全斌,且傳諭全軍,以不能遍賞為憾事。於是宋軍人人奮勇,十四萬守成都的蜀兵竟不戰而潰。孟昶對花蕊夫人說:「我父子以豐衣足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竟不能東向發一矢!」乾德三年元宵剛過,司空平章事李昊草表,孟昶自縛出城請降,自王全斌出兵之日算起,才六十六天後蜀滅亡,比起前蜀王衍被後唐所滅還快,而兩次草擬降表的都是李昊,於是有心情忠憤不平的人晚上在李昊的家門上寫道:「世修降表李家」。
綠柳才黃的時候,孟昶,花蕊夫人與李昊一行三十三人被押赴汴梁,杜宇聲聲:「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實在叫人心碎。到汴梁後,孟昶被封為秦國公,封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宋太祖趙匡胤如此優待孟昶,只因他久聞花蕊夫人艷絕塵寰,欲思一見顏色,以慰渴懷,又不便特行召見,恐人議論,便想出這個主意,重賞孟昶,連他的侍從家眷也—一賞賜,料定他們必定進宮謝恩,就可見到花蕊夫人。果然如此,那天謝恩,孟昶的母親李夫人之後就是花蕊夫人。太祖格外留神,覺得她才至座前,便有一種香澤撲鼻中,令人心醉,仔細端詳,只覺得千嬌百媚,難以言喻,等到花蕊夫人口稱臣妾費氏見駕,願皇上聖壽無疆時,那一片嬌音,如鶯簧百囀,嚦嚦可聽,方才把太祖的魂靈喚了回來,但兩道眼光,仍射住在花蕊夫人身上,一眨不眨。花蕊夫人也有些覺得,便瞧了太祖一眼,低頭斂鬟而退。這臨去時的秋波一轉,更是勾魂攝魄,直把宋太祖弄得心猿意馬。七天後孟昶暴疾而終,年四十七歲,史家多認為是太祖毒死的。
太祖聽到孟昶已死,輟朝五日,素服發表,賻贈布帛千匹,葬費盡由官給,追封為楚王。孟昶死後,他的母親並不哭泣,但舉酒酹地,說道:「你不能以一死殉社稷,貪生至此,我也因你而苟活在人間,不忍就死,現在你死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於是絕食數天而死。孟昶葬在洛陽,他的家屬仍留汴京,少不得入宮謝恩。太祖見花蕊夫人全身縞素,愈顯得明眸皓齒,玉骨珊珊,便乘此機會,把她留在宮中,通令侍宴。花蕊夫人在這時候,身不由己,只得宛轉從命,飲酒中間,太祖知道花蕊夫人能詩,在蜀中時,曾作宮詞百首,要她即席吟詩,以顯才華,花蕊夫人吟道: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斗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吟罷,說道這詞是當日離開蜀國,途經葭萌關時寫的,寫在驛站的牆壁上。還說:「當年在成都宮內,蜀主孟昶親譜『萬里朝天曲』,令我按拍而歌,以為是萬里來朝的佳讖,因此百官競執長鞭,自馬至地,婦人竟戴高冠,皆呼為『朝天』。及李艷娘入宮,好梳高髻,宮人皆學她以邀寵幸,也喚作『朝天髻』,那知道卻是萬里崎嶇,前往汴京,來見你宋主,萬里朝天的讖言,卻是降宋的應驗,豈不可嘆么?」宋太祖趙匡胤聽罷長久不語,連飲三杯,說道你再做一首新的。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再啟朱唇: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宋太祖本也是個英雄人物:當年千里送京娘,當年以一條棍棒打遍十八座軍州。此時有感於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竟更加深了對花蕊夫人的愛慕之心。飲了幾杯酒後的花蕊夫人,紅雲上頰,更覺嫵媚動人,太祖攜著花蕊夫人的手,同入寢宮,不久封花蕊夫人為貴妃。自此太祖每日退朝必到花蕊夫人那裡,飲酒聽曲。
這日退朝略早,徑向花蕊夫人那裡而來,步入宮內,見花蕊夫人正在那裡懸著畫像,點上香燭,叩頭禮拜。太祖不知她供的是什麼畫像,即向那畫像細看去,只見一個人端坐在上,眉目之間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一般,急切之間,又想不起來,只好問花蕊夫人。夫人不意太祖突如其來,被他瞧見自己秘事,心下本就驚慌,見太祖問起,連忙鎮定心神,慢慢回答道:「這就是俗傳的張仙像,虔誠供奉可得子嗣。」太祖聽如此說,笑道:「妃子如此虔誠,朕料張仙必定要送子嗣來的。但張仙雖掌管送生的事,究竟是個神靈,宜在靜室中,香花寶櫃供養,若供在寢宮裡面,未免褻讀仙靈,反干罪戾。」夫人聽了太祖的話,連忙拜謝。實際上花蕊夫人所供的並不是張仙,而是蜀主孟昶。她本與孟昶相處十分恩愛,自從孟昶暴病身亡,她被太祖威逼人宮,因為貪生怕死,勉承雨露,雖承太祖寵冠六宮,心裡總拋不下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親手畫了她的像,背著人,私自禮拜,不料被太祖撞見,只得謊稱是張仙。可憐那些宮裡的妃嬪,聽說供奉張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宮中照樣畫一幅,供奉起來,希望生個皇子,從此富貴。不久,這張仙送子的畫像,竟從禁中傳出,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抱子的,也畫一軸張仙,香花頂禮,至今不衰。如此,孟昶九泉有知,也一定會十分感念花蕊夫人了,後人有人詠此事:
供靈詭說是神靈,一點痴情總不泯;
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花蕊夫人後來因介於宋廷權力之爭,觸犯了太祖弟弟光義的利益,在一次打獵時,被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亂中一箭射死。太祖雖然英明,也無從追究,正在悲悼中,又有一個軍機消息傳來,便把雄心提起,又去用兵……
※歷代以竹為題材的繪畫
※張大千老師曾熙致吳昌碩王一亭書
※書法之創臨,啟心,視形,說點,處戈,健壯,教悟,開要等
※書法的學習(下):創作體會,篆刻及其他,書法欣賞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