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透視美軍陸基中段反導系統中的雷達家族反導雷達

透視美軍陸基中段反導系統中的雷達家族反導雷達

60年前,世界上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試射成功,蘇聯的科羅廖夫總亮出戰鬥了民族的「大國長劍」;60後,全球首模擬實戰環境進行的中段攔截洲際彈道導彈試驗成功,美軍導彈防禦局局長大出風頭。

當世人目光聚焦於美軍5月30日試驗中攔截彈「動能撞擊」不差分毫時,當大家對美軍試驗中預知各種細節涉嫌「作弊」眾說紛紜時,廣闊太平洋上的一部部雷達依然低調仰望深空,默默地合力織起一張預警探測「天網」。正是這張大網奠定了陸基中段反導系統的基礎,也是該系統成熟度不夠的「軟肋」所在。

欲窮千里目 「部部要為營」

陸基中段反導系統攔截洲際導彈,要先「看得著」才能「打得到」。要及時發現跟蹤和識別來襲的導彈,離不開天基衛星和陸基、海基雷達組成的預警探測體系。其中,作為最關鍵的感測器之一,美軍及其盟友的多部雷達組成的「天網」,基本覆蓋可能來襲方向的全部視界:

「大號音箱」——陸基UHF波段「鋪路爪」相控陣雷達是雷達網中早期預警的中堅力量。該雷達安裝在32米高的建築物內,外形酷似巨型音箱,探測距離5500千米,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等地部署,並進行了改進升級。

「薩德之眼」——陸基X波段AN/TPY-2雷達。它專為各種彈道導彈而生,在設計之初就專註於遠距離探測與多目標識別,探測精度高,可以更好地分辨洲際導彈的彈頭是真是假。該雷達既可用於「薩德」系統的末端火控,又可作為中段反導系統的前沿部署雷達,兩種模式可轉換。日本和土耳其有多部前沿部署型AN/TPY-2雷達,美軍在關島和阿拉斯加部署了「薩德」系統。

「深空之眼」——陸基L波段「丹麥眼鏡蛇」大型相控陣雷達,是美軍中段反導預警體系的核心感測器之一,布設在阿拉斯加,天線直徑有29米,可探測3000千米外的目標,用於導彈防禦預警、攻擊評估與空間監視,是一名服役近40年的「老兵」,曾進行升級。

「海上巨眼」——海基X波段雷達,此次試驗中預警探測的頂樑柱。在美國夏威夷珍珠港,遠遠就可以望見碧波上一個巨大的白色球體。這個直徑17.8米、耗資22億美元的「獨眼巨獸」就是美軍唯一的海基X波段雷達。這個可遠洋航行的巨型相控陣雷達,有效探測距離高達4800千米,幾乎可以對靶彈飛行的整個中段進行跟蹤;探測精度也極為出色,不僅可以提供火控級的高精度數據,還用於從誘餌中識別出彈頭,以及攔截後的殺傷效果評估工作。

「宙斯之眼」——海基S波段AN/SPY-1雷達。這種雷達主要裝備「宙斯盾」戰艦,用在海基中段反導系統中,但在陸基中段反導系統的一些試驗中,美軍也曾使用該雷達執行早期預警任務。遍布太平洋地區的美軍及其盟友的「宙斯盾」戰艦,加上夏威夷州現有的陸上「宙斯盾」反導測試系統,構成了一套龐大的雷達網路。

「宙斯盾」戰艦的AN/SPY-1雷達和陸基AN/TPY-2雷達,獲得預先態勢情報支持後,可以在導彈助推段和上升段實現早期預警探測和跟蹤,為後續探測提供導彈彈道等指示信息;「丹麥眼鏡蛇」雷達和太平洋上的海基X波段雷達可探測、跟蹤和識別導彈的彈頭和誘餌,為攔截彈提供火控數據,指引攔截彈和殺傷飛行器摧毀目標。

陸基加海基,固定加機動,新秀加老兵,本國加盟友,這張「天網」可謂分層部署,取長補短,「部部為營」!

重金「織網」 百密一疏

這張看不見的雷達「天網」,不僅技術先進,性能強大,而且遍布東西太平洋,具有大縱深的特色,是美國冷戰以來在導彈防禦上花費數十年時間和上千億美元巨額投資的產物之一。這些平時低調的預警雷達資產,也是其他國家在導彈防禦上最相形見絀之處。

美軍太平洋地區的「天網」久經考驗,但也曾關鍵時刻「掉鏈子」,讓攔截導彈「眼睜睜」錯過目標。比如2010年的試驗中,在中段防禦系統中起著核心作用的海基X波段雷達,軟體過濾功能關閉,恰逢靶彈發動機末級不穩定燃燒產生大量碎塊,導致雷達視場內目標過多而過載。

目前美軍只有一部海基X波段雷達且一直處於測試狀態,戰備值班時間並不連續。如果在該雷達停泊維護和升級期間發動攻擊,美軍只能靠陸基雷達識別誘餌,雖然不算「睜眼瞎」,但也相當於得了白內障的「獨眼龍」。價格昂貴,體積大機動慢,測試和評估多年後,美國也下不了建造第二部的決心。目前,它每年仍能得到約1億美元的撥款用於運行和維護。

多目標能力欠缺也是美軍雷達網的一大隱患:陸基AN/TPY-2雷達從火控模式轉化到前置預警模式時,為了獲得更遠的探測距離指標,犧牲了多目標跟蹤能力;海基X波段雷達也沒有多目標跟蹤能力。這意味著目前陸基中段防禦系統只能同時攔截一枚洲際導彈。在實戰條件下,一枚洲際導彈帶多個彈頭進攻,「天網」能否招架得住?

被過度解讀的「里程碑」

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表示,此次攔截試驗成功是系統發展的「關鍵里程碑」。

該系統宣布服役至今,一直是一邊測試一邊戰備,屢試屢敗,實彈攔截試驗也一拖再拖,國會和民眾對這個項目充滿爭議和質疑。「忍辱負重」多年的美軍,為了證明陸基中段反導系統的「可信」和「可靠」,屢敗屢試,此次終於成功,自然會不吝讚美,甚至「炫耀」。

美國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了么?細看美軍成績單,19次攔截試驗10次成功,成功率只有52.6%。最近3次失敗,其中一次是海基X波段雷達故障,一次是殺傷飛行器故障,還有一次是殺傷飛行器未能分離。3次各不相同的故障,既顯示了導彈防禦系統的複雜性和高難度,也證明了美國陸基中段防禦系統尚不成熟。

與其說,這次試驗是發展的里程碑,還不如說,是改進的墊腳石。深入了解美軍反導雷達網的特點和不足後,我們就更不會因為一次攔截試驗的成功,而認為美軍導彈防禦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高。誠然,一次攔截成功能夠說明很多問題,但不能說明所有問題。人云亦云的驚訝擔憂只會徒增煩惱,冷靜之後的理性分析恐怕更加重要。

越來越完善的防禦系統,不僅依賴攔截裝置的進步,也要靠背後支撐的預警探測「天網」。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美軍「織網」的速度和決心非但不會改變,反而會提速加強:升級改進現有的陸基、海基各型雷達,研製新型的「遠程識別雷達」,還計劃在夏威夷州新建一個「中程識別雷達」,填補在太平洋中部的預警和識別空白區。

八一觀察員v軍事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一觀察員V軍事資訊 的精彩文章:

TAG:八一觀察員V軍事資訊 |

您可能感興趣

以色列防空反導系統透視
夜視熱成像加導航瞄準 美陸軍士兵開「戰場透視掛」 具上帝視角
「天劍」:英國導彈防禦系統透視
透視敘利亞戰爭中的美國真正戰略意圖
透視美海軍「黃蜂」級打擊群
透視在美術中的應用
八張圖透視中美差距
透視中美華盛頓經貿磋商成果傳遞的積極信號
俄制導彈顛覆美製戰機神話:透視俄空空導彈逆襲
「透視」美學,藝術家用鋼絲編出古建築
無人機透視雷達固然強!權威人士表示殲20火控雷達處於「領跑」狀態!
「全球最美女人」亞歷山大·安布羅休參加迪奧派對,時尚透視裝扮美到發光
北美移動堡壘:透視二戰美軍戰車之坦克
畫家俞祖德藝術創作:焦點與散點透視結合,傳統與現代審美融合
俄羅斯海軍無人潛航器發展透視
陳數將與雷佳音組「土特產CP」宣傳新劇氣質嫵媚 演員陶慧著「透視紗裙」博人眼球
繪畫與透視(西方文化中的數學)
劍聖、合法透視 《黑色小隊》戰場玩法中的黑科技
熱衷炒作中國軍隊赴敘作戰 媒體與自媒體需反思之透視!
宏亮瞻局丨光榮級兩洋出擊,透視導彈時代的巡洋艦海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