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傢具的榫卯與部件結構名稱介紹
紅木傢具在一開始就把傢具結構定位為純木質結構,棄用其他任何非木質材料,能工巧匠們利用各種木聯結來解決拼接、定向、移動、旋轉等結構。其巧妙的力學原理運用和結構學知識的駕馭令人驚嘆。
明清時期,是紅木傢具的鼎盛期,研究這一時期的傢具,最容易揭開中國古典傢具的結構面紗。
明式傢具的結構,是在宋代傢具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結構合理、線條流暢、加工細膩。明式傢具以蘇式為主,注重線條的使用,比例適度,整體性強,講求一致性,「一木作聯、上下貫通」。
中國古典傢具獨特的美,除了造型之外,就是結構的科學性。只有完全了解中國古代傢具最基本的製作方法,才能真正體會到榫卯結構的精妙之處。
(一)榫卯結構的特點
1、榫卯結構比用鐵釘連接的傢具結實耐用。榫卯結構是榫和卯的結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的扭動。而鐵釘連接會產生轉動或使矩形變為平行四邊形。金屬容易氧化鏽蝕,如果用鐵釘組合,由於連接的金屬鏽蝕、疲勞、老化而使傢具散架。而榫卯結構卻可以使傢具保存上千年。
2、榫卯結構的傢具便於運輸。紅木傢具是拆裝運輸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鐵釘連接傢具,就做不到這一點。
3、榫卯結構的傢具便於維修。無論什麼傢具,久了都會出現問題,都需要維修。用鐵釘連接的傢具,拆卸更換就不如榫卯結構傢具容易。
4、由於紅木木質堅硬,如果用釘子極易造成木材劈裂。
5、使用榫卯連接紅木傢具,能夠大大提升紅木傢具的內在品質。
(二)古典傢具榫卯結構的發展
中國傳統家具有別於西方傢具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採用榫卯結構將傢具的各部件巧妙地連接在一起,成為結實牢固的一個整體。西方傢具的部件則靠金屬構件組合連接。中國榫卯結構的優點就在於:榫本身即是傢具部件的聯體,材質一致,不會像西方傢具那樣,金屬配件氧化鏽蝕,部件自然損壞而使傢具結構鬆動。金屬配件與傢具材質不同,結合以後,軟硬不一,易磨損,易移動,易散架,修繕也很困難。
中國傳統傢具的榫卯結構到明代達到高峰。海外性堅質細的硬木因鄭和下西洋而不斷進入中國。使匠師們對於硬木操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把複雜而巧妙的榫卯結構按照他們的意圖製造出來。構件之間,完全不用金屬釘子,魚鰾粘合也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全憑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合理連接,面面俱到。其工藝之精確,扣合之嚴密,幾乎是天衣無縫。
硬質材料對榫卯要求特別高,這是硬質材料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它不像其他軟木那樣有耐受性。硬質木材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硬」字,大凡硬木都堅而脆,無伸縮性。榫卯必須做得鬆緊得宜、科學合理,如果榫大眼小,裝榫時用力過大則易開裂,榫小眼大則易脫落。而軟木榫眼,一般榫大眼小,用力裝榫,打入眼中,眼不裂而榫則壓縮變小不會損壞。必須做到硬木榫用鎚子輕輕敲打可以裝入眼中,即不裂開,也不脫落。再用粘合劑使其緊合永不脫落。
膠粘劑是一種用來加固結合的輔助手段。古代用黃魚鰾,蒸煮、碾碎、敲打而成,其特點是便於使用也容易回修。如果材料需拆換,只要在火上烘一烘,經過加熱即可溶開,拆開調換修理。缺點是容易變質,特點是在雨季易霉變發臭,不衛生且粘度不夠。如果用變質的鰾膠粘合榫卯,即可以看到一條明顯的黑線,影響美觀。現在發明了專供硬木傢具使用的化學粘合劑,其優點是使用方便、粘性強、能耐強、衛生美觀,卻難以拆開修理。
傳統傢具的榫卯結構由古建築結構轉變而成。從現存的傳統傢具可以看到三種形式。
1、出頭榫
在較早的明代傢具中可見,還保留著做大木樑架的特徵。
2、明榫
在明代傢具中多見,也稱過榫,即眼打穿,榫從眼中穿出來與外邊平,在外側面可明顯見到榫頭,榫頭中間還可見到木銷的痕迹,其優點是榫頭較深,可在榫頭中間加木銷,即使木材收縮,榫也不會脫落。彌補了古代加工技術、加工工具和粘合劑的不足。
3、暗榫
也稱半榫,明代後期及清代初期開始使用,直至近代幾乎全用暗榫。暗榫結構使得傢具看上去比較美觀,不影響木面木紋的整體效果,缺點是容易產生虛榫,即眼深而榫短,或眼大而榫小,用膠來填塞,影響結合牢度和耐固性。
(三)常見榫卯結構
1、攢邊結角榫
除了床、架類以外,所有的傢具都由框架和面板組成。特別是框類與板組合成椅、台、桌、凳的面子在傢具中佔據重要地位,也是最容易變形遭損的重要部位,是歷代傢具師都十分關注的結構,框榫結角與板面的結合形成攢邊結角榫,木框料四根,兩根長而出榫的叫「大邊」,兩較短而鑿眼的叫「抹頭」,這是長方形傢具的面子。傳統傢具都做明榫,長方形傢具大都橫向陳列,如長條桌、長條茶几、大供桌之類。大邊做榫,短邊(抹頭)鑿眼,結合以後, 明榫則在側面,不影響正面木紋的美觀,榫與大邊聯為一體也很牢固,所以形成「大邊」做榫的傳統。現在通行做半榫(暗榫)也都以「大邊」做榫為準。結角榫分單榫、雙榫、來往榫和保角榫四種。
單榫在「大邊」兩頭在厚度的中間各做一榫,相對的在「抹頭」兩端的中間各鑿與榫規格相同的眼;
雙榫則做兩隻榫,榫與榫之間留有相等的空隙,相對的抹頭料兩頭則鑿相同的兩眼;
來往榫是在「大邊」與「抹頭」料兩頭分別各做一眼一榫,榫與眼緊靠。中間無空隙,結合後,兩榫相交成直角十字形,受力均等且平整,如果做聯腳的明式傢具,面框來往榫則將腿中間十字鎖住,特別牢固耐久,而且不易拆開,需向四個方向拉開才行,比單榫、雙榫都先進實用;
保角榫則是在單榫的基礎上分別在「大邊」開榫的尖端開一斜眼,在抹頭開眼的尖端留一小榫,這樣兩料結合其功能又像來往榫。不同的是在同一平面上眼與榫分前後。
來往榫則在同一位置榫與眼分上下。該榫適用於寬面框的結合。使面框不易蹺變。
單榫易於製作;雙榫結合比單榫咬得緊,牢固平整;來往榫既緊又平整,工藝複雜;保角榫與來往榫作用一樣,製作比較困難。
2、抱肩榫
抱肩榫是有束腰傢具的腿和束腰、牙條相結合時使用的一種結構。有束腰的方桌、條桌、方几、長條幾多採用。腿是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成45度斜角,並鑿成三角形榫眼,以便與牙條的45度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拍合。斜肩上或留或後裝上上窄下寬的燕尾掛銷,與開在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有些掛銷可使牙條和束腰緊密地與腿足結合在一起。掛銷上口向內有一定傾斜,這樣牙條裝上去越拉越緊,反之則會離縫。既左右拉不開,又前後不脫離
3、夾頭榫
夾頭榫是案形傢具最常用的榫卯結構。四足在頂端出榫,與案面的底面卯眼結合。腿足上端開口,嵌夾牙條牙頭,故其外觀腿足高出在牙頭之上。這種結構四足把牙條夾住,連接成方框,上承案面,固定案面和腿足成一定角度,並能很好地把案面的重量均勻傳遞到四角上去,使傢具保持穩定牢固。
4、插肩榫
插肩榫也是案形傢具使用的榫卯,外觀和夾頭榫不同,但在結構上差別不大。它在腿的頂端出榫和案面結合,上端也開口,嵌夾牙條,但腿足上端外皮削平出斜肩,牙條與腿足相交處剔出槽口,當牙條與腿足拍合時又將腿足的斜肩嵌夾起來,形成平齊的表面,這一點與夾頭榫不同。插肩榫的牙條在重量下壓時,與腿足的斜肩咬合得更緊,這是與夾頭榫有所不同的地方。
5、楔釘榫
楔釘榫是用來連接弧形部件的一種十分巧妙的榫卯。比如圈椅的扶手,圓形桌几的面和托泥。
楔釘榫基本上是兩片榫頭合掌式的交搭,但兩片榫頭上又各出小舌,小舌入槽後便使兩片榫頭緊貼在一起,控制它們不能上下移動。在搭口中部鑿長方孔,將一枚斷面為長方形的頭粗尾細的榫釘貫穿過去,使兩片榫頭在左右的方向上也不能拉開,於是兩根弧形彎材便嚴密地接成一體了。
6、拼板龍鳳榫
桌或台的面板很寬時需要兩塊或更多塊薄板拼起來時,就要用「龍鳳榫」拼接加穿帶。先把板的一個長邊刨成燕尾形的長榫,再把與它相鄰的那塊板的長邊開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辦法把兩塊板拼攏,這種結構叫「龍鳳榫」。其優點在於加大榫卯的膠合面,防止拼縫上下翹錯,保證所拼板件不致被拉開。
薄板依次拼完後,為了增加強度,在板背面穿上一條木料,稱之為「穿帶」。做法是在橫貫拼板背面開一外大內小的槽口,穿嵌一面做成梯形長榫的木條,名叫「穿帶」。帶口及帶身的梯形長榫都一端窄,一端稍寬。長榫從寬處推向窄處,這樣才能穿緊。穿帶兩端出頭,留做榫頭,再結合在面框上。這種分大小的穿帶扣榫稱為燕尾榫,俗稱「魚尾扣」,因其形狀而得名,這種扣榫由於燕尾將面板緊緊扣住,並且榫身的厚度比面板厚,因而牢固得多,板面不會波動和彎曲變形。
7、卡子榫
卡子榫結構簡單製作方便。將四根面框料刃頭都鋸成45度,不留榫不打鑿眼。只要緊緊結合,然後在每隻角的頂端鋸成相同寬度和深度的槽,再取一塊與槽同寬的木板鋸成直角三角形,插入兩角相接的槽中,直角吻合。一面是木面相合,木紋美觀,另一面則是木口與木面相合,木紋差異很大,不協調。但加工方便,不失為一種簡便方法。還有一種半圓形內卡,作法與三角外卡相反,適用於中小件圓形面框。在每塊拼板的接縫處,由內向外用圓形鋸片鋸出半圓形的槽口,然後取與槽弧度相同的厚度略薄的圓形木片嵌入槽中,膠粘結合而成。再配上面板,這樣圓形內卡在面板和面框中間,外面看不見,既美觀又牢固。
8、霸王棖
桌子四足之間不用構件連接,而設法把腿足和桌面連接起來,使腿和面之間沒有其它障礙,便用起來比較方便,又十分牢固。這種結構叫「霸王棖」。霸王棖的上端托著桌面的穿帶,用鎖釘固定,下端撐在腿足的中部靠上的位置,使用扣榫。桌子下端的榫頭向上勾,做成魚尾扣。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榫頭從榫眼下部的大處插入,向上一推,牢固地結合在起。下面的空隙再墊木塞,棖子就被卡住,可產生很大的支撐力。
9、走馬銷
不是就構件本身做成的榫頭,而是用另外一塊木板做成榫頭栽到構件上去,它一般安裝在可裝可卸的兩個部件之間。其做法是榫銷下大上小,榫眼的開口是半邊大半邊小。榫銷從榫眼開口大的半邊插入,推向開口小的半邊,就扣緊銷牢了。如要拆卸,還必須退回到開口大的半邊才能拔出。它和霸王棖有相似處,只是不用墊塞木榫而已。走馬銷一般用在暗處的夾縫中,明處看不見。羅漢床圍子與圍子之間及側面圍子與床身之間,多用走馬銷。
古代的木工技藝一直是中國古典傢具中令人神往的一面,木工運用巧妙的構思創造出傳奇般的榫卯結構。中國工匠從基本的榫卯結構中天才地發展出千變萬化的各種形式。隨著對中國古典傢具的深入研究,新的榫卯結構仍不斷地被發現中,而且往往使復原工作中的木工讚嘆不已。
(三)榫卯結構的實用
1、方材結合
方材結合在傢具的製造過程中很常見,方材的丁字形結合,一般用交圈的「格肩榫」。它又有「大格肩」和「小格肩」之分。「大格肩」為「攛尖入卯」,「小格肩」則故意將格肩的尖端切去。這樣在豎材上做卯眼時可以少鑿去些,以提高豎材的堅實程度。同為「大格肩」又有帶夾皮和不帶夾皮兩種造法。格肩部分和長方形的陽榫帖實在一起,為不帶夾皮的格肩榫,它也叫「實肩」。格肩部分和陽榫之間還鑿剔開口,為帶夾皮的格肩榫,它也叫「虛肩」。
丁字形結合也有不用格肩的所謂「齊肩膀」的造法,又名「齊頭碰」。往往在橫豎材一前一後並不交圈的情況下才使用。如果橫豎材均為方材,又是在一個平面上,那麼只有粗糙的傢具才不格肩,而用齊肩膀。值得注意的大精緻的明及清前期的椅子,多數四面全用格肩榫,較粗糙的則正面用格肩榫,側面和背面用齊肩膀,更為粗糙的四面一律用齊肩膀。由此可知在工匠心目中,齊肩膀是簡便而不大受歡迎的一種造法。
丁字形結合的榫卯有「透榫」和「半榫」之別,透榫的榫頭穿透榫眼,斷面木紋外露。半榫的榫頭不穿頭榫眼,斷面木紋不露。透榫比較牢固,不如半榫整潔美觀。展示古典傢具的精妙,古典傢具榫卯結構!
2、面與榫的連接
夾頭榫是連結桌案的腿、牙邊和角牙的一組榫卯結構。把高桌的腿足造成有顯著的側腳來加強它的穩定性,又把柱頭開口、中佳「綽幕」的造法運用到桌案的腿足上來。製作時在案腿上端開口,嵌夾兩段橫木,將橫木的兩端或一端造成開口式樣,繼而將兩斷橫木改成通長的一根,這樣就成了夾頭榫的牙條了,最後有在牙條之下加上了牙頭。其優點在於加大了案腿上端與案面的接觸面,增強了剛性結點,使案面和案腿的角度不易變動,同時又能把案面的承重均勻地分布傳逸至四條腿足上。較常見的有:
(1)牙子牙頭為一聯,常見於明代黃花梨傢具,是典型的「蘇作」工。
(2)牙子牙頭分作,常見於「蘇作」的油桌或小條案。
(3)牙子牙頭交接出現45度割角線,是一種很地道的作法。
(4)夾頭榫,常見於紫檀的宮廷傢具。
(5)民國和現代偽制傢具的夾頭榫作法,也叫「偷手」。
一些善於應變的木工會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單獨連結牙頭。有些是雲形牙頭用載榫嵌入牙條來固定;也有合掌榫結構;還有銀錠形榫結構。銀錠形榫結構是指用一銀錠形榫鎖住整個榫的牙頭,牙頭的背面有一道淺槽固定住桌腿。
插肩榫的外形和夾頭榫不同,大在結構上差別不大。其腿足頂端出榫,和面子結合,上截也開口,以備嵌夾牙條,腿足上截外皮削出斜肩,牙條與腿足相交處,剔出槽口,當牙條與腿足拍合時,又將腿足的斜肩嵌夾起來,形成齊平的表面。這種造法由於腿足開口嵌夾牙條,而牙條又剔槽嵌夾腿足,使牙條和腿足扣合的很緊,而且案面壓下來的分量越大,牙條和腿足扣合得越緊,使他們早前後、左右的方向上都錯動,形成穩固合理的結構。插肩榫是案形結構的主要造法之一。
3、角結合
傢具的每一個角用三根方材結合在一起,外形近似一隻粽子的角,此結構被稱為粽角榫。粽角榫運用在桌子、書架、柜子等傢具上,整個美觀是它的特點,不過榫卯過分集中,若用料較小會影響堅實。
4、立柱與墩座的結合
凡是占平面面積不大,體高而又要求它站立不倒的傢具或傢具裝飾品,多採用厚木作墩座,上面鑿眼,前後或四面用站牙來抵夾的結構。如屏風、衣架、燈台等等。明清安裝立柱墩座常用的抱鼓,在站牙之外又有高起而且有重量的構件,擋住站牙,加強它的抵夾力量。
二、整體結構
原材料通過各種榫結構聯結在一起,便形成了傢具的整體,整體結構是各種榫聯結的有機結合。傢具的功能不同,各種榫結構的數量和分布也不同。
中式家具有其獨到的整體結構和外形,幾千年來,形成了獨特的造型,各個部位也有著固定的叫法和名稱。
(一)四開光坐墩
坐墩也叫「綉墩」,由於它上面多覆蓋了一塊絲綉座墊而得名。坐墩的開光來自於古代藤墩造型,當時是用藤條盤圈做成的壤壁。弦紋及上下周邊的鈕扣狀裝飾,象徵綳在鼓麵皮革邊和帽釘。其變化形式也非常多。
各部位名稱:
(圖1-3-1)四開光坐墩
(二)無束腰羅鍋棖加矮老管腳棖方凳
在無束腰的方凳中,直足直棖是最基本的形式。棖子與凳面所用的短柱稱為「矮老」,起加固作用。棖子做成拱背形的,稱為「羅鍋棖」。腿足端所安裝的棖子叫「管腳棖」。
各部位名稱:
(圖1-3-2)無束腰羅鍋棖加矮老管腳棖方凳
(三)圓角櫃
圓角櫃櫃頂三面長出櫃體的部分稱為「櫃帽」,櫃帽轉角處多被削成圓角。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門扇不靠合頁開啟,而是在門上下設有門軸;這種櫃式造型挺拔,側腳顯著。
各部位名稱:
(圖1-3-3)圓角櫃
(四)圈椅
圈椅的叫法來自於清代北京工匠,明代時稱作「圓椅」。它的後背與扶手一順而下,柔和美觀。在坐靠時不僅肘部可以放在椅圈上很舒服,腋下也能得到支承,使人體可以全面放鬆。
各部位名稱:
(圖1-3-4)圈 椅
(五)夾頭榫畫案
畫案的尺寸要大於方桌,與長條桌的區別就在於它的面較寬。畫梁與書案的區別在於前者不設抽屜而後者有抽屜。這種夾頭榫畫案是明式傢具中畫案類的典型造型。
各部位名稱:
(圖1-3-5)夾頭榫畫案
(六)一腿三牙羅鍋棖加卡子花方桌
方桌在傳世傢具中最為多見,有大、中、小之別,俗稱「八仙」「六仙」和「四仙」。這種「一腿三牙羅鍋棖」式方桌,是明代傢具中最為標準的一種方桌形式,因每一條腿與三塊牙子相交,下面又有羅鍋棖因此而得名。
各部位名稱:
(圖1-3-6)一腿三牙羅鍋棖加卡子花方桌
(七)三足圓香幾
香幾的功能是用來承托香爐,其中圓形多於方形。香幾一般都居中擺放,所以各個面都暴露在外,在設計和加工上,更加計究,腿足處理一般多彎曲誇張,姿態變化較為豐富。
各部位名稱:
文章整理自網路,侵權請告知!任何涉及版權權益問題請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們第一時間說明或刪除並賠付版權費*!
※你買的緬花傢具「狠」便宜?小心高棉花梨!
※今天的傢具,未來的古董!-為什麼越來越來的人鍾情於紅木傢具?
※明式傢具中圈椅和太師椅的區別
※以你的名義告訴我中國最好的紅木傢具集散地區是?
TAG:品紅木傢具 |
※明式傢具部件名稱及經典器型匯總
※資料收藏貼:古典椅凳類傢具的各部件名稱大全
※紅木傢具暗藏多個部件名稱,你能叫出來幾個?
※古典傢具結構部件設計賞析「下」
※電木銑部件的使用技巧 直線導板的應用介紹
※撥動開關的組成部件、應用範圍與注意事項的介紹
※服裝各部件名稱中英對照及解讀「上」
※穿帶是中國古傢具上的重要部件 一文了解紅木傢具中穿帶的作用
※實木零部件成型加工
※斜切鋸部件名稱及使用方法,附斜切鋸3D設計圖紙
※雪梨聯名版木薯眼唇按摩儀,採用德國PC部件,有效淡化皺紋黑眼圈
※港媒稱中俄加強軍工合作:俄或進口中國無人機和武器部件
※木工銑刀使用:板式傢具部件表面銑型技術及其刀具應用
※實木零部件加工過程告訴你精細的雕刻與榫卯結合從何而來!
※電腦部件之顯卡
※古典傢具的這些部件,你都知道嗎?
※美學與力學的完美融合:明清傢具結構部件裝飾
※槍械安裝的各種戰術部件,你知道多少呢?
※主板上的各種介面及相關部件詳解
※關於室內石材裝修部件與風水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