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高考」中,書法到底有多重要?

古代「高考」中,書法到底有多重要?

隨著科舉制度在唐宋的完善,閱卷制度也變的嚴格起來。先是唐朝的「糊名之策」,後來又為防止考官識字辨人,又創立了「謄錄」之法,就是讓專門的人將考生的試卷重新抄錄,然後再次審閱。

謄錄後的朱卷

到了清朝的殿試中不再實行謄錄製度,同時皇帝特別喜愛書法,於是在清朝的科舉制度中,形成了一種帶有主觀性的取士標準:「本朝狀元必選書法之優者」。於是乎,眾多考生必定會鑽研當代皇帝的喜好,比如:順治中世祖皇帝喜歐陽詢書,而壬辰狀元鄒忠倚、戊戌狀元孫承恩皆習歐陽書者。康熙以來,上喜二王書,而己未狀元歸允肅、壬戍狀元蔡升元、庚辰狀元汪繹皆法《黃庭經》、《樂毅論》者也。當時更有學者稱,乾隆朝重字不中文。這也是受到當時四處留墨乾隆皇帝影響。

不過乾隆二十五年的狀元畢沅實屬特例。畢沅早年入職軍機處,當時軍機處需值夜班,殿試前夜,本應一同值守的諸重光、童鳳三準備腳底抹油回去複習,便擠兌畢沅書法太差難以中試,多複習一晚也是白瞎。畢沅大概也覺得無言以對,只好苦逼地獨自頂班。恰此夜送來一份關於在新疆屯田事宜的報告,無聊之時他翻來覆去整整研究了一宿。誰知殿試的策問考的就是這問題!因為畢沅相當於提前看到了考題又見到了參考答案,自然奏對稱旨,被皇帝親自拔擢為狀元。

畢沅真跡

可見,在古代「高考」中,字寫的好固然可以為自己加分,當時想要金榜題名,還是要靠真才實學,在這裡祝全國考生,出的都會,蒙的都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之家 的精彩文章:

黃花梨怎樣才能「盤」出包漿?
判斷書畫真偽:靠眼力更靠學識
梁楷,敢於炒皇帝魷魚的畫家
十大要訣,助你成為收藏高手
民國四大書法家,楷草篆隸各領風騷!

TAG:書畫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