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找不到改變自己的動力?你也許陷入了「假和諧」
我來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女孩,二十歲時曾經是學校的校花,代表她所在的城市,去參加了全國性的大型活動,好多去活動現場的觀眾爭相與她合影留念。
她青春年少的時候,看起來燦爛得像一株向日葵,她是那種有點像苔絲的女孩,從來感覺不到自己的美麗,不過這種」不做作「的姿態反而讓她顯得更加可愛。
後來她的故事從二十多歲走進三十多歲。
她談了幾次不大順利的戀愛,然後結婚生子。和老公的感情逐漸變壞,老公和她成為了住在一個屋檐下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再後來,老公選擇去外地發展,一晃五年。
有時,她也會和別的男人短暫交往,但都是不歡而散。一個婚姻中的女人,能得到別的男人怎樣的待遇?
開始不對,結果自然不對。
好朋友問她,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考慮離婚再重新開始?
開始幾年,她的答案是這樣的:我得考慮孩子,再說我父母也不希望我折騰,我們家族沒人離婚;後來幾年,她說——其實,最關鍵的,我覺得需要婚姻這個標籤。
讀完這個故事,你會不會有一種渾身乏力的感覺?好像一拳頭打出去擊中了一塊海綿,想要出力卻被束縛?
我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故事?或者你自己,生命中有沒有這樣的時期?
似乎一切都不對,但是你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了,好像自己已經被什麼抽空,好像自己總是無法使出全力。
活在別人眼中,努力討好他人。
不為自己而活的人,往往沒有力量。
這個故事的女主角和很多人一樣。她的答案里,有很多的別人,別人如何看,如何想,如何期待?父母不喜歡折騰,孩子不能單親,婚姻是個社會身份的重要標籤,這裡面卻唯獨沒有她自己,沒有她自己的心。
而最大的力量,永遠都是來源於自身。
沒有什麼動機,比自己內心深處的動機更為強烈。
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裡面就有這樣一句:一切行為背後都有動機。
你做每一件事的動機是什麼?
如果一個人找不到自己,活著活著把自己給弄丟了,那麼她做一切事情的動機都是來源於別人。
人生是你自己的,但你做每一件事都是為別人,你還有多大力量能把自己活好呢?
01
「尊重自我」意味著不再討好他人
」活著「本來就是一種創造,需要巨大的力量,你才能不被生活的狂流捲走,才能書寫出自己的故事。而不是把」活著「變成別人的意志在你身上的投射。
」活著「的最高級別就是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是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最高級的需求。
馬斯洛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專家們都相信,自我實現是人的本能。
它離我們沒那麼遙不可及,它不是那麼高深莫測,它永遠都在你內心某個地方,尋找著破土而出的時機——如果你做好了準備。
還記得《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那個小女孩娜塔莉·波特曼嗎?她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動人的故事。
現在的她已經長大,作為哈佛大學畢業生和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在2015年她被邀請回到校園為2015屆哈佛畢業生們做演講。
這位非凡的女孩,她對那些精英們說:
「如果你知道自己做事的目的,取得成功就很棒;但是如果你不知道,成功的果實,就會變成可怕的陷阱。」
我們現在知道,她取得了人生巨大的成功,但是二十年前,當《這個殺手不太冷》上映時,商業慘敗,她被美國的很多媒體嘲笑,紐約時報說」波特曼小姐的造型擺得比她的戲好得多「。
這對於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孩來說是否很可怕?
是的,如果她活在別人的眼裡,以別人的期待和需求來定義自己的好壞或者成功的話。這一件事足以毀了她。
現在的波特曼,在哈佛校園中告訴她的師弟師妹們,
「成功帶來的果實並不那麼值得信任。除非,你知道做事的目的。失敗帶來的果實也沒有那麼可怕,如果你知道做事的目的。」
如果你是為了自己去努力,那麼即使這種嘗試是失敗的,但你仍然可以享受這種你能夠自由支配自己,能夠去嘗試並承擔嘗試的結果的整個過程。
這種可以選擇的自由度,本身就已經是巨大的成功。不是嗎?
02
重要的不是條件,而是堅持自我的態度
開頭那個故事,或許和很多人的故事類似吧。
我們總是在困難前止步,然後說「如果我父母不是這樣,」「如果我單位不是這樣」「如果我伴侶不是這樣」「如果我孩子不是這樣」……「那麼我就不至於」「那麼我就可以」「那麼我早就」……
不,這個推理是錯的。
重要的不是條件,而是態度,不是他人能夠給你怎樣的配合,而是,你決定為這件事付出多少努力。
世界永遠不會為你準備好你要的一切,除非你準備好你自己。當你準備好你自己的內心,那麼你會發現一切都準備好了。
這看起來像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哲學問題,但實際就是,如果你一直以來只是在等待世界、他人給予你你要的配合,那麼就是惡性循環,你會越來越被動,現實會將你越來越逼到牆角。
如果你能做出一個關乎自己的決定,並足夠堅定,並為此付出你的努力,那麼你會看到世界和他人對你開始配合——這將是一個好的循環。
如果一直努力為別人活著,一輩子就好像度過了一個假人生。
改變自己的人生,似乎很困難。但是做出一個關乎自己的決定,自己內心的決定,並付出努力,從第一個開始,然後第二個,第三個,這樣慢慢去改變。你會慢慢重新找回自己。
所有說「這太難了」的人,強調自己做不到,因為現實如何如何艱難灰暗的人,都是那種已經在過去的時間裡,無數次地用別人的目的掩蓋了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們的自我在這種無數次的被掩蓋的過程中,已經放棄了掙扎,甘居幕後。
重要的不是條件,而是態度。不是外界的條件,而是你努力的態度。
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沒錯。「志」是你要自我實現的目標,「成」就的是你自己。只要堅定你的方向是實現你自己,你做什麼,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結果,就是成功。因為你是為自己而做。
03
「假和諧」只會讓你越來越灰暗
自我也有出來透氣的時候,就是當你被痛苦、憤怒、低落的情緒籠罩的時候。因為你壓抑了自己,選擇了實現他人的想法,你的自我和你的行為以及現狀產生了衝突,心理衝突會造就很多情緒問題。
你可能會很容易被激怒,可能會變得對親近的人滿含憤怒卻不知憤怒從何而來,你可能會攻擊他人或者自我攻擊,嚴重的話,你會陷入抑鬱、亞健康心理狀態,或者產生某些身體疾病。
很多人以為,讓別人滿意可以讓我們活得輕鬆一些,讓我們外部的世界和諧一些,畢竟,和外界抗爭,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有的人覺得讓父母有一些不滿,這真的很可怕,或者就像故事中的女主角,她覺得如果別人都知道她「竟然」也離婚了,走出去見人這種感覺太可怕了,「我會不會讓別人看笑話?被人指點?」
但是,如果你只是選擇迴避和壓抑自我,來實現暫時和外部世界和諧相處,痛苦和掙扎不會遠離。它們會一直糾纏你,直到你有一天爆發、崩潰或者改變。
因為
你的自我就是你的生命力所在,無論你意識的理性選擇是什麼,你的自我都會在你無意識的深處發出吶喊。
如果你只是讓你的外部世界看起來和諧,而忽視自己內部的和諧,你還是無法真正地平靜和和諧。
「假和諧」除了讓你越來越失去力量和信念,對你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實際上,對你愛的人也是。
04
建立自己價值的真正核心
從《這個殺手不太冷》,到近二十年後令人驚嘆的《黑天鵝》,娜塔莉·波特曼經歷了她的成長和蛻變。但是我們一直能從這個女孩的身上看到她強烈的自我和生命力。
哈佛畢業後繼續演戲的她,「我開始只挑那些讓我產生熱情的工作來做,參與那些我知道能從中獲得意義的經歷。這把我的經紀人、製片人、觀眾都弄糊塗了。」
「我建立起了自己價值的真正核心,我需要它保持一定的獨立,不受他人回應的影響。」
找到自我意味著不再討好他人。
討好他人會讓你永遠無法建立自我。
無論是受到批評的13歲的波特曼,還是走出哈佛校門被大家期待的天才女孩波特曼,還是後來拿到了奧斯卡小金人的幸運女神波特曼,在任何一個選擇面前,她都會把「自己的價值核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讓它保持一定的獨立。
無論是平凡的你,還是成功的她,或者任何一個人,只要在這個世界上,在關係中,我們的身邊都有他人,他人、輿論、環境、社會都會試圖有意無意地影響我們。
但是我們有義務保持自己的獨立,以這種獨立來保護自己的自我,如果我們放棄這種努力,我們很快就會被生活的大浪捲走。
沒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風順沒有挫折的,當然也沒有人一直生活在認可和諧和讚譽中,所不同的,只是你怎麼看待這些,你作何選擇。
在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之後,她執導了她的第一部電影《愛與黑暗的故事》,這不是一部超高票房的影片,但是卻是她第一次嘗試做導演,是她「職業生涯中最深刻也最有意義的一次經歷。」
如果你是為自己而做,經歷遠勝結果。
經曆本身就是意義。
漸漸的你不會再那麼看重結果。因為結果只是證明。只是標籤。它終將會過去。如果你找到了自己,如果你總是在做你自己,那麼這種證明、這種標籤對你而言就會越來越不重要。
你會明白,
當你為自己而活的時刻,那就是你的成功。巨大的成功。
05
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本能
如果你是為別人、社會和眼光而結婚或和某人交往,那麼婚姻和親密關係不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也很難為你帶來快樂。
如果你是為了父母、孩子、他人的看法,而不去改變自己糟糕的生活狀態,任由它持續,那麼這種狀態不只會吞噬你的生命力,也會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軟弱或者逃避的人。
如果你糾結於你的職業,糾結於你能不能放下目前的乏味的工作,換個地方,來次冒險,重新開始,這種糾結除了浪費你的時間,消磨你的鬥志,不會有什麼意義,無論是你三十歲還是四十歲,什麼理由都不能讓你畫地為牢,宣判自己餘生都是刑期。
不要擔心失敗。世界上最大的動力,就是來自你自己內心的動力。每一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本能。
你無須懷疑以上兩點。
你要問自己的問題是,為什麼我感覺不到改變的動力?為什麼我完全沒有自我實現的想法?
答案是:
我害怕他人的失望
我害怕父母難過
我害怕社會的眼光
我害怕被評判
我害怕顯得和別人不一樣
我覺得為自己而活有愧疚感和負罪感
……
找到答案,開始思考。
以娜塔莉·波特曼演講的最後一句結束本文:
「我最喜歡的思想家亞伯拉罕·約書亞·赫施爾的名言:生存還是毀滅,並不是問題;至關重要的問題是,要如何生存,如何毀滅。」
···
作者 | 周小寬,壹心理專欄作家,心理諮詢師,一個溫柔而有力量的心靈陪伴者。微信公眾號:周小寬(ID:xiaokuanjoy)。本文轉載自心理公開課(id:yixinligongkaike)一個專業非雞湯、機智又逗比的心理學個人成長公號。
※「我知你一人很美妙,可仍盼有人對你好。」
※懂得溝通的人,是如何「好好說話」的? | 人際溝通能力評估
※沒有好好浪過的姑娘,駕馭不了後半生
※為什麼你越自律,反而越焦慮
TAG:張德芬空間 |
※當你了解,在努力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生活,那麼你還努力嗎?
※弄不清到底想要什麼,你還談什麼改變自己的人生?
※運動到底能帶給人什麼改變?你不動,你永遠不懂!
※你想著改變自己?不,你從來不曾做到
※你改變的只能是自己!
※「你不溫柔,我不主動」,人機關係究竟要怎麼改變呢?
※你連敢於嘗試的勇氣都沒有,還說什麼想要改變自己
※再不做出改變,你的頭髮就沒了
※你為什麼要改變你自己?
※可惜,我的改變,你看不到了
※只會抱怨滿身負能量的人怎麼改變 讓你找到自信的自己
※只有你自己,能改變你自己
※你有改變自己的機會,你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動不動就吼孩子的媽媽該怎麼改變自己
※你連自己的面目都沒有認清,還想自我改變?
※怎麼改變自己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世界上的許多事你都無法改變,能夠改變的只有你自己!
※永遠,永遠不要嘗試去改變任何人,你能做的只是改變你自己!
※「只有你,才能改變你自己」 向追夢的勇敢者致敬!
※心靈勵志:遇到困難不要抱怨,既然改變不了過去,那就改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