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兩次葬父,風水先生兩次預言,最後全部應驗

朱元璋兩次葬父,風水先生兩次預言,最後全部應驗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出生最卑微的皇帝,他的父親朱五四隻是一個老實巴交的窮苦農民。朱元璋小時候沒讀過幾天書便給地主家看牛,一家人靠租種地主家的地生活,辛辛苦苦勞作一年的收穫,繳了地主和朝廷的租稅外,所剩下的連一家人的基本溫飽都難以維持。

朱元璋十六歲那年,淮北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和蟲災,疾病四處蔓延,他的父親朱五四、母親陳氏和大哥朱興隆不幸先後病逝,當時的朱家一貧如洗,連塊安葬父母的墓地都沒有。

作為孝子的朱元璋實在不忍心看到父母死無葬身之地,就去求他的東家地主劉德,但劉德冷酷無情地拒絕了朱元璋卑微的乞求。可憐朱五四替劉德打了一輩子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劉德在他去世以後,連塊小小的墓地不願施捨,實在太過薄情,怪不得朱元璋稱帝後那麼痛恨地主。

好在朱元璋的同鄉劉繼祖是個好心人,他很同情朱元璋一家的遭遇,便拿出一塊地皮供朱家作了墓地,朱元璋這才得以安葬父母。但也只是草草埋葬,朱元璋的父母連口棺材都沒有,只是用一張破席裹著遺體入土,因為他家根本拿不出任何錢來購買喪事用品。

據民間傳說,朱元璋葬父以後,有個雲遊風水先生從劉繼祖家的田中經過,此人自稱能看透人世間吉凶禍福,當他走到朱元璋父母的墳墓位置時,不由得大驚失色,感嘆道:「此處暗藏帝王之氣,後人必做皇帝。」

沒想到這話竟被劉繼祖知道了,他後悔不已,於是把朱元璋叫到面前,希望他能把父母的墓向北方移一移。劉繼祖送地給朱元璋葬父母,可以說是他的恩人,面對恩人的請求,朱元璋怎麼好意思拒絕呢?再說,這地本來就是劉繼祖的,如果不答應,萬一他要收回,父母豈不又無葬身之地?

於是,朱元璋按照劉繼祖的要求,把父母的墓地向北方移了一段距離。

劉繼祖原本以為,朱元璋把墓地移了,那麼風水就應該在他這裡了,後世出皇帝的就是他們家了。但他萬萬沒想到,後來那個風水先生再次從他田裡經過,對墓地的消失感到很奇怪,就問他怎麼回事。劉繼祖實話相告,風水先生淡淡一笑:「東家,你白費苦心了,這帝王之氣已經朱家佔盡,你再移也沒用。現在把他父母的墓移到北方,這只能讓他坐完南京坐北京。不過您也別急,您幫過他,將來當個侯爺是沒問題的。」

聽說自己將來能當侯爺,小地主家庭出身劉繼祖想了想,既然沒那個當皇帝的命,當個侯爺也不錯,這天下能有多少人能當?於是劉繼祖釋然了,不再想著讓朱元璋移墓地了,只是希望風水先生的預言能實現。

那麼,風水先生的預言到底實現了嗎?我們都知道,朱元璋確實當了皇帝,可劉繼祖有沒有當侯爺呢?答應是有,雖然當時劉繼祖已經去世,但朱元璋追封為義惠侯,其妻婁氏為侯夫人,並且可以蔭及子孫,與明朝相始終。

至於風水先生說的朱家坐完南京坐北京的預言,也實現了。朱元璋一開始定都南京,他的兒子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將首都遷到北京,確實是坐完南京坐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知惟 的精彩文章:

韓國不要臉到新高度,竟然這樣篡改歷史:殺了中國的千古一帝
20歲當師長,40歲晉陞上將,一生勝戰無數,被譽為新中國虎將
千萬別當劉備的兒子,一個變成弱智,一個被他殺害,個個下場凄涼
被黑得最慘的皇帝:朱元璋的偶像,毛主席推崇,卻在電視里成廢物
史上死得最窩囊的六位帝王,第五位令人惋惜,最後一位讓人噴飯

TAG:周知惟 |

您可能感興趣

劉備一生三大預言,結果全部應驗,最後一個令諸葛亮後悔不已
劉備一生三大預言, 結果全部應驗, 最後一個令諸葛亮後悔不已
十歲小孩被預言將來前途無量,最後連任兩次宰相,而預言者更厲害
大師邵雍先生臨終前的最後一次預言堪稱為神
金庸小說里最牛的預言家,四次預言全中,但最後一次被金庸怒改
諸葛亮一生有過4次預言,一次比一次准,最後一次一千年後才實現
毛主席生前三大預言,如今已經實現兩個,最後一個預言讓美國恐慌
諸葛一生的三次預言:一次比一次可怕,最後一個預言372後實現
張良一後人,一生說了兩個預言,後來字字應驗
張良最出色的後人,給皇帝預言兩次,20年後真相大白,皇帝後悔
劉伯溫被害後,臨死前預言了一件事,百年後應驗!
毛主席生前七大預言,目前已經實現了六個,最後一個讓人期待
菩提祖師說下三大預言,孫悟空歷經三次劫後重生,最後涅槃成石猴!
諸葛亮臨死前的最後一個預言,8個士兵不信,最終全部為其陪葬
曾國藩預言社會大亂前的三個徵兆,在他死後四十年後應驗
秦漢時期的三大預言,兩個已實現,最後一個也即將到來
吳佩孚的結拜兄弟,授銜上將,生前做一預言,後來果然應驗
毛主席的十大預言,其中9個已經應驗,最後一個應驗將震驚全球
孫中山生前四大預言,已經實現了三個,最後一個即將實現
劉伯溫死前最後一個預言:劉家五世之後必出人才,百年後果真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