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九界虛偽無明推動,人情法執製造苦痛

九界虛偽無明推動,人情法執製造苦痛

祈請三寶加持現前大眾,能依佛教法來思維所聞、所見、所知! 我們來講種子於現行的作用,就是現前的作為、言說、思維。因為提到如來種子,我們也必須認識凡夫的種子。

九界虛偽,這是佛陀所見。其他九界是一界顯九界泯,這是天台宗對生命界分的一種判別。或者說上一層知下一層,下一層不知上一層。比如二地菩薩能知一地菩薩,一地菩薩不知二地菩薩。這一類因緣在佛圓滿的順性的清凈知見中,總是有瑕疵、有蒙蔽。像等覺菩薩尚有最後一絲無始無明,極細微極細微,所謂審視真相如隔紗觀物。

佛陀真正揭示了萬事萬物的本質與真相,是真實功德成就者,十方都讚歎他十種名號——十種名號展示如來種性之真實功德,是圓成之事實。我們無始無明蒙蔽的眾生,所謂九界以還,三惡道最為粗重,無始無明最為深厚;基本上是被動業,住於幽暗之中,完全是被動的。被愚痴業所推動著——畜生;被嗔恨業所推動著——地獄;被飢餓、永遠得不到滿足的貪婪推動著——餓鬼。埋沒在這樣深厚的被迫的完全被動的業力中不能自拔,稱為惡道。因為無始無明的妄動、相續、以為實有、不斷堅固而沉淪墮入三惡道。是這樣的因果。

一般我們人類不擇取三惡道趣向。也有菩薩會擇取,於三惡道中度化眾生。大家經常讀《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地藏王菩薩無始以來早已令無量眾生成佛,但他還在地獄中以聲聞身不失時機地接納任何一個嚮往或者有善根、善緣成熟的有情,使他們能出離地獄或者三惡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極為感人的誓願!

我們要知道三善道中亦是執著,執著於苦樂、好壞、強弱。修羅特別在意於強大,不允許其他生命比自己強大。他嫉妒心強、慢心強,就建立了這樣一個執著的法界,根本亦是無始無明所推動。他會持戒精進,會做很多有威德福德的事情,但就是為了驕慢,為了嫉妒,作為不斷戰鬥的資本。這一類有情,無始無明帶來阿修羅的結果。天人享受著五欲樂等等。他因為禪定或者十善的修持,五戒十善的升華造成生命那種福德因緣的善巧,或者說娛樂機會。那也是無始無明推動出來或者支持的放逸種子,就是尋求安逸的一個種子。在這個種子裡面,安逸是唯一追求。

像我們現在的出家師父或者居士,有許多也追求安逸的無明,無始無明所推動。他到寺廟裡來習法與作為,都為了安逸。為出生死、出離三界或者成就聲聞道業、獨覺道業、菩薩道業、諸佛如來道業者有沒有?這先不說,就說有的人在無始無明推動下,為了追求安逸的日子來到寺廟裡。因為他有了這樣環境,對善惡不太在意了,但對苦樂還很在意。許許多多人在打聽:你這個寺廟什麼待遇?修行能得到什麼益處?單資多少?居住環境怎樣?生活方便不方便……很多人特別關注這些東西。

人道里的擇取,昨天提到人道的三個特質,我們可以看周邊發生的事情。因為很多因緣不成熟、自己的一些期盼不成熟,會受到一種壓抑。可能內心有很多希望、想法、願望,但機遇不成熟,受到壓抑。壓抑久了,對人生產生憂鬱、徘徊的東西,感到沒意思,感到沉悶。現在社會上許多人得憂鬱症。再一類人是機會來了,像暴富了,現緣成熟了,就熱情高漲,突然膨脹,不知道自己怎麼說話做事了,完全失常了。

人的猶豫徘徊內容多一些,擇法不定,要麼去墮落,要麼去升華,要麼徘徊在人類生命狀態上。像人類的五戒十善,尤其是五戒守護——沒有完整的人類五戒的守護,人身再一次相續沒有理由,絲毫沒有理由!人類等持相續是一個挺不容易的修持。人類與天人亦是無始無明所推動的執著業分。

聲聞、緣覺、菩薩,他們已經覺悟,已經超越三界輪迴業力帶來的被動、消極、徘徊、爆發性過患,已經超越了。他們還受著細微惑、塵沙惑的影響,或者極細微無明的蒙蔽,就是覺尚未究竟覺、圓尚未究竟圓。所以給他們安上種種菩薩名,是那樣次序。他們已經得到極大自在與方便,但還有極細微蒙蔽,沒有證到究竟無上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和尚 的精彩文章:

最圓滿的教育-佛法
如何才能增長福報呢?
念佛三昧是什麼境界?
善導大師的弘化傳奇
隨喜布施福無量

TAG:小和尚 |

您可能感興趣

仁清法師:無明推動著造業
濟群法師:所謂修行,只是消除眾生心中無明煩惱執著,開發般若性
無明無無明無無明盡
法義文摘:無明有兩種,一是疑無明,二是痴無明
無明煩惱動如脫兔,斬斷妄念靜若處子
不是別人不好,是自己的無明業感在作怪
無明是什麼意思?各辭典對無明的解釋
人的嫉妒、恨等無明習氣都是屬於業障,不消除會讓人墮落到惡道
觀無常,去無明,得自在
心無煩惱 無明散去 廣欽老和尚
為何人類和動物必需睡眠?睡眠的機製成謎,尚無明確答案
佛法中的無明是什麼?為何斷無明才能成佛?
南懷瑾先生:無明妄想如何斷?佛說無明如虛空之花,無生無滅
以這種修法,所有的無明都將消失
「塵」就是煩惱無明楞嚴經淺釋精選
認妄為真,冤枉上當,故曰無明
豁破無明,要靠自己努力修持,不能依賴他人
仁清法師:無明就是邪解未解之心
什麼是無明界?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