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治 天下安 民國縣長的奇聞軼事
(民國年初的縣衙)
古語說:「郡縣治,天下安。」
縣一級承上啟下,在國家治理中居於重要地位,縣一級領導能夠秉公用權,依法辦事,親民愛民,才能多為老百姓造福辦實事。
說到民國時期的縣長們,有一些縣長即使在那時的社會制度和政治環境下,依然能夠盡心儘力去履職,實在難能可貴!當然,更不乏投機鑽營之徒,令人唾棄!今天就把這些縣長們的趣聞軼事整理成篇,以饗讀者。
文采縣長的驚險與逸情
(民國陝西省府任命的督查科長薦派狀)
這位縣長在赴任路上就遇到險情,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然而他卻因為文采飛揚而逃過一劫。
民國三年(1914年),郾城縣的新任知事(也就是縣長)姓馮,素有詩名,號稱才子。
當他前往郾城就職時,適逢秋雨連綿,淮、穎、漯等河漲溢,一片汪洋。為了不耽誤行期,早日到達屬地,儘快開展工作,他就冒險乘船至大沙河渡口,卻遇到了一艘賊船,數十賊人齊揚兵杖,喝問來者何人,大有劫道之勢。
跟隨吏役答道是馮才子赴郾城上任知事。聽了此話,對方的首領傳來話:「果是詩界名流嗎?寫首詩過來看看!」馮當場書寫一首七絕,包個石塊投了過去,上寫的是:
遍野哀鴻河裡村,綠林豪客可知聞?
應憐上下交征利,世道而今半是君。
哪曾想,須臾,對方也包石子擲來詩一首:
知否頭顱有幾斤?拾人牙慧發狂吟。
上台自有下台日,看爾如何傲綠林?
還有旁批:「貪銀十兩,沉河。貪銀五十兩,梟首。貪銀百兩,碎屍!」馮知事一看,原來賊人也通詩文,而且對得緊湊,暗暗稱奇,再看下面的旁批頓時冒汗。只聽那賊船上傳來喝叫:「快滾!」馮知事鬆了一口氣,趕緊催促手下上路,離開這是非之地。
如果說上面那位詩歌縣長,憑一首歪詩僥倖保命,那麼這位咬文嚼字的縣長,也頗有風範和逸情。
湖南衡山縣人曹馥,民國三十年(1941年)到任本省武岡縣長,為政清簡,極講究文字,凡上行、平行、下行公文,每字每句,必斟酌悉當,然後畫「行」。對屬員呈稿,如國文教師閱學生文卷,細加批改,佳者獎譽,劣者批評。有一科員,稿中連用九個「該」字,曹縣長不高興了,即批詩一首:
一個公文九個「該」,一「該」該出禍事來。
該員從此該努力,不該「該」處莫「該該」!
一天,屬下蓼濱鄉鄉長曾馥晉謁,曹縣長一聽他的名字說:
「君姓曾,我姓曹,字形相近,
我名馥,君也名馥,兩人一個字。
馥者香氣也,君為鄉長,
我為縣長,願同其馨。」
言罷大笑。繼之又問:「君鄉公文甚佳,君之筆乎?抑屬員之筆乎?」曾鄉長答道:「職之筆。」曹縣長大喜,便從抽屜中取出公文數件示之。曾馥起立去看,每件公文中都有幾處濃圈密點。連忙致謝:「職實無文,縣長謬獎,深為慚愧!」曹縣長平日長衫布鞋,巡行縣鄉,只隨一人。不吸香煙,帶水煙袋。到鄉必訪鄉老,察問民情,最注意貧困戶。喜娛山水,愛探古迹,在當時縣長中別具逸情。
有謀縣長的妙法與蠢招
(民國縣長的手令)
民國的縣長們有的真是有勇有謀,善於處理複雜的問題。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李大光調任貴州省興義縣長後,以自己的智謀,懲治了一個貽誤戰備征工的地方豪強。該縣下面有一個馬嶺鄉,其李鄉長交結官府豪紳,倚仗權勢,稱霸一方。民國三十年(1941年),興義縣奉令征工修築戰備公路,可是這位李鄉長卻自恃有豪紳撐腰,借口拖延,違抗政令。對於這樣的頑劣,李大光十分氣憤,但是必須想出兩全之策,巧治地方一霸。李大光終於想出了一個計謀,他以巡視鄉村為名,來到了馬嶺鄉,他對李鄉長說:「我雖是縣長,但是也姓李,來到馬嶺鄉見到我們李家宗祠,必須按照族規祭祖。」李鄉長聞聽有理,不知是計,連連稱是。立馬召集族長及族人前來,大家都覺著縣長來祭祖十分榮幸。
李大光率領族眾入祠,行大禮後,當即在李氏祖宗的神位前訓話,把李鄉長召喚肅立在旁,諄諄曉以大義:「當前對日抗戰,關係國家興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是縣長,你是鄉長,都不同地負有地方重責。你身為一鄉之長,刁頑抗命,貽誤戰備,你有何面目對祖先的神位?今天面對族中老幼:按家法是不忠不孝,應嚴懲;論國法,你刁頑抗命,該嚴辦。但我念你初犯,又是一家人,所以今天乘祭祖之際,要你面向李氏神位,反省悔過,痛改前非,我既往不咎。如果不真誠悔改,我們雖是一家人,畢竟國法重於家法,就難饒你了。」李鄉長面紅耳赤,當即表示願意悔過自新。此後,李鄉長對築路、興學、造林都很努力,馬嶺鄉發展得很好。
李大光巧計治頑劣,效果很好,可是下面這一位就聰明反被聰明誤了。程秉均,行伍出身,三十多歲的時候,受到當時的省主席賞識,民國十一年(1922年)被任命為甘肅海原縣長。
他到任後,還不離本行,每天不理政事,一切都委諸幕僚辦理,自己只是跨馬持槍,郊外射擊習武。如此日復一日,既無政績,亦無劣跡。全縣上下無福無禍,尚能平安度日。
然而,其手下一幫子幕僚聽說省主席換人了,紛紛給他出主意,要他給省主席進獻厚禮,以固官位,確保蟬聯。
程秉均覺著有道理,但是自知言拙貌陋,不願親往,怕一言不合,受斥丟官。苦思良久,突生一計,來個郵寄禮品,豈不兩全。說辦就辦,便將一件黑色羔裘包裝投郵,上書:「甘肅省政府主席親收」,下書「海源縣政府寄」。包裹寄出後,一好友來訪,興高采烈告知妙計,好友一聽連連叫苦:「糟了,閣下真是有豬頭,不知廟門。趕快準備交代,回家務農吧。」
果然,不出幾日,原件寄回,接著省政府令也到了:「海原縣長程秉均,自到任以來,庸碌無能,予以免職。」
(雲南省政府任命縣長的任命狀)
接待縣長的睿智與禍端
民國時的接待也是馬虎不得的,縣長們疲於應付,有時不得不動動腦子來處理此事。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8月,張法傑在富平縣當縣長,省府派了位姓黃的督察來縣考察。這黃督察出必乘轎,食必酒肉,很難侍候。負責接待的縣府秘書被搞得手足無措,急把到專署開會的張法傑請回來。
張聞言一笑說:「好,明天由我來接待這位黃大人。」
翌日晨,張法傑吩咐縣府廚師,做他經常吃的家常飯,隨後來到黃督察室外,敲敲門說:「本縣近來到專署開會,手下多有怠慢,望督察多多包涵。從今日起,我親自陪你檢查工作。」二人見面略道寒暄後,張接著就介紹縣情,籲請黃督察轉告上級消減攤派,制止拉丁,增發教育經費。
直到縣府秘書催請吃飯,才邀黃督察到飯廳:「黃督察不辭辛苦,親臨蔽縣體察民情,今為督察專備便飯,請勿見外。」黃督察到了餐廳,見桌上僅一碟辣子,一盤酸菜,兩碗稀飯,幾個饅頭而已,鼻子里哼哼著,很不高興。張縣長端起碗說:「這是農民喝的豆子米湯,這是農民腌的酸菜,既清熱又消暑,請督察品嘗。」說罷自己先大吃起來。黃督察內心十分不快,卻又不便發作。
這天的午餐是小米燴麵條(當地稱為「米兒面」,關中農民的一種家常飲食),調料亦只是辣子和鹽。望著碗里稠乎乎的米兒面,黃督察憋了一肚子火,只得鼓起眼珠子勉強吃了半碗。一連三天的米兒面酸菜,難倒了這位督察大人。第四天一大早,未等開飯,督察大人就匆匆告辭,溜之大吉了。從此,張法傑又多了一個「米兒面縣長」的雅號。
如果說上一位縣長靠睿智維護了自己的廉潔形象和政府的威信,那麼下一位就不幸運了,因為接待不周而身陷囹圄,堪稱奇聞。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向掄元擔任了安徽東流縣長,恰逢省長劉鎮華派特使蔡處長到該縣視察有關修城、建堡等防範事宜。向掄元還像張法傑一樣如法炮製,清湯淡水接待蔡處長,蔡處長索要真金白銀、土特產等,他也不滿足需求。其結果可想而知,這位欽差大臣悻悻地返回省城後,暗恨向縣長真是不識時務,竟敢如此藐視上級。於是狠狠地奏了他一本,省長大怒,立即以貽誤「剿匪」罪名,罷了他的官還不解恨,又將他送入大牢。
向縣長無端身系囹圄,感慨萬千,遂賦詩一首:
不易周旋橫上官,無名喜怒涌波瀾。
若論政治非常軌,似此潮流合掛冠。
房綰救雍勞口舌,仲尼象虎歷艱難。
網開三面秋曹令,許我江頭把釣竿。
向縣長以詩道出了接待的難處,抒發了官場險惡,以及自己渴望過平民生活的心境。
務實縣長的政績與氣節
這是一位務實的好縣長,令人感佩不已。
吳福申,河南柘城人,民國十六年(1927)隨國民軍入甘,任中衛縣長。到任後,吳縣長出行不帶隨從,經常出沒於民間,調查民情民怨,群眾多不知其為縣長,因此摸清了縣裡的好多實情,感覺弊端太多,必須革除。於是吳縣長大刀闊斧,首先改革縣政體制,撤消了舊縣衙的「三班」「十房」,撤換了有貪污行為和民憤的吏役,選用了軍政學校畢業的知識分子為行政幕僚。還革除了舊官僚出行車馬坐轎前呼後擁等陳規陋習,政風一新。一時人心折服,社會秩序井然,民眾樂道。
民國十七年(1928)初,吳縣長看到中衛高小畢業生增多,去銀川、蘭州升學,要長途跋涉,十分不便,有礙才智的提高和教育發展。
他聽說中衛縣東大街原協將公署(今中衛一中校址)於民國十一年(1922)被比利時神甫葛天民以銀洋2800元買去,擬建天主堂。在通衢大街,不建學校,而興建教堂,吳縣長認為是「洋權」時代的文化侵略。他根據中衛教育學界人士的呼籲,提出與葛天民交涉,擬用現款贖回,以籌辦中學。而葛天民辭稱屬「業經甘肅省府批准」,無法變動了。
吳縣長遂向甘肅省府呈報,詳陳由地方籌款,贖回公署,發展教育的建議。很快得到甘肅省府的批准,於是年5月12日將其贖回,並組織了「中衛中學籌建委員」,後來終於建成了中衛中學。
吳縣長能實現自己的願望,成就自己的政績,可謂是大幸了。下面這位縣長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不但不能如願,反被軍閥所害,但是他保住了自己的氣節,同樣難能可貴。
(民國民勤縣長牛載坤)
牛載坤(1886―1934年),甘肅臨洮縣人,北京京師測繪學堂畢業,後留學日本學習紡織,多方接受新思想,嚮往民主,立志要為民辦事。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民勤縣長,任職期間他積極開辦學校,興修水利,植樹造林,防沙固田,放糧賑災,發展生產,倡導婦女放足、學習紡織。
(民國興修水利圖景)
他清正廉明,政績卓著,深受當地民眾的愛戴。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春,騎兵第五師馬步青部駐防民勤的馬營長,向縣政府索要馬車二百輛,民夫數百人支應軍差。時值春耕生產季節,牛縣長體恤民情,拒絕派差。
馬營長就威迫他到團部去說清楚,牛縣長被脅迫前往,走到縣城大什字,他突然脫帽扔到地上,席地而坐,高聲抗辯說:「今日寧死於此地,絕不強派百姓車馬、民夫,要派就把我的馬車拉去吧!」
一時,群眾蜂擁而至,替父母官鳴冤解圍,憤憤不平之聲四起,馬營長懾於眾怒難犯,便懷恨而去。事後,馬步青得知牛載坤違抗其令,更是恨得咬牙切齒。
當年6月,牛載坤晉省述職,並返原籍安葬老父親。因馬步青部屬從中作梗,買不到汽車票,等了幾天,牛縣長不得已,只好雇馬車啟程。6月5日,牛縣長的馬車行至永登縣境哈家嘴時,突然遭到追蹤而來的歹徒狙擊,牛縣長身中四彈當場身亡,時年48歲。牛縣長雖然死了,可是他清正廉潔、為民請命的氣節長存。
這些民國縣長們的奇聞和趣事,令人回味悠長。作為人民群眾的領頭人,只要他腳踏實地、扎紮實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就會贏得老百姓的愛戴和擁護,百姓就會把他們的事迹傳誦得很久很久;反之,一定會被釘到歷史的恥辱柱上,留下千古罵名。
※甘於寂寞自強不息 這才是我們津津樂道的左宗棠
※中國歷史上並不缺少各種各樣的傳奇,馮小憐可謂是歷史上獨特一份
※傳奇將軍李凌,臨淵一跳的人在那個剎那面露的一絲笑
※歷史上那些躺槍最多的宰相、最能喝的宰相、挨罵最多的宰相
※陳近南:金庸筆下韋小寶最崇拜的人 歷史原型其實是他
TAG:糖糖歷史 |
※學林軼事 薛國故城滄桑
※民國軍閥軼事:隨性豪放的山東督軍張宗昌
※江天鄉平安村軼事——小狐狸「送鍋」
※修德安民眾志成城,康熙皇帝軼事
※福清石竹山祈夢奇聞軼事
※那些民國大師們的逸聞軼事
※民國軼事:孔祥熙長女為何執意嫁窮小子
※碾棚軼事——獻縣張村鄉北張村的傳說
※汴梁說史 | 西晉軼事系列之二
※汴梁說史 | 西晉軼事系列之五
※戰國軼事:秦滅六國中,哪國最冤?非楚國
※廣東省中醫院綠色通道軼事
※「老保長」軼事(民間故事)
※戰國軼事:秦滅六國的順序,為什麼是韓趙魏楚燕齊?
※北五祖純陽帝君呂洞賓修道軼事傳聞
※趙王鎮軼事:名揚陝北塞外的戶縣冷娃!
※宋太祖趙匡胤的奇聞軼事
※民國文人軼事:胡適的圈子
※民國藏書家周越然的幾則軼事
※華州少華山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