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孔子教導弟子學習的六大方法!

孔子教導弟子學習的六大方法!

孔子教導弟子學習的六大方法!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在長期的學習和教育實踐中,對如何好好學習這一問題有深切的體會,對學習的規律有較為科學的把握,對學習的辯證法也有相當精到的總結。

認真清理和研究孔子關於學習方法的論述,對我們真正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創業,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一、學而時習

  孔子主張把「學」和「習」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搞好學習的重要方法。

「學」就是接受教育,是獲得知識的過程;「習」就是對已學過的知識反覆地學,如鳥之反覆練翅。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在學的同時及時地、時常地進行溫習、練習,是令人高興的。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學而時習」,才能對所學內容不斷加深理解,熟練掌握,產生「說」的效果。這是孔子從學習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

二、學思並重

  孔子認為學習必須與思考結合起來,既要重視學,也要重視思,二者不可偏廢。

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死記硬背,機械練習,而要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如果只是一味地學而不加以思考,就會迷惘不解。但思考又不能是離開學的冥思空想,而要以學為基礎。孔子曾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只是冥思空想而不學習,那是「無益」的。

只有把學與思辯證地結合起來,在學的同時積極地進行思考,把思考建立在學的基礎之上,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甚至升華所學內容。所以孔子在教學實踐中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倡導啟發式教學,要求學生獨立地積極地進行思考,能做到舉一反三,「告諸往而知來」。

孔子教導弟子學習的六大方法!


三、博約相濟

  孔子主張博學,要求通過多種途徑廣泛學習。

學習文獻、書本知識,善於「溫故而知新」;多聞多見,「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多問,有疑則「疑思問」,不懂則「每事問」,還要「不恥下問」;多行,則「敏於行」或「敏於事」是「好學」的表現,並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總之,要多方面求知以達到博學。但博學又不能漫無目標、漫無條理地學,而要學有主旨、學有所歸,要「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以「禮」作為主旨和要領來引導博學,使博學歸約於禮。

其弟子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這是說孔子以文獻、文化知識使顏回博學,又以禮使顏回在博學的同時堅守學習的要旨。如果把孔子關於博約關係的思想加以引申發揮,則「博」可理解為博覽群書,從多種途徑廣泛地獲取知識。「約」即是以求學要旨引導博學,指導對博求所及的內容進行綜合概括而加以提綱挈領的把握。

博與約應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博而無約,則會學無所主而使學習迷失目標、難得要領;約而不博,則見識不廣,使學習難以深入和拓展。只有做到博約相濟,我們的學習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四、下學上達

  孔子曾在其弟子子貢面前感嘆沒有人懂得他,並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認為自己之所以不被別人理解,就是因為自己的認識已由低層次的基礎性的學問通過深入的理性思考上升到了對高深道理的把握,這就是所謂「下學而上達」。

在孔子看來,他不只是「多學而識之者」,而是由「多學而識」的「下學」通過理性思考「上達」於「一以貫之」之「道」,即由多聞多見等低層次認識上升到把握事物本質的高層次認識、達到了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境界。宋代程子十分推崇孔子的「下學而上達」,把它譽為「學者須守」的「學之要」。

我們今天治學也應不滿足於低層次的認識,要做到「下學而上達」,不斷進入認識的更高境界。

孔子教導弟子學習的六大方法!


五、學以致用

  孔子認為,要做到學有成效,必須堅持學以致用。

他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在孔子看來,學《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應用於「授之以政」、「使於四方」的實踐;如果誦《詩》三百首,卻不能成功地應用,《詩》學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可見,孔子是十分重視學以致用的,也只有通過學以致用才能檢驗出學習的效果,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習。

六、學以進德

  孔子特別看重學以進德這一點。他教育學生不僅重視「學而知之」,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增長知識,而且更重視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

《論語·先進》記載了孔子所開的四方面課程第一就是「德行」,其後依次是「言語」、「政事」、「文學」。在孔子看來:學習先要學行孝悌、誠信、仁愛等「德行」方面的知識;不好學,對仁、智、信、直、勇、剛等美德的追求就會走向反面。

因此,孔子認為,學習不僅要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增進道德、提高道德修養,學習的過程應是增知與進德相統一的過程。基於此,孔子倡導自覺地進行道德修鍊,「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見得思義」,「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針對當時社會上一些人學知與修德兩者諸廢的現象,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不修養道德,不講習學問,聞知正義而不能追隨,有不善或過錯而不能改正,這是值得憂慮的。

我們今天進行學習也應把增知與進德統一起來,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識淵博的智者和道德高尚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修身三要素,敬誠謙
這3個字帶你領悟人生大道!
命由心造福自我求!
華夏神秘力量之東北黃大仙兒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禪師教化弟子的方法
孔子的十大弟子(三)
孔子的弟子中他最牛氣!教學育人更勝孔子!
菩提祖師三大弟子, 老大赤腳大仙, 老二法力無邊, 老三行者悟空!
邱祖教導弟子修道的上乘法門是怎樣的?
佛教梵音 弟子求懺悔
惟海法師教誡弟子語錄
德國餐廳老闆兒子成武術大師關門弟子 絕世武功講究傳承
我最喜歡的孔子弟子 曾子
《弟子規》八句精髓,教會孩子,便成君子
孔子最另類的弟子——子路
做大乘佛法的第一弟子
佛教弟子的擇偶觀
冷歷史:佛教弟子和道教弟子都遵守同樣的清規戒律嗎?
鬼谷子的弟子誰的本事最大?
富康弟子班
海賊王:兩位導師培養了強大弟子,也都被弟子殺害了
佛弟子最基本的大戒
弟子永罡學法感悟
孔子的大弟子路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