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Omega類不飽和脂肪酸(5)–Omega-6不飽和脂肪酸

Omega類不飽和脂肪酸(5)–Omega-6不飽和脂肪酸

調整生活方式的介入性干預對於防治2型糖尿病的重要意義(六 延伸 20 影響糖尿病的其它風險因子 – 高脂肪及高膽固醇 6)

Omega-6類不飽和脂肪酸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作用

在PubMed資料庫上面用「omega 6 fatty acid」作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目前可以查找到1萬6千餘篇直接或者間接相關的文章;與上一期中所介紹的ω-3類脂肪酸不大一樣,對於ω-6類脂肪酸自動建議的只有「炎症」以及「心血管(疾病)」這兩個研究範疇。

按照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所提供的信息,ω-6類脂肪酸可以被用於:糖尿病神經病變、類風濕性關節炎、過敏、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症、濕疹、乳房疼痛、乳腺癌、經前綜合症、絕經期綜合症、骨質疏鬆、高血壓以及多發性硬化症等(http://www.umm.edu/health/medical/altmed/supplement/omega3-fatty-acids)。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儘管有關說法都有一定的研究結果作為支持證據,然而究竟這些結果是否可以在大規模人群中得到驗證,甚至某些相關研究是否具有足夠的可重複性及可靠性,都是值得商榷的。

和屬於ω-3類的亞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C18:3n3)一樣,屬於ω-6類的亞油酸(linoleic acid,LA,C18:2n6)也是人體細胞無法自行合成,由此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唯一兩種不飽和性的「必需脂肪酸」之一。

關於這兩種必需脂肪酸的更多介紹,可以參見由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萊納斯?鮑林研究所提供的信息(http://lpi.oregonstate.edu/mic/other-nutrients/essential-fatty-acids)。這個研究所以出生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鮑林命名,這是一位20世紀最偉大的化學家之一,以其對於化學鍵的傑出研究獲得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並且他還由於積极參与反對核武器的活動而獲得1962年「諾貝爾和平獎」。

Linus Pauling(1901-1994)

鮑林一生髮表了1200餘篇文章,其中包括約850篇科學研究文章。他不僅奠定了對於化學鍵研究的基礎,還對於包括血紅蛋白以及DNA在內的生物大分子的晶體結構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很有意思的是,60歲以後的鮑林非常迷信維生素,特別鼓吹利用大劑量維生素C對於很多疾病進行治療;由此造成了很多有爭議的話題,也損害了他的聲譽。萊納斯?鮑林研究所的前身是他在加利福尼亞成立的一家主要進行維生素推廣的研究機構,目前則專註於微量元素和植物性化學物質與人體健康的研究,理解氧化應激壓力(oxidative stress)及炎症反應對於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其中包括對於可食用性抗氧化劑和抗炎症分子的研究。如此看來,由它提供的關於必需脂肪酸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不過不難想像,由於受到自身目標及利益驅動的影響,這些信息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而本文的目標並不在於追捧或是批判萊納斯?鮑林研究所提供的有關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內容,而是希望介紹目前已有的,並且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信息。在我看來,與很多已經發表的科學及醫學研究情形類似的是,以上網站所列舉的信息並沒有做到分辨澄清ω-3以及ω-6類這兩種不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於人體健康及疾病的影響作用。

Omega-6類不飽和脂肪酸與炎症反應

ω-6類脂肪酸的主要代表是亞油酸,在很多植物性用油(例如葵花籽油、紅花油、玉米油以及大豆油等)的含量都很高(參見下圖)。

圖片來源:http://paleozonenutrition.com/2011/05/10/omega-6-and-3-in-nuts-oils-meat-and-fish-tools-to-get-it-right/。表格中列出的是一些植物性油脂的ω-6類(亞油酸)和ω-3類(亞麻酸)脂肪酸的含量(按照每100克中ω-6類的含量,從低至高排列)。我把一些中國人常用的油類,包括被炒作得喧囂塵上的「葡萄籽油」,用藍色標記出來。此外根據原文提供的數據,我也計算列舉了各種油脂類的ω-6和ω-3類脂肪酸的比例。

圖片來源:https://authoritynutrition.com/optimize-omega-6-omega-3-ratio/。這個表格所列出的是一些常見植物性及動物性油脂的ω-9類(油酸)、ω-6類(亞油酸)和ω-3類(亞麻酸)脂肪酸的相對比例。

按照我的理解,上述圖表有一些信息值得注意:

其一,很多油類,包括主要由飽和性脂肪酸組成的椰子油,此外還有花生油等,基本上不含有ω-3類不飽和脂肪酸。這可能是原圖中不建議使用花生油的原因之一,當然也不排除有很多美國人對於花生過敏的考慮。而動物性脂肪(豬油和牛油)則含有大量的飽和性脂肪酸,還包括圖中沒有提到的膽固醇。

其二,除了芥花籽油(可能也包括我們常用的菜籽油)和芥子油之外,其它的油脂類的ω-6和ω-3類脂肪酸的比例都大於5。在芝麻油和葡萄籽油中,這個數值分別接近140和700。在玉米油中,這個數值為46左右。如果考慮到下文中談到的這個比例對於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儘管目前仍有很大爭議,從我們個人健康的角度出發,還是應該避免長期大量使用這種油類。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不用它們,比如說我在做涼拌菜的時候,都會放上一些芝麻油,增加香味口感。

其三,從中國人自身的基因結構,維持腸道微生物菌群的種類多樣化及類型平衡,也包括避免過敏的角度考慮(我目前還沒有查閱這方面的證據,這個考慮只是基於個人的推測),其實沒有必要去嘗試那些「稀奇古怪」的舶來品油脂。比如說麥胚芽油,表格中是不建議的;我在「百度」上查找了一下,發現它在那裡被描述成一個「包治百病」的寶貝。原文中不建議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麥胚芽油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維生素E(生育酚),長期大量使用可能會造成一些疾病,包括血栓性靜脈炎和肺栓塞。

其四,按照建議的每日脂肪攝入量,成年男性為70克,女性為56克,其中飽和脂肪分別不超過21克及17克(參見2017年4月26日的內容)。根據美國2002年版本的「膳食營養參考攝取量」,對於ω-6類脂肪酸(亞油酸)而言,建議的每日攝入量分別為17克(男性)及12克(女性);對於ω-3類脂肪酸(亞麻酸)而言,則分別為1.6克(男性)及1.1克(女性)(參見2017年5月12日的內容)。按照這個標準,如果用100克(2兩)芥花籽油炒菜,假設在烹飪過程中沒有損耗,然後一個人把菜吃完並達到100%的吸收,所獲得的亞油酸和亞麻酸分別就可以達到14克和9克左右。這樣看來,除了我們的烹調用油之外,此外還有很多其它渠道可以獲得脂肪;對於大多數健康人來說,在每天獲取大量營養的情況之下,如果還不多運動一下,不長胖才奇怪呢。

此前根據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測調查」(NHANES)的數據表明,美國成年人在2001年至2002年的亞油酸日均攝入量為14.8克左右。作為一種必需脂肪酸,它可以在細胞內被轉化成為其它ω-6類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包括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C20:4n6)。

花生四烯酸是合成包括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凝血噁烷(thromboxane)以及白三烯(leukotriene)等一系列具有介導/增加炎症反應的類二十烷酸(eicosanoid)。由此則不難理解,為何很多有關ω-6類脂肪酸(亞油酸)的研究關注點在於「炎症反應」。然而「美國心臟病學會」(AHA)在其於2009年發表在《循環》雜誌上面的一篇科學聲明之中,對此提出了明確的異議。

原文網址:http://circ.ahajournals.org/content/119/6/902

首先,通過體內追蹤觀察,發現亞油酸變成花生四烯酸的轉化率僅有0.2%左右。

其次,包括前列環素(prostacyclin)、脂氧素(lipoxin)以及環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等花生四烯酸化學衍生物,都是具有抗炎症反應及抗凝血功能的。

最後,在一些人體試驗中,研究者發現血漿中較高濃度的花生四烯酸與較低水平的促炎症反應分子(例如白介素IL-6)和較高水平的抗炎症分子(例如轉化生長因子TGF-β)呈現出正面關聯性。不僅如此,在一個干預性試驗中,當健康志願者接受為正常水平(每天1.5克)7倍的花生四烯酸補充品為期7周之後,並沒有觀察到血小板凝結、出血時間、血清脂肪水平以及免疫反應等人體功能的明顯改變。

這篇發表於2009年的文章做出了這樣的結論:「在目前,幾乎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支持亞油酸在人體內會造成系統性的炎症反應及動脈粥樣硬化反應」。

Omega-6類不飽和脂肪酸與冠狀動脈心臟病

從另一方面看,人們很早就觀察到ω-6類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載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考慮到這個指標以及炎症反應對於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冠心病的影響,也就不奇怪為何ω-6類脂肪酸的另一個主要有關研究範疇是心血管疾病了。在上世紀的60至70年代,增加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ω-6類,已經成為當時流行的一種膳食建議。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Walter Willett教授是研究並倡導使用ω-6類脂肪酸的,他在發表於2007年的一篇綜述文章中指出,由於增加ω-6類的攝入近一倍左右(按照所提供能量占每日攝取能量總數的百分比,從1950年代的3%提高到1980年代的6%-7%;主要以亞油酸為主,用上述植物性油脂替代動物性脂肪;並且通過對於人體脂肪組織的分析,可以確定體內脂肪的亞油酸含量上升),美國人的冠心病死亡率在最近的幾十年間降低了約50%。

Walter Willett教授提到了由同樣供職於哈佛大學的Frank Hu博士所主持的隸屬於「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的一項研究。從1980年開始,研究人員對於約8萬名年齡為34歲至59歲的在職女性護士進行了為期14年的追蹤觀察,總共發現939例心肌梗塞及由於冠心病造成的死亡案例;此外分別在1984、1986及1990年,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還收集了她們的膳食信息,並分析估算其中所含各種脂肪酸的含量。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此項研究所分析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ω-6類的亞油酸,據估計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總攝入量的80%左右。

研究人員發現,發現與含有同樣能量值的碳水化合物相比,如果從單元或者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增加5%的攝入能量,那麼發生冠心病事件的相對風險會分別降低19%或者38%左右(統計概率分別為P=0.05或者P=0.003);與此相反的是,如果從反式脂肪酸增加2%的攝入能量,那麼患病的相對風險會增加93%左右(統計概率P

此後在發表於《美國流行病學》雜誌2005年1月刊的文章中,研究人員繼續分析報道了對於同一個群體18年的追蹤結果,再次觀察到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量與冠心病風險之間的負相關聯繫(DOI:10.1093/aje/kwi026),揭示了攝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能降低冠心病的風險。

「美國心臟病學會」在2009年的聲明之中也指出,如果綜合考慮生態學研究(例如分析考察膳食結構與疾病風險的關聯)、病例對照研究(例如對於具有約2000名冠心病患者及7000名健康個體的25個對照研究)及前瞻性群體研究(例如上述「護士健康研究」的長期追蹤觀察)的結果,ω-6類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與冠心病的風險之間的確存在負相關的聯繫。不僅如此,在很多前瞻性群體研究之中,研究者並未觀察到ω-6類脂肪酸的攝入量與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以及由於中風所造成的死亡之間存在明顯的正面聯繫,表明ω-6類脂肪酸不會增加這些疾病的風險。

「美國心臟病學會」的2009年聲明也談到,根據當時對於6個小型主動干預性試驗的綜合分析,如果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替代膳食中的飽和性脂肪酸,那麼發生冠心病事件的風險可以降低24%左右。不過缺少缺少大規模的雙盲對照試驗,用以直接驗證ω-6類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於冠心病的影響作用。這些人體研究同樣存在試驗設計方面的很多問題:包括對於膳食成分的準確評估、對於參試者所在地區的隨機分配、參試者的不確定性、使用同樣含有ω-3類脂肪酸的植物油、同時建議參試者服用ω-3類脂肪酸,以及不夠明確的試驗觀察終點(例如有的僅以不正常心電圖為參考)等。

在此不妨回想一下,在上期中我談到「美國心臟病學會」在2017年發表的有關ω-3類脂肪酸的最新科學聲明是:「基於目前已有的數據,使用ω-3類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補充品對於以下2種情況進行預防/治療是合理的」。

在具有常見冠心病的病人之中對於冠心病和突發性心臟死亡進行二級預防

對於心臟衰竭所造成的其它臨床表現進行二級預防

以上結論來自對於近年來所發表的與7種心血管疾病事件有關的13項研究ω-3類脂肪酸的大型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的綜合評估。不過我沒有提及的是,在文章中對於以上聲明的注釋部分,還專門強調了委員會的12名專家並非都一致同意ω-3類脂肪酸的作用大小;估計受到這種爭議的影響,最後也僅僅是使用了「合理」(reasonable)這樣的字眼。

截止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美國心臟病學會」在2009年之後發表對於ω-6類脂肪酸的最新聲明。可以想見,隨著有更多的大型臨床試驗,特別是主動採取補充ω-6類脂肪酸的試驗得以進行並完成,我們對於它在炎症反應以及相關疾病的影響作用會有更多的理解。

Omega-6類不飽和脂肪酸與2型糖尿病

哈佛大學的Walter Willett教授還引用了由他所主持的另一項也隸屬於「護士健康研究」的2型糖尿病研究成果,文章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2001年6月刊【2】。研究者通過對於約2500名2型糖尿病新增病例的追蹤觀察,發現與含有同樣能量值的碳水化合物相比,攝入脂肪並不會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此外,飽和脂肪酸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與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之間也沒有呈現出關聯性。然而在攝入能量總值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從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增加5%的攝入能量,那麼患病的相對風險會降低37%左右(統計概率P

用不同的營養成分置換攝入能量總量的2%與2型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在此項目中,研究者也試圖根據ω-3類魚油(EPA及DHA)的攝入量進行比較分析,在根據估算由低到高分成四個群體後,發現攝入量最高比最低的群體的2型糖尿病風險僅降低了20%左右(P=0.02)。此外,該研究認為升高ω-6類與ω-3類之間的比例並不會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這些研究者同樣也認為ω-6類與ω-3類之間的比例並不會影響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風險,而這仍然是一個具有爭議的話題。

在此前的一期中(2017年5月12日),我提到目前所建議的ω-6類與ω-3類脂肪酸的比例都在10:1左右;而在典型的西方式飲食中,兩者之間的比例可以高達15:1甚至更多。有一種理論認為,在進化過程中,早期人類的飲食所含兩種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應該在1:1左右。而伴隨著「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提供更多的可以獲取ω-6類脂肪酸的食物,這個比例值出現了大幅度上升;與此同時,還伴隨著食物中抗氧化性物質(例如維生素C與E)的減少(如下圖所示)。

供職於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遺傳、營養及健康研究所」的Artemis Simopoulos博士是以上觀點的強力支持者。在一篇發表於2002年並被引用超過2200餘次的綜述文章中【3】,她提到在4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古人類主要是通過獵取動物和採集植物來獲取所需食物營養,此時ω-6類與ω-3類脂肪酸的比例為1:1左右;而在1萬年前的農業革命讓人類可以獲取足夠的農作物(小麥、玉米及稻米),由此逐漸拉升了兩者之間的比例。如果考慮每100萬年之中,人類基因組的基因突變比例為0.5%左右,那麼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之內,人類是無法獲得可以適應這種改變的新的基因突變。這至少可以部分解釋為何現代的飲食結構更容易增加炎症反應及誘發代謝綜合症等疾病。

很有意思的是,Simopoulos博士談到,與馴化的或者是農耕培養的相比,來自於在野生情況下生長的動植物食物都具有較低的ω-6類/ω-3類比例。例如在野生三文魚中,這個比例為1:11左右,而在養殖的品種中為1:6左右。在希臘的農場中,自由放養的母雞所下的雞蛋的ω-6類/ω-3類比例值為1.3;而同樣在按照美國農業部(USDA)養殖標準所生產出來的雞蛋之中,這個數值為20左右。我希望介紹這樣的信息,不會進一步增加一些人對於「走地雞」的熱愛程度。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乳酪還有包括菠菜在內的蔬菜中。

在此我需要指出,「美國心臟病學會」在其發表的2009年聲明之中,似乎對於上述「比例學說」並不以為然。聲明認為,更重要的應該是關注於ω-6類與ω-3類脂肪酸對於人體健康的支持作用,特別是通過人體試驗,驗證它們對於一些重大疾病的影響。

基於以上論述,我個人的建議是:在保證每天所需的能量的前提之下,避免反式脂肪酸(請記住:大概在很多帶裝零食的標籤上,反式脂肪酸=0都是一個美麗的謊言;因為只要在由食品加工售賣者所建議的單份食品中所含的反式脂肪酸不超過0.5克,那麼他們就可以將其標註為「不含反式脂肪酸」 – 參見2017年5月23日的內容),並且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與此同時,增加包括魚類和堅果類的攝入,獲得足夠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並且可以考慮改換為適應自己口味的植物性用油,相對減少某些食用性用油(例如玉米油,含有大量ω-6類脂肪酸)用量。

在這一期中,我主要介紹了ω-6類不飽和脂肪酸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在下一期中,我將會把重點放在對於牛奶的營養成分介紹(未完待續)。

參考文獻:

【2】Salmeron,J., Hu, F.B., Manson, J.E., Stampfer, M.J., Colditz, G.A., Rimm, E.B., Willett, W.C.. Dietary fat intake and risk oftype 2 diabetes in women. (食用性脂肪酸在女性中對於2型糖尿病風險的影響), Am J Clin Nutr 2001; 73:1019–1026.(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73/6/1019.long)

【3】Simopoulos, A.P.. The importance of the ratio of omega-6/omega-3 essential fatty acids. (Omega-6/omega-3必需脂肪酸之間比例的重要性), Biomed Pharmacother. 2002 Oct;56(8):365-79.(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2442909)

封面圖片來源:http://www.muaythaischolar.com/reversing-the-omega-3-to-6-ratio/

科學編輯:西岩 執行編輯:楊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脂肪 的精彩文章:

限制孩子的脂肪攝入量?看了之後真相大白
體重明明下降了,看起來還是胖!你確定自己減掉的都是脂肪嗎?
瓜林依舊是後跟跟骨脂肪墊挫傷,是否影響與權健的比賽尚難判斷!
夏季用荷清熱解暑刮脂肪,你還知道荷的其他作用嗎?
把脂肪、廢物「推」出來!她每天這樣揉鏟肉20公斤

TAG:脂肪 |

您可能感興趣

Omega-6脂肪酸,吃還是不吃?——最新大樣本匯總分析揭秘Omega-6脂肪酸與2型糖尿病發生的關係
全球Omega-3脂肪酸攝入不足,植物性Omega-3成健康新選擇!
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並非只能由微藻和微生物產生
J Lipid Res:新技術可提高大腦中omega脂肪酸的補充
Omega-3雞蛋與油酸的「驚人」關係
國際營養專家關注的焦點-Omega-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
Omega 歐米茄Seamaster 300
加密貨幣領域的Alpha和Omega
魚類中的omega-3可抑制腫瘤生長
Omega-3和Omega-6之間的膳食平衡對改善健康至關重要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換上牛仔新衣:Omega Railmaster Denim腕錶
Volvo環球帆船賽冠軍出爐:東風隊獲得Omega Planet Ocean Deep Black限量表
美國直郵代購美國Nature made omega-3 fish oil 深海魚油
這項技術提高了大腦中omega 3脂肪酸的水平
玩家國度的啟示錄——ASUS Rampage VI Extreme Omega評測
職業摔角明星Kenny Omega正式加入Team Razer
Omega-3脂肪酸處方藥物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處方Omega-3脂肪酸葯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Omega 通過 Instagram發售限量版「奧特曼」超霸系列腕錶,2012隻不到兩小時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