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大學使命在新農村「成長」

大學使命在新農村「成長」

夏日清晨,安徽金寨縣,茶樹灑金。沿著茶園小路,與安徽農業大學(以下簡稱安農大)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師生,一起探究新農村建設與大學發展之道。

回溯源頭,33年前,當時的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幫助貧困地區儘快改變面貌的通知》。安農大應聲而起,主動請纓,站在扶貧最前沿。

立足山區資源,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柱,以智力開發為核心,幫助大別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模式被定義為「大別山道路」。

當最初脫貧致富的願景逐漸呈現時,「大別山道路」的升級命題隨之而來。

脫貧致富——服務基礎單位與人,脫貧攻堅——服務農村全口徑發展。農業再次進入全方位轉型升級時代,農業院校辦學模式及理念亟須創新與更迭。

5年前,安農大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成為中國首批十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之一。

「推動辦學模式改革與機制體制創新,促進資源共享和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構建多元、開放、綜合及高效的新型大學農業推廣模式。」該校校長程備久把這樣的變革定位為「以科技為牽引,全面探索新型農業技術推廣模式」。

安徽省上級財政先後給予專項扶持資金1.1億元;該校自籌資金1.18億元;校縣共建引地方投入摺合資金2.8億元。

政策利好,使命必達。

共建使命 一站一盟一中心不再「隔山打牛」

「農民、茶園與山地,一周相會兩三次,行便安穩,心方安定。」安農大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張承祥和他的團隊成員如是說。

茶葉,是金寨縣特色主導產業。「金寨模式」亦是安農大重點打造的農業推廣模式之一。

曾經,良種茶園少、管理粗放、綠色防控意識不強、加工設備落後,茶產品在市場上少有問津。

安農大組成以張正竹教授為首席專家的4人專家組,金寨縣成立以解正定為組長的6人農技推廣專家組,選擇了當地的9個茶產業公司作為服務對象。

這樣的共建模式也是張承祥力推的「四體融合」:安農大研發主體、縣(市區)行政主體、推廣主體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融合。

融合就是為了碰撞出農村產業升級的火花。

「科技成果轉化如果不能直接面對農業經營主體,依舊是隔山打牛。現在,科技成果不僅有直接落地之處,對於鄉村企業而言,簡單生產通過科技形成熱銷產品,並依據產品形成規模完善的產業鏈。」張正竹說。

福駕茶業有限公司是金寨縣的龍頭企業,為拓展市場,想利用豐富的夏秋茶資源開發紅茶。

術業有專攻。擅長綠茶生產的企業遇到了紅茶生產難題。

為幫助企業研發金寨紅茶,張正竹帶著團隊,連熬4個通宵,帶著獨特地域印記的「金寨紅」成功問世並迅速佔領市場。

如何把優勢農業產業轉化為地方發展動能,全面探索農業現代化?

謀一域更要謀全局。

校縣雙方專家組分層次分項目制訂計劃和目標——首先,解決產業共性技術問題;其次,開展茶葉標準化廠房、基地建設;再其次,開展六安瓜片、金龍玉珠、皖西白茶等聯合體建設。

為提升產品質量,共建團隊為六安瓜片加工專門設計了以液化氣替代木柴的炒茶鍋,使春茶產品每斤收購均價提高20元左右。

一系列舉措讓金寨綠茶供不應求,已成功出口到歐盟,出口價格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40%。

「『金寨模式』的探索之所以能夠持續,與建立一站一盟一中心的機制和體制分不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黨總支書記王華君認為。一站即區域性的農業綜合試驗站,是新型農技推廣服務平台的物質載體,包括一幢綜合大樓及產業研發中心等。周邊500畝土地,主要圍繞區域主導產業開展技術試驗和示範。一盟即學校與縣級政府共建的新型政產學研合作組織。一中心即學校與縣級政府共建的專事農技推廣服務的實體性事業單位。

5年來,安農大與8縣(市區)合作共建了8個區域性的農業綜合試驗站。

聯盟使命 政產學研在塵埃中開出「鮮花」

從土裡長出的榮光,也必會受到土的束縛。

「有機的不一定是優質的,有機的也不一定是高價的。能夠產出高端農產品的地並不多。」談起金寨縣的有機米,被農民稱為「平民教授」的丁克堅有著許多辯證思考。

如何讓有機農產品成為高端特色產品,無疑是農業產業升級的必答題。

為此,學校基於「四體融合」的運行機制,組建了一個政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產業聯盟。

產業聯盟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每個縣域農業主導產業聯盟由一名縣級領導牽頭,同時配備8—10名由高校專家和縣內專家共同組成的專家團隊,並與18個縣(市區)組建了75個縣域農業主導產業聯盟,組成一支有350多名科技人員的專家推廣隊伍。

「前兩年,我縣兩個高山有機米基地遭遇嚴重的病蟲害,基本顆粒無收。專家組為此制定了整套預防病蟲害措施,定期進行觀察,同時推行全程機械化。如今,病蟲害預防已形成經驗,每畝地的收益增加1000元左右。」當地的「土專家」祝尊友對那場有機米「生死劫」深有感觸,「丁教授基本每兩天就要和企業聯繫,每周都要到產地實地觀察」。

讓農民葉乃權最為感動的是:「丁教授每次都在田間地頭帶領農民學技術,常常皮鞋一脫就下地為農民演示新型農具的使用方法。」

何金鈴是大別山綜合試驗站站長,掛職金寨縣副縣長,他把自己定位為「服務員」。「新型農業推廣模式,促使服務不落空。科研成果植入田間地頭,項目在基地,團隊在基地,科技服務更加主動,專家與農民美美與共。」

為了激勵高校里的農業專家更多往田間地頭跑,該校對聯盟採取相應的激勵和考核措施,既給「福利」也念「緊箍咒」。每個團隊都制定了詳細的目標任務書和細化的評分標準。

在丁克堅看來,產業聯盟之所以能在農村生根開花結果,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服務農業生產一線可以發現技術需求,另一方面可把實驗室成果直接進行運用和推廣。

信息化使命 誰說大山裡田野上不能「漂洋過海」

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產業升級……依據農業推廣模式而產生的一系列落地抓手,是新農村建設的有力體系支撐。

互聯網時代,農村新技術與新應用離不開信息現代化。

4年前,學校獲得省政府1048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建設「新型農業推廣模式信息化遠程服務系統」。

「學校專家在校內授課,能同步到16個遠程服務終端,讓基層一線3000名學員同時參加視頻培訓。」程備久介紹,「基於系統,學校構建了遠程視頻培訓、遠程互動諮詢服務兩大系統以及精準施肥、耕地質量監測預警兩大服務平台。」

而這些基於學科素養及應用的遠程培訓平台的建立,恰是該校在著力探索的新農村建設的新使命。

為了更好地培訓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新農民,該校在試點縣建立了200多個互聯網+農業的示範基地和農業物聯網示範基地。

「學校為我們建立了玉米及智能施肥等專業化信息服務平台,還建立了省農業政產學研聯盟等綜合性服務網站。」農民林燕說。

「互聯網+農業,讓我們不出家門也能一鍵知曉天下農事。」農民朱賢東說。

農業信息化建設也是對接國際化的體現。

前年,該校與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聯合成立了「農業推廣與經濟發展聯合研究院」;去年,雙方聯合舉辦了「中美大學農業推廣專項研修班,並聯合中國農大等中方10所高校簽署了《成立中美大學農業推廣聯盟意向書》。

當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分管農業推廣副校長路易斯·斯旺森在該校大別山綜合試驗站訪問時,問了何金鈴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這麼偏遠的農村無線信號比美國很多大學的信號強那麼多?」

何金玲引用了費孝通先生的一句話作為答覆:「正如一個老農看見螞蟻搬家了,會忙著去田裡開溝,他熟悉螞蟻搬家的意義。」

大別山綜合試驗站離該校合肥主校區160公里。這對於一周要在大山深處的田間地頭待幾天的安農大學者而言,新農村建設就是瞬間可抵達的遠方。(本報記者 李薇薇)

《中國教育報》2017年07月10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養馬島上書香濃
《丁萬明評說〈資治通鑒〉之縱橫捭闔》出版
周培源:越偉大越敬畏
「跨界」講律詩的數學教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大數據顯示農村人口已成為全球肥胖的主力軍
農村人正越來越胖,這「科學」嗎?
農業農村部食堂不吃轉基因? 副部長回應:沒特供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成功研製預防非洲豬瘟病毒注射劑
農業農村部:轉基因技術安全性可控
鄉村教師鏡頭裡的農村教育 | 湃客年度視覺大賽
戶口紅利「倒轉」城市戶口遷回農村怎麼辦?
航拍江西農村金色稻田 如詩如畫
鄉村生活健康不發胖?法媒:全球農村超重問題更嚴重
農村土地流轉一般多少錢一畝?
開啟致富路,最熱門農村創業項目有哪些?
農村土地徵收為何衝突不斷?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如何調解?
農村的宅基地會不會越來越值錢?
「男人斷掌打死人,女人斷掌不求人」,斷掌在農村有什麼說法
懂這些問題,農村土地確權so easy!
痔瘡最煩人,農村這種開漂亮花的植物煎水洗可治癒,你認識嗎?
【乾貨】農村電商創業,這幾個項目不得不看!
《自然》:30年數據顛覆常識!肥胖竟是「農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