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溫季節需防「空調病」

高溫季節需防「空調病」

隨著氣溫不斷的攀升,高溫季節已經來到。無論辦公室,還是家庭的空調也越開越大,不少人因為長期處於低溫中,身體開始出現一些小病痛了。這些都是吹空調惹的禍,我們通常稱之為「空調病」。

那麼,隨著高溫的到來,我們如何防控「空調病」呢?

使用空調必須注意通風。每天應定時打開窗戶,關閉空調,加強室內的通風換氣,使室內保持一定的新鮮空氣,且最好每兩周清掃空調機一次。同時,嚴禁在空調室內抽煙。

空調開到26攝氏度以上,不僅節能,而且不易使人患病。

針對低溫引起的呼吸道過敏癥狀

長時間吹冷氣,室內外溫差大,溫度持續太低的話,低溫會刺激鼻腔、氣管,誘發呼吸道出現過敏癥狀:清水鼻涕直流、噴嚏猛打、連續咳嗽不停,嚴重的甚至還會誘發氣喘。特別是有過敏體質的老年人,低溫會使血液循環不暢,還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複發。低溫還會使新陳代謝變慢,腸胃活動減弱,連帶影響消化等功能。身體一些部位經常受冷風直吹,如頭部 、肩頸、下肢關節等,也會引起相應的疼痛。

除了維持空調溫度在攝氏26度以上,還有以下幾個保暖措施

過敏性鼻炎或氣喘患者,在空調房裡可考慮戴上口罩

上班族在辦公室可以放一件長袖外衣、圍巾或大披巾等保暖衣物,受涼時及時穿上。

當身體感覺冷時,特別是經常手腳冰涼的人,可適量喝一點薑茶驅寒。喝了薑茶後,最好讓身體動一動,保暖效果更好。

不要貪涼猛吃冷飲,最好少吃為宜。

久坐工作時,每1小時起來活動一下。如果離不開座位,也記得抬一抬腳,轉一轉腳踝,幫助血液循環。

及時進行有規律運動,流一流汗。

針對濕度低引起的眼乾、皮膚癢等乾燥癥狀

長時間開冷氣會降低室內環境濕度,甚至過於乾燥,也會讓人不舒服,而老年人、隱形眼鏡族、長時間使用電腦及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最需注意。特別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乾涼的冷氣房中的確比較舒服,但待久了又會因為太乾燥而出現癢症。

除減少吹冷氣的時間,也要避免空調開太久而讓室內太乾燥。建議空調搭配電風扇使用,電風扇會讓空氣流動,但不會影響濕度。此外,還可採取以下的保濕措施——

在空調房內的桌上多放幾杯水,幫助調節室內環境的濕度,並且有意識地多眨眼,保持眼睛濕潤。每隔40~60分鐘就讓目光移開電腦或書本,望一望遠處,或閉眼休息5分鐘,再繼續工作。

長時間在乾燥的空調環境下戴隱形眼鏡易讓眼睛乾澀不適,最好避免一直戴著。

適當塗擦乳液保濕,尤其洗臉、洗手之後,趁水分還停留在皮膚時,儘快用乳液鎖住水分,可防止面部和手上的水分散失。

針對室內外溫差大引起頭痛的癥狀

外勤工作的人員在室外像進「烤爐」,到室內又如入「冰宮」,忽冷忽熱,溫差有時高達10度以上,最容易引起頭痛不適等癥狀。此外,天氣一熱,許多人洗了頭沒有馬上吹乾,或者在外面淋了雨,沒先擦乾就進室內吹冷氣或電風扇,也容易引起頭痛。

除頸部保暖、轉頭運動、按「風池穴」緩解頭痛外,還可採取以下措施——

將空調冷氣溫度調高,不要造成室內外溫差太大

從高溫的室外要進入開啟冷氣的房間時,先在冷氣不強的地方待一會,如辦公大樓的一樓大廳、走道、樓梯間,等身體適應溫度變化,再進入低溫區。

穿薄外套或披圍巾、絲巾保暖,尤其包覆肩頸,避免突然的溫度變化

洗完頭髮儘快吹乾;淋了雨最好先擦乾,或以熱風烘乾,再進空調房間。

利用休息時間,活動一下身體,轉一轉頭頸、肩膀,伸展手臂等,或下班回家熱敷肩頸部,讓肌肉放鬆,不致於過度僵硬,血液循環不良而造成頭痛。

頭昏腦脹,頭痛發作,或肩頸僵硬不舒服,可雙手抱頭按壓「風池穴」,以舒緩癥狀。

(副主任醫師 李鴻林)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上海 的精彩文章:

健康上海12320在線訪談——專家帶你探「葯妝」
無糖飲料真的更健康嗎?
健康視頻:乳房自查 兩步搞定!
「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現場交流活動舉行
本周預約、諮詢、講座,看這裡

TAG:健康上海 |

您可能感興趣

高溫謹防「空調病」
高溫多雨季節謹防葡萄黑痘病
高溫高溫高溫,謹防重症中暑熱射病
高溫天謹防「熱射病」
高溫季節,做好足部防晒
高溫高濕 要防熱射病
如何預防夏季高溫疾病?
漲姿勢丨夏季高溫成「殺手」,寵物防暑降溫特重要!
高溫下的「空調病」,如何預防?
夏季高溫預防中暑
夏季高溫養生「關鍵詞」:防暑、降溫、補水
夏季高溫~謹防重度中暑
高溫季節須知盆景過夏技巧
大暑節氣除了高溫,還要預防「情緒中暑」
遼寧大連持續高溫 空調難求風扇熱賣
高溫晴熱:防晒也需「個體化」
「中暑」進了重症監護室 醫生提醒高溫天謹防「熱射病」
高溫濕熱天 提防兒童中暑
高溫熱浪現身我國,防暑更得防病!歐洲專家:高溫增加心臟病風險
高溫持續 注意防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