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徐冬冬:文化融合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徐冬冬:文化融合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的創造體現在文化史的演變之中,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將是這個時代的偉大創造。適應時代要求的中國文化體系,將在當今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會通中產生,將在中華文化進入世界的歷史性進程里逐步形成並完善。我們將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納外來優秀文化而形成自有的文化體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得我們這個國度具有很強的凝聚力,數千年間朝代更迭,中華文化卻從未削弱過,它汲取了各民族的養分,不斷完善,堪稱人類文化史上的奇蹟。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正是重構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努力探索建立適應時代的文化體系,重建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特質以及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勢,可以得出一個判斷:在推進世界文明進程中,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應該也可以成為全人類的基本價值,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中,中華文化智慧將發揮至關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人類的創造體現在文化史的演變之中,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將是這個時代的偉大創造。符合時代要求的中國文化體系,將在當今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會通當中產生,將在中華文化進入世界的歷史性進程里逐步形成並完善。我們將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納外來優秀文化而形成自有的文化體系。

認識到這一點,對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當今時代發展與文化創造的內在邏輯與現實軌跡。以美術創作為例,觀察改革開放以來近40年的中國美術實踐,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與中華文化的過去、現在與將來的脈動高度契合。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改革開放的初始,正是中國經歷了「文革」以後百廢待興、渴望中華傳統文化回歸的時期,從事中國傳統意象繪畫也就是傳統中國畫是美術界的主流,追求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美。第二個階段是改革開放初期至世紀之交,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蓬勃推進,中國美術創作形成了吸納西方的各種藝術流派的思想,很多作品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風格。第三個階段是從世紀之交至今,此時,中國已逐步成為世界的經濟大國,政治、經濟、外交突飛猛進,影響與日俱增,在此背景下講求東西方藝術的神韻與精髓的交融和諧,成為藝術創作的一種至高境界。可以說,在學習、傳承中國繪畫傳統的同時,對於西方繪畫進行充分地學習和理解,是一種文化交流的規律和時代的需要。中國繪畫的變革,不應只是技術上的創新,而應融合世界各種文化,使中華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這也是21世紀中華文化的發展趨勢。

當今世界文化發展進程充分體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勢,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要注重構建自有的自然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鞏固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並融合西方文化的先進元素,體現文化精神的會通。

東西方的文化價值體系是不同的。東方文化博大、宏觀、綜合,西方文化的思維模式則是分析型的。東方講究合二為一,西方則是一分為二。兩者都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近現代,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產生,蒸汽機車的發明,電動機的出現,以及量子物理學的誕生和互聯網的全球化,西方科技文明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高潮。但是必須要看到,當西方文化高度文明以後,其價值觀走向工具理性。他們從西方啟蒙中找到了以人類為中心的發展道路。這種以征服自然、以人類為中心的道路走到今天,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許多負面影響已經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宇宙間的生命萬物也受到了威脅。如今,消費文化、商業文化、物質文化在全球高歌猛進,多少都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西方文化雖然聲稱其追求民主、自由、平等,但在對自然的問題上卻表現出一種征服欲。

世界需要另外的文化對西方文化加以補充、制衡和糾正,這正是21世紀中華文化再次復興並引動世界的主要原因。比如,關於「快樂」和「幸福」的思考。西方文化以征服、利用自然為代價,將快樂和幸福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利我」的狀況膨脹無度。而中華文化崇尚「利他」的精神,追求天、地、人的快樂。這是中華文化的智慧,人類的快樂與幸福應建立在天、地、人、萬物融合的概念上。當人們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快樂與幸福才能是恆久的。

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應該也完全可以成為全人類的基本價值。中華文化有著5000年的文明史,有優良的傳統,有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價值理念,崇尚「天人合一」,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些是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所必需的文化理念與價值觀。加之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出中國人偉大的創造力,當今中國在全球格局下能夠有更大的擔當,這些都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內在因素。

中華文化有「海納百川」的眼界、「有容乃大」的胸懷,能尊重其他文化的價值,並會吸納其他文化的先進元素。這不僅涉及人類社會,也包括人與自然的關係。而這種和諧是「和而不同」的,在這一點上,中華文化顯示出了很強的包容性。

《大學》告誡我們,「明明德」的目的是「止於至善」。每一個人並非需要成為國家或世界的領袖人物,才能維護世界的和平,作為世界的一分子只要盡心儘力,同樣能為人類的福祉作出貢獻。真心、誠意、竭力,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這樣的中華文化理念具有普遍價值,將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

當代中華文化的建設,對中華民族的復興將起到支撐性作用,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使中華文化的智慧融入世界,這將是對人類文明進程的重大貢獻。中華文化智慧同時也將對全球和全人類的和諧與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中發揮基礎性作用。 (作者:徐冬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2017年閩港澳大學生武夷山世界遺產地文化研學班開營
評:《神偷奶爸3》創意細胞已死
本周入伏,一年中最可怕的時候來了,千萬吃好這九寶!
預計全年消費近5000萬台 彩電業駛入大屏高端化快車道
外媒稱中國力推G20建長期機制:推動全球貿易開放

TAG:中國經濟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春秋戰國的文化科學、人才流動和民族融合
禪舞文化,禪學文化與舞蹈藝術相融合的文化
王崧舟:語文核心素養與文化經典的深度融合
讓「文化」和「旅遊」成為「融合驅動力」
徐悲鴻六駿圖:藝術技巧同自己心中之「意」 融合於一體
建構多元視角對話融合的中國文化心理學共同體
文學傳統與新時代精神的創新融合與轉化
傣族文化與回族文化的融合——「帕西傣」
黃帝開創了傳說時代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融合
文化和旅遊部推動文旅融合:萬億文旅投資迎來「機遇期」
人工智慧與傳統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將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傳統文化與遊戲產業的融合與創新」圓桌論壇舉行
剪紙文化與圖騰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文旅融合看無錫:吳文化中的禪修之旅
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階段
WPS與故宮博物館達成初步合作 融合中國傳統文化
「兩韓」冬季女子運動員,在韓國體育訓練中心完美融合!
推進人工智慧與教育的「真」融合
穆夏與新藝術運動:一場藝術美與商業性的融合
民族文化的交流互動:瑤族宗教與道教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