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聽沙弗蘭演奏巴赫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有感

聽沙弗蘭演奏巴赫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有感

巴赫之所以被稱為音樂之父,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創作了大量的樂器獨奏曲。對於鍵盤樂器演奏高手的巴赫來說,鋼琴的獨奏曲自然不在話下,雖然這些曲子當初並不是為現代鋼琴而作的,但由於其藝術價值和演奏難度等原因,一直是鋼琴練習者的高級課程。然而,除了鋼琴之外,他還創作了小提琴、大提琴和長笛等獨奏曲,這些曲目有一個特點就是純粹的獨奏。這有別於後來所謂的獨奏曲,其「獨奏」更準確的意思是「主角」,通常會有鋼琴作為伴奏而存在。所以,巴赫的這套大提琴組曲被稱為《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一共六組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編號為BWV1007至BWV1012)是大提琴文獻中最艱深的音樂,然而面世不久就被世人遺忘,即便在19世紀的音樂圈裡也是鮮為人知的。直到1890年,當年只有13歲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1876-1973年)偶然在一家二手音樂書店裡面發現了《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副本。據卡薩爾斯後來回憶:「我那時甚至都不知道這些作品的存在,也從來沒有人向我提起過它們,這次發現對我的生命是一次奇妙的啟示。我緊抱著我的寶貝,飛也似的跑回家,馬上開始練習這些組曲。」隨後,卡薩爾斯用了13年的時間,才在公開場合演奏其中的幾首,一直到1936年他60歲的時候,才開始錄製這部曲子,並於1939年完成了全部錄製。

可以說,卡爾薩斯使《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重見天日,而《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則使卡爾薩斯成為最出色的大提琴家。當初,專業圈子裡面的人們,即便對此曲有所聽聞,也認為只是為練樂器而寫的練習曲,屬於純技術範疇的。但是,當大家聽到卡爾薩斯的演奏之後,便明白,這部曲子也是富含深刻藝術價值的。卡爾薩斯對它是這樣理解的:「技術的目的是將我們感受到的音樂內容表達出來,要突出音樂的主旨。而任何一部傑作的、有內涵的作品都有豐富複雜的體系,紙上的音符無法完全反映。演奏者要做的就是讓音符變成活的,賦予它生命……而這需要在我們的心中找到共鳴,還要發現問題,這是沒有止境的勞動。」

卡爾薩斯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錄音固然寶貴,但由於其錄製於上20世紀30年代,若從演錄效果來說,並不適合推薦給大家。而作為大提琴演奏的試金石,其後的大提琴家大多留有作品的錄音版。在技術上能完成這部作品的大提琴家比比皆是,然而能傳承卡爾薩斯的藝術理念,讓音符變成活的,賦予它生命的藝術家卻屈指可數,而其中最值得推薦的,則是沙弗蘭。

前蘇聯的大提琴家丹尼·沙弗蘭(Daniil Shafran,1923-1997年),有人稱其為「(前)蘇聯的卡爾薩斯」,也有人稱其為「大提琴詩人」。他演奏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筆者最為推薦的版本。然而,此曲的演奏形式確實會讓人先入為主地認為單調而乏味,何況巴赫的年代又是如此久遠的。難道我們要從復調音樂的寫作技巧去感受巴赫的偉大?抑或崇仰的是如此宏大的多聲部音樂,其載體只是一把大提琴?或許以上所問即答案,但並不一定是最好的答案。我們不妨參考科普蘭對欣賞音樂三個階段的定義:美感階段、表達階段和純音樂階段。或許對於非音樂專業的普通愛好者來說,前兩者才是重點。所以,下文重點是關於美感和表達。

沙弗蘭在20世紀70年代錄製的這個版本,其錄音是相當理想的。而且沙弗蘭所用的大提琴是1630年制的「阿瑪蒂」名琴,這是沙弗蘭在1937年以「非正式」身份(因不符年滿18歲報名規定),破格參賽並贏得全蘇大提琴比賽的獎勵。然而,美感並不只在於溫暖醇厚的音色。回到音樂的本身,巴洛克時期的組曲通常是由前奏曲和各類的舞曲構成,比如阿勒曼德舞曲、庫蘭特舞曲、薩拉班德舞曲、小步舞曲和吉格舞曲等。然而這些古老的曲風,在大提琴的獨奏下,要讓人能感受到舞曲的所在,則並非易事,這就更凸顯演奏者的表現力了。力度的強弱變化,節奏的準確把握,這些都是沙弗蘭最引人矚目的方面。然而,大家就會質疑一個問題了,難道大提琴獨奏舞曲的美感能比得上交響樂隊演奏的芭蕾舞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給人的感覺,與其說是舞曲,還不如說是一首首深沉的詩篇,充滿哲人滄桑的感慨。

那麼如果從表達的方面去欣賞,會是怎樣?如果說音樂的表達可以分為具象和抽象,《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則屬於抽象的範疇。那麼這種抽象的表達是源於宗教的虔誠?抑或是各種情緒?或許都正確,但是抽象的表達,如果用具體的文字來闡述,則顯得蒼白。所以,筆者不妨換一個角度,去解釋筆者關於《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理解。

現在針對小朋友才藝的培訓是愈演愈烈了,而筆者小時候只是練習過書法。但如同大多數琴童一樣,練書法是被迫的,根本不知個中樂趣,甚至是厭惡和逃避。這個問題是在於,小時候熟背唐詩三百首,沒有幾首當時是理解的,而當漸漸長大後,隨著學歷的增長,生活、社會的體驗的增加,唐詩三百首逐漸變成了寶庫。如同逐漸理解到巴赫的偉大,筆者後來也逐漸接觸到書法藝術的靈魂所在。聽《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會使我想到蘇軾的字帖。蘇軾的書法與巴赫一樣,都是深沉、粗獷而富於變化,那種惆悵蒼涼的孤獨感是相通的。在時而飛舞、時而緩流的樂句中,筆者產生了這樣的想像——鐵畫銀鉤的就如同抑揚頓挫的弓法,輕盈圓潤的就有如婉轉抒情的旋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與「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是具象的,而書法和音樂則是抽象的,神充氣足、飛揚飄灑、起伏跌宕、抑揚頓挫、迅疾而穩健……再多的詞語也是枉然,只能用心去體會個中的境界。誠然,這是藝術的完美境界,然而這種境界卻又是那麼的難以企及。蘇軾和巴赫就不用多說了,至於沙弗蘭,他之所以能達到這個境界,除了天才般的智慧,還在於堅持不懈的探求與挖掘。如何合理地使用「自由節奏」表達音樂的生命?如何做到顫音從無到些微,再到巨大範圍的揉弦,並且伴隨著不同的力度?如何使如絲般醇美的聲音又兼具熱情與澎湃?如何讓五線譜上的音符變得具有活力與生命,讓音樂變成磅礴瑰麗的史篇?這些都是沙弗蘭進行了二次創作的成果。但是,大家不妨想一想,其背後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深思、多少孤獨!

其實做人處世也是一樣,該鐵畫銀鉤、抑揚頓挫時就鐵畫銀鉤、抑揚頓挫,該輕盈圓潤、婉轉抒情就輕盈圓潤、婉轉抒情。如同追求藝術的完美,我們追求的更在於平靜與激情,真實地體會生活加於我們的歡樂與悲傷,以及探索之路中的孤獨。

高保真音響雜誌

微信號:HighFidelity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保真音響雜誌 的精彩文章:

模擬之聲 發燒傳奇–RCA Living Stereo
唱片里的樂器一一那些知名的小提琴
Misson QX系列視聽發售會邀您前來品鑒
穿梭往複 雅緻率直
錄音大師李大康精心錄製「全國十大發燒唱片」——《評彈》

TAG:高保真音響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巴赫二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舉世聞名的典範之作:賞析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音樂丨改變你對肖斯塔科維奇音樂的認識,聆聽專輯「爵士組曲」
趙建華京胡演奏音樂會——京劇《大唐貴妃》組曲
獻給黃土地的讚歌–大型原創民族管弦樂組曲《永遠的山丹丹》
【保加利亞組曲】演奏:張國平
曝《偶像練習生》分組曲目!范丞丞 蔡徐坤都和誰一組?
金曲獎林俊傑壓軸組曲串燒好聽到耳朵懷孕
起雞皮疙瘩!韋禮安「四聲道」飆戲劇組曲感動全場
首次把組曲寫成「遊記」第四篇,「童話」就站在路邊之《龍海殿》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大型原創合唱組曲《金廣安》 舉行首演
已噴淚!周海媚「最美周芷若」救了八三夭組曲表演
讀《人月圓·卜居外家東園》,元好問的組曲作品,嘆國破家亡之悲
一部可以喚起童年時代的詩意的組曲
這組曲線圖被吵上微博熱搜!網友哭訴:你們是「魔鬼」嗎?
功能最強金曲主持人,蕭敬騰飆組曲強勢開場!
田馥甄吳青峰同台嗨唱,12分鐘完成27首組曲點燃全場
《行星組曲》首演100周年啦!
潘瑋柏百萬組曲全場最swag金曲落榜嘆:第11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