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洋:謹防教育「鄙視鏈」的「破窗效應」
早前一篇《中產鄙視鏈: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的孩子同讀幼兒園》的文章在朋友圈流傳,其中提到隨著父母經濟收入的不同,有一條看不見的鄙視鏈正在悄然形成,其中就連看《喜羊羊》《熊出沒》的孩子,也無法和看《迪士尼》《小豬佩奇》的孩子聊到一起去。(7月10日中國新聞網)
教育「鄙視鏈」,是家長為孩子「量身定做」的一套掛著閃亮「身份牌」的外衣,上上下下都透露著金錢與狹隘,這不僅不會讓家長們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反而會讓孩子陷入焦躁的攀比心理。環境對人們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誘導性影響的認識,被稱為「破窗效應」。從社會角度來看,教育「鄙視鏈」一旦形成「破窗效應」,無異於為成長中的孩子們埋下了一顆顆父母親手製作的「毒藥」。
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如果剔除了「攀比」中的脫離實際和愛慕虛榮,讓孩子比品德、比奉獻,比學習、比成績,那自然是見賢思齊。而一旦攀比變成了「拼爹」、拼規格、拼面子,就與教育「初心」相背離,難免最後讓孩子「得不償失」。
著名心理治療師薩提亞說:「孩子沒有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那一定是家長的問題。」古人云:「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強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誠然,教育需要物質條件作為載體,但是過分強調客觀,忽視了言傳身教對孩子主觀影響的作用,那麼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價值觀的培養是百害而無一利。
經濟學家張五常說,我不相信一個內心不謙虛的人,能真真正正地學得些什麼。作為父母,要引導孩子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而不是連動畫片都要劃分為三六九等,強迫讓孩子去跳躍一級級根本不存在的階梯。正確的價值觀不會用金錢來衡量,也不會讓孩子站在托舉的手臂上俯視他人,優越感來源於孩子對自我成長進步的肯定,否則只能是漂浮的泡沫,輕輕一碰就破碎,經不起挫折的磨礪。
世上本無枷,心鎖困住人。道理擺在那裡,家長不是完全不能理解,可是一旦面對這似乎骨感又殘酷的現實,想想自己以前吃過的苦,受過的累,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堅持強加給孩子所謂的「夢想」。家長們認為自己經歷過的「磨難」,是社會發展所遺留的附加產品,認為如果讓下一代繼續經受這磨難,就只能是自己的軟弱和無能。
身邊常常有這樣的現象:某某親戚考上了清華北大,而自己卻「浪跡天涯」;朋友家整天吃香喝辣,自己一日三餐卻味同嚼蠟;鄰居家的孩子彰顯才華,自己家的熊娃怎還沒長牙……「別人家怎樣怎樣」,似乎已經成為了中國式嫉妒被發泄的集聚器。
童非木偶,焉能提線擺控?教育「鄙視鏈」拴住的不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也不是不會英文而操著一口地道方言的熊大熊二和光頭強,更不是小時候翹首以盼的黑貓警長。縱然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但並不意味著就要揠苗助長,我們小時候不會去吐槽葫蘆娃是否真的本領大,舒克和貝塔到底是真是假,只記得那是每天放學後的美好時光,是簡簡單單的快樂,沒有憂愁。請給孩子一個少一些束縛的現在,他會還你一個多一些憧憬的未來!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冷洋
責編:漢網
※公交司機互懟,不是「永不錄用」就完了!
※呂改成:農民工赤腳取錢的閃光之處
※劉天放:「重走姚明路」的周琦必須更用功
※關育兵:讓座關涉文明卻非強制義務
※劉元華:謹防「小金庫」變成「大隱患」
TAG:漢網 |
※李秋代表:教育信息化投入要謹防「窗口效應」
※虹野:教育「寒門論」的危害比「應試教育」危害更大
※質疑和冷眼下成長的電競教育
※防止「洗腦式營銷」污染教育改革環境
※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
※駁《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
※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
※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
※教育中的「超限效應」
※?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
※重視教育,更要重視教師待遇
※教育減負:寒門的災難還是機遇
※被「死海效應」困擾的教育,危機重重
※題海戰術:為啥中國的娃能適應這麼簡單粗暴的教育?
※台灣前「教育部長」憂拔管釀火 恐生魔戒效應
※死亡教育和性教育:不能對孩子忽視的兩大教育
※王菊逆襲的背後是不可忽視的情商教育
※不一樣的政治教育:「吐槽」視頻好評如潮
※「互聯網+教育」如何回歸教育的本質?
※知潔:嚴厲教育的是非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