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金融業正經歷高增長 社科院建議協調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發展關係

中國金融業正經歷高增長 社科院建議協調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發展關係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柳青):針對近年來中國金融業表現出的高增長態勢,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10日發表報告認為,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應當將金融服務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控制在8%左右,進一步協調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發展關係。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10日發布的《中國金融業高增長:邏輯與風險》報告披露,2012年至2016年金融業增速均高於工業增速,除2016年外均遠高於同期經濟增速;近十年來金融業增加值佔比翻了一番,從2005年的4%迅速攀升至2015年的8.44%。這一數值不僅高於巴西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也高於美國、英國等傳統經濟發達國家。分析高增長的原因,報告主要撰稿人之一、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朝陽說:「應對經濟下行,傳統的調控模式就是貨幣增發,帶來的是實體部門利潤率的下降。當貨幣增發與實體經濟利潤率下降相碰撞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金融的改革與創新。同時加上房地產的金融化以及證券市場的劇烈波動,當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其實是金融體系的內部循環。這種內部循環帶來了兩個結果,第一個結果是金融信用鏈條的加長,就是融資成本的上升;同時就是把更多的利潤留在了金融體系內部,這種利潤就變成了金融業的增加值,金融業就表現出高增長。」

報告建議,在「十三五」期間,金融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應保持在8%左右。把金融業佔比穩定在8%左右,並不意味著金融發展的停滯,而是把金融工作的重點聚焦於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上。與此相對應,報告還建議,到「十三五」末,將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提高至30%以上。

對此,王朝陽說,這是落實去槓桿、降成本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和振興實體經濟的必然選擇。「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佔比,這個數字在2015年是24%,為什麼我們建議到2020年達到30%?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槓桿的任務要求我們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的,實施創新驅動,我們知道很多創新的活動是不可能依靠銀行貸款來完成的,所以這對我們發展直接融資也提出了要求。」

報告提出,促進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協調發展,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保持戰略定力,使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配合。對於當前的金融去槓桿操作,需要謹慎把握其力度和節奏,既保證不因槓桿的快速去除而影響金融市場穩定,又能夠擠壓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的空間並迫使其進入實體部門,通過尋求那些富有前景的投資項目進而帶動整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倫敦著名景點卡姆登市場突發大火 火勢蔓延迅速
韓前總統朴槿惠拘留所內左腳受傷 暫停出席審判
日本九州暴雨已致21人遇難 北部恐再現地質災害
成都文化周給柏林熊貓館更添風采
第十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9月舉行

TAG:國際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報告
醫療金融發展異軍突起 「產業+金融」服務推進行業建設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跨省票據業務的通知》
新加坡、日本金融協會簽署聯合金融科技發展協議
金融行業代表聚集 研區域經濟發展
金融科技重塑傳統商業銀行業務模式的經濟學解釋
中國銀行業協會消費金融專業委員會成立
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結合有助於金融業轉型升級
中國國際黃金大會舉辦商業銀行黃金與金融科技論壇
宜人貸發布研究報告 從金融科技視角探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的歷程
橫琴發力金融產業 助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
金融科技在證券行業的發展歷程研究
多元化金融業務體系建設實踐
中國將對金融科技實施管理
金融科技創新要突出服務實體經濟
INK銀客與政協委員同台探討金融賦能實體經濟
平安銀行 「金融科技+產業鏈」 促進產業金融升級迭代
橫琴金融:致力橫琴金融創新 服務澳門發展特色金融產業 助力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
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資本市場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