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I研究的盲點:無解的神經網路內在邏輯

AI研究的盲點:無解的神經網路內在邏輯

論人工神經網路內在邏輯的研究歷史及現狀。

伴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AI)在沉寂了多年之後,又迎來了新的高潮。在這場涉及大部分科學的革命中,人工神經網路釋放了人工智慧(AI)。但科學家們發現,這一關鍵技術暗含著一個問題:人工神經網路就是一個「黑匣子」。

我們都知道,無論人工神經網路有多麼複雜,都可以將其看作是三部分:輸入層、輸出層和隱含層。其中,我們通過深度學習,對神經網路進行一層一層的疊加訓練,以此來有效調整神經網路各級神經元的權重。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除去輸入和輸出,我們對隱含層發生了什麼一無所知,即對神經網路內部邏輯行為無從認知。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生Marco Ribeiro使用過一種叫做反事實探測的方法來了解這個「黑匣子」。此方法具體就是通過給輸入一點微小的變化,隨即查看輸出的變化,並記錄這些變化。但是很顯然,這一方法需要上千次的操作和嘗試,而且無法幫助我們全面認識人工神經網路。

而Google的另一位計算機科學家Mukund Sundararajan設計了一種探測器,大大減少了輸入。不同於Ribeiro採取的隨機輸入, Sundararajan的研究創新點是引入一個空白的參考。

首先,Sundararajan輸入一個零排列的數組,隨後讓輸入數據逐步向需要測試的目標數據轉變,以此通過輸出變化來反過來研究內在邏輯。這裡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每一步的變化,科學家們就能看到它確切的變化軌跡,從而可以以此預測變化特徵。但這依然不可信,預測的結果仍然是存在很大誤差的。

對此,美國華盛頓州微軟研究所計算機科學家RiCh Caruana融入廣義加法模型(GAM)來對數據間的複雜關係進行處理。我們都知道,統計學中GAM就是一種基於線性回歸,然後在一組數據中找到線性趨勢的方法。Caruana增加了這一過程,他先利用機器學習來輸出變化,隨後將網路輸出的數據輸入到GAM,找出變化之間的相關性,以此來研究神經網路的內在邏輯。

除此之外,在圖像研究領域,還有科學家利用生成式對抗網路(GAN)對神經網路進行研究,然而所有的這些努力都是嘗試,普適的研究方法至今尚未得出。

現在,不僅科學家認識到這一問題的緊迫性,多國政府也意識到這一問題。根據歐盟的一項指示,明年所有有巨大影響力的公司需向公眾解釋其模型的內在邏輯。此外,美國軍方的藍天研究機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也正在向一個稱為「可解釋AI」的新計劃投入7000萬美元。

Google的機器學習研究員Maya Gupta說,矽谷的研究人員們也在試圖打開AI的「黑匣子」。除了運行後操作的準確性,所有人心中還有一個非常大的顧忌:因為不知道它在做什麼,所以不確定能不能相信它。

伴隨著人工智慧(AI)應用的蓬勃之勢,出於安全隱患的考慮,神經網路內在邏輯的這一「盲點」確實急需規避。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想在C端市場大殺四方,編程教育機器人還需要一副「伶牙俐齒」
共商AI當下與未來,3E「硬紀元」AI+產業應用創新峰會圓滿落幕
武器加持無人機,遠程操控就可以抓獲犯罪團伙
硬紀元AI峰會前瞻:人工智慧對傳統金融服務的改變

TAG:鎂客網 |

您可能感興趣

CNN 入門講解:圖片在卷積神經網路中是怎麼變化的
行業前沿:結合邏輯和神經網路的?ILP,具備了兩大流派的優點
在閱讀理解測試中,中國的神經網路戰勝了人類
視錯覺,神經網路的盲點
一文詳解神經網路結構搜索(NAS)
卷積神經網路CNN的概述和其主要在放射科中的應用
卷積神經網路十五問:CNN與生物視覺系統的研究探索
DeepMind新研究:可微歸納邏輯編程,融匯神經網路與邏輯編程之長(下)
谷歌和OpenAI宣稱解密了神經網路黑盒屬性:好像遊戲地圖
深度|卷積神經網路十五問:CNN與生物視覺系統的研究探索
學習NLP/AI,必須深入理解「神經網路及其優化問題」
論文解讀:神經網路修剪最新研究進展
AutoMl及NAS概述:更有效地設計神經網路模型工具
在彎曲空間執行數據分類:基於向量場的新型神經網路架構
「神經網路」的逆襲:圖解80年AI鬥爭史
AI視野:用少量樣本做神經網路語音克隆、Uber發布AI培訓計劃、「黑鏡」里的情節讓一些專家呼籲人工智慧保密
神經網路的傳播
AI的口述歷史:深度學習三巨頭講述神經網路復興史
神經網路愛好者注意:MIT研究揭示大腦可塑性基本規則
AI早報:FB挖谷歌晶元開發主管;科學家研製出完全DNA構成的人工神經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