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村鎮垃圾治理模式與規範現狀及展望

村鎮垃圾治理模式與規範現狀及展望

北極星環保網訊:家園導讀:本文簡述我國村鎮生活垃圾治理狀況的基礎上,概括了村鎮生活垃圾治理模式與規範現狀,探討了規範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重點和實施問題。認為村鎮生活垃圾規範化處理的重點為處理技術方法的選擇原則和實施技術規定;技術規範實施的要點,包括強化對村鎮垃圾分類處理技術的支持、明確集中與分散處理的分界指標、發展分散處理模式的全組分處理能力,並強化規範實施機制。

據《2015年城鄉建設統計公報》,在前年2015年時我國設市城市656座,常住人口4.6億。設市城市擁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890座,年處理生活垃圾1.8億噸,無害化處理率超過94%,未處理垃圾比例約2%,處理而未達無害化水平者約3%。

在2015年時,城鄉建設統計縣級政府駐地1723處(含特殊區域和新疆建設兵團的師團駐地),常住人口1.56億。縣級政府駐地(縣城)已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1187座,年處理生活垃圾1.8億噸,無害化處理率約79%,未處理垃圾比例約11%,處理而未達無害化水平者約10%。

在2015年我國進行生活垃圾處理的行政村比例為62.2%;而稍早的統計(2014年)表明,我國建制鎮(鄉)建成區的生活垃圾處理率約70%,但無害化處理率不足30%,行政村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則更低。

由上述統計可知,我國各級政區的生活垃圾處理水平與政區行政級別排列一致,處理水平基本依如下的路徑發展:即先收集(非規範的分散處理)、相對集中非規範處理、直至規範(無害化)處理。對照我國各級政區的生活垃圾處理現狀,設市建成區已完成規範處理體系建設,縣城基本完成規範處理體系建設,而村鎮則仍處於向規範處理髮展的過程中。

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模式

據調查,我國目前實際應用的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基本可以分為3類:城鄉一體化、城鄉協同、城鄉分別處理。

城鄉一體化處理模式,一般可歸納為「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這種模式基本上是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向農村的擴展。因村鎮收集的垃圾最終全部在縣一級設施處理處置,也被稱為「全集中」模式。

城鄉協同處理模式的特徵是:同時在村、鎮和縣建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村鎮產生的生活垃圾按組分類分流後,在村、鎮和縣的處理設施中分別處理處置。

城鄉分別處理模式的特徵則是:村、鎮和縣完全獨立或部分獨立地處理各自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其中,村、鎮和縣完全獨立處理的方式又稱「全分散」模式。

將上述各種處理模式涉及的生活垃圾處理物流特徵,以及相對應的村、鎮和縣級政區生活垃圾處理功能進行歸納(表1)。

表1 生活垃圾處理模式與村、鎮和縣級政區的生活垃圾處理功能

因為覆蓋的處理範圍和對象設定不同,表1中各種模式涉及的處理設施有不同的規模和對象特徵。其中,城鄉一體化的處理設施屬規模化集中處理設施;城鄉分別處理模式中,縣級以上政區的處理設施屬規模化集中處理設施,村和鎮則一般為小規模處理設施(鎮處理能力一般小於50t/d,行政村處理能力一般小於10t/d);城鄉協同的縣級處理設施屬規模化集中處理設施,村和鎮則為小規模處理設施。另一方面,城鄉協同處理模式中的村和鎮處理設施僅處理分類垃圾(一般為生物可降解垃圾和無機垃圾);其他處理模式中的各級處理設施不管是否為分類處理,均應具有生活垃圾全組分處理的能力。

村鎮生活垃圾處理規範

由前述分析的不同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模式中應用的處理設施規模和對象特徵可知,村鎮生活垃圾涉及的處理設施可分為3類:

(1)具有全組分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的規模化集中處理設施;

(2)具有全組分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的小規模處理設施;

(3)針對分類後的生物可降解垃圾和無機類垃圾的小規模分類處理設施。

其中,從技術上考察,規模化集中處理設施與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是相同的;其技術規範可直接引用針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標準。因此,村鎮生活垃圾處理規範實際指的是針對村鎮生活垃圾的小規模處理設施的技術標準,覆蓋的處理設施類型包括處理分類垃圾和全組分垃圾的設施。

目前,已發布的村鎮生活垃圾處理規範類文件主要有:《農村生活污染控制技術規範(HJ574—2010)》(以下簡稱「技術規範」)、《小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建設標準(建標149—2010)》(以下簡稱「工程建設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理項目建設與投資技術指南》(環境保護部2013年頒布,以下簡稱「技術指南」)。同時,以國務院轉發《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建村﹝2015﹞170號)》為代表的政策性文件,也對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等提出了規範要求。

上述村鎮生活垃圾處理規範規定的事項主要涉及村鎮(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法的選擇原則、特徵性處理方法的技術要求。

村鎮(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法的選擇原則

1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模式以集中為主,結合分散處理

《關於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在「目標任務」段落中明確,「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導模式;在「全面治理生活垃圾」段落中又補充,「邊遠村莊垃圾盡量就地減量、處理,不具備處理條件的應妥善儲存、定期外運處理」。「技術指南」提出了集中與分散處理模式的選擇指標和指導閾值,主要為:城市處理設施覆蓋半徑為20~30km,集中處理服務區域人口密度大於66人/km2、連接道路60%以上達到縣級公路水平,分散處理區域則符合人口密度小於66人/km2、連接道路40%劣於縣級公路水平。

2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應推行基於分類就地處理的源頭減量

《關於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在「推行垃圾源頭減量」段落中提出,(農村)可降解有機垃圾應採取就近堆肥等方法就地轉化利用;惰性垃圾應鋪路填坑或就近掩埋;可再生資源應儘可能回收;有毒有害垃圾應單獨收集,按規定處理。「技術規範」基於分類收集提出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推薦技術路線為,「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市處置」。垃圾分類為(可降解)有機垃圾和無機垃圾兩類,有機垃圾(就地)生物處理,無機垃圾(就地)填埋或集中處置。

村鎮(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法技術規範

1全組分(混合)處理處置技術

「工程建設標準」定義了適用於小城鎮的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建設要求,總體上是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簡化「版本」。如自然粘土防滲的滲透係數由1×10-7放寬至1×10-5cm/s(放寬了100倍),人工防滲的材料構成由1.5mm高密度聚乙烯(HDPE)複合8mm膨潤土襯墊(GCL),簡化為1mmHDPE或6mmGCL;同時,「工程建設標準」也沒有規定填埋場滲濾液的處理和排放要求。「工程建設標準」也規定了生活垃圾焚燒處理,主要有:焚燒廠不接受未分揀的混合垃圾,焚燒煙氣排放執行《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的規定。而「技術規範」明確,農村地區不適宜建設衛生填埋場,如需建設應執行《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的規定。

分類垃圾處理處置技術

「技術規範」規定了有機垃圾堆肥和進入沼氣池處理的技術要求。有機垃圾堆肥的基本要求為:原料有機物含量大於40%,堆體內物料在55℃以上保持5~7d;有機垃圾進入沼氣池處理則應堆漚預處理或鍘碎。「技術規範」也規定了分類無機垃圾的填埋處置,主要有:分類無機垃圾中的無機成分大於80%(鎮建成區),或有機物含量小於10%(行政村);填埋的防滲處理要求與前述「工程建設標準」的規定相同。

由上述分析可以推論,我國現狀村鎮生活垃圾的處理規範以分類、村鎮就地(分散)處理為主導,與規範規模化(集中)處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標準相互配合,從體系的完整性看是合理的。但是,村鎮生活垃圾處理與城市比較,具有產生背景和處理條件差異大、處理方法多樣的顯著特徵;以此對照,村鎮生活垃圾處理的建設和技術規範仍需不斷予以完善。

村鎮生活垃圾處理與規範化的發展需要

1村鎮生活垃圾規範化處理的發展要點

我國村鎮生活垃圾處理髮展迅速,而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的目標比較仍有較大的差距(《關於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要求「全國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推動村鎮生活垃圾處理進一步發展的要點可歸結為:資源投入、環保意識和技術方法三個方面。

資源投入方面,主要涉及資金投入,用以滿足村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的資金需要。

環保意識方面,涉及產生者(包括居民和企事業單位)的生活垃圾投放行為,這與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配置和技術條件密切相關。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是分類處理的前提;期望的投放距離決定了收集點的配置密度,而收集點的配置密度又與垃圾清運周期相關(一般配置密度越高,則垃圾清運周期越短)。

技術方法方面,主要指村鎮生活垃圾處理的適宜模式、技術路線和裝備設施。

村鎮生活垃圾處理的可持續性發展,應是適應產生者意識、選擇合理技術方法、保障必要資源投入三方面相互完美結合的結果。

2村鎮生活垃圾規範化處理的重點

村鎮生活垃圾處理規範化的目的是推動發展,在發展的三項要點中,規範的重點是技術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技術方法的選擇原則和實施規定。

(1)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方法的選擇原則。處理方法的主要含義是處理模式和技術路線。由前述分析現狀的規範可見,我國目前倡導的村鎮生活垃圾主流技術路線是分類處理;同時,因處理技術能力的限制,村鎮難以處理生活垃圾的全部組分(如各類工業品),相應的處理模式應為「城鄉協同」。

(2)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方法的實施規定。以前述的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分類為依據,可見村鎮生活垃圾的特徵性處理方法是以村、鎮為單元(規模)的處理技術;縣級規模處理技術的規範應執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相關規範。因此,村鎮規模的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是技術方法實施規範的主要對象。另一方面,從原理上分析,村鎮規模的焚燒處理技術缺乏技術經濟性,實踐中也造成了不良環境影響,所以,村鎮規模處理技術方法規範的主要技術類型為可降解(有機)垃圾的生物處理和不可降解垃圾的填埋處置。

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和相關規範的實施問題探討

對照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規範的重點分析與規範現狀,可見村鎮生活垃圾技術方法選擇和特徵性處理技術的規範基本具備,但是在其實施中仍存在以下較突出的問題。

(1)「縣處理」的能力缺口較大。在「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主導模式下,縣(市)級政區的處理設施承擔了大部分村鎮垃圾的處理負荷。但是,目前國內縣級政區的處理設施以填埋場為主,受納村鎮垃圾後,超負荷運行造成管理狀況惡化的情況普遍存在[7],擴展處理能力則受制於填埋場土地持續供給能力的根本性限制。將縣級處理設施改為焚燒似乎有望改變這種狀況,但目前已經出現的焚燒設施特許委託超低價中標現象,必然引起對焚燒衍生污染可能失控風險的警覺。

(2)村鎮垃圾分類處理方法、技術與管理能力支持不足。顯然,村鎮垃圾就地分類處理可以分流「縣處理」的設施負荷,並優化處理條件,但是,保證垃圾分類質量和分類有機垃圾處理水平是基本前提條件。從實地調查結果看,儘管有各種保證垃圾分類質量的措施,但僅有個別村鎮的分類質量可以達到處理要求;而即使在垃圾分類質量有保證的村鎮,分類處理技術也沒有達到現有規範的要求;另外,建設可提升分類處理效果設施的要求,也很難得到土地供給等方面的支持。

圖1 現場測試村莊可降解垃圾堆肥溫度與無害化要求有明顯差距

(3)集中與分散處理的分界指標需要進一步明確。分散比集中處理節省了運輸成本,但分散處理的規模經濟性卻劣於集中處理。所以,兩者存在以運輸距離表徵的適宜分界指標。儘管前述的「技術規範」規定了運輸距離分界指標值域,但此值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仍需要進一步科學論證定值數據與方法。

圖2 電動密閉側裝桶垃圾收集車

(4)分散處理模式中不宜就地處理垃圾的處置方法。因焚燒處理不適用於村鎮垃圾的分散處理[7-9],分散處理模式中不宜就地利用垃圾可選擇的處置方法,為就地填埋或貯存—集中處置。其中,就地填埋儘管已有規範定義(參見前述),但顯然存在環境風險;貯存—集中處置是《關於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推薦的方法,但儲存的技術措施仍需進一步明確。

(5)實施村鎮生活垃圾規範化處理需要專業人員和管理機制支持。缺乏專業人員是村鎮生活垃圾處理中的共性問題,也是制約相關規範實施的關鍵問題。同時,規範實施需要整合檢查考核等機制。目前,我國已在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領域普遍實施了處理設施檢查評級、從業人員培訓等制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應該擴展延伸至村鎮生活垃圾處理領域。

分類垃圾桶

原標題:村鎮垃圾治理模式與規範現狀及展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極星電力網 的精彩文章:

雄安新區享特權?河北省發布「省廳審批環評文件的建設項目目錄」
勝利油建與華言新能源簽署海上風電安裝船戰略合作協議
甘肅:風電過剩困局
華銳風電打開局面 2017年有望扭虧為盈
中國電建廣東陽江抽水蓄能電站主體開工

TAG:北極星電力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胃癌規範化放療的療效
克羅恩病合併腹腔膿腫的規範化治療
如何規範治療癌痛?
齊益裝飾砌牆工藝及規範
黃芪規範化栽培技術
規範市場是行業發展的基礎
根據設計規範做規範設計
銀監會公布銀行業規章和規範性文件清理結果
省腫瘤診治規範與免疫治療新進展專家巡講在泰安召開
AI治病成為現實,助力癌症規範化治療
規範市場凈化行業 《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今日正式實施
建設「六大體系」規範權力運行
市綜合執法局全面規範我市城市管理執法行為
托育機構設置標準和管理規範面向社會徵求意見
連雲港市贛榆區規範檢查表彰活動
白瓜籽規範化栽培技術
市中區環保局緊抓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工作
德國如何發展和規範房屋租賃市場
腫瘤的規範化治療的重要性
糖尿病與口腔疾病的治療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