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幻小說讓人們誤解了人工智慧

科幻小說讓人們誤解了人工智慧

作者|崔艷

編輯|小魚

微信公眾號ID|Xtecher

生命本身就是不斷處理數據的過程,生物本身就是演算法,計算機和大數據將比我們更了解自己。

這些觀點出自《未來簡史》。7月9日,在杭州舉行的「未來已來」全球人工智慧高峰論壇邀請到了這本書的作者——牛津大學歷史學的博士尤瓦爾·赫拉利先生。尤瓦爾·赫拉利目前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的教授,也是全球矚目的星月歷史學家。當日,他發表了題為《人工智慧和意識的關係》主題演講,揭示了人類歷史與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與瓶頸。

21世紀的AI革命會創造出一個無用階層

我們現在處在偉大革命的變革邊緣,這是歷史上也是從地球有生命開始,最偉大的一次革命。

人類生命在40億年前誕生,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革,一切都是自然選擇導致的結果,所有生命都是有機化學的結果。AI及生物科學的革命,在未來幾十年內,會改變人類革命的基本原則。

我們的生命會被智能設計控制,我們的生命會從一個有限的有機體變成無限的無機體。我們現在要創造第一個無機的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會超出我們的想像。

從有機體到無機體,從機器人到人工智慧,這讓我們在其它星球上生活變成可能。這樣的革命對人類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經濟和政治系統,最明顯的是就業市場。隨著AI的發展,人工智慧會在很多領域超過人類。從開車到醫療診斷,成百上千萬的人會失去工作。

19世紀工業革命創造了新的階層,21世紀的AI革命同樣會創造一個不工作的階層,或者說叫做無用階層。他們沒有任何經濟價值,同樣也沒有任何政治力量。這樣的革命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內發生,但我們今天就要開始非常嚴肅地思考這個問題。

討論這個問題不僅是為了開發新的經濟或政治模型,也是因為我們需要決定,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要教他們什麼技能,在20年之後他們才能擁有工作,不至於失業。

遺憾的是,沒有人知道未來的就業市場長什麼樣子。今天的工作到40年、50年之後,肯定是會被取代的,我們需要重新改變自己,並且在有生之年不斷學習。我們要教給孩子的一些內容,就是讓他們有一個心理的靈活度和平衡度,如何不斷對於改變的世界改變自己、適應生活。因為對於世界,以及2040年、2025年的世界,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

計算機無法擁有意識是因為人類的無知

人類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是機器人或計算機還無法擁有情感智能。比如醫生這個職業,計算機可以迅速處理和搜索各種海量醫療數據,AI醫療很快也能超過人類醫生。但是我們還需要人類醫生,因為病人需要和醫生有情感交流,醫生有情感智能,可以識別和照顧病人的情感。

不過情感到最後也只是一個生物模式。人類醫生要去識別病人的情緒狀態,基本上會從身體狀況的表現和身體發出的信號來評斷情緒。AI也可以識別一個人的語調是快樂還是憤怒,這叫模式識別。

人工智慧未來能在語音識別、臉部識別上做得更好,更好地監督病人的外部表徵、身體動作和臉部表情。

人工智慧甚至能做到人類醫生不能做的,比如實時監控人類身體內部的血壓、心率、大腦部分的浮動。如果把AI和生物治療感測器連接在一起,人工智慧會比人類更強大。

人工智慧無法和人類媲美的地方在於我們擁有意識。現在能看到很多智能的融合,但是人們對智能和意識的定義比較模糊。智能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說要診斷疾病,找出最好的診斷方式,解決問題需要智能。

意識,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是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感受到快樂、憤怒、愛情等等。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通過情感、意識、感受來解決問題,使用智能和意識的綜合體。過去人工智慧還沒有發掘出意識,只是不斷地發展智能。

我認為大家對於這兩個詞有很大的誤解。因為受到很多科幻小說的影響,讓大家錯誤地了解什麼是智能,什麼是意識。科幻小說把一些事情顛倒了。在小說中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只要得到一些複雜的意識能力,基本上就可以得到智能和意識,就能有感覺和情感。

他們對AI的理解是錯誤的。到2017年為止,我們沒有理由認為計算機會發展出意識,或者說計算機需要發展出意識來超過人類。也有可能計算機會不斷地往超級智能體方向發展,但是會通過不同的方式。有可能我們正在經歷這個大的發展,過了幾百年,幾千年,人類會和機器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發展。

為什麼計算機現在還沒有意識,那是因為人類作為計算機的創造人,對於意識的理解,還有它的含義知之甚少。我們對於大腦和智能的理解逐漸加深,知道通過智能可以創造出智能的機器,但是我們不理解什麼是意識。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們還不能夠創造出一個有意識的機器。

意識不是一個有機體,不像我們的手、眼睛或腿。意識是一個主觀的東西,像愛、疼痛、愉悅這種感覺。而這種感受是一個接一個的,比如說愛恨交織或憤怒交加,這才是組成了大腦意識的元素。所以大家對意識和大腦其實也有點困惑,它們兩者是互相關聯的,但它們不是同一個東西。

大腦是什麼呢?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組織,裡面有很多神經元、化學物質、神經電子。意識控制的是主觀的信息流,我們每時每刻都感受到一些感覺,它不是非常形而上的東西,它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東西,這就叫做意識。

生物體就是演算法

在過去150年的生物化學研究中,從達爾文開始,只是用了三個詞來總結——生物體就是演算法,這是進化論的精髓。生物體,比如說人類和哺乳動物,都是演算法。他們是機器,處理數據、做出決定。我們的感受和感官是這個大演算法中的一部分。

舉個例子,說明到底是什麼感情,如何處理、決策,計算這些數據。大猩猩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看到前面一棵樹上有香蕉,它想吃香蕉。但是在樹的不遠處還有一頭獅子,現在猩猩面臨兩難的抉擇,它需要做出一個決策,是不是需要犧牲生命去拿香蕉。這種問題的本質其實就是數學計算可能性的問題。

要計算兩者的可能性誰更大,還需要去採集關於香蕉的數據,上面有幾個香蕉,香蕉的大小是多大。它們是青香蕉還是熟香蕉。獅子在哪裡,是大獅子還是小獅子,是剛吃過飯還是很餓,計算這個可能性可以幫助我們做正確的決策。

這隻猩猩沒有拿出一隻筆一張紙計算可能性,但是它的身體結構、意識、神經網路、大腦,正在不斷地進行計算。在幾秒鐘的時間內,已經獲取了大量的數據,並且在它的大腦中,數百萬的神經元正在不斷地燃燒,計算可能性。最後的結果不是以數字的形式,而是以一種情感,一種感受的形式出現。

在這個理論當中還有一些漏洞。我覺得科學與宗教相悖,因為宗教想要無所不知,科學對於無知無所畏懼,他們可以通過研究得到答案。在2017年,還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空白,首先就是大腦是如何產生認知或是意識的。

現在通過對大腦的解剖,我們能夠做出更好的解釋,明白神經元發出信號的過程以及處理。我們看到一個獅子的一個神經元發出信號,到另外一個神經元,最後再發出神經元到腿,然後開始逃跑。

我們研究越多,就會產生更多問題。為什麼需要認知?為什麼不要這個神經元,而是僅僅互相刺激就可以?如果沒有主觀的感知,可能神經元就無法發出信號。它發出信號,是因為恐懼感還是心理感知,或者是其它經驗,我們一無所知。

不久前得出的新理論是:我們需要認知,是為了創造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或是大腦的理解。並且我們要將自己放入這個世界中,如果說我是一個動物,我想要知道這個世界是怎樣的,這樣的話就需要大腦來讓我有這樣的意識。

隨著AI的發展,我們可以知道,在沒有意識和認知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運行。無人駕駛的汽車就像非洲大草原的動物一樣,可以在地上跑,實際上它並沒有認知。我們現在看到的無人駕駛的汽車,它可以和其它汽車溝通,但是一個大卡車過來時,它並不會感到害怕。

忽視認知的人類將變得不負責任

我們對認知的了解缺少相應的方法,或者是工具。如果我們研究大腦的話,有很多成熟的工具,比如MIR、顯微鏡等等。通過這些工具,我們可以看到神經元在動作,但是看不到我們的感覺,比如害怕、痛苦、愛。直到今天,我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至少在2017年,唯一能夠接觸到的認知,就是我們自己的認知。

在中國、印度或其它地方,有一些比較古老的文化,是他們在幾千年前開發出的,能夠幫助我們系統觀察自己大腦的方法,這就是冥想。冥想一般都和宗教相連,它實際上是一個工具,特別是邪教或宗教的工具,但並不意味著這是它唯一的功能。

我在牛津大學讀博士時,學習維帕薩納冥想,我的老師來自於盧旺卡。這樣一種冥想的技能,讓人在生活中不管發生了什麼,都能感受到身體和感知的緊密連接。觀察認知的方法就是觀察身體感知,認知和世界的聯繫中都有感知在其中。不管是氣候變化還是郵件信息,或是新聞、過去的記憶,都會有相應的反應。

比如在2001年「9.11」時,成千上萬的人在電視上看到恐怖襲擊的發生,但並不是所有人的反應都是一樣的,有的人感覺到害怕,有的人覺得非常生氣,甚至有人會感覺非常開心,特別是當你就是那個恐怖組織的成員。因為電視上的畫面和你大腦的反應之中,有一個不同的身體感知。

有人已經四五十歲了,但他從來沒有觀察過憤怒的基本程序。或者說他們從來沒有花5分鐘的時間,來觀察憤怒到底是什麼。

我並不是說不要研究大腦,或者說智能只研究認知和意識,這完全是一種錯誤。我們的大腦和認知就是錢幣的兩面,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它們具體的關係。這也更像在挖一個地道,如果從兩邊開始,工作會更容易一些。我們會花一些精力來研究認知或者意識,而不僅僅是著重於智能或者大腦。

在2017年,要更加重視研究認知和意識,因為這其中所蘊藏的AI的巨大能力會帶來變革。我們要用這個力量做出改變。作為歷史學家,我了解幾千年前人類在獲取權力上做得非常好,但在權力轉化為快樂方面做得並不是好,當時我們並不知道怎麼做。

我們比孔夫子時代、石器時代的人更有權力,但並不意味著我們比那個時候快樂上萬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和認知相關。我們比祖先擁有更多,也期待更多,這實際上也是人類認知對於快樂最大的反應。

我們的認知,對於快樂最大的反應是渴望更多。不管能夠達成什麼結果,或擁有什麼權力。如果我們沒有辦法了解或改變認知的更深層次結構,那沒有什麼能讓我們最終滿足。這其中所存在的危險性是:我們對於這樣的創造和建造有更多的權力,但卻會成為非常不容易滿足,且不負責任的一群人。

X 公告

━━━━━

封面來源:網路 排版:陳光 校對:陳光

━━━━━

如果您有國內外科技行業新鮮資訊或獨到見解,歡迎與Xtecher聯繫

Xtecher官網平台現開通認證作者,

(添加好友請註明公司、職位、事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techer 的精彩文章:

沃爾沃:僅靠汽油驅動的汽車將在2019年後成為歷史
馬斯克曝光Model 3量產照片;Petya勒索病毒作者解密主密鑰
十問OpenAI,馬斯克人工智慧的初心與方向
微軟王者歸來?人工智慧或上演三足鼎立
谷歌出資幫助美聯社用AI寫新聞;微軟首席信息官離職

TAG:Xtecher |

您可能感興趣

人工智慧+小說
小說AI人工智慧
為什麼科幻小說里總覺得外星人比人類厲害?
科幻小說——她說
智障小說!侮辱人智商卻讓人笑出豬叫,求求作者放過我們吧!
讀小說有助於理解他人嗎?
你對科幻小說有哪些了解?
厄休拉:把道家思想寫進科幻小說的人
人性探索的小說
道家常說的聖人、真人、至人誰的境界更高?很多人都被小說誤導了
小說:蠢女人
主人公們與他們的世界——小說家們
金庸小說最變態的女人是誰?最毒婦人心的康敏
小說:高智商情人
小說:請和陌生人說話
心中的故事·小說眾人談
都市小說:理想情人
論古龍小說對人心、人性的重建
小說有哪些令人叫絕的智障橋段
你看科幻小說嗎?你手裡的手機都是因為科幻小說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