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大數據,有望點燃研究型醫院創新引擎——訪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教授
導讀:
近日,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教授在出席「2017中美智能醫療大數據峰會」期間接受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採訪時提到:「通過精準醫學與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整合應用,我們正在探索臨床醫學研究和實踐從循證醫學向精準醫學的轉變,幫助研究型醫院探索臨床醫學研究和實踐的最佳模式,從而提升醫療診治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尹聰穎 石晨露
在國家全民健康保障體系的規劃中,研究型醫院肩負著疑難危重病診治、醫療科技創新轉化和研究型人才培養的責任,是推動中國醫學進步的責任主體。精準醫學時代的到來,為研究型醫院升級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其中,健康醫療大數據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推手。
張抒揚教授,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
近日,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教授在出席「2017中美智能醫療大數據峰會」期間接受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採訪時提到:「通過精準醫學與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整合應用,我們正在探索臨床醫學研究和實踐從循證醫學向精準醫學的轉變,幫助研究型醫院探索臨床醫學研究和實踐的最佳模式,從而提升醫療診治能力。」
「罕見」奧秘,揭示現代醫學轉型機遇
近年來國家對於罕見病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並已開始醞釀部分納入醫保內容。精準醫學概念與理念的出現,更加為罕見病病人帶來福音。
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罕見病臨床隊列研究的項目負責人,張抒揚教授對罕見病領域的科學研究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她認為:在表型組學、基因組學、影像組學及暴露組學等豐富的數據支撐下,罕見病的診療正迎來新的時代。通過對我國罕見病患者的註冊登記、臨床隨訪、多生物組學檢測分析以及對融合後的多維度數據的分析,我們將有能力開發針對我國罕見病人群的檢測手段、參比資料庫、診療路徑、個體化治療方案,並推動可負擔的孤兒葯的研發。
通過罕見病領域的科學研究,她認為與臨床資料庫的建設相比,生物樣本庫的建設同樣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目前,這些方向正受到眾多臨床醫學專家關注,也得到了包括國家衛計委、科技部等多個政府部門的有力支持。
轉變觀念,擁抱精準醫學大數據
精準醫學帶來的機遇令無數醫者為之興奮,然而,現代醫學的轉型之路並非一蹴而就。
「首先要轉變觀念!」張抒揚教授說,精準醫學時代的到來需要整個醫療界為之轉變觀念,才能在「產生證據的醫學」時代引領醫療創新發展。在這條嶄新的道路上中,大數據有望幫助醫生應對來自基因組數據、表型數據、環境暴露數據等新維度數據以及重新構建醫學研究、診療分析模型帶來的挑戰,前提是醫生首先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大數據的價值,主動引領大數據快速融入臨床科研,才有可能加速實現臨床科研突破。
張抒揚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弓孟春博士陪同出席。期間,張抒揚教授強調中國醫學要發展,就需要更多有國際化視野、交叉學科背景的專業人才,以迎接即將到來的臨床醫學研究和實踐轉型挑戰。
對此,國家罕見病註冊研究系統執行總監弓孟春博士提到,美國把精準醫學研究計劃重新命名為「ALL OF US」計劃,把重點落在保證人群代表性及數據的丰度上,專門設立了多個數據採集、質控、整合及分析中心,並將建設精準醫學時代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平台及資料庫作為核心的任務。這與中國在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項目中的規劃思路高度一致,他說:「在國家罕見病註冊系統的規劃和部署過程中,我們廣泛採用國際領先的數據標準、數據模型及數據共享策略,支持我國罕見病領域研究專家構建國內及國際研究協作網路。在嚴格保證數據安全、患者隱私及患者知情權的前提下,推進我國醫學研究人員打破壁壘,建立共享的觀念和保障機制。這將是國家罕見病註冊系統著重發力的方向。」
多方探索,激發醫生創新動力
「研究型醫院要實現醫學創新的目標,首先要激活醫生創新的主觀能動性。」張抒揚教授說,「這將對研究型醫院的考核方式帶來新的挑戰。」
據了解,美國醫療機構的考核機制多是基於降低發病率及病死率、提升病人生活質量等指標進行評價。在這種機制下,醫生為了追求病人診療效果的提升,會主動思考如何實現診療方法的升級,並在此過程中主動打破常規嘗試開發新的診療方法。張抒揚教授認為,「這對於研究型醫院激勵醫生創新有一定借鑒意義。通過加大對診療質量和效果的考核力度,有望激發臨床醫生主動創新,實現醫學創新的規模化發展,加速研究型醫院創新步伐。」
另外,從整個醫療產業來看,精準醫學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將不斷增強醫生自主創新的信心。一方面,精準醫學研究成果及臨床效果的不斷湧現,將會持續激發醫生利用多生命組學數據進行科學探索的意願,增強其在臨床科研攻堅方面的信心。另一方面,從產業角度由國家牽頭成立的三大健康醫療大數據集團,將融匯產業鏈各環節優勢資源以期形成長效共贏。醫生獲得的支持不再是分散無序的,而是自下而上融匯貫通的龐大支撐體系,幫助他們更快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價值,回報社會。在這方面,國家罕見病註冊系統集臨床科研團隊、患者資源、技術支撐體系及經費支持於一體的模式,將為探索精準醫學時代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醫學研究突破做出有益的嘗試。
打破孤島,共享模式釋放醫療數據價值
隨著計算科學和數據挖掘技術的進步,健康醫療相關數據的價值和潛力不可估量。很多機構開始閉門研究自有數據,有些機構則空有理論、演算法,找不到數據去驗證。「大數據時代更要各家聯手形成合力,方可加速臨床醫學創新的步伐。」張抒揚教授說,共享模式絕不僅僅適用於單車,醫療領域同樣需要共享模式,擁有資源的機構或個人可以選擇恰當的方式讓渡資源使用權給他人實現雙方共贏,這將有助於打破信息孤島,加速我國醫學研究的突破。
舉個例子,對於科研人員來說樣本數據十分珍貴,他們希望自己能在更多數據上去驗證假設,卻不希望最早發現奧秘的人不是自己。究其原因,還是科研數據的共享機制不夠完善。只有建立科學的數據共享規範讓數據提供方「嘗到甜頭」,才能讓各家自願分享數據。由此一來,研究者有機會開展大規模樣本數據研究,廣泛提升研究質量、有效性,形成臨床科研的規模化發展。此外,在醫院覆蓋不到的人口健康領域,由衛生主管部門制訂人口健康數據採集制度,並對接醫院數據形成居民全生命周期醫療健康數據鏈條,不僅幫助醫生全面了解病人病情,還能為臨床預後研究提供驗證。同時,人口健康數據的使用許可權需要國家制訂明確的規範,確保數據安全、合理使用。
當醫療數據成為「必需品」,數據的保護與共享問題需要找到最佳平衡點。比如國家正在嘗試建立基因數據資源的保護機制,張抒揚教授認為這勢在必行。只有實現了數據的充分嚴密保護,才能營造健康的數據資源共享生態環境,消除公眾和患者群體的顧慮,實現對數據資源的有效利用。
合力突圍,數據圓夢醫學創新!
每一次面對病人,張抒揚教授都希望自己可以找到最佳診療方式幫助他們緩解病痛,恢復健康。在她看來,只有不斷突破、不斷創新,才能幫助更多的病人。這樣的理想,也正是每一位研究型醫院的管理者、學科帶頭人和醫生希望早日實現的。
「在精準醫學時代,隨著健康醫療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的興起,我們有機會引領時代的潮流,見證中國醫學騰飛這一偉大夢想的實現。」她說,中國醫學的未來在我們腳下,讓我們攜手在這個嶄新的、充滿機遇的時代利用好數據、技術和人才,在世界醫療發展競爭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這裡有料有看頭!
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hc3i8068)
中國首家專註於醫療信息化、互聯網醫療和移動醫療的專業網路平台。
TAG: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 |
※休斯頓華裔醫學博士發布最新研究,癌症治療有望突破!
※義大利新政府:法學教授有望就任總理 組閣協議與歐盟「唱反調」
※科學家發現修復大腦新方法:中風有望通過藥物治癒
※HMG: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痴呆症和阿爾茲海默病的新型療法
※池昌旭、姜河那有望合作《新興武官學校》
※國外某研究團隊發現人體新器官,有望推動醫學領域的發展!
※韓國藝人孔劉有望主演《建築學概論》導演新作《徐福》
※港大最新研究成果:有望治癒艾滋病?
※新任執行總裁上任 金融科技業務有望迎來新篇章
※科學家發現新器官 有望推動醫學領域的巨大進步!
※華人科學家研發納米機器人!有望成為抗癌新療法!
※JCI:新型「組合拳」療法有望治療大多數肺癌患者
※韓國藝人宋仲基有望出演《樹大根深》編劇新作 《阿斯達》
※美國科學家研究出:人羊胚胎培養人體器官,有望治癒重症患者
※新版CRISPR技術有望根治亨廷頓舞蹈症
※再度合作!池昌旭、姜河那有望出演音樂劇《新興武官學校》
※斯坦福大學鮑哲南團隊新進展:高密度超敏感的電子皮膚有望實現大規模量產
※德國科學家研發全新抑製劑,有望解決抗生素耐藥性危機
※研究確定糖尿病與帕金森的關係,有望帶來治療新方法
※華人學者新研究有望揭示惡性神經腫瘤新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