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德國科學家研製新型2D拓補絕緣體材料:電子傳輸超低損耗

德國科學家研製新型2D拓補絕緣體材料:電子傳輸超低損耗

近年來,有關二維物質的研究發現有爆發的趨勢。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科學家宣布某種突破或應用,比如經常搶佔頭條的石墨烯。不過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則開發出了另一種超薄材料 —— bismuthene 。它是一種特殊的材料組合,即在碳化硅基底上,沉積單層鉍原子。而它的特性,可帶來計算和數據傳輸上的進步,因其在電子搬運上有很高的效率。



2017-07-10-image-18.jpg


Bismuthene 電子傳導渠道示意圖

該物質被歸為「拓補絕緣體」一類的材料,內部絕緣、但表面導電(量子效應)。材料中的傳導渠道可防止自旋散射,從而減少電子損耗。


唯一的問題是,它們通常只能在 -270℃ 的溫度下良好工作,這種限制使得其在電子設備等領域的應用變得不切實際。


好消息是,Bismuthene 在擁有與其它拓補絕緣體相同特性的同時,還可以在室溫(甚至更高溫度)下工作。在將鉍膜運用到基板上之後,原子就自形成了結構穩定的六邊形化學鍵。


這種形式,與我們在石墨烯上所見到的是一樣的。然而與石墨烯不同的是,Bismuthene 的化學鍵是依託於碳化硅實現的。

研究人員之一的 Ronny Thomale 教授解釋到:「鉍在常態下是一種導電金屬,而在室溫和更高溫度下,單層蜂窩仍是一種獨特的絕緣子」。


由於該材料可在更高溫度下使用,使得它成為了電子領域的理想選擇。鉍的導電通道是非常穩定的,且數據傳輸極有效率。


藉助顯微技術,科學家們已經證實,Bismuthene 幾乎可以在沒有數據損失的情況下發送信息。這種傳輸通道是『受到保護』的。


另一位研究員 Ralph Claessen 表示:「該方法讓數據傳輸時的電子自旋更少」。與此同時,由於不在需要超冷卻來研究到店通道中的量子效應,自選電子學領域亦有望迎來快速發展。


當然,針對量子數據傳輸的高級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距離商業運用更是遙遠。

[編譯自:TechSpot , 來源:University of Würzbur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TAG:cnbeta |

您可能感興趣

量子電子學的新型納米材料
變廢為寶!澳科學家將電子垃圾變3D列印材料
科學家為體育和醫學開發電子「智能皮膚」
DARPA「聯合大學微電子學項目」將極大提升美國電子創新能力
兩納米超短溝道的壓電電子學晶體管製備成功
我國科學家發現單分子晶體管中電子的量子干涉效應
科學家發明新型粘合劑:改善電子設備回收
科學家發現電子世界的「新交規」
科學家研發一款全新的電子皮膚,可提升VR交互體驗
CES聚集最優秀的傳統消費電子廠商和技術新秀
香港理工大學與華潤擬建兩個聯合研究中心 研發微電子及精準醫學技術
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保研申請秘籍!
VR/AR交互新方式!德國科學家研發出可操縱虛擬物體的電子皮膚!
新型高效能OLED、超薄玻璃OLED新技術、電子「超常」躍遷、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器件
5T設備科技創新—攜帶型語音電子台帳
人社部擬新增15個新職業 包括電子競技運營師和電子競技員
華商科技電子信息與科技產業EMBA核心課程研修班2018級開學啦
德國:研發出具有商業潛力的單電子晶體管
全面解析:美國大學電子工程專業
MIT研發新方法,用特殊材料製作柔性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