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巷邵坊村:九棟十八廳與興賢書院

張巷邵坊村:九棟十八廳與興賢書院

「夏滿芒夏暑相連」,走出長長的梅雨季,來到張巷鎮邵坊村。村子離鎮上不過兩華里,鄰近白馬古寨,但見碧空湛藍,遠山逶迤,綠疇遼遠,秀色流青,一片夏日田園蔥蘢景象。

邵坊由老任村與新任村組成。南宋高宗紹興1138年間,任氏仙桂公因為「靖康之變」從撫州展坪遷入,初據荷塘(劍南津頭橋)。其人自幼聰明穎異學業深醇,志雪國恥貽謀燕翼。後繁衍生息三十一世派生七支。一支徙往邵坊,新任由老任村搬遷,八百年分分合合,終成大村。其間衣冠人物之盛,節孝忠義之全,禮樂文章之備概難悉數。遺憾的是譜載民國三十七年聯修待印功敗垂成,殘譜余稿動亂期間又遭損毀,清代之前塵舊事依稀模糊,只靠百姓口耳相傳。

村子牌坊是六柱五門三樓檐,中間上額坊還被歷史的白石灰塵封著,隱約可見龍鳳朝陽圖,估計與下額坊基本對稱。中額坊雕有「望重襄陽」四字。兩旁對聯為:「漢水家聲舊,文林世業新。」兩邊是趕考圖,當是一文一武,情態煞是有趣。令人讚歎的兩邊格局是對稱的精美的石雕小院門,惟妙惟肖,從窗欞到花飾圖案乃至門縫,無不細膩精緻,最旁邊的兩扇照牆上,紅石鑲邊,層磚疊砌,中間嵌進兩幅游龍圖,失盜矣破損矣,不得而知,現在補上去金色圖。對聯亦紅漆描金,耀眼奪目,中額字塗黑色,難免有狗尾續貂之嫌。角翹檐飛,瓦黛牆粉,倒也簡潔大方。

跨過門樓,展現在眼前的便是三列三排清代民居,中有直巷,青石齊整。每棟結構相同,都是兩廳三進,號稱「九棟十八廳」,只是屋宇井生萋草,地長青苔;棟樑之柱礎,皆有鏤空;木紋之年輪,清晰蒼褐;板隔相連處,多為花雕。偶見上年紀的耄耋者,搖椅斜靠,靜默如古,不勝唏噓。所有老屋的命運也許都是這般沉淪在舊時光里罷。身邊的老人任節榮講述的卻是昔日的輝煌:你想想,一夜之間,九棟房屋一起上樑,爆竹聲震四方,從酒席「暖梁」、工匠「喝彩」到麻糍「拋梁」,那是何等龐大氣勢!任氏一族向來運至福佑,這匾額「望重襄陽」是頗有一番淵源的。

邵坊村由仙桂公第五子發脈,到乾隆年間有一人叫任元藩,家貧遠赴襄陽謀生,茶館裡作茶倌。老闆湖南人,有養女與其年齡相當,見其忠厚誠實,腦瓜子機靈活絡,遂成全二人,一併將茶館交付他們打理,自己則閑雲野鶴老家頤養天年。夫妻倆用心經營,聊以度日並不富庶。好在妻子勤勞賢能,某日言自己善織,莫如買些棉花紡織好貼補家用。元藩覺得在理便前往碼頭,殊不知這一行卻大有所獲,棉花里竟然天機暗藏。

原來這棉花是和珅通過水路運往出生地福建的。乾隆年間,和珅貴為皇上寵臣,權勢炙手可熱,只是貪得無厭,為把財富轉移又不被人發現,於是私底將金元寶每簍十八個藏入棉花,管家和兒子督運,行前囑其二人千萬不能賣棉花,並未說明奧妙。路上和珅之子奢靡無度,揮霍不止,嫌棉花礙手礙腳,搞不懂老爺子什麼機關,自作主張賣掉棉花。正巧任元藩趕來,買了一簍棉花,歸後發現棉花里的秘密。夫妻二人大喜過望,把這些元寶全部當為碎銀,返回將剩餘棉花全盤收購,共得六十四簍棉花,回到家中盡數收拾金元寶,託言老家有事,將茶館轉手,回到老家張巷鎮邵坊村。想來那聰明絕頂的和珅也只有啞巴吃悶虧了,嘆息「子不懂我」而已。

之後,任元藩把金元寶兌換成銀兩,保持淳樸本色,不屑聲色嬉遊,布衣蔬食,交好鄉鄰。造廈,三月二十六日起造,六月廿八日豎柱起梁,在邵坊建造起九棟十八廳,門前立坊「望重襄陽」,更是感懷襄陽及其人物。置地,山頭四座,田地一百多畝,遠至杜市西崗坑。撫今追昔念祖,考慮長遠,於是又轉為任氏宗祠族下管理,為村中大舉善事。另建私塾督課子孫,及其長,負笈遠遊,從名師受業增廣見聞,歸來仍回塾潛心研學,一時聲卓名遠,循例議敘授為「文林郎」。乾隆三十年(1765)由高搴與彪思在村東南創精舍,以父之號「文林家塾」名其書屋。

後來子孫繁盛,乾隆五十二年(1787)由任弼兄弟再次興建。落成面積有八百多平米,為涼亭式兩層樓,氣勢宏偉磅礴。四周院牆高砌七尺,中間牌坊為豆綠色門楣,刻有「興賢書院」四字,寓「興發賢良」之意。正房前為花園,四季花木次第而開,門口正中有「君子儒」橫額,正屋廳堂有「文林家塾」橫匾。樓上四周板壁,四角板爪,配以「雙龍搶珠」圖案,屋頂中央有安有彩色瓷葫蘆。門窗均有精雕細刻圖案,巧奪天工。正廳外有書房十六間,師生課讀住宿。前有橫一字型報功祠,凡文人學士均進於祠,堂內主牒林立以資勉勵。

整個書院西靠村莊,前臨湖水,東、北兩面阡陌相連。晴日登樓推窗頻眺,遠望群山起舞,近觀稻菽翻浪,實謂讀書勝景,有文林家塾十景詩,如《羅峰拱秀》:南山壁立是羅峰,螺黛晴明翠嶂重。秀拱當窗書應綠,良工難繪此春容。這座書院從清代到民國期間一路培育了不少英才,不僅村人附近東西南北,皆有聞名來就的莘莘學子。可惜人世滄桑,破敗遭毀,1976年改建邵坊小學,時下則為村委會所在。

任氏後代賢人輩出,遠涉福建、三明、南平一帶,據說專門有任氏一條街,甚至由此遷徙外出的台灣任氏楠田家族也聲勢顯赫。如此,即便「文林家塾碑」隔著青草萋萋無言映舊居,也欣慰罷!

原創首發 尋找最美麗鄉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豐城文旅 的精彩文章:

橋東上南山:綠野古韻賦曉春

TAG:豐城文旅 |

您可能感興趣

一睹風采!今日興賢坊傳統文化街區項目開工,武平文化會客廳現藍圖!
什麼是興賢坊?82歲老人為你講述明清時期武平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