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空中最亮的星」(上)

「天空中最亮的星」(上)

天空中最亮的星

很久以前,出現了這樣一顆星——

它遊走於13星座之間,沒有一個星座能「俘獲」[0]住它,以至於一般星圖上都沒有它的蹤影;不管你在哪,只要是夜晚,它的高度角居然永遠保持負值!它的視星等可以達到約-26等,以至於沒有人敢直視它的光芒,甚至不敢把望遠鏡或照相機直接對準它!還記得青天會2016秋季招新的現場嗎?對,在百講架設的那個加了巴德膜的望遠鏡所要觀測的目標就是它。

它就是——(原諒小編詭異的畫風)

太陽

圖1 光溜溜的太陽(圖片來源:2016年10月地空學生會與青天會合辦太陽黑子[1]觀測活動中所攝)

太長不看版

1. 光譜是人們分析太陽以及遙遠恆星化學組成的利器。

2. 太陽的主要成分是氫元素和氦元素

3. 太陽發光的能量來源是核聚變

4. 太陽由內向外有核反應區、輻射區和對流區(界限並非十分嚴格)

5. 核反應產生的能量要經過十幾萬年才可以到達太陽表面

6. 太陽大氣層由內向外是光球層(存在「米粒」、「黑子」)、溫度最低層、色球層(反常高溫)、過渡區和日冕。還有向外拋射物質的太陽風,它使得彗星的彗尾永遠背離太陽。

7. 太陽年齡約為46億年。

8. 主流觀點認為,太陽由分子雲孕育而來,經過了原恆星、主序前星等階段,現在處於主序星階段,再過四十多億年,會成為紅巨星,然後經過氦閃,變成白矮星,同時形成美麗的行星狀星雲。

1

你可曾仔細看過彩虹

(此版本的《Over the Rainbow》由夏威夷歌手Israel Kamakawiwo Ole演繹。)

我們想獲取樹木森林的奧秘,可以摘取一片葉子做成標本;我們想一探浩瀚海洋的究竟,便造出了潛水艇深潛海底;我們想解開神秘月宮的面紗,就發射探測器去月球採集樣本,追上了嫦娥的步伐。我們了解事物的最直接的方式不過是拿在手裡品鑒鑽研,或許加之以儀器分析。然而要想研究太陽,卻遠非如此簡單。太陽距離我們大約有1.5億公里之遠,其表面溫度約有5500攝氏度之高。即使我們真的能到達那裡,也會被瞬間氣化。要想研究太陽,似乎無從下手……幸運的是,太陽給了我們一份慷慨的饋贈,而且源源不斷,那就是:陽光

圖2 霓與虹(圖片來源:2016年6月張文軍攝于山西)

每當出現彩虹,人們總是不厭其煩地感嘆它的美麗,殊不知,這正是陽光被空氣中水滴或冰粒色散形成的「光譜」——我們了解太陽化學組成的極佳方式。要感謝牛頓(Isaac Newton, 1643-1727)、沃拉斯頓(William Hyde Wollaston, 1766-1828)、夫琅禾費(Joseph von Fraunhofer, 1787-1826)等人在光學方面做出的貢獻,才使得人們可以用各種透鏡和儀器獲取解析度更高的光譜圖像,並且在其中發現了若干條暗線(後來被稱為夫琅禾費線)——這些暗線正是我們認識太陽的「曙光」。

圖3 牛頓發現色散現象的實驗(繪畫作品,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後來,隨著光譜學的發展——這要多虧兩位德國老兄,本生(Robert Bunsen, 1811-1899)和基爾霍夫(Gustav Kirchhoff, 1824-1887)——人們對太陽光譜的認識逐漸深入。他們二位進行合作,研究了地球上一些化學元素加熱後的發射光譜,證實了每種化學元素都有其獨特的光譜。基爾霍夫還指出,一種元素能發射什麼樣的光,就能吸收什麼樣的光。他敏銳地意識到,太陽光譜中的夫琅禾費線,正是太陽上化學元素的吸收光譜。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太陽是一個巨大的「氫氣球」(這個比喻僅僅用來說明氫元素在太陽中所佔的比重之大,太陽里的氫元素其實並不是以我們熟知的氫氣的形式存在的)。太陽的總質量里,氫佔了約70%,氫和氦共佔了約98%,其他所有元素(如氧、碳、鐵等)加起來也只佔了約2%。

圖4 可見光範圍內的太陽光譜和夫琅禾費線(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光譜學是個好東西,不論是對於太陽還是宇宙中的遙遠星辰,光譜學都是研究它們組成的一大利器。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今天測量太陽化學組成,還使用了一些其他的手段(比如日震學),這使得我們的測量更加精密了。

2

「見光」思源——你看到了古老的光

光是太陽給予我們的慷慨的饋贈,指引我們了解太陽的化學組成。那麼太陽為什麼會發光呢?——這是一個古老的問題。歷史上,最早有最直接的假設——即太陽是一個「大煤球」。物理學家邁耶(Julius von Mayer, 1814-1878)和沃特斯頓(John Waterston, 1811-1883)曾對這種假說進行了分析,表明若事實真的如此,即使有充足的氧氣,太陽也遠沒有現在「燒」得這樣亮,況且也只能燒上最多兩萬年(化院的同學可以算一下~)。隨後他們分別提出了「隕星說」和「引力說」。邁耶認為太陽持續發光是由於不斷有隕星落到太陽上提供了能量;沃特斯頓則認為太陽在引力作用下收縮產生的熱量使它發光。然而地球上並沒有觀測到大量的隕星(萬一要是有,可以說是有很大麻煩了),難以解釋為什麼太陽會遭受那麼多隕星的撞擊(它也太慘點了吧)。

圖5 隕星撞地球藝術想像圖(圖片來源:花瓣網)

後來有人提出太陽是通過引力坍縮來提供能量的,不過亥姆霍茲(Hermann Ludwig Ferdinand von Helmholtz, 1821-1894)和湯姆遜(William Thomson, 1824-1907,即後來的開爾文勛爵,提出「兩朵烏雲」的那位。註:歷史上有3位比較有名的「湯姆遜」,都是物理學家,可不要搞混了呀)的研究表明,通過引力坍縮來提供能量,太陽的壽命也不過在千萬年之間——這遠遠小於後來利用放射性元素估算的地球年齡,因此也不太站得住腳。最後人們發現,太陽發光的能量來源是核聚變,根據這一理論,太陽的壽命可達百億年以上。

圖6 太陽結構(圖片來源:360百科)

不過對於光而言太陽的密度實在是太大了,光子(量子理論指出,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只能以某個最小單元的整數倍進行,稱為「光子」)要想通過太陽各層傳播出來,可謂是有重山疊嶂的阻擋——這主要是由於它和太陽中的原子發生電磁相互作用。光子向外傳輸,歸根結底是能量向外傳輸的過程。能量傳輸通常有三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其中傳導在氣態物質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對於太陽也不例外(太陽內部其實是「等離子體」)。在剩下兩種解釋的選擇中,卻並非那麼簡單。太陽內部由內到外大概可以分為三層——核反應區、輻射區和對流區。由太陽核心區核反應所產生的光子能量通常比較大(電磁波頻率比較高),屬於伽馬射線。然而那裡存在的大量帶電粒子和它們發生作用,使得它們通常運動不到1毫米的距離後就會被吸收。帶電粒子吸收光子後,又會隨機地向某個方向發射出一個或多個光子。太陽的密度分布是內部密度高,外部密度低。因此恰好向外輻射的光子受到的阻礙就會相對小,從而所有光子有一個向外輻射的總的趨勢。而且隨著光子向外傳播,它們的能量也在不斷降低。直到衝出太陽大氣層,照向我們的時候,就是可見光了。光子們穿過厚度約32萬公里輻射區大約需要17萬年的時間(光速並沒有變慢,只是傳播路徑過於曲折了)。到達對流區後,由於對流區的密度較低、溫度也較低(只是相對於太陽內部,實際上溫度還是相當高的),對流的傳導方式佔據了主導(這裡指的是內能以對流的方式傳輸,「光子以對流的方式傳輸」是一種很不嚴謹的說法)。在這個區域,能量以氣體內能的形式向外傳播,只需要十幾天時間就可以走過約20萬公里厚的對流區。可以說,諸位看到的陽光,都是「古老」的光[2]。

圖7 太陽表面的米粒組織(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至於對流區的對流方式,根據計算,則是一種迄今未被完全理解的現象——湍流。不過,與深處太陽內部的輻射區不同,對流區一直延伸到太陽表面。人們可以通過太陽表面的種種現象窺探其特徵。這其中包括天文學家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 1738-1822)於1801年在太陽大氣層底部的光球層中觀測到的形如米粒的斑點(後來就取名叫「米粒組織」,科學家起名字的想像力還真是匱乏哈~)。

[0]:這裡的「俘獲」只是一種玩笑的說法,其實星座只是我們對星空的劃分,同一星座內部的恆星之間大多沒有物理聯繫。

[1]:這張照片里太陽黑子活動十分不明顯,更明顯的照片請見下節。

[2]:以上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經吸收再發射的光子並非原來的光子。稍嚴謹些,只能說我們看到的陽光的光子的能量來源於十幾萬年前在太陽核心區發生的核聚變。

未完待續……

本文作者|張文軍

排版設計|李嘉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KUYAS 的精彩文章:

期末季結束後的狂歡——「39/110程」梅西耶馬拉松補完計劃觀測報告

TAG:PKUYAS |

您可能感興趣

夜空中最亮的恆星
天狼——夜空中最亮的星
霍金:夜空中最亮的星
一份最基礎的星座指南(1)——夜空最亮的恆星
明星插畫:最美星塵,你是天空中最亮的星
3M反光的魅力-夜空中最亮的星
北斗導航:太空中最亮的「中國星」!
北斗,太空中最亮的中國星
北斗導航:太空中最亮的「中國星」
霍金:那顆夜空中最亮的星
本期主題:「夜空中最亮的星」
大角——北天最亮的星
田家炳:天上最亮的那顆星
誰是天空中最亮的恆星——天狼星真的是」惡星「嗎?
夜空中最亮的星-飛朵 天狼星入耳耳機測評 外觀篇
「金星伴月」天象奇觀即將上演,「夜空中最亮的星」等你來看!
張亞超:暗夜裡最亮的星星
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前行
發現星空中最亮的天狼星隱藏著一簇星團
夜空中最亮的星空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