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本和《讀者》哪個更崇洋媚外?
中國女子在公眾場合向西班牙男子求歡
日本男子武漢丟車24小時找回
荷蘭小伙丟錄音筆警方排查監控找回
揚州副市長冒雨看望辛巴威產婦
中國人崇洋媚外的歷史歧視沒有多久。
在鴉片戰爭失敗之前,中國一直都自詡為天朝上國。乾隆在1793年的時候對來訪的英國使節馬嘎爾尼說:
我們天朝物產豐富,什麼都有。本來是不需要和你們西夷通商的。但是呢,因為天朝生產的茶葉、瓷器、絲綢是你們必需的東西,所以我體恤你們,在澳門開設洋行,讓你們可以買到。要記得,這是天朝皇帝的恩典哦~
然而1840年鴉片戰爭的失敗,讓中國天朝上國的夢碎了。從皇帝到平民都認識到西方人的強大。崇洋媚外的思想也由此而來。
1894年,本來不受待見的日本也通過甲午戰爭重傷中國。《馬關條約》訂立後,中國人對日本人也從看不起變成崇拜,「倭」這個詞從此再沒出現過,東洋變得和西洋一樣高大上。
晚晴連續被打的經歷使得國人面對外國人時始終自覺低人一等。這種情況在辛亥革命之後並沒有多少改觀。租界外戰亂不斷、生靈塗炭和租界內的歌舞昇平形成的對比,讓國民的自我評價更低,崇洋媚外的情結也更加嚴重。在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中,方鴻漸回國後應邀演講,儘管他並沒有真才實學,講的東西空虛粗俗,只是因為留過洋,就認定講得精彩。
1949年新中國成立,讓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勝利也讓使國人揚眉吐氣、信心倍增。
然而到了70年代末,當我們打開國門,改革開放時,又再次感受到自身與西方國家的巨大差距。於是,崇洋媚外再次有了市場。
在當年,中國的科技水平,特別是家電、汽車等製造業確實不如日本、美國和歐洲。但科學技術上的落後不應該導致民族上的自我貶低和對別的民族的盲目崇拜。
到了2017年,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以及綜合國力都已經大大提高,北京的房價已經要向紐約東京看齊,中國卻仍然在給予外國人超國民待遇。這實在是令人費解。
然而,昨天看到的一篇新聞評論,才讓我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TAG:矽谷老實人報 |
※英文讀者這樣看金庸:郭靖就像《權力的遊戲》中的雪諾
※《讀者》最新卷首語《有夢想才有方向》等3篇,哲理與文采俱佳!
※歐美讀者被《射鵰英雄傳》英文版征服了嗎?
※董卿《朗讀者》中的美文(一)
※《讀者》雜誌文章《口吃的妙用》讀後深刻感悟
※《讀者》最新卷首語《人生靜美》等4篇,哲理與文采俱佳!
※悅讀者:林徽因的《笑》
※董卿:文化綜藝清流,最美的朗讀者
※《朗讀者》成為中國第一個真正向國外輸出的原創電視節目——聽董卿講述《朗讀者》
※《朗讀者》:誰是真正的朗讀者?
※不得了!《中國日報》英文版向海外讀者推介蘄春這些寶貝……
※《朗讀者》啟動8個語種同名書籍海外版
※世界讀書日專刊 讀者說《宋門》
※《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與讀者的關係
※《朗讀者》里的愛情
※《文心》系列讀書筆記——作者與讀者的關係
※電視文化節目《朗讀者》和電影《生死朗讀》
※賞《永樂大典》、品網路書香 國圖邀讀者歡度文化新春
※為什麼說《朗讀者》是國產綜藝史上最「珍稀」的一檔節目?
※千萬讀者當作座右銘收藏的《青春》原文朗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