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與魯迅齊名,從中產到沒落,原因竟是…

他與魯迅齊名,從中產到沒落,原因竟是…

繼堂姐之前推送過魯迅記賬故事戳藍字那個名滿天下的「自由鬥士」,比任何人都明白金錢的意義,錢堂社區的@一口吞掉發條橙這次要來說說胡適的金錢觀,非常值得一讀。一起來看吧。

胡先生還是很帥的~

文/一口吞掉發條橙

說起金錢觀,人們經常把胡適與魯迅拿來做對比。同樣是民國文化圈的扛把子,魯迅靠著自己一步步走入中產,晚年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而一進入社會就憑藉比魯迅還強大的吸金能力躋身中產的胡適,晚年卻十分潦倒。

兩者的對於年輕人的資助很是豁達,但不同地是,魯迅從少年時就吃盡沒錢的苦,從而也學會了怎麼用錢。而胡適就不一樣了,年輕時候他是沒有吃過錢的苦頭的。

1

誠然,胡適的童年也是清貧的。

五歲喪父,母親主持一家四代二十多口人的家庭,家中的財政全靠胡適二哥在上海經營調度。

在胡適的回憶里,母親生活上十分精打細算,連買一塊豆腐這樣細瑣的事情,也會讓他記賬,方便在外討生活的哥哥回家後進行查閱。

雖然家庭清貧,但養家糊口的終究是由哥哥們擔當,母親對胡適的學業支出又大度,他的童年、少年應該都過得比較愉快。

等到1910年,胡適在美國留學,學雜費不用自己操心,每月能拿到80美元的生活費,相當於200銀元。

而同時期很多工薪層的月薪好也不過幾銀元。當時的胡適,除去求學生活的花費,還有餘錢補貼家中母親。

學成之後,胡適回國任北大的教授。薪水拿的是教授中的最高待遇,有二百八十銀元。在胡適寫給母親的信里提到,這薪水可以養他兄弟們全家。

在1920年之前,銀元購買力可觀,一塊銀元能買30斤大米。按這個物價簡單換算,胡適初入社會就有近3萬的薪水,即使當時文化產業朝陽初升,也不不說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何況,胡適的兼職收入也令人我等俗人望塵莫及。根據余世存《安身與立命》中的考證:當時的小報稿費千字一元起(余世存備註約人民幣四五十,但是按照米價換算則高達如今的人民幣90至100元),高者兩三元;學術雜誌高者也就四五元,但商務印書館元老張元濟日記1918年2月2日載:「胡適之寄來《東方》投稿一篇,約不及萬字,允千字6元。此連空行在內。」而到1928年,亞東圖書館送來胡適的賬單,詳細羅列了胡適集中書籍的版稅和稿酬。版稅有2萬3千多銀元,稿酬6千3百多銀元,共計近3萬銀元。換算人民幣近300萬,如此巨額的收入,僅僅是他版稅收入的一部分。

這麼簡單算上一筆賬,我們可以看出,胡適正可謂是少年得意,走進社會就憑藉自己躋身於中產。

2

胡適的消費自然也是中產階級的。

林語堂曾說:「在北平,胡適家裡每星期六都高朋滿座,各界人士——包括商人和販夫,都一律歡迎。對窮人,他接濟金錢;對狂熱分子,他曉以大義。我們這些跟他相熟的人都叫他 大哥", 因為他總是隨時願意幫忙或提供意見。他對寄給他的稿件都仔細閱讀,詳盡答覆。他的朋友,或是自稱他朋友的人,實在太多了!」

胡適把資助青年人當做投資,當然這不是真的投資,只能看作是人道主義關懷,因為,胡適先生借出去的錢,是不要求還的。

他租住的鐘鼓樓14號是個四合院,庭院不大,但是房間卻有17間,後來搬至的米糧庫四號院更是闊氣。

米糧庫四號是座大洋樓,有庭院,有花圃,有汽車間,有鍋爐和熱水汀,有浴室和衛生間,僱用門房1人,廚子一人,女傭一人,打掃雜役二人,司機一人。

不過,這也是胡適的社交需要,他一生愛好交友,朋友上至總統、主席,下至販夫走卒。和林徽因的客廳一樣,胡適的家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各位親友的借住之地,徐悲鴻、徐志摩等人曾長期的寄居此地。

胡適掙得多,花的也快,大抵沒有留下什麼積蓄。

隨著國家動蕩和戰爭的到來,國民政府的衰退,胡適的生活逐漸變得困窘起來。晚年客居美國時尤甚。

3

胡適青年時期在美國留學,住了7年。1938年出任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包括辭去職務那幾年,在美國居住8年。1949年春,他和妻子江東秀一起到美國,開始了10年在紐約客居生涯。

當時紐約已經是首屈一指的大都市,這樣的都市生活,開支很大。何況當時的美國的社會環境,還充斥著對華人的排斥,種族歧視更是常常。要在這種環境下討生活,十分不易。

胡適初到美國的時候,在普林斯頓大學做圖書管理員,職位說起來清高,但是地位在大學裡微不足道,每年只能領取幾千美金補貼家用。

當時的紐約盜匪如毛,然而夫婦二人所住公寓卻簡陋到基本的防盜設備都沒有,還曾遭遇竊賊破窗而入。然而,也只能是這樣的居住條件了。在歐美的各項生活費用力,房租最貴,而胡適已經年近60,夫婦兩人體弱多病,手無縛雞之力,只能坐吃山空。

在胡適好友唐德剛的回憶里:「他的經濟情況和他的健康情況一樣,顯然已漸入絕境。人怕老來窮,他的有限的儲蓄和少許的養老金,斷難填補他那流亡寓公生活的無底深淵。早晚一場大病的支出,他轉眼就可能變成赤貧。 」

4

胡適盛年收入頗豐,但是開支也巨大,他用於理財的手段,僅僅是人壽保險。他曾十分推崇保險,1933年的時候,《申報》還刊登了胡適的一副題詞,講解人壽保險的含有兩種

人生常識。

第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壯年要做老年的準備,強健時要做疾病時的計劃。

第二.「日計不足歲計有餘」,所以細微的金錢,只須有長久的積聚,可以供重大用度。

當他寄居美國時,已經無力再參保。他試圖在美國參投「保險」,卻因為年老多病被拒之門外。以至於心臟病複發時,醫療費都能成了難題。

胡適是一位「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但是他面對晚年生活的現實,也不免內心鬱結。在唐德剛的回憶里,胡適不止一次告誡他:「年輕時要注意多留點積蓄!」語氣也十分凄涼嘆息。想想少年得意地生活,誰又想到淪落到今天的境地呢。

「金錢不是生活的主要支撐物,有了良好的品格、高深的學識,便是很富有的人了」,胡適的這句話當然正確。但那也要是在金錢足夠支撐生活,涵蓋病痛養老的花費下,才能說的坦然。

胡適去世後,除遺下幾大箱書籍及四五大包、一尺多厚的未完稿外,留下的遺產只有135美元。觀之從前的優渥生活,令人感嘆。

反過來想,如果胡適繼承了母親持家時精打細算,時時記賬的習慣,晚年也不會如此凄涼吧。說到底,作為家中幼子,他從未吃過沒錢的苦,不知道魯迅那種少年持家,因錢受盡白眼的苦楚。不知道這種不缺錢順風順水的生活是成就了他,還是欺騙了他。

從故人身上看得失,想想自己掙得的一毛三分錢和先生當年比起來差之千里。我等更是應該精打細算,「斤斤計較」,牢牢記住「年輕時要注意多留點積蓄 」這句凄涼的肺腑之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在堂 的精彩文章:

TAG:錢在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婦順產到一半,卻被丈夫強行制止,真相竟讓人無言以對!
今年國產到底有多厲害?原以為「歐文」是鞋王,竟被它給比下去了
《原則》:從瀕臨破產到華爾街之王,他只做對了一件事!
貓女林從待產到生寶寶,丈夫說了三句話,網友:鑒定完畢,是真愛!
他繼承父業,從頻臨破產到享譽全球,連天皇都在這裡找到了愛情
產婦生產到一半,丈夫進去陪產,竟被氣的將產婦強拽出產房!
順產到底有多疼,看完之後再也不想生孩子了
順產到底有多疼?看看過來人是怎麼說的
舊上海大亨杜月笙,巔峰時家產到底有多少?怕說出來嚇到你!
順產到底有多疼?看清最後一張圖,准爸爸大喊:我們不生了行嗎
羚羊生產到一半撒腿就跑,看到最後網友都憤怒了!
分娩噩夢,肩難產到底是個什麼鬼?
從中產到富翁,看看柯林頓夫婦曾經買過的房
離譜!剖腹產到一半手術室冒出一堆陌生人,院方稱:只是來參觀的!
那些年景甜打過的怪獸,從國產到世界,從地球到外星都被打遍了!
從待產到卸貨,順產的孕媽大多數都會遭受這幾樣罪,讓人心疼
順產到底有多少好處?剖腹產的媽媽看完,全都羨慕哭了!
美女配醜男的明星夫妻,有2對離了,最後一對從破產到巨富
順產和剖腹產到底哪個更疼?沒經歷過的人不會懂!
順產到一半沒力氣了?孕婦在分娩時,有幾件事別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