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張獻忠江口沉銀寶藏:「西王賞功」引震動

張獻忠江口沉銀寶藏:「西王賞功」引震動

四川省文物局將就從去年底持續至今的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再次舉辦新聞發布會,此前考古發掘工作已確認了明末張獻忠「江口沉銀」的發生地。「江口沉銀」的考古發掘活動也讓「西王賞功」這一聲名遠揚的古錢幣「五十名珍」,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出自明末義軍的「西王賞功」、「大順通寶」是對大西國那段短暫而激蕩的歷史的見證。

銀西王賞功

沉銀遺址發掘的四川版大順通寶

張獻忠江口沉船寶藏再掀波瀾

2015年,隨著四川公安破獲了涉案金額上億元的張獻忠稀世寶藏被盜掘案,追繳回虎紐永昌大元帥金印等文物千餘件,包含「長沙府天啟元年」五十兩金錠、大量的五十兩銀錠和金銀材質的「西王賞功」錢幣等,將公眾的視線再次吸引到彭山這個四川的小城,也引發了錢幣收藏界的震動。「西王賞功」這一聲名遠揚的古錢幣「五十名珍」,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

早在2011年,即中國藝術品市場勇攀高峰的一年,嘉德拍賣中出現了金質、銀質「西王賞功」錢幣各一枚,金質以230萬元成交,銀質以55.2萬元成交,天價成交的消息讓「西王賞功」備受關注。當時已有傳言,這批錢幣出自彭山江口沉銀遺址,但並未引起足夠的注意。此後的兩、三年間,在數個中國的網路平台,也時常出現「西王賞功」錢幣的身影。銀質「西王賞功」的價格,也依從市場規律,從五十多萬元逐漸回落到了五萬元左右,一時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感覺。

2015年公安開始調查張獻忠寶藏被盜案時,很多錢幣收藏家手中的「西王賞功」錢幣被追回。2016年6月,國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局對彭山「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的申請。據今年3月20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該遺址出水文物超過一萬件,確認了此處就是張獻忠「江口沉銀」的發生地。在官方公布的新發現中,除了金冊、金銀首飾和金銀材質的「西王賞功」外,還有銅質的「大順元寶」。

讓我們撥開迷霧,步入神秘的大西國錢幣的世界。

江口沉銀遺址發掘的西王賞功錢幣

金銀材質的賞功信物

金銀,自古以來都是財富的象徵。然而中國古代卻很少用金銀鑄造方孔錢。翻開《史記·平準書》,清晰地記載著「金有三品,或黃、或白、或赤」,這裡的赤金是指銅。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布圜錢,秦始皇統一貨幣為「半兩」,直到清遜帝溥儀鑄造的「宣統通寶」,中國人沿用了兩千多年的銅錢。在古代中國的大多數時光中,銅錢幾乎成為錢幣的代名詞。中國的銅錢曾被整船整船的運到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成為整個東方世界的「通用貨幣」,行使著同今日美元一樣的國際貨幣職能。中國銅錢與採用「打壓法」製作的古代西方金銀貨幣大相徑庭。

唐宋時期,從文人筆記和史料中的一些零碎記述可知,宮廷偶爾使用金銀鑄錢,如「開元通寶」「宣和元寶」等,但主要用於賞賜、洗兒、撒帳等紀念活動,並沒有成為主流貨幣。在著名的「宋嫂魚羹」典故中,「遂命宋五嫂進其魚羹,太上(宋高宗)食而美之,遂賜金錢十文,銀錢百文,絹十匹」。這裡,金銀錢純為皇家賞賜之用,並非通用貨幣。

國家博物館藏李自成、張獻忠錢幣

在明末清初的亂世中,「西王賞功」錢採用金、銀、銅三等材質鑄造,同樣不用於流通。從錢文反映的錢幣功能看,應是「西王」對有戰功者的獎賞。

「西王賞功」錢幣上的「西王」,無疑指代張獻忠本人。其由來可追溯到公元1630年張獻忠追隨王嘉胤在米脂起義之時,曾自號「西營八大王」,是當時農民軍中三十六營中最強勁的一個營。1643年,張獻忠入湖北武昌之後,「據楚王第,鑄西王之寶,偽設尚書、都督、巡撫等官,開科取士。」次年,「遂進陷成都,……獻忠遂僭號大西國王,改元大順。冬十一月庚寅,即偽位,以蜀王府為宮,名成都曰西京。」「西王賞功」錢當是張獻忠用搜刮來的金銀於此時所鑄。

「西王賞功」錢分為金、銀、銅三個等級,並非張獻忠首倡。南宋時,金銀錢幣就曾作為義軍憑信。據傳南宋大將劉光世曾鑄造「招納信寶」錢,有金、銀、銅三品,乃是當時招納降卒用的暗號錢。「招納信寶」錢傳世數量極少,非常珍貴。後來,明成祖朱棣在永樂初年定「奇功、首功、次功」三等功制,明英宗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開始鑄造「奇功、頭功、齊力」三等賞功牌。張獻忠在崇禎十七年入蜀後,「一應典章文物悉仿明制」,設立金、銀、銅三等賞功信物時,並沒有採用明代沿用二百多年的賞功牌,而是採納了南宋「招納信寶」的錢幣樣式。

除了錢幣類的賞功信物外,上世紀80年代四川彭山曾發現流散民間的幾件鎏金銀牌(實為銀箔),縱19.5厘米,邊緣厚0.3毫米,上部為虎頭形,下部略呈橢圓形,正中鏨刻「賞功」兩字,左下角還有「重一兩」字樣,據專家推測也與張獻忠有關。

「西王賞功」收藏佳話

「西王賞功」既然是張獻忠所鑄的賞功錢幣,其最初的發現卻純屬偶爾,現在聽來仍饒有趣味。

據著名川籍錢幣收藏家羅伯昭先生回憶,第一枚「西王賞功」金錢在四川發現。光緒末年,一個叫張掃巴的人以八十文的價格在成都五洞橋一個攤位上無意中購得「西王賞功」錢幣一枚。張氏不懂,狠狠地在地上磨了磨,發現露出黃燦燦的金色,欣喜若狂,便向友人炫耀此事。古玩商聞訊後跑到他家去買,卻發現該泉已經被他熔化成了二錢金子,令人後悔不已。

金質西王賞功上海博物館藏

已知的第二枚西王賞功金錢現藏上海博物館,為錢幣收藏家蔣伯塤先生舊藏。蔣伯塤於1927至1932年在四川重慶郵政局工作時,在成都獲得此珍錢,視若拱璧,精心收藏了三十多年,在1963年捐售予上海博物館。其拓本曾發佈於《足齋泉拓》與《壽泉集拓》二集之中。

銀質西王賞功上海博物館藏

「西王賞功」銀錢的存世量雖然比金錢大,但在上世紀總共發現也就寥寥數枚而已。羅伯昭先生作為川籍錢幣收藏家,耗費畢生精力,只收藏了兩枚銀質「西王賞功」銀錢,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第一枚系羅伯昭先生於1933年3月從宋孝齊手中購得,曾在1940年中國泉幣學社第14次例會上展示過,後被羅伯昭先生捐贈給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另一枚由羅伯昭先生子女於1979年捐獻予上海博物館。

銅質西王賞功上海博物館藏

「西王賞功」銅錢發現較少。關漢亨在《中華珍泉追蹤錄》中指出銅質西王賞功錢曾發現三枚。首枚由成都龔熙台收藏,後售予張叔馴,應被張氏帶去美國,現不知所蹤。次枚由上海實業家孫鼎收藏,後捐獻上海博物館。第三枚則保存在天津歷史博物館。近十餘年間,民間也有一兩枚零星發現。

銀質賞功至寶背西營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北京某知名錢幣網站曾披露了一枚珍稀錢幣,面文為「賞功至寶」,背後為「西營」二字。此枚古錢幣直徑為29.9毫米,厚1.9毫米,重9.71克,錢郭上帶有明顯的打磨痕迹,包漿色澤與銀質西王賞功接近,但錢文書風更加粗獷。且錢體不及西王賞功精整,尺寸也小了許多。但其背後的「西營」二字,表明其可能是屬於張獻忠早期鑄造的賞功錢,即張獻忠入蜀之前,還在稱「西營八大王」時期的產品。關於這枚錢幣,目前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等待揭開。

命運不順的「大順通寶」

這次在「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工作中,考古工作者還發現了一些「大順通寶」。「大順通寶」是張獻忠鑄幣,系仿照「崇禎通寶」所鑄造的小平錢,用於正常流通,但直徑比一般的「崇禎通寶」大,鑄造較為精美。

彭信威在《中國貨幣史》中指出:「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曾鑄錢。李自成於崇禎十七年在西安稱王,改元永昌,鑄永昌通寶,分小平和當五兩種。張獻忠於同年在成都即位,改元大順,鑄大順通寶。背有工字和川字。」舊泉譜上確實有「大順通寶」背「川戶」二字錢幣的拓片,但實物多年未見,背「工」「戶」者均多見。

大順通寶銅質較精,據說銅料是張獻忠熔化蜀王銅器和佛像所得。《蜀碧》卷二載:順治元年(1644)冬十月,「十六日,流寇張獻忠踞藩府稱帝,僭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賊僭位,置丞相六部以下等官。……是時,賊設鑄局,取藩府所蓄古鼎器玩及城內外寺院銅像,熔液為錢,其文曰大順通寶。令民間家懸順民號帖,以大順新錢釘之帽頂。……賊錢肉色,光潤精緻,不類常銅。」

大順通寶雲南版背工

大順通寶川版背戶

從文字看,「大順通寶」面文主要有兩種變化,錢幣界一般稱之為四川版和雲南版。四川版的「大順通寶」面文端莊娟秀,通字頭做「三角通」,順字「頁」最後兩筆呈「八」字分開狀。另一版較為遒勁,通頭做「方頭通」,寫法同張獻忠義子孫可望入滇後鑄造「興朝通寶」背工小平錢完全一樣,故稱之為雲南版。此版順字「頁」最後兩筆相對垂直。從背字看,四川版背「工」「戶」和光背存世量都不少。雲南版則主要以背「工」為主。

興朝通寶雲南版背工

興朝、大順通寶雲南版比較

有幸的是,「大順通寶」當年的鑄造量確實可觀,雖然清朝收繳銷融了不少,但至今仍不少見。不幸的是,張獻忠本人沒有因錢幣上的「大順」二字而帶來好運。從1644年11月16日張獻忠在成都稱帝,改元「大順」,到1646年在「江口」被楊展擊敗後不久,就在西充鳳凰山被清兵射殺。今人偶然在古玩市場淘得的「大順通寶」,竟是對大西國那段短暫而激蕩的歷史的見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坊看文化 的精彩文章:

2017春北京錢幣收藏拍賣成交價格
袁大頭銀元備受古玩市場熱捧
買不起,但看得起!2017年春季拍賣收官,全球古董拍賣成交
這種50元是極品,收藏價值極高,來看看你收藏了沒有
「天顯通寶」,價值近100萬?撿到千萬別亂丟了!

TAG:古坊看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大魔王」張獻忠留下的神秘寶藏
揭秘「大西王」張獻忠和「闖王」李自成的恩怨情仇
張獻忠寶藏,袁世凱蔣介石都惦記過
大西王張獻忠曾在武昌開科舉興學堂
張獻忠江口沉銀,彭山本地人一夜暴富?
張獻忠寶藏再公布:蜀王金寶國內首次現身 雙流溫江灌縣銀錠出水
折戟沉沙銀未銷:張獻忠和他的寶藏
農民領袖張獻忠泯江沉銀之迷
張獻忠江口沉銀文物:圖6是江口沉銀遺址,圖2證實木鞘藏銀傳說
張獻忠火燒荊王府,留下大量的珍寶封存在地宮內
走訪張獻忠與三宮十一廟,金銀珠寶藏於箭板古鎮地下洞穴?
追蹤超越人類智慧的遠古遺迹:張獻忠寶藏之謎
張獻忠攻破武昌,從楚王府運走數百車財寶,還將楚王扔進河中淹死
天雄軍擊敗李自成、張獻忠對陣八旗,盧象升誠為大明朝擎天柱石
如何撰寫農民戰爭史-讀王綱《張獻忠大西軍史》有感
張獻忠屠川是真的假的?張獻忠為什麼要屠川?
歷史的真相之張獻忠屠川
張獻忠沉銀遺址考古,罕有明代藩王金寶首度亮相
張獻忠兵臨城下,楚王朱華奎為何打死不肯出錢犒軍?
張獻忠寶藏重大發現!蜀王金寶國內首次現身,貴比金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