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臉的歷史》:「臉」究竟有多重要

《臉的歷史》:「臉」究竟有多重要

《臉的歷史》[德]漢斯·貝爾廷著史競舟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世上最值得玩味的表面仍是人的臉」。人並不總是能成為自己臉的主宰者。進入公共空間,臉就需要遵循通行的社會習俗,而這造就了所謂的社會面具。

臉是社會面具的媒介,文化的承載體之一。正因為此,遠古時期的全球各地,彼此並無交往聯繫的原始部落,都形成了製作面具的傳統。哲學家發現,面具具有展現與隱藏的辯證關係,這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及其他古文明時期。到了近代,面具與臉被等量齊觀,形成了埃米爾·塗爾干所說的「雙重人」。

到了影像媒體時代,臉也成為了重要的商品符號。電視、電影、社交媒體上,開始塑造不同的臉,從電影電視時代製造的真臉基礎上經化妝而成的「合成臉」,再到數字時代的「虛擬臉」。這些臉的圖像取自真人面目,卻很大程度上偏離了真人臉的形態。

臉是媒體工業、文化工業最為重要的文化符號。20世紀發行量最為驚人的《生活》雜誌,創刊後就推出了「臉」的專欄,力圖向讀者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圖片會取代信息文本成為雜誌的主導內容。《生活》雜誌出版人亨利·盧斯的另一份雜誌《時代周刊》,封面人物也成為了每期報道最為主要的文化符號,最終成為了20世紀文化的典型印記。

歐洲著名藝術史專家漢斯·貝爾廷曾執教於海德堡大學、慕尼黑大學、漢堡大學、紐約哥倫比亞大學,2000年與多位來自於藝術史、哲學、神經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學者創立了跨學科的人類學和圖像研究項目「圖像媒體機構」。我們現在看到的他的這本《臉的歷史》,深入探討了遠古時期至當代社會,臉在社會文化中的意義建構、進化、擴充與嬗變。

漢斯·貝爾廷說,肖像也是臉的替代品,將面目表情從身體中剝離出來。從肖像畫到攝影,人的面部影像始終沒有脫離面具的本質。正是因為此,啟蒙運動中的人文主義者,希望藉助文學作品而非繪畫、雕塑來真正展現人的精神。

視頻是遊動的影像組合,預示著脫離面具的可能性,雖然在很長時期內,電影電視都仍然依照塑造面具的模式來創作作品。而到了網路時代,數字技術可以根據許許多多張人臉的特徵,生成高度逼真的「虛擬臉」——這種象徵不再關乎身體,「而是在一個可發展為數字烏托邦的虛擬空間內循環往複」。(來自《解放日報》鄭渝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公網 的精彩文章:

《火車上的中國人》:那些火車上的光影時光
柳爺巡天去也
淡淡的油墨香,是電子書報無法替代的回憶
《明治維新親歷記》:英國外交官眼中的日本變革
打翻天印打不到方向……

TAG:中公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的和珅,究竟有多貪?
有趣的歷史典故,不一樣的歷史
歷史書中沒有的冷知識,這麼多年的歷史白學了!
揭秘:「女媧補天」的歷史原型,好有意思!
目前的歷史劇多拍滿清,而幾乎沒有明朝的歷史劇,這是為什麼?
我的眼中只有臉!爐石傳說:歷史上那些經典的「快攻打臉」卡組
這是《亮劍》中所犯的最大的一個錯誤!有違歷史!
大柵欄,有歷史的店鋪挺多的,很有歷史感
阿嬌終於要結婚了!面對男方的「黑歷史」,她說:每個人都有歷史,每個人都有過去
淺談「多有」味的歷史課
故宮裡最重要的大殿當屬這座 幾乎整個清朝的歷史與其有關
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13具遺體,有的容貌未變,有的還有血液
歷史上有名的亂世梟雄,卻有一個奇怪的癖好,
有意思:歷史中有哪些號稱「四大」的存在?
戴笠有有何厲害?歷史專家:有膽有識
以三國題材為背景的《小米超神》,究竟保留了多少真實的歷史?
古代有哪些被歷史「打臉」的觀點?
歷史課本不會告訴你的「三個歷史真相」,顛覆所有人的認知
罕見歷史照片:和你想像的有點不一樣的瞬間
如今還有幾個人,看的是真實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