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刻砂散記、敦煌壁畫里的隋唐社會生活、當今中國畫為何「千人一面」

刻砂散記、敦煌壁畫里的隋唐社會生活、當今中國畫為何「千人一面」

【文摘】

刻砂散記

沈偉刻壺

把文字刻到茶壺身上,成為銘文題記之一種,終歸是一件美飾和賞玩的雅事,那些過於荒蠻、過於神叨叨的東西,會壞了沏茶啜茗的氛圍。因此壺銘與字體須適當,本意不過是在光光素素的壺身上,有那麼幾個、幾十個文字的增色和寄寓,在喝茶的清閑工夫過程中,可以多出許多妙不可言的念想。

多數情況下,他人的書畫內容,請匠手奏刀,哪怕是名家奏刀,也總是一種雙簧戲的感覺,有形而無神了。相反,自己的書刻經驗轉為刻壺,雖然有所不逮,卻好歹也是自己的手下餘溫。那是一種「玩」法,也是「玩味」的過程,內中深淺,刻者自己最清楚。

刻壺之時,內容斟酌為先。舊壺名品所遺有佳銘者,首先也是其文句不落俗套,即使勾畫安排繪畫圖樣,也是當其所然,皆有靈光偶現之機緣。此後仿其制式者,大略上有前人所遺書畫樣式可鑒,也還是有可觀之處。只是今人文脈隔膜,為應付砂壺工藝的表面形式,就簡單套用了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以短文名篇滿布,乃至俗不可耐。其實,壺銘一眼觀去,不論其技藝工巧如何,首先內容上要醒目而有趣,如禪僧「且吃茶」那樣的無掛礙才靈。當然物極必反,到處「茶禪一味」,也是平庸至極的。而且再妙的警句,弄過頭了,整天如受訓誡一般也令人乏味,就好比曼生「卻月壺」上那句「月滿則虧,置之左右,以為我規」,常常也會把人搞得神經緊張的。總之,文句多寡無所謂,但要空靈清虛,與茶境相偕。

其次,紫砂壺並非單純的觀賞器,而是致用為先,有銘無銘,宜多宜少,要審度砂壺整體狀況而定。因此刻壺不可刻意,尤其不能為刻而刻,或字、或畫,均須與壺形相偕。如「西施」之類,形制經典,基本上就沒有旁人加手的空間;而「石瓢」之身形,則尚有「天然候款處」;或遇砂壺精潤可愛者,所加刀筆,或一字亦足矣。此為講理,也是個人欣賞眼光的考驗,古人所謂「經營位置」,是需要慘淡為之的。今人多被「設計」所累,眼中有形而無神,其實很背理,其結果,就是滿壺累贅,圖畫天地,倒還不如光素一片來得坦坦蕩蕩。

刻法屬於最後的落實。一般匠手雕刻,難知字畫之趣,不若「大彬之款逼真換鵝經」,而一般書畫家手刻,工法不熟,又往往顯得糙笨。又有時下計算機雕刻,取名人字跡批量生產,則字口邊緣如馬賽克一般,鋒棱皆無,極其不好玩。

其實,在刻壺的過程中,刀與筆的錯位,是最得趣,也是最耐人尋味之處。

前賢所遺名壺佳刻,文風雅韻,當可資借鑒,凡此,皆屬於刻砂壺之本法。但本人之前研習佛教造像之時,也曾留意到北朝石刻文字之法,儘管大多八法未備,或率直以刀代筆,但粗朴渾莽之餘,或因功德信仰在茲,刻鑿過程中虔誠貫注,於是字形成就之後,竟能「相由心生」,穆然可寶。如此類型,刻砂壺之際,或也能變化而取之。

前人刻砂壺多用竹刀,忠實於原作者筆跡,以雙刀法追摹,故刮削挑剔極其精微,拓本可如微型碑版。後來許多金石家刻壺,則取日用之鋼刀,下手爽勁,一氣呵成,其字口或畫痕,亦渾如篆刻印面一般;若以傳統書丹後刻之法來回溯檢驗,其刀、筆之間,當是相錯甚遠的。

因此有所領悟:刻砂之中,也可有帖學、碑學之別。在明清高手的帖韻工法之外,晚近書意畫意之錯位相尋,終究比坊間依樣刻葫蘆生動了許多。故余刻砂之作雖非精微,然尚能以爽快求暢神之意。

但話又說回來,砂壺及其銘刻的氣質,是由飲茶的氣息所規範的,且為燕閑日用之一端,故刻砂者,須有飲茶之體悟,方能得其根本。於今法尚雖多,但朗潤、清澈、華滋、溫厚之意斷不可失,若一味斑駁凌亂其表,雖古而不雅,則絕無可取。因為「好古」者,所好在於且古且雅之涵養而已,那是一種非常簡潔通透而時空穿越的感覺。

敦煌壁畫里的

隋唐社會生活

敦煌壁畫里的游泳圖

如鄭振鐸先生所言:「研究中國任何學問的人們,殆無不要向敦煌寶庫里作一番窺探的功夫。」敦煌社會生活是隋唐時代民眾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從敦煌畫卷角度入手,對敦煌這隻「麻雀」解剖,可以使我們更好地體察隋唐時期民眾的生產生活和文化樣態。

在衣服方面,敦煌石窟壁畫中描繪帝王服飾,刻畫了頭戴冕旒、身穿袞衣的帝王形象;有展現唐代官員穿戴的長袍、襕衫和襆頭。盛唐第45窟南壁大將軍圖,繪畫了唐朝武官的衩衣(騎馬服)。有的塑像、壁畫中還雕繪了武士的兜鍪、戰袍。在體現貴族婦女服飾的壁畫中,貴婦們分別穿著大袖襦裙和窄衫小袖服裝。一些壁畫中,還有縴夫頭戴斗笠、身著短袖衣服的下層勞動者形象。在表現少數民族服飾方面,吐蕃贊普頭戴紅氈高帽,身著左衽長衫;侍衛身穿大蟲皮(虎皮);回鶻公主頭束高髻,身穿翻領小袖,通身紅袍裝扮。

在飲食方面,《呼吸靜功妙訣》中的《神仙粥》,反映了唐五代時期道家養生飲食方式。部分壁畫中有蒸餅、胡餅、饊子、饅頭等西北地區日常麵食。《肉肆圖》里,肉案上放著羊肉。《善事太子入海品》中有牛肉。有的壁畫還描繪了人在擠牛奶的場面。

在居住方面,壁畫中有西域城堡、北方民居宅院,還有別緻的心形院落;有舉辦婚禮臨時搭建的帳與帷;有修行者棲身之所草庵、穹廬。敦煌壁畫中的傢具也是琳琅滿目的,出現了席子、方形四腿床、矮床、桌案、椅凳、箱子、柜子以及屏風等。

在出行方面,壁畫中有棧道、平橋和虹橋,還描繪了徒步、騎馬等出行方式,甚至有騎驢者的形象。陸上交通工具中,畫有馬車、牛車、羊車、駱駝車、寶幢車(多輪車)、六抬帳式肩輿、八抬大轎,甚至有供嬰兒使用的欄車。水上的交通工具包括小舟、有搖櫓的帆船、雙尾船、虎頭雙尾樓帆船,還繪有縴夫拉船的場面。

敦煌畫卷還給我們展示了隋唐民眾豐富多彩的世俗文化生活場景。

敦煌壁畫中,繪有射箭、舞劍、摔跤,有舉鍾、舉象,類似於現代的舉重運動,甚至有難得一見的《游泳圖》。至於百戲雜技、釣魚、音樂殘譜、胡旋舞表演、宴飲俗舞場面等,更是多有繪及。可以看出,當時民眾的文化體育休閑活動是非常豐富的。

(摘自2017年5月9日《解放日報》 陳大為 文)

當今中國畫

為何「千人一面」

對於當今中國畫「千人一面」現象,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稍有些偏頗。反而可以這樣說,從藝術史的視角看,當今中國畫的發展是歷史上呈現出面貌、風格最多的時候。反觀古代,中國畫的面貌卻是比較相近的。如果一定要說,中國畫「千人一面」,應該是特指,例如工筆的某些領域裡、水墨的某些方面確有「千人一面」的現象。「千人一面」的問題在於畫家們模仿古人、模仿他人、模仿自己,把有生命的繪畫藝術變成了僵化的套路,喪失了中國畫的文質,喪失了它有意趣的生命,更是丟掉了藝術的個性,體現出來的正是畫家們創作力、想像力和表現力的缺乏。

這種缺乏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我們的新工筆,在線、染法等方面都有類似的地方,由於不強調線的變化,從頭到尾一樣畫法,減弱了線的表現,線作為藝術語言的支撐和骨架作用不再發揮。我們看宋人的花鳥畫,對線是很強調、很講究的。比如說枯枝花卉,枯枝的線和嫩枝的線、花瓣的線都有不同的表現方法,有很大不同。我們很多的新工筆作品,無論表現的是什麼,線都是一樣的。只不過這個人畫的是罐子,那個人畫的是手機,其他人再尋找其他的東西表現,僅是表現內容不同,它的線和染法卻很相似。再看全國美展的很多作品,也存在這種問題,總能看到「千人一面」的現象,染法、勾線、表現題材都很相近。另外,因為師承關係也產生了很多學生跟老師相近的「千人一面」的現象。同時,「千人一面」也體現在筆墨的缺失上。繪畫是講究修為過程的藝術,對傳統及文脈的忽略,導致簡單造型、簡單表現,缺少內在美。所以,如果我們要講「千人一面」,是有很多種類型的,並不是統而籠之講中國畫「千人一面」,而是說中國畫某一領域裡,某些雷同的現象比較嚴重。

這種雷同的現象,是由幾個因素導致的。一是急功近利的心態。急功,例如急於取得展覽的成功或者急於獲獎,很多畫家都會參照一些獲獎作品,力求走獲獎捷徑。近利,某些作品被畫商所追捧,藝術市場里有些人賣得好,大家就會跟著向這種風格靠攏,以求賣得好,這其實是市場對藝術的傷害。還有一種就是由於對老師的感性崇拜,就也想畫成老師作品的風格,但即便這樣學老師,也往往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並不真的就學到老師的幾分功夫,這樣的學習和模仿也沒多少意義。

當今中國畫「千人一面」現象,其背後的原因當然遠不止以上幾種,從根本上說這是在當今消費時代,在商業嗅覺和逐利慾望驅動之下,藝術的一次靈魂集體出走。但我相信,這樣的逃逸不會走遠,藝術終還要回到心靈,回到中國文化童真意趣的世界。

(摘自2017年1月《中國藝術》 佚名 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書畫天地 的精彩文章:

《書譜》中草書與真書關係論的理論貢獻
書法評改——特邀評改人:李 彬
馮崬智書法作品選刊
說臨談創——王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臨習指要(一):筆法談(2017年第25期
【當代名家】——趙 耿

TAG:書法報·書畫天地 |

您可能感興趣

敦煌壁畫對於中國畫壇的十大影響!
微恐漫畫《古怪的壁畫》
敦煌壁畫里的慈母
敦煌壁畫中的盛世大唐
中國現存寺觀中唯一的五代壁畫遺作:山西平順大雲院壁畫
國畫清風雅集:張大千 臨摹敦煌壁畫作品集
他窮盡一生臨摹中國最牛的壁畫 堪與敦煌壁畫相媲美
唐代的石窟壁畫
盛世和光——敦煌壁畫藝術
中國壁畫圖
邂逅敦煌壁畫
精美的敦煌壁畫——《十六羅漢圖》鑒賞
盛世和光—敦煌壁畫藝術!
漫畫:山洞的壁畫!
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集
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珍藏集
敦煌壁畫的藝術魅力
敦煌文化:圖說敦煌壁畫中那些精美的古樂器
美麗中國之敦煌壁畫
敦煌壁畫里的琉璃光影